多原发癌的研究进展
30例多原发癌回顾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30例多原发癌回顾性分析的开题报告题目:30例多原发癌的回顾性分析背景与意义: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是指一个人体内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现象,其发生率不断上升。
MPC 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而通过对一定数量的M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发生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分析3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以探讨其发生原因,为肿瘤多发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研究内容:1. 患者资料:对3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性别、年龄、家族病史、首次肿瘤发现时间、肿瘤种类及部位等信息。
2. 临床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初发肿瘤的类型、多发性肿瘤的种类、部位以及时间间隔等。
3. 治疗方案:回顾分析多原发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4. 预后评估:对多原发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至2020年期间,30例多原发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询病历资料进行数据收集。
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预期结果:通过对30例多原发癌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我们预计得出如下结果:1. 3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的总体情况。
2. 不同种类多发性肿瘤的发生比例和时间间隔情况。
3. 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4. 不同因素对多原发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
首发为乳腺癌的多原发性癌10 例报道

序 年 时间 号 龄 间隔
病理诊断 及分期
首发癌 次原发癌
治疗情况
病理诊断
治疗情况
总生存 MPC 发生后
时间
生存情况
1 43 3 年
右乳腺浸润性 导管癌 Ⅱb 期
根治术 + 术后 放疗
鼻咽鳞癌颅 底侵犯
放疗
5 年 生存 2 年死于 鼻咽部大出血
2 55 2 年 3 31 1.5 年
4 48 0
同例 1 同例 1
乳腺单纯切 除 + 化疗
根治术 + 术后 放 、化疗 仿根治术
根治术 + 放 、 化疗
根治术
宫颈鳞癌
右甲状腺乳 头状癌
放疗
腺叶切除 、甲 头腺素片口服
5.5 年 已生存 3.5 年 7 年 已生存 5.5 年
右肺腺鳞癌 肺叶切除 + 放 、化疗 5 年 死于肺癌复发 、 脑转移 (同时性 MPC)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次原发癌的种类和恶 性程度 。因为本组首发癌的分期除例 7 为 Ⅲ期外 ,余均为 Ⅰ~ Ⅱ期 ,其病期相对 较早 ,对生存期及预后的影响也相对较 小 。而死亡的 4 例 MPC 患者均是次原 发癌为软组织肉瘤 、肺癌等恶性程度相 对较高的肿瘤 ,其生存时间短 ,是导致死 亡的直接原因 。而本组病例中目前生存 或生存时间较长的 MPC 患者 ,均是次原 发癌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宫颈癌 、子宫 内膜癌等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肿瘤 。
右脑血管周 围肉瘤
脑瘤切除
4 年 生存 1.5 年死于 脑瘤复发
右甲状腺乳 头状癌
腺叶切除 + 甲 10 年 已生存 6 年 ↑ 状腺素片口服
右胸壁隆突性 皮纤维肉瘤
瘤切除 + 放疗
必须重视多原发癌的临床研究

我 国 多 原 发 癌 全 国性 资 料 未 见 ,据 中 山医 科 大
学 肿瘤 医 院 1 9 9 6年 的 资料 ,该 院 18 9 2年 ~18 9 7年 收 治 多原 发 癌 16例 , 同期 肿 瘤 病 人 的 0 4 % , 5 占 .7 其 中男 性 8 6例 , 女性 7 例 , 0 年龄 1 7岁 ~8 0岁 , 均 5 平 0 岁 , 中 同时 性 者 3 其 4例 , 时性 者 12例 。 们 认 为 异 2 他 多 原发 癌 的 发 病 原 因 为 :① 临 床 药 物 的 使 用 ,如 化 疗 。② 病 人 免 疫 水 平 的 改 变 。③ 家 族 基 因 的 缺 陷 。 ④ 放 疗 等 】 国 内 王 成 锋 等 ' 。指 出 , 女性 患 者 。 ‘ 在 中 , 激 素 在 多 原 发 癌 中有 重 要 的 作 用 。 雌 我 们 认 为 以上 意 见 均 为 多 原 发 癌 发 生 的 因 素 ,
e p o e h l ia h r t rsis a d e i lg c lf co s, O a o f rh rsr n 【 e h l c l r s a c fm u t l r a y c an c er . x l r s t e c i c lc a ce i c n t o i a a t r S s t u t e te g h n t e ci a e e r h o l p e p i r n t o ni i m
原 发癌 能 够 得 以治 疗 。 ② 环 境 因素 的 改 变 使 生 活 环 境 发生 变 化 。③ 人 们 平 均 寿 命 的延 长 等 b 。 l
间 间 隔 目前 尚无 明确 规 定 , 内一 般 以 半 年 为 界 , 国 日
同时性多原发早期胃癌合并深在性囊性胃炎一例

综合病例研究同时性多原发早期胃癌合并深在性囊性胃炎一例毛相荧 芮晓薇 何慧 施易辉 戴金锋 蔡利军【摘要】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 )作为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胃癌密切相关。
LGIN 患者是否需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目前仍存在争议,该文报道1例同时性多原发早期胃癌患者,其中1处病灶多次病理活组织检查均为LGIN ,2处病灶分次行ESD 治疗,2次治疗间隔3个月,术后病理提示2处病灶均为腺癌且浸润深度均为黏膜下层(SM1),第2处病灶合并深在性囊性胃炎。
该例为临床上胃内高度可疑但未能获得充分病理支持的早期病灶的内镜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同时性多原发早期胃癌;深在性囊性胃炎A case of 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 Mao Xiangying △, Rui Xiaowei, He Hui, Shi Yihui, Dai Jinfeng, Cai Liju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ai Lijun, E -【Abstract 】 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 ), as a 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mucosa ,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cancer. Whether LGIN patients need to undergo gastric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 is still controversial. Inthis article ,one case of 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was reported. Pathological biopsy indicated that one ofthe lesions was diagnosed with LGIN , and for two lesions , ESD was performed in two separate sessions with an interval of 3 months.Postoperative pathology showed that both two lesions were diagnosed with adenocarcinoma and the depth of in fi ltration of these two lesionswas both submucosa (SM1), and the second lesion was complicated with 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 This case provides certain reference for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highly suspicious early gastric lesions with insu ffi cient pathological evid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 Precancerous lesion ;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 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 ;作者单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毛相荧,芮晓薇,何慧,戴金锋,蔡利军);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施易辉)通信作者,蔡利军,E -DOI: 10.3969/j.issn.0253-9802.2022.08.016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三大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1]。
多原发性肺癌的诊治进展

多原发性肺癌的诊治进展罗汶鑫;周萍;李为民【摘要】多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升高。
目前临床上诊断多原发性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MPLC)主要参照Martini-Melamed标准和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CCP)标准,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学类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组织学类型不同的MPLC诊断相对容易,而组织学类型相同的MPLC诊断仍相当困难。
DNA倍体分析、基因突变检测、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为MPLC的正确诊断提供了新手段,可评估各病灶的克隆性关系,帮助鉴别MPLC与转移。
MPLC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根治性手术,术式应考虑患者肺功能储备等因素,选择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对于不能根治性切除的病灶,可综合化疗、放疗、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分子靶向治疗等。
%Recently, the incidence and detection rates of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MPLC) are increasing. hTe diagnosis of MPLC depends mainly on the Martini-Melamed criterion and ACCP criterion at present, taking all features (histological, genetic, radiologic and clinical) into account. It may be easyto diagnose cases of MPLC that exhibit different his-tological types, but itis diffcult to diagnose cases that exhibit similar histological type. DNA polity, gene mutations, microsatel-lite alteration and so on provide new methods for the accurate diagnosis of MPLC. hTey can evaluate the clonal relationship and help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MPLC and metastasis. hTe ifrst therapeutic choice for MPLC is curative operation. hTe surgicalapproach includes lobectomy, wedge resection and segmentectomy. For those which cannot be resected, we can synthesize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etc.【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4页(P640-643)【关键词】肺肿瘤;分子标志物;突变;手术;立体定向放疗【作者】罗汶鑫;周萍;李为民【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多原发性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MPLC)是指在同一患者肺内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发病灶的肺癌。
多原发肺癌诊断与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3435··综述·多原发肺癌诊断与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洪子强1,2,金大成2,白向豆1,2,崔百强1,2,苟云久2*【摘要】 随着CT 和肺癌筛查的广泛应用,多原发肺癌(MPLC )(即同个患者中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恶性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但如何准确鉴别MPLC 和肺内转移(IM )仍是一个难题。
组织学特征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很好地鉴别MPLC 和IM ,但常需要进行分子分析,如下一代测序技术(NGS )的应用有助于鉴别MPLC 和IM 。
而对于MPLC 的治疗,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疗和局部消融发挥着重要作用。
NGS 和新疗法(如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MPLC 的诊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本研究就近年来MPLC 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 肺肿瘤;多原发肺癌;肿瘤转移;诊断,鉴别;肺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分子靶向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 R 73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31洪子强,金大成,白向豆,等. 多原发肺癌诊断与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J ].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7):3435-3442.[ ]HONG Z Q ,JIN D C ,BAI X D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J ].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2,25(27):3435-3442.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HONG Ziqiang 1,2,JIN Dacheng 2,BAI Xiangdou 1,2,CUI Baiqiang 1,2,GOU Yunjiu 2*1.First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al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00,China2.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Lanzhou 730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GOU Yunjiu ,Professor ;E-mail :【Abstract 】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lung CT scan and lung cancer screening significnatly improves the detection rateof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MPLC ),namely ,lung cancer patients have two or more primari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tough problem all the time that how to distinguish between MPLC and intrapulmonary metastases (IM ). Although histological feature analysis is a good means to distinguish them in some circumstances ,molecular analysis is also needed generally.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 is useful for the distinguish between MPLC and IM. For MPLC ,surgery remains the main treatment modality. For inoperable MPLC ,radiotherapy and local ablation are important treatments. NGS and new therapies such as targeted drug therapy and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have become new altenativ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PLC. This article review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PLC.【Key words 】 Lung neoplasm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Neoplasm metastasis ;Diagnosis ,differential ;Pulmonary surgical procedures ;Radiotherap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Review管有既定的标准,但鉴别MPLC 与肺内转移(intrapulmonary metastasis,IM)仍具有挑战性,这也是胸外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长期面临的难题[4-5]。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占据肝脏肿瘤的主要成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亚洲地区更为突出。
由于原发性肝癌的隐匿性和快速发展的特点,使得该疾病的预后通常较差。
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但是由于肝脏位置特殊,很多患者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动脉导管栓塞术(TACE)成为一种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TACE是通过导管插入动脉,将肝癌的血液供应动脉性供血阻断,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减轻症状,并给予局灶化学治疗药物,以达到抑制肿瘤继续发展的目的。
TACE操作简单、效果肯定,但是在术后容易出现复发进展的问题。
TACE术后复发进展是指在接受过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肿瘤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新的病灶或者旧病灶进展。
导致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肿瘤的特殊性、肝脏血供网络的复杂性以及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原发性肝癌具有多样性的基因变异,不同的基因变异可能使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肝脏是一个高度血供的器官,肝癌主要通过动脉供血,而TACE主要通过阻断肿瘤的动脉供血来治疗肝癌,但是肝癌在血液循环系统中还是可以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继续生长和扩散到其他部位。
为了探究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原因以及可能的治疗方式,需要对肝癌的生物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人们对肝癌的基因变异和耐药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发现,肝癌细胞中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TP53、CTNNB1、KRAS等,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肿瘤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一些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关键的信号通路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Wnt/β-catenin、PI3K/AKT、Ras/ERK等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也是导致肝癌复发进展的原因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肝癌的基因变异和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的机制,有可能为TACE术后复发进展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诊治体会及处理策略新进展

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诊治体会及处理策略新进展韩连奎;高树庚;谭锋维;赵自然;宋朋【摘要】背景与目的同时性多原发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sMPLC),既往属少见疾病,但近年来由于诊疗手段的进步检出率逐渐升高.但关于MPLC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处理策略仍存在诸多争议.本研究对31例sMPLC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探讨sMPL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归纳总结31例sMPLC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前均行薄层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发现肺部多发结节.病灶位于同侧者均同期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胸腔镜下肺叶+亚肺叶切除为主;病灶位于双侧者,均分期手术,时间间隔为3个月-4个月.结论薄层高分辨CT是术前诊断sMPLC的最佳方法.sMPLC同侧肺发病率高于双侧肺(23:8),周围型多见,占94%,组织学类型以腺癌最多见,占80.6%(25/31).胸腔镜下主病灶的肺叶切除+次要病灶的亚肺叶切除是最常用的术式.%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Simultaneity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always is a rare disease, bu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progres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ans detection rate increased.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31 cases of 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sMPLC) analysis, further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MPLC. Methods Sum up the clinical data of 31 cases of simultane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the diagnostic method, surgical methods,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are thoracoscope surgery, no deaths. Thin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n preoperative found multiple lung nodules.Lesions located in the same side of the same period surgical treatment, the operation method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under the thora-coscope lung + the lobectomy; Lesions located in bilateral, all staged operation, the time interval for 3 months-4 months. Con-clusion Thin layer distinguish CT preoperative diagnosis is the best way to simultane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incidence of ipsilateral lung at the same time higher than that of bilateral lung (23:8), type, around 94%, the most common histology to adenocarcinoma, 80.6% (25/31). Primary lesions under thoracoscope lobectomy plus the lobectomy of secondary lesions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8(021)003【总页数】5页(P180-184)【关键词】多原发肺癌;胸腔镜;外科手术;薄层高分辨CT【作者】韩连奎;高树庚;谭锋维;赵自然;宋朋【作者单位】550000 贵阳,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癌在各种肿瘤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占据首位[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原发癌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0-08-09T17:00:05.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年第21期供稿作者:于海丰(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医院 153000)
[导读] 随着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普遍上升,生存期延长,同时肿瘤发病的潜伏期较长,各种内外因素对肿瘤发病的刺激影响也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从而使得不同的恶性肿瘤有可能在同一时段或者在不同时段表现出来。
多原发癌的研究进展
于海丰(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医院 153000)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161-01
【关键词】多原发癌
随着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普遍上升,生存期延长,同时肿瘤发病的潜伏期较长,各种内外因素对肿瘤发病的刺激影响也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从而使得不同的恶性肿瘤有可能在同一时段或者在不同时段表现出来。
发生多发原发癌的机会随之增加。
因此对多原发癌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对多原发癌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㈠定义: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又称重复癌,多重癌,是指同一个体的同一器官或组织,不同部位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在同时或先后发生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
有学者将同一器官不同部位发生两个以上的原发癌称为多发癌。
而在两个以上器官发生的原发癌称为重复癌。
多原发癌从发生的时间分为同时癌和异时癌。
同时性多原发癌(synchronous carcinoma,SC):同时或6个月内诊断者为同时性多原发癌。
异时性多原发癌(metachronous carcinoma,MC):第一癌发现后超过6个月诊断者为异时性原发癌。
㈡.多原发癌发病因素:多发原发癌的发病原因争论较大,一般认为与自身,环境及医源性因素等有关。
(1)宿主易感性:癌症患者的易感性高加之内环境的机制衰退容易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致癌。
再者,癌症患者被治疗后,致癌的基因仍依然存在。
(2)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癌症患者接受化疗药物及大剂量激素治疗导致免疫系统损伤。
(3)放疗和化疗:既往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应警惕放射区内发生放射癌的可能。
某些化疗药物的远期毒性致癌。
(4)遗传因素:有报道多原发癌患者与家族史密切相关。
对有明显家族史的癌症患者,随访是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多原发癌的发生。
(5)不良的生活方式继续发挥致癌作用,如吸烟,酗酒,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等。
(6)内分泌因素:三苯氧胺是绝经前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的首选药物,但是其有2-3%的几率导致子宫内膜癌[1]。
㈢.多原发癌诊断的经验教训:由于既往对多原发癌的认识不够,以及受过去的“尽量用同一种肿瘤来解释。
”的错误观念的影响,使得常常仅满足于发现诊断一个部位恶性肿瘤,而忽视另一个原发肿瘤的存在,造成漏诊或误诊。
【2】从而延误治疗。
因此,在癌症患者复查过程中出现的新病灶,医务工作者要详细研究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
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转移癌或肿瘤复发。
有学者统计,多原发癌的检出率与医师对其认识和重视程度,医院的诊疗水平及随访状况直接相关。
㈣.治疗:多原发癌与复发,转移癌的治疗原则是有明显区别的。
一般认为,多原发癌的治疗效果比癌症复发或转移为好,再次治愈的希望较大,生存期一般6-10年。
同单原发癌相同,一经发现要坚决果断予以根治性切除,并重视综合治疗,尤其要突出对机体免疫缺损的调整与修复,采用生物制剂或中草药提高机体防癌的能力,这不仅是预防复发,转移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新癌瘤发生的重要措施。
复发或转移癌则多采用化疗等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宜。
㈤.预后:多原发癌的预后主要取决与原发癌的病期早晚,病理学类型,分化高低等生物学特性,发病年龄,同时性与异时性是否合理的治疗。
原发癌发生的间隔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来说,两次癌发生的间隔时间越短,预后越差。
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提高多原发癌生存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宁,徐志巧.多原发癌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12(29):20.
[2]张凤鸣,李秀华,薛影,等.异时性重复癌13例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