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多发性骨髓瘤(MM)

多发性骨髓瘤(MM)

多发性骨髓瘤(MM)定义: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骨髓中积聚浆细胞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可导致骨质破坏和骨髓衰竭。

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

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

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

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

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

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4.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5.多发性骨髓瘤多见细菌感染亦可见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容易发生,尤其是治疗后免疫低下的患者。

6.肾功能损害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7.高黏滞综合征可发生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

8.淀粉样变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初始诊断检查所有患者的初始诊断检查应包括病史、体检以及以下基线血液和生化检查,以便区分症状性和无症状性MM:完整的血细胞计数(CBC)(带分类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血清电解质、血钙、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

BUN和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减退,而LDH水平有助于评估肿瘤细胞负荷。

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肿块情况,现在被认为是评估肿瘤负荷的标准指标。

大部分患者存在血清蛋白,伴或不伴相关尿蛋白。

30例多原发癌回顾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30例多原发癌回顾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30例多原发癌回顾性分析的开题报告题目:30例多原发癌的回顾性分析背景与意义: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是指一个人体内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现象,其发生率不断上升。

MPC 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而通过对一定数量的M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发生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分析3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以探讨其发生原因,为肿瘤多发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研究内容:1. 患者资料:对3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性别、年龄、家族病史、首次肿瘤发现时间、肿瘤种类及部位等信息。

2. 临床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初发肿瘤的类型、多发性肿瘤的种类、部位以及时间间隔等。

3. 治疗方案:回顾分析多原发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4. 预后评估:对多原发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至2020年期间,30例多原发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询病历资料进行数据收集。

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预期结果:通过对30例多原发癌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我们预计得出如下结果:1. 3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的总体情况。

2. 不同种类多发性肿瘤的发生比例和时间间隔情况。

3. 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4. 不同因素对多原发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

多原发性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

多原发性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
o s The d t p te s w e e r tos c ie y a l e R euls The e we e I a e ofs nc on ns c r n d a aof8 a int r e r pe tv l nayz d. s t r r c s y hr o a ciom a a nd 7
601) 10 7 ( 成都 市 第二 人 民医 院 普 外 科 , 四川 成 都
【 要】 目 的 摘
探 讨 多 原发 性 胃肠 道 恶性 肿 瘤 的 诊 断 和 治 疗 。 方 法 回 顾 分析 8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 结 果 同时 例
癌 1 , 时 癌 7例 , 灶 位 于 胃、 二 指 肠 和 大肠 。术 前 正 确诊 断 5例 , 诊 3例 。 根 治 性 切 除 6例 , 息性 切 除 和 改 例 异 癌 十 误 姑 道 手 术 各 1 。 随访 1~ 1 例 8年 , 在 的 5 , 见 再 次 异 时 癌 发 生 。结 论 通 过 对 多 原 发 性 胃肠 道 恶 性 肿 瘤 临 床 病 理 健 例 未 特 征 的认 识 , 助 于提 高 多原 发 性 胃肠 道 恶 性 肿 瘤 的诊 治水 平 。 有
c r e td a n ss wa b a n d o a e .Ra ia o e a i n wa n e g n n 6 c s s o s r a i er s c in a d s o t o r c ig o i so tie n4c s s d c 1 p r t su d r o eo a e -c n e v t e e to n h r— o v c t n 1 c s .Du i g f l wi g u e r t y a s a e i e n g o e l n i o u f rf o me a h o o s u s o a e rn o l n - p 1 y a o 1 e r c s sl d i o d h a t a d d d n ts fe r m t c r n n o 1 I 5 v h c r i o g i . o c u in I i ep u o d a n ss a d t e t n f mu t l rma y g s r i t s i a a cn ma b a cn ma a an C n ls o t s h l f lt ig o i n r a me to li e p i r a to n e t lc r i o y p n u d r t n i g o l ia n a h lg c f a u e fmu t l rma y g s r i t si a a cn ma n e s a d n fci c la d p t o o i e t r so l p e p i r a t0 n e tn 1c r i o . n i

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9例分析

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9例分析

状腺肿大有明显压迫症状;怀疑合并癌变者;甲状腺疼痛剧烈不能耐受甲状腺素治疗的;并发甲亢或有进展性甲亢症状者。

遵循手术原则:单纯HD应尽可能多的保留甲状腺组织,有并发症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治愈并发症,术后均需口腹甲状腺素片对可能发生的甲减或并发甲状腺癌复发均有益处。

参考文献:[1]徐少明.外科学进展[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0-13.[2]施俊义.桥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2):86.[3]黄钟英.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J].浙江医学,1993,15(2):69.[4]薛雷.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误诊原因[J].中华外科杂志,1996,34(2):95.(收稿日期:2008-03-09)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9例分析童永平,张冬梅(什邡市人民医院,四川什邡618400)[摘要]目的:对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和体会。

方法: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结果:在9例患者中,有8例行多部位肿瘤根治术,1例食道鳞癌合并胃腺癌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随访已死亡;1例食道鳞癌合并直肠腺癌已死于食道癌复发转移;其余7例随访均健在。

[关键词]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098(2008)14-1869-02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是指在同一宿主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两肿瘤先后发生的时间在六个月之内;如发生的先后时间超过六个月则称为异时性;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如食道与胃﹑肝脏与肠道﹑卵巢与宫内膜或双卵巢之间等,而以生殖系内多原发性恶性肿瘤最为多见。

我院2001年至2007年共诊断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9例,笔者根据多年来所见的不同组合类型的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体会,结合各种文献上其他同行所发表的观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在6例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中,食道鳞癌合并胃腺癌2例,腹膜后低恶性副神经节瘤合并脾小淋巴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例,食道鳞癌合并直肠腺癌2例,子宫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2例,子宫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右卵巢低分化Sertoli-Leydig细胞瘤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合并口腔鳞癌1例;女3例,男6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60岁者3例,40岁~60岁5例,<40岁1例。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15例报告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15例报告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15例报告
张绍坤;张俊海
【期刊名称】《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年(卷),期】2001()z1
【摘要】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是指一个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肺与其他器官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较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总页数】1页(P381)
【关键词】肿瘤/治疗;多发性;原发性
【作者】张绍坤;张俊海
【作者单位】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1041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1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
【相关文献】
1.食管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J], 王强
2.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文献复习附19例报告) [J], 曾奕明
3.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30例临床分析 [J], 石莉;周树林;姜旖;万一聪;马晶晶;傅士龙;程文俊
4.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附七例报告) [J], 暴连喜
5.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附1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曾奕明;许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多发性原发恶性肿瘤30例临床分析

妇科多发性原发恶性肿瘤30例临床分析

妇科多发性原发恶性肿瘤30例临床分析概述妇科原发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其中包括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

本文对30例妇科多发性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选取的30例妇科多发性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中,年龄范围为36-74岁,平均年龄56.2岁。

其中22例为卵巢癌,5例为子宫颈癌,3例为子宫内膜癌。

临床表现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下腹或腰部疼痛,有22例出现此症状。

其次是腹泻或便秘,有19例出现此症状。

卵巢癌患者中,16例出现腹部肿块或肿胀,4例出现下腹部包块,2例出现阴道流血,其余症状包括乏力、压迫感等。

子宫颈癌患者中,4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出现尿频等。

子宫内膜癌患者中,2例出现阴道流血,1例出现下腹部肿块等。

诊断与治疗根据医学诊断标准,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

对于卵巢癌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进行了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

其中9例行子宫附件切除术,5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细胞毒药物治疗,1例行放射治疗。

对于子宫颈癌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和放疗。

其中3例行子宫颈根治术,2例行化疗加放疗。

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2例行子宫全切术并行化疗,1例进行化疗和放射治疗。

随访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了随访。

随访时间范围为12-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

卵巢癌患者中13例生存期超过2年,其中5例存活期超过5年;9例生存期在1年内;子宫颈癌患者中4例生存期超过2年,其中3例存活期超过5年;1例生存期在半年内;子宫内膜癌患者中2例生存期超过2年,1例生存期在1年内。

结论本研究分析了30例妇科多发性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了总结。

通过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多发性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诊断较为复杂,须依据病理检查确诊。

2.对于卵巢癌患者,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3.对于子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和放疗是常规治疗方案。

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以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间23例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

结果:绝经后妇女,为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82.61%。

临床以小腹周围出现进行肿大的包块,伴有阴道的异常流血或流液为多见。

病理类型以浆液性腺癌最为多见(95.65%)。

对患者进行免疫组化的检测,发现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以及孕激素受体(fr)的阳性检测率较正常组织有明显上升(p<0.05)。

结论: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以以输卵管浆液性腺癌多见,er以及pr水平高于正常组织。

因此,er以及pr水平能作为判断肿瘤恶性化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临床病理【中图分类号】r737.1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44-01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属于女性生殖道较为少见的肿瘤之一,约占妇科生殖道肿瘤的0.3%-1.1%左右[1]。

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因此给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

目前,慢性炎症被认为和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的发病相关,但缺乏相关的证据。

本病的临床诊断率极低,常易被混淆诊断为其他疾病,影响早期的诊断治疗[2]。

本文通过对23例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的关系。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五年间23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病例收集分析。

同时以20例正常输卵管组织作为对照。

1.2 研究方法雌激素受体(er)以及孕激素受体(fr)的检测:23例患者均于手术治疗时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并用石蜡包埋送检。

对细胞进行dab 染色,如果染色后出现棕色,提示阳性细胞,如果检测中阳性细胞总数大于20%,为er和pr阳性。

46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及护理

46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及护理
维普资讯
家庭 护 士 2 0 0 8年 9 第 6卷第 9期 上旬 版 ( 月 总第 l 8期 ) 1 支气 管 解 痉及 抗 感 染 治 疗 。 3 3 严密 观 察 病情 变化 对 于 口唇 或 手 指 明 显 发 绀 、 率 快 、 . 心 咳嗽 困难 、 识 模 糊 、 足 发冷 、 意 手 脉搏 细弱 、 压 下 降 、 热 不 退 、 血 高 哮喘 持 续 、 状 未 见 好 转 者 应 加 强 护 理 , 做 好 机 械 及 抢 救 准 症 并 备 , 时采 血 测 定 二 氧化 碳 结 合 力及 动脉 血 气 分 析 , 握病 情 变 及 掌
体 诊 治 , 之 恢 复 健 康 ; 是 从 精 神方 面对 病 人 进行 安 慰 、 持 使 二 支 和 鼓 励 , 强 病 人 与疾 病 作 斗 争 的信 心 和 决 心 。 对 医 护 人 员 来 增 说 , 了 要 有 专 门 医 学 、 理 知识 以及 职业 道 德 知识 外 , 必 须 除 护 还
除 焦 虑 . 惧 、 安 的 情绪 , 免其 不 必 要 的 精 神 压力 , 恐 不 避 使其 保 持
正 常 的心 理状 态 。要 富 有 同情 心 , 语 言 、 为 特 点 去 发现 其 内 从 行
发病 率为 2/0万 ~4/ o万 , 人 发 病 率 最 高 , 倍 于 白人 , 1 J 黑 2 亚 洲人 发病 率最 低 , 见 于 老 年 人 , 多 男性 多 于 女 性 , 确 诊 时平 均 其
质 ; 免 精 神 紧 张 和剧 烈 运 动 ; 围 巾或 口 罩避 免 冷空 气 刺激 ; 避 戴
充 分 休 息 、 理饮 食 、 合 增强 体 质 、 防 感 冒 ; 烟 。 预 戒 4 2 3 自我 监测 病 情 指 导 病 人识 别 哮 喘 发 作 的 先 兆 表 现 和 .. 病 情 加 重 的征 兆 , 会 哮 喘 发作 时 进 行 简 单 的 紧 急 自我 处 理 方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1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5例前列腺癌患者因癌细胞全身多处转移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膀胱癌患者因肺转移死亡;其余患者随访至今均存活,其中2例可疑骨转移,目前在严密随访中。

2讨论
对于多发性原发癌的诊断标准,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由Warren和Gates 于1932年提出的,即包括两个或多个不同细胞类型的多发性原发肿瘤,每一种肿瘤均为恶性,明确除外相互的转移癌可能,可发生于同一器官,也可发生于不同器官。

按照两个肿瘤发生的时间间隔可分为同时性及异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间隔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为同时性,超过6个月的归为异时性。

目前,对于泌尿系统内多发性原发癌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4-5]。

本组中MPMNs占同期肾癌的%,膀胱癌的%,前列腺癌的%,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我们发现合并前列腺癌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合并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的患者易发生远处转移,考虑因本组所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多为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故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较高,2例膀胱癌肺转移的患者治疗时其肿瘤已侵犯深肌层,提示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对于第二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3目前对于多发性原发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原因可能是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寿命延长,发生第一癌后经积极治疗,患者生存期延长,导致发生第二癌的几率增加。

②临床医生对于多原发癌的认识度及重视程度增加,提高了多原发癌的诊断率;③体内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抑癌基因的缺失和变异。

④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发生DNA点突变、易位、扩增、丢失及移位等时,机体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控,导致易发肿瘤。

⑤放疗及化疗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对环境中的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增强而导致易感肿瘤。

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MPMNs的发生亦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本组病人在发生第一癌后都进行过放疗或化疗,提示放化疗的应用,应是导致易发第二癌的原因。

多原发癌的诊断方法与单发癌相同,关键在于发生第一原发癌后再发生的后续原发肿瘤的病理诊断。

如两者病理类型
不同,则可明确诊断为MPMNs。

但如两者病理类型相同,则需要严格区分是转移癌亦或MPMNs,患者的病史、治疗史以及影像学特征可以提供参考,但正确诊断此种情况仍较困难。

我们体会,首先,临床医生应有MPMNs的概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不轻易地诊断复发与转移;其次,当恶性程度低的肿瘤出现远处单发的病灶时应高度怀疑是否为多原发癌;再次,临床医生应熟知每一种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对于不符合规律的“转移灶”应提高警惕,选择影像学检查或活检病理等方法,及早发现多发原发癌,避免过早的定性为转移癌,因其预后不同于单发癌远处转移造成的晚期癌。

有研究提示肺部及头颈部肿瘤相远隔部位的上皮组织P53
过度表达,可作为MPMNs发生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标记,这有可能对泌尿系统MPMNs 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对于异时性MPMNs的治疗,同单发癌一样,可分别采用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

但对于同时性MPMNs的治疗,需要综合衡量患者的病情,如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对于手术的耐受性好,可同时切除多发部位的肿瘤,减少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估计同期手术风险较大者,则应分期处理肿瘤,首先治疗对生命影响较大、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

目前临床上尚无对MPMNs标准的治疗指南,但对于MPMNs与转移癌及复发癌的治疗方案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可以采取同单发癌相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且疗效较好,但后者仅能采取放疗或化疗等姑息性治疗手段,预后差。

因MPMNs的病例数较少,对于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报道较少,大多数医生对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均存在较大不足,对于同时性多原发癌易漏诊,而对于异时性多原发癌有极易诊断为复发癌或转移癌,导致了对于MPMNs的延误治疗或错误治疗。

所以临床上,我们应注意鉴别所谓的多发癌是单发癌造成的远处转移,亦或本为多原发癌,这对决定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MPMNs的发生频率在渐渐增多,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关键在于提高对于该病的警惕性并加深对该病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