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1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5例前列腺癌患者因癌细胞全身多处转移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膀胱癌患者因肺转移死亡;其余患者随访至今均存活,其中2例可疑骨转移,目前在严密随访中。

2讨论

对于多发性原发癌的诊断标准,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由Warren和Gates 于1932年提出的,即包括两个或多个不同细胞类型的多发性原发肿瘤,每一种肿瘤均为恶性,明确除外相互的转移癌可能,可发生于同一器官,也可发生于不同器官。按照两个肿瘤发生的时间间隔可分为同时性及异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间隔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为同时性,超过6个月的归为异时性。目前,对于泌尿系统内多发性原发癌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4-5]。本组中MPMNs占同期肾癌的%,膀胱癌的%,前列腺癌的%,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我们发现合并前列腺癌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合并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的患者易发生远处转移,考虑因本组所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多为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故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较高,2例膀胱癌肺转移的患者治疗时其肿瘤已侵犯深肌层,提示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对于第二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3目前对于多发性原发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原因可能是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寿命延长,发生第一癌后经积极治疗,患者生存期延长,导致发生第二癌的几率增加。

②临床医生对于多原发癌的认识度及重视程度增加,提高了多原发癌的诊断率;③体内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抑癌基因的缺失和变异。

④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发生DNA点突变、易位、扩增、丢失及移位等时,机体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控,导致易发肿瘤。

⑤放疗及化疗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对环境中的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增强而导致易感肿瘤。

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MPMNs的发生亦可能存在一定影响。本组病人在发生第一癌后都进行过放疗或化疗,提示放化疗的应用,应是导致易发第二癌的原因。多原发癌的诊断方法与单发癌相同,关键在于发生第一原发癌后再发生的后续原发肿瘤的病理诊断。如两者病理类型

不同,则可明确诊断为MPMNs。但如两者病理类型相同,则需要严格区分是转移癌亦或MPMNs,患者的病史、治疗史以及影像学特征可以提供参考,但正确诊断此种情况仍较困难。我们体会,首先,临床医生应有MPMNs的概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不轻易地诊断复发与转移;其次,当恶性程度低的肿瘤出现远处单发的病灶时应高度怀疑是否为多原发癌;再次,临床医生应熟知每一种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对于不符合规律的“转移灶”应提高警惕,选择影像学检查或活检病理等方法,及早发现多发原发癌,避免过早的定性为转移癌,因其预后不同于单发癌远处转移造成的晚期癌。有研究提示肺部及头颈部肿瘤相远隔部位的上皮组织P53

过度表达,可作为MPMNs发生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标记,这有可能对泌尿系统MPMNs 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于异时性MPMNs的治疗,同单发癌一样,可分别采用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但对于同时性MPMNs的治疗,需要综合衡量患者的病情,如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对于手术的耐受性好,可同时切除多发部位的肿瘤,减少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估计同期手术风险较大者,则应分期处理肿瘤,首先治疗对生命影响较大、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目前临床上尚无对MPMNs标准的治疗指南,但对于MPMNs与转移癌及复发癌的治疗方案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可以采取同单发癌相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且疗效较好,但后者仅能采取放疗或化疗等姑息性治疗手段,预后差。因MPMNs的病例数较少,对于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报道较少,大多数医生对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均存在较大不足,对于同时性多原发癌易漏诊,而对于异时性多原发癌有极易诊断为复发癌或转移癌,导致了对于MPMNs的延误治疗或错误治疗。所以临床上,我们应注意鉴别所谓的多发癌是单发癌造成的远处转移,亦或本为多原发癌,这对决定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MPMNs的发生频率在渐渐增多,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关键在于提高对于该病的警惕性并加深对该病认识。

恶性肿瘤的表现

恶性肿瘤因其性质、发生部位和发展程度的不同,呈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一般,恶性肿瘤在早期的症状很少或不典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逐渐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恶性肿瘤的表现分为局部表现、全身性症状和系统功能紊乱三个方面: 1、局部表现 肿块是瘤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可以在体表发现或隐匿在深部,也可以看到器官(如肝脏、甲状腺)或淋巴结的肿大。良性肿瘤所形成的肿块生长较慢,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活动度好;恶性肿瘤一般生长较快,表面不平,不易推动。 压迫症状常见于颅内、颈部、纵隔、腹膜后、椎管内等的肿瘤。如颅内肿瘤压迫脑实质引起颅内压增高,可造成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甲状腺的肿瘤可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若压迫气管或食管,可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难。纵隔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头颈部肿胀、气急、浅表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综合症。腹膜后肿物压迫输尿管,可造成排尿困难、肾盂积液,压迫肠管可造成肠梗阻等。椎管内肿瘤压迫脊髓可引起截瘫。 阻塞症状常发生于空腔脏器。如支气管肿瘤可引起呼吸困难,食管肿瘤可引起吞咽困难,大小肠肿瘤可引起肠梗阻症状,胆管、胰头肿瘤可引起黄胆等。 疼痛症状由肿瘤引发的原因不同,因而发生疼痛的早晚及性质也有所不同。某些来源于神经的肿瘤及生长较快的肿瘤如骨肉瘤,常在早期出现疼痛。而某些肿瘤发展至晚期由于包膜紧张、脏器破裂、肿瘤转移或压迫浸润神经造成的疼痛则出

现较晚。肿瘤引起的疼痛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以后逐渐加重,疼痛难忍、昼夜不停,且疼痛部位常伴明显触痛。 溃疡是肿瘤组织坏死所形成的,呈火山口状或菜花样,不一定疼痛,有时因并发感染而使表面有恶臭的血性分泌物,此时可伴有溃疡部疼痛。 出血通常是由于肿瘤破裂或侵犯血管所导致的。若肿瘤在体表,出血可直接发现;若肿瘤在体内,出血可表现为血痰、粘液血便或血性白带等。大量出血可表现为咯血、呕血或便血.且反复不止。 其他如骨肿瘤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肺癌可引起胸水;肝癌可引起腹水。 2、全身性症状 乏力和消瘦是由于肿瘤生长快、消耗能量多,加之病人进食量下降,消化吸收不良所造成。 发热是由于肿瘤供血不足,发生坏死或合并感染而引起。 贫血是由于肿瘤反复出血、造血障碍或造血物质吸收不良而引起。 恶病质(恶液质)是肿瘤患者晚期出现的全身衰竭的表现。 3、系统功能紊乱 肿瘤组织可引起所在器官的系统和生理功能出现紊乱。例如,颅内肿瘤除引起头痛外,还能引起视力障碍、面瘫、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肝癌除有肝肿大或肝区疼痛外,还可引起食欲不振、腹帐等胃肠功能失凋的表现;功能性内分泌瘤如胰岛瘤、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瘤,可引起相应的内分泌异常症状。

多原发癌的研究进展

多原发癌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0-08-09T17:00:05.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年第21期供稿作者:于海丰(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医院 153000) [导读] 随着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普遍上升,生存期延长,同时肿瘤发病的潜伏期较长,各种内外因素对肿瘤发病的刺激影响也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从而使得不同的恶性肿瘤有可能在同一时段或者在不同时段表现出来。 多原发癌的研究进展 于海丰(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医院 153000)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161-01 【关键词】多原发癌 随着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普遍上升,生存期延长,同时肿瘤发病的潜伏期较长,各种内外因素对肿瘤发病的刺激影响也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从而使得不同的恶性肿瘤有可能在同一时段或者在不同时段表现出来。发生多发原发癌的机会随之增加。因此对多原发癌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对多原发癌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㈠定义: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又称重复癌,多重癌,是指同一个体的同一器官或组织,不同部位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在同时或先后发生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有学者将同一器官不同部位发生两个以上的原发癌称为多发癌。而在两个以上器官发生的原发癌称为重复癌。多原发癌从发生的时间分为同时癌和异时癌。同时性多原发癌(synchronous carcinoma,SC):同时或6个月内诊断者为同时性多原发癌。异时性多原发癌(metachronous carcinoma,MC):第一癌发现后超过6个月诊断者为异时性原发癌。 ㈡.多原发癌发病因素:多发原发癌的发病原因争论较大,一般认为与自身,环境及医源性因素等有关。(1)宿主易感性:癌症患者的易感性高加之内环境的机制衰退容易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致癌。再者,癌症患者被治疗后,致癌的基因仍依然存在。(2)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癌症患者接受化疗药物及大剂量激素治疗导致免疫系统损伤。(3)放疗和化疗:既往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应警惕放射区内发生放射癌的可能。某些化疗药物的远期毒性致癌。(4)遗传因素:有报道多原发癌患者与家族史密切相关。对有明显家族史的癌症患者,随访是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多原发癌的发生。(5)不良的生活方式继续发挥致癌作用,如吸烟,酗酒,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等。(6)内分泌因素:三苯氧胺是绝经前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的首选药物,但是其有2-3%的几率导致子宫内膜癌[1]。 ㈢.多原发癌诊断的经验教训:由于既往对多原发癌的认识不够,以及受过去的“尽量用同一种肿瘤来解释。”的错误观念的影响,使得常常仅满足于发现诊断一个部位恶性肿瘤,而忽视另一个原发肿瘤的存在,造成漏诊或误诊。【2】从而延误治疗。因此,在癌症患者复查过程中出现的新病灶,医务工作者要详细研究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转移癌或肿瘤复发。有学者统计,多原发癌的检出率与医师对其认识和重视程度,医院的诊疗水平及随访状况直接相关。 ㈣.治疗:多原发癌与复发,转移癌的治疗原则是有明显区别的。一般认为,多原发癌的治疗效果比癌症复发或转移为好,再次治愈的希望较大,生存期一般6-10年。同单原发癌相同,一经发现要坚决果断予以根治性切除,并重视综合治疗,尤其要突出对机体免疫缺损的调整与修复,采用生物制剂或中草药提高机体防癌的能力,这不仅是预防复发,转移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新癌瘤发生的重要措施。复发或转移癌则多采用化疗等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宜。 ㈤.预后:多原发癌的预后主要取决与原发癌的病期早晚,病理学类型,分化高低等生物学特性,发病年龄,同时性与异时性是否合理的治疗。原发癌发生的间隔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来说,两次癌发生的间隔时间越短,预后越差。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提高多原发癌生存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宁,徐志巧.多原发癌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12(29):20. [2]张凤鸣,李秀华,薛影,等.异时性重复癌13例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8(5):80.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61页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第一节鼻咽癌 【病史采集】 1.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耳鸣 及听力下降等。 2.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3.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4.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Ⅲ、Ⅴ、Ⅵ对神经受累多见。 5.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1.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 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2.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 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3.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4.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5.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 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1.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2.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3.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4.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CT或MRI检查、鼻咽侧 位及颅底片等。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VCA - IgA和EA - IgA 测定。 【诊断要点】 1.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2.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 病变。 3.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和其它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 和溃疡型。

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医疗

第三十九章 常见恶性肿瘤 第一节 病史采集 】 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 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m 、v 、w 对神经受累多见。 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 【 1. 2. 3. 4. 5. 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 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 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 CT 或 MRI 检查、鼻咽侧位及颅底片等。 EB 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 VCA - IgA 和 EA - IgA 测定。 诊断要点 】 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 耳鸣及听力下降等。 【 1. 2. 3. 4. 5. 【 1. 2. 3. 4. 5. 【 1. 鼻咽癌。 2. 3. 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 EB 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 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和溃疡型。 ( 2)根据肿瘤生长特点分为上行型、下行型和混合型。 【 临床分期 】 采用 1992 年福州会议推荐的“ 92 分期” TNM 标准: T 1: T 2: T 3: T 4: 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病变。 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 、未分化癌和其它 局限于鼻咽鼻腔内。 局部浸润:鼻腔、口咽、颈突前间隙、软腭、颈椎前软组织、颈动脉鞘区部分侵犯。 颈动脉鞘区肿瘤占据、单一前组或后组颅神经损害、颅底、翼突区、翼腭窝受侵。 前后组颅神经同时损害、副鼻窦、海绵窦、眼眶、颞下窝、直接浸润第 1、 2 颈椎。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1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5例前列腺癌患者因癌细胞全身多处转移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膀胱癌患者因肺转移死亡;其余患者随访至今均存活,其中2例可疑骨转移,目前在严密随访中。 2讨论 对于多发性原发癌的诊断标准,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由Warren和Gates 于1932年提出的,即包括两个或多个不同细胞类型的多发性原发肿瘤,每一种肿瘤均为恶性,明确除外相互的转移癌可能,可发生于同一器官,也可发生于不同器官。按照两个肿瘤发生的时间间隔可分为同时性及异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间隔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为同时性,超过6个月的归为异时性。目前,对于泌尿系统内多发性原发癌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4-5]。本组中MPMNs占同期肾癌的%,膀胱癌的%,前列腺癌的%,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我们发现合并前列腺癌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合并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的患者易发生远处转移,考虑因本组所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多为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故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较高,2例膀胱癌肺转移的患者治疗时其肿瘤已侵犯深肌层,提示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对于第二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3目前对于多发性原发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原因可能是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寿命延长,发生第一癌后经积极治疗,患者生存期延长,导致发生第二癌的几率增加。 ②临床医生对于多原发癌的认识度及重视程度增加,提高了多原发癌的诊断率;③体内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抑癌基因的缺失和变异。 ④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发生DNA点突变、易位、扩增、丢失及移位等时,机体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控,导致易发肿瘤。 ⑤放疗及化疗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对环境中的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增强而导致易感肿瘤。 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MPMNs的发生亦可能存在一定影响。本组病人在发生第一癌后都进行过放疗或化疗,提示放化疗的应用,应是导致易发第二癌的原因。多原发癌的诊断方法与单发癌相同,关键在于发生第一原发癌后再发生的后续原发肿瘤的病理诊断。如两者病理类型

常见恶性肿瘤

常见恶性肿瘤 [单项选择题] 1、结肠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A.腹部肿块 B.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低热等 C.肠梗阻症状 D.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E.阵发性绞痛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是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其他如腹痛、腹部肿块、全身症状是结肠癌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肠梗阻一般属结肠癌的晚期症状。 [单项选择题] 2、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 A.临床表现 B.血清学检查 C.影像学检查 D.内镜检查 E.病理学检查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单项选择题] 3、直肠癌切除术能否保留肛门,主要取决于()。 A.肿瘤距肛门的距离 B.肿瘤的病理类型 C.肿瘤是否已侵犯肠管周围 D.肿瘤有无远处转移 E.左半结肠的长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肠道肿瘤的根治术要求切除肿瘤及上下各一段肠管及其系膜淋巴结,因此,直肠癌根治术是否能保留肛门取决于肿瘤距肛门的距离,而非病理类型和左半结肠的长度。对于即使局部有浸润或远处有转移而无法行根治术的直肠癌,也要视肿瘤距肛门的距离,采取保留或切除肛门,或单纯造瘘等姑息性手术。

[单项选择题] 4、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A.癌达粘膜下层 B.癌累及肠壁肌层 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 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我国对Dukes结肠癌分期法的补充,分为:癌仅限于肠壁内为DukesA期;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为B期;穿透肠壁有淋巴结转移为C期;有腹腔转移或远处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器官无法切除者为D期。 [单项选择题] 5、男性,60岁,上腹部隐痛不适3月余,伴纳差,乏力。体检:腹平坦,无压痛,未及肿块,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肝左叶见一直径1.5cm光团,胃镜示胃窦部溃疡病变,织学检查高分化腺癌,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是()。 A.化疗 B.肝动脉插管化疗 C.胃大部切除加肝左叶切除 D.免疫治疗 E.放疗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例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胃镜显示,胃窦部受侵犯,在切除原发病变的同时,应连同受侵脏器一并切除。 [单项选择题] 6、肺癌常见的症状是()。 A.脓性痰 B.白色泡沫样痰 C.刺激性咳嗽和血痰 D.胸闷,气短 E.肺部干啰音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肺癌常见的症状是刺激性咳嗽和血痰。刺激性咳嗽是癌肿在较大支气管内生长引起,血痰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少量咯血。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就应提高警惕。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特点为局部浸润和向远处转移。其恶行昭著,特点是: ①生长快。 肿瘤细胞可大量繁殖,其原料来源于人体自身,故会大量消耗人体营养而致贫血、消瘦、乏力。如肿瘤位于口腔内,影响营养的摄入而加剧上述表现。恶性肿瘤到了晚期就会表现为全身衰竭,医学上称为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乏力、衰弱。 ②易浸润或向远处转移。 颌面部肿瘤向邻近部位浸润:可侵及眼球、颅底、呼吸道、食道及颈椎、胸肺、支气管等。向远处转移可破坏五脏六腑,造成功能损害,重则危及生命。 ③恶性肿瘤不易根治。 因恶性肿瘤的生长快以及人们医疗保健知识相对贫乏,致恶性肿瘤难以早期发现,肿瘤向深部浸润或转移,这就对临床上的根治带来难度。 区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可以从几方面考虑: ①肿瘤的组织结构。良性肿瘤的形态结构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似,组织排列正常,细胞核保持正常极向;而恶性肿瘤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差很远,组织排列紊乱,细胞核失去正常极向。 ②肿瘤细胞形态。细胞的间变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而良性肿瘤无间变。所谓间变,是指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核浆比例倒置(即核多浆少,正常细胞浆多核少)。良性肿瘤

细胞核分裂少见,而恶性肿瘤细胞核分裂较多,特别是不典型分裂(即不对称分裂,多极核分裂等)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③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肿瘤一般呈膨胀性生长,多有完整包膜,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多无完整包膜。 ④肿瘤的生长速度。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几年至数十年,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时几周或几个月往往长成巨大肿块。 ⑤肿瘤的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因此,转移乃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多原发恶性肿瘤76例临床资料及治疗分析

多原发恶性肿瘤76例临床资料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21T14:15:09.4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4期作者:隋国飞[导读] 临床需提高多原发癌的诊断意识,掌握多原发癌发病特点、诊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 黑龙江省鹤岗市鹤岗鹤康肿瘤医院 154101 摘要:目的:分析多原发癌的临床情况。方法:对76例多原发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3∶1,同时性多原发癌27例(35.6%),异时性多原发癌49例(64.4%)。多原发癌的发病高峰时间集中于首发癌后的5年内,约60例(78.9%),多原发癌时间间隔为0~336个月。消化系统是首发癌和多原发癌的好发部位,其中首发癌的高发器官为食管、胃、肠道 (55.3%),二发癌高发的器官为肠道、肺、胃、食管(67.6%)。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是首发癌和多原发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多原发癌的手术率明显低于首发癌。结论:临床需提高多原发癌的诊断意识,掌握多原发癌发病特点、诊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 关键词:多原发恶性肿瘤;临床资料;治疗分析 Clinical data and treatment analysis of 76 cases of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ituation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76 patients with multiple primary cancer patients. 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males and females was 3:1. There were 27 cases(35.6%)with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and 49 cases(64.4%)with multiple primary tumors. The peak incidence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first 5 years after the first cancer,about 60 cases(78.9%),and the multiple primary cancer interval was 0-336 months. The digestive system is the predilection site for the first cancer and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The high-incidence organs of the first cancer are the esophagus,stomach,and intestines(55.3%). The organs with high incidence of the second cancer are the intestine,lung,stomach,and esophagus. .6%). Surgical treatment,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re important treatments for primary cancer and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The surgical rate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rimary cancer. Conclusion:The clinical need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level. Keywords: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clinical data;treatment analysis 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s)是指宿主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及2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的特殊病种。临床诊疗过程中,MPMNs容易与肿瘤复发灶、转移灶混淆,但二者的治疗及预后转归均不同。近年来,随着肿瘤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老龄化的加快及主动就医和体检的机会增多,多原发恶性肿瘤确诊的机会也逐渐增加。本文对我科近年来诊治的76例MPMN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试讨论诊疗方式,以期提高对MPMNs的临床诊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恶性肿瘤的诊断均得到病理证实,并密切随访,随访率100%。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76例患者的发病特点、诊疗手段及预后转归等情况进行探讨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之间生存期的差别,以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为3∶1,同时性多原发癌27例(35.6%),异时性多原发癌49例(64.4%)。多原发癌的发病高峰时间集中于首发癌后的5年内,约60例(78.9%),多原发癌时间间隔为0~336个月。消化系统是首发癌和多原发癌的好发部位,其中首发癌的高发器官为食管、胃、肠道(55.3%),二发癌高发的器官为肠道、肺、胃、食管(67.6%)。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是首发癌和多原发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多原发癌的手术率明显低于首发癌。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肺癌诊疗方案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肺癌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 病史和症状 ﹙1﹚对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呛咳,反复痰中带血时应予警惕,特别是在40岁以上的男性,但青年也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2﹚慢性咳嗽者,当咳嗽性质发生改变,肺部局限性炎症反复发作,也应警惕。 ﹙3﹚对长期吸烟、慢性咳嗽,有家族肿瘤病史者,以及对某些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史者,应列为重点定期检查。 ﹙4﹚对诊断为肺结核者,经抗痨治疗无效或治疗后病灶好转而又出现新的病灶者,应进一步检查来排除肺癌。 ﹙5﹚对一些肺外表现如恶病质,内分泌改变表现的异位甲状腺素、高钙血症(鳞癌),抗利尿素分泌失常的低钠血症 (小细胞癌),异位ACTH分泌为主的Cushing综合征(小细胞癌)。骨骼方面如杵状指(趾),增生性关节病。神经肌肉方面可出现肌无力综合征 (小细胞癌)。周围神经炎病,多发性肌炎。皮肤方面可出现皮肌炎、黑棘皮病、硬皮病等,出现以上情况时都应注意。 2. 体征:全面细致检查,注意淋巴结肿大、皮下结节、静脉充盈、骨关节、神经系统等。 3. 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对肺癌诊断价值很大,其确诊率可达80%以上。中心型肺癌常以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肺门增宽、肺门块影为特征;周围型肺癌常见肺部单发结节、孤立性块影,肺炎型或粟粒型肺浸润。支气管造影可明确支气管的狭窄、梗阻及充盈缺损情况。CT为70年代发展起来的诊断方法,CT的密度分辨力高,可分辨出组织间0.5%的X线衰减密度,而普通X线片为2.8%,其次CT的横断面无影像重叠,故能显示隐蔽部位的肿瘤,如胸膜下,肺周围、纵隔旁的病变。

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文章目录 一、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二、肾肿瘤如何预防 三、肾肿瘤吃什么食物好 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1、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血尿是肾肿瘤早期最常见纳信号,约70%的患者会出现血尿,多为突然发生的肉眼血尿,不伴有疼痛等其它症状。 发热是肾肿瘤早期的重要信号,20%的患者会出现低热、间歇热、高热、盗汗的症状。

5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腰部司上腹部钝痛。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从腰部或上腹部模到或见到ar块,约30%的患者会有此症状。通常层害在侧卧位时容易摸到,有时肿块闭呼吸上下移动,着肿块固定,不能托动,患者就属于晚期了。 2、肾肿瘤的分类 肾肿瘤病理类型复杂,临床表现殊异,各家观点不一。1957年富特(N.C.Foot)等提出将肾肿瘤分为肾实质细胞瘤、肾移行细胞瘤、肾胚胎癌、肾间质瘤和继发性肾肿瘤五类,这一分类方法以

其简明扼要、比较完善实用,为人所乐于接受。近数十年,特别是B超、CT、MRI的广泛应用,肾实质肿瘤的检出比较容易,检出率迅速提高,人们对肾肿瘤的认识较前大有转变,如以往认为肾肿瘤几全为恶性,良性极少,现查知其良性肿瘤和肾囊肿占相当大的比例,并非罕见。今介绍常有的简明分类表如下: 3、肾肿瘤的常见类型 肾肿瘤多为恶性,以往普通认为“任何肾肿瘤在组织学检查以前都应该认为是恶性”。自B超、CT、MRI等影像诊断广泛应用以来,良性肿瘤的检出率提高,这一概念有所改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770例肾实质肿瘤中,良性肿瘤48例,占6.29%。除原发性恶性肿瘤肾肿瘤外,尚有身体其他部分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肾的称继发性肾肿瘤,以肺癌肾转移最常见,其他如恶性淋巴瘤、睾丸、卵巢。大小肠的恶性肿瘤亦可有肾转移,这类病人生前可能因转移广泛而未能处理,多数只在尸检中发现。

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指颅底到锁骨上、颈椎前这一解剖范围内的所有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可以来源于耳鼻咽喉、口腔、涎腺、头面部软组织、颈部软组织和甲状腺等部位,一般不包括颅内、颈椎及眼内的肿瘤。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鳞癌。本章只讨论鼻咽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喉癌和甲状腺癌。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 2.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复杂,各种治疗手段间的配合繁复,对个体化的要求较高,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治疗,并且以综合治疗组(MDT)的形式开展。 3.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各种治疗手段可能造成并发症,疾病本身和治疗都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因此需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还需重视患者的对症治疗和护

理。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 4.患者的合并症会影响诊断、治疗、预后和生活质量。合并症评价应在治疗前完成,在制定整个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合并症因素。 5.应重视生活质量的评估与改善。 6.由于同步化放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放疗或序贯化放疗,但不良反应较重。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并需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 7.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以免降低疗效。 (一)鼻咽癌 鼻咽癌传统上的标准治疗是放疗,但这一疾病在头颈部肿瘤中最易发生远处转移,并且局部晚期鼻咽癌在单纯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也较高,化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同步放化疗和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同步化放疗序贯辅助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可降低局部、区域和远处复发率,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这一治疗策略适于T1-2aN1-3M0以及T2b-4 N0-3M0的患者。在同步化放疗后可加用。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分 析 作者:李艳华韩素桂曹雪峰 【摘要】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临床的特点,分析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提供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并发生念珠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785例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率为21.02%;念珠菌类型主要是白色念珠菌(77.78%),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1.77%)。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口腔及上呼吸道,占55.75%。性别对念珠菌感染没有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住院时间长、肿瘤分期晚、接受化疗及放疗、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大量使用、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应用等。结论念珠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必须重视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 【关键词】恶性肿瘤;念珠菌;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患者因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或因肿瘤细胞的多处侵犯、多器官转移、免疫力低下、激素和大量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外加因

素的影响,很容易并发医院内念珠菌感染。不同国家、地区和医院念珠菌感染情况存在差异。为了解本地区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情况,本研究对唐山市人民医院2004~2005年中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对医院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提供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年1月~2005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并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共785例,男496例,女289例,年龄22~81岁,平均(61.0±7.2)岁。153例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其中男性92例,女性61例; 153例患者共发生念珠菌感染165例次。标本包括:痰液、咽试子、尿液、粪便、脓汁、胸腹水等,均连续培养3次以上。对于痰液标本,先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如镜检白细胞占优势,再进行接种。所有标本均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30℃~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1.2 方法

肿瘤学中级题库

1.术前诊断胃癌最常用、最可靠的检查手段是 A.气钡双重照影检查B.胃镜取活检检查C.胃螺旋CT检查 D.胃液脱落细胞学病理检查E.超声检查 2.目前用于小肝癌定位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是 A.B型超声检查B.放射性核素肝扫描C.CT检查 D.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或肝动脉造影E.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 3.关于一般恶性肿瘤的症状,下列哪项不对 A.疼痛是早期的主要症状B.局部常形成肿块C.易形成溃疡 D.可引起小血管破裂出血E.直接侵入周围器官 4.乳腺癌患者,肺部无转移灶,而椎体转移,是由于 A.直接蔓延B.转移途径尚未明确C.经肺血行转移 D.经椎旁静脉系血行转移E.经椎旁淋巴道转移 1.B 2.D 3.A 4.D 5.E 6.关于某恶性肿瘤5年治愈率是指 A.病人5年生存数占全部病人的百分率B.病人5年生存数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C.病人5年无复发表现者占全部病人的百分率 D.病人5年带瘤生存数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 E.病人5年无瘤生存者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 7.下列哪一种检查手段是诊断空腔脏器肿瘤最重要的方法是 A.根据症状和体征B.X线检查C.同位素检查D.免疫学检查 E.内镜检查 8.关于化疗药物的应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静滴、口服、肌注或肿瘤内注射、腔内注射等B.大剂量冲击治疗毒性较著C.中剂量间断治疗为目前较常用者D.联合用两种相同类型的化疗药物其疗效相加E.联合用药可同时投药或序贯投药 9.临床发现直肠质硬肿块,下述哪一项最能提示肿瘤晚期 A.肿块引起肠腔狭窄B.浸润至肛门引起痛感C.肿块与邻近结构粘连固定D.形成“冰冻样盆腔”E.直肠壁外可触及单个肿大之结节 10.下列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的是 A.阿糖胞苷B.羟基脲C.长春新碱D.阿霉素E.氟尿嘧啶 6.E 7.E 8.D 9.D 10.D 11.胃癌患者手术完毕,关腹前以温热双蒸馏水灌洗腹腔,主要目的可能是为了 A.防止淋巴转移B.防止血行转移C.防止种植转移

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卵巢恶性肿瘤在考试中是经常出现的考点,在复习中应该注意其临床特征。 概述 卵巢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其发生率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因而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约3/4患者出现症状就医时已至晚期,疗效较差,因而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卵巢恶性肿瘤各期(Ⅰ--Ⅳ期)平均五年生存率为20 ̄40%,但早期(即Ia 期)限度的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强有力的规范化疗。及某些非上皮性肿瘤五年生存率可高达90 ̄100%。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早期诊断及限度的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强有力的规范化疗。 临床表现 1.自己触到下腹包块或妇科检查或盆腔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盆腔包块。 2.包块生长迅速。患者可自觉腹部逐渐增大,并出现腹胀、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 3.晚期肿瘤向周围侵犯可引起腹痛、腰痛、下肢浮肿、下肢疼痛等。多数同时出现腹水,量多时出现气急、心悸等,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 4.妇科检查可在盆、腹腔触及不规则实性或半实性肿块,多为双侧生长,固定不动。晚期有腹水。 诊断依据 1.出现前述症状之一项或一项以上,或出现顽固的月经不调或绝经后阴道流血。 2.妇科检查于盆、腹腔触及实质性或混合性包块,形态不规则,不活动。阴道后穹隆多可触及散在硬结节。 3.B型超声检查发现盆、腹腔混合性或实质性包块,或伴数量不等的腹水。 4.CT或MRI检查发现前述同样性质的包块、腹水或转移病源。 5.后穹隆穿刺或腹腔穿刺抽取腹水行细胞学检查发现恶性细胞。 6.腹腔镜直视下检查肿块性质、病变累及范围,有无转移病灶等,经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或腹腔抽吸液或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见恶性细胞。 7.血清CA!25CA!99AFP定性检查阳性或定量测定显著高于正常,血清或腹水中乳酸脱氢梅(LDH)升高,或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等。 8.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 治疗原则 1.根治性手术:使残余瘤源的直径〈2cm. 2.保守性手术: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在下述条件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临床期;为交界性低度恶性肿瘤;瘤细胞分化良好;无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阴性;术中剖检对侧卵巢未发现肿瘤;术后有条件严密随访。 3.大剂量间歇用药化疗较小剂量用药化疗效果为佳。 4.联合化疗较单一化疗疗效为佳。但临床早期,瘤细胞分化良好的上皮性肿瘤,仍可选用单一的化疗方案。 5.按肿瘤不同的组织学类型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6.放射治疗:卵巢无性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及无法手术切除的转移病源,可选用放射治疗,用钴60或直线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等,首先用全腹旋转照射,然后盆腔照射。亦可选用放射性胶体金(198Au)或胶体磷(32P)腹腔内灌注。 7.免疫治疗:可选用短小棒状桿菌、卡介苗、左旋咪唑、转移因数、干扰素等。 用药原则 1.化疗是卵巢恶性肿瘤首选的辅助治疗,应根据肿瘤的不同组织学类型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2.卵巢上皮性肿瘤选用:PAC方案(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或PAM+HMM方案(美法兰十六甲嘧胺); 3.卵巢生殖细胞肿瘤选用:VAC方案(长春新堿+放线菌素D或更生酶素+环磷山胺);或VBP方案(长春新堿+博来酶素或平阳酶素+顺铂)或BE9方案(平阳霉素+足叶已甙顺铂)。 4.卵巢性索间质肿瘤选用AFC方案(放线菌素D或更生霉素+5氟料嘧啶+环磷酰胺)。 5.Ic期及Ⅱ期以上肿瘤应联合化疗8-10疗程,Ic期以下可单一使用顺铂腹腔化疗或其他单一化疗方案,酌情使用3 ̄6疗程。 6.对于病情重,肿瘤有转移,病人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如:氨基酸、人血白蛋白等。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

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