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的乘法和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式的乘法和除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整式的乘除运算,对于分式的概念也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分式的乘法和除法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分式乘除法则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符号错误、漏项等;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将问题转化为分式乘除运算模型。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自信心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巩固学生的分式概念;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分式乘除的运算规律;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为分式乘除法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分式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正确进行符号处理,避免漏项和误操作;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乘、除运算模型。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实际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式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分式乘、除法与整式乘、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2)如何正确处理分式乘、除法中的符号问题?
(3)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乘、除运算模型?
省优获奖教案《分式的乘除》word(省优)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14.2 分式的乘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调整:把教材的乘除法安排为一课时,第二课时安排乘除法的巩固与提高) 1.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2.会进行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2.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32~P34,试着做一做本节练习,提出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鼓励提问).二、学情诊断1.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机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三、师生互动[师]上节课,我们是运用与分数类比的方法,研究了分式的基本性质,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可以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通过自学,你能做分式的乘法运算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生]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所以我很快记住了分式相乘的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师]很好,你能通过这两道题来说一说怎样运用法则进行分式乘法计算吗? (提供例题,让学生讲解)y x 343y 2+a 12解:(1)y x 34·32x y =3234x y y x ⋅⋅=23222x xy xy ⋅⋅=232x ; (2)22-+a a ·a a 212+ =)2()2(2+⋅⋅-+a a a a =a a 212-.强调:运算结果如不是最简的分式时,一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为最简,即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师]你认为进行分式乘法运算的关键步骤是什么?[生]关键步骤是约分. 如果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我们还要能正确地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再约分化简. (二)[师生共析]同样我们也可以运用分数的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除法,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数相乘.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师]强调分式的除法实际上是转化为分式的乘法后再进行运算,怎样转化——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因此进行分式除法运算的关键步骤是体现转化的这一步. (鼓励学生讲解教师提供的例题.) 2. 计算:(1)3xy 2÷xy 26 ;(2)4412+--a a a ÷4122--a a .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使运算简化,避免走弯路.解:(1)3xy 2÷x y 26=3xy 2·26y x =2263yx xy ⋅=21x 2; (2)4412+--a a a ÷4122--a a =4414+--a a a ×1422--a a =)1)(1()2()2)(2)(1(2+---+-a a a a a a =)1)(2(2+-+a a a .四、补充练习作业P33习题1,P35习题1〖分层练习〗1. 计算:(1))56(322abcdcba-⋅-(2)2334xy-÷6xy42. 计算:(xy-x2)÷x y xy -〖答案提示〗1. 解:(1))56(322abcdcba-⋅-=badabccdba5253622=⋅⋅(2)2334xy-÷6xy4=742286143yxxyyx-=⨯-2. (xy-x2)÷x yxy-=x(y-x)·xyx y-=-x(x-y)·xyx y-=-x2y[教学反思]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火花,用自己的激情和精心创设的情景为学生合作探究蓄势;又以清晰的头脑理清讨论的主线,呵护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使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这是本节课的成功所在.这节课不足之处:学生在将几何体进行分类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形状。
《分式的乘除法》优质课比赛教案

《分式的乘除法》优质课比赛教案教案名称:分式的乘除法教学目标:1. 学会分式的乘法运算。
2. 学会分式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复习分式的加减法,引入分式的乘法概念。
2. 讲解分式的乘法运算规则。
3. 练习分式的乘法计算。
4. 引入分式的除法概念。
5. 讲解分式的除法运算规则。
6. 练习分式的除法计算。
第二课时:1. 复习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规则。
2. 引入应用题,通过实际问题来练习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3. 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
4. 教师总结、点评和拓展,提出一些相关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复习分式的加减法知识,向学生介绍分式的乘法概念。
2. 讲解:讲解分式的乘法运算规则,包括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3. 练习:给学生一些分式乘法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计算并写出答案。
4. 引入:向学生介绍分式的除法概念。
5. 讲解:讲解分式的除法运算规则,包括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6. 练习:给学生一些分式除法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计算并写出答案。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规则。
2.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应用题,让学生能够将分式乘除法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3. 练习: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与其他同学共同分析和讨论解题方法。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上台演示的解题方法,点评其中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关拓展问题。
5. 拓展:提出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供学生进一步练习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提问学生,评价他们对分式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师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他们对分式乘除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合作解题,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题思路。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练习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拓宽应用范围,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分式的乘法与除法》教学案

3.3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教学案【学习目标】1、 熟练运用通分、约分的知识,会进行分式的乘除法。
2、 理解分式乘方的原理,掌握乘方的规律,并能运用乘方规律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学习重点】学生能再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根底上进行分式的乘除法。
【学习难点】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分式乘法,除法 、乘方运算中符号确实定。
【学习过程】一、知识引桥1、分式是怎样约分的?与分数的约分有区别吗?2、完成以下运算,你想到了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思考:你能用字母表示上述运算法那么吗?3、 分式232mmn 约分后为 4、 112-+a a 约分后为二、交流互动 探求新知1、通过做以上题目,同学们交流一下,分数的乘除法那么你能举例说明吗?2、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试一试: (1) a b ·c d = (2) a b ÷cd = 〔这里abcd 都是整数,bcd 都不为零〕如果让这里的整数换成整式,这个结论还成立吗?3、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那么:(1)。
(2)。
4、例1 计算:〔1〕232mmn .n mn 56= 思考:①该题是几个分式进行什么运算?每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什么代数式?②运用分式乘除法法那么得到的积的分子、分母各是什么?积的符号是什么?③怎样应用分式的约分法那么使积化成最简分式或单项式?〔2〕x y 34÷22916xy -= 思考:①该题是两个分式进行什么运算?每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各是什么代数式?②怎样应用分式的除法法那么把分式的除法运算变成分式的乘法运算?③积的符号是什么?点拨: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的分式乘除法的解题步骤是:①把分式除法运算变成分式乘法运算;②求积的分式;③确定积的符号; ④约分。
5、有效训练6、例2:计算 (1)11-+a a .12-a a = (2) )24(22442x y y x y xy x -÷++-= 分析:①此题分别是几个分式在进行什么运算?每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什么代数式?②在分式的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是否可以分解因式,怎样分解?③怎样应用分式乘法法那么得到积的分式?④怎样应用分式约分法那么使积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一般为多项式)?点拨: 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的解题步骤是:①除法转化为乘法②把各分式中分子或分母里的多项式分解因式;③ 约分得到积的分式7、有效训练课本P 81练习第2题三、实践与探索探索分式的乘方的法那么1.思考:我们都学过了有理数的乘方,那么分式的乘方该是怎样运算的呢?先做下面的乘法: 〔a b 〕2= , 〔ab 〕3= 。
3.3《分式的乘法与除法》教学案2

3.3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教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与分数乘除法法则的类比经,探索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
2.运用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进行分式的简单运算。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
【学习过程】第一部分 预习设计【预习目标】1.通过与分数乘除法法则的类比经,探索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
2.运用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进行分式的简单运算。
学习任务一:自学教材78交流与发现,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1、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计算:⑴b a ·d c = ⑵b a ÷d c= 2、由以上算式我们可得到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分别是: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学习任务二:自学教材第79-80页内容,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
1、分析例1和例2,仿照例题做下面的题目,理解分式乘除法的解法。
(1)235bc a -·223ab c - (2)222235b a c b a -÷ (3)242x x -+÷24x x - 思考:1)在运算过程中应进行 ,把结果化为 ;2)在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时,如果分子与分母是多项式,应当先进行2、注意:分式的分子或分母中带有负号时要注意商的符号!预习检测:计算:1)m n ·n m2)4x ÷3x3)2a b -÷22a b4)1a a -·1b a - 5)24a x -÷22a x - 6)422643xy yx ÷- 7)abc bc a 853)2(22⋅ 8)()x y xy 3232÷- 预习质疑:第二部分课中实施 一、问题收集二、问题处理,精讲点拨1、讲解学生预习中的共性问题2、典型例题解析课本79页例2和80页例3三、反思拓展:四、计算:(1)2214m m m -+-·241m m --(2)x xx x x x x x x -+∙-÷+++-33944962222五、强化训练课本练习1、2、3题六、系统总结:。
《分式的乘除》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7)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5.3分式的乘除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前面已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这两方面的内容为学好本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有字母表示的代数式感觉还是比较抽象的,数与式的差别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乘除法运算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韩城老师在分式的乘除法这一课的教学中,采用了类比的方法,首先通过两个分数的乘除,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的法则,为分式的乘除法则的得出降低了难度。
同时向学生渗透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类比”,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学生反应较好,很自然,学生本身基本上能较完整地讲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这样的情景创设为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接下来的教学,主要是分两块分别进行。
一块是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的分式相乘除,再是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的分式相乘除。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分式乘除,我们可以发现韩城老师对过程的讲解都是非常详细,非常到位的,在学生易错的地方讲得慢,讲得清,讲得透。
如在讲⎪⎪⎭⎫ ⎝⎛-÷a b ab 232提醒学生首先要要除为乘,再把2ab 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这样的说明避免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讲前面的整式乘到后面分式的分母中,学生是极易犯这样的错误的。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强调要化除为乘,其实也是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分式的乘除》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浙教版 (1)

分式的乘除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式的乘除,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约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分式的乘除实质最终可归结为分式的约分,所以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可充分让学生体会分式基本性质的用处之广,因式分解的作用之大。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分数的乘除法则叙述分式的乘除法则,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进行分式的乘法、除法运算或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3、能进行分式与整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的乘法【教学难点】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的分式乘除法及课本中的例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你知道吗?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只有在地球上的16. 请问:(1)A 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为53牛顿,那么它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多少? (2)B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为53 牛顿,那么它在地球上的重力是多少?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列式可得:(1)53 ×16 =518 (2)53 ÷16 =53×6=10 解后反思:(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设计说明:创设情景,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解后反思意在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并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试一试,并说出依据。
b a ·dc _________。
b a ÷d c=_________ (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板书)分式的乘除的法则是: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即 a b ·c d =ac bd ; a b ÷c d =a b ·d c =ad bc设计说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分式的乘除》教案 (公开课获奖)

分式的乘除.课时第1课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分式的乘除法法那么,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新知识的转化.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态度与情感体验自己通过实例运算总结法那么的过程,在主动学习中形成自信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运算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自学指导1、分数乘除法计算法那么内容你还清楚吗?2、P135问题1,abV的由来依据是______________,水面的高nmabv⋅的由来依据是_____________3、问题2中的ma、n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nbm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4、猜一猜,可以用分数乘除法的法那么来推广分式的乘除法法那么吗?乘法法那么: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那么:分数除以分数,把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数相乘abV表示长方体容器的高nmabv⋅水是容器内容积的nm,所以水面的高为nmabv⋅ma表示打拖拉机的工作效率;nb表示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打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工作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感知能力多媒体展示三、教师点拨及法那么归纳乘法法那么: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那么:分式除以分式,把除数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1、P136例1.[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那么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2、P136例2.[分析] 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3、P136例3.[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15002-a、()21500-a,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a2-2+1,即率的⎪⎭⎫⎝⎛÷nbma倍乘法法那么: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那么:分式除以分式,把除数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例1 计算:例2 计算:P136例3.如图—1,“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米〔a>1〕的正方形去掉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的局部,“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1〕米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500千克.(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用式子表示为:1d bc adcba⋅⋅=⨯c bd acdbadcba⋅⋅=⨯=÷3234xyyx⋅cdbacab4522223-÷411244222--⋅+-+-aaaaaammm7149122-÷-四、检测点拨五、巩固与练习(a-1)2<a2-1,可得出“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课堂练习1、课本137页练习第2、3题;课后作业课本146页习题15.2第1、2〔1〕〔2〕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分式的乘除法乘法法那么:分式的乘法法那么: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评测练习 1 、课堂精练1-5题。
2. 补充题:2
29612316244y
y
y y y y --÷+⋅-+-.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必做题、补充题和思考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思考题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锻练。
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