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卷Ⅱ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四川卷,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四川卷,含解析)

高考衣食住用行衣:高考前这段时间,提醒同学们出门一定要看天气,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

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

食: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切忌吃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

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住:考前休息很重要。

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

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

用: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

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

行:看考场的时候同学们要多留心,要仔细了解自己住的地方到考场可以坐哪些路线的公交车?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考场的路上有没有修路堵车的情况?考试当天,应该保证至少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历史解析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答案】B【解析】只有B项符合题干“思想领域出现融合”要求。

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

在东汉隶属少府。

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

魏晋以来,浸以华重。

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答案】C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整齐,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②明显错误。

2015-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5-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2018·北京文综·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考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解析】孟子所说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表明其反对“以力假仁”的霸道,故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无为而治”思想,故B项排除;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已较为完善,故D项排除;材料信息“以德行仁者王”体现了儒家强调用“仁”的思想进行教化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

【答案】C2017年题组(备注:无)2016年题组1.(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主张【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6·浙江文综·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主张【解析】儒家学派主张“仁”,注重德性,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符合材料中的主张,故①正确;墨家学派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材料主张不符,故②错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斯多亚学派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义务,为社会而生,有益于人类,适宜于培养善人,故③正确;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与材料主张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2含答案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2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C】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3.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C】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4.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B】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5.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6.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2015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word精校版(新课标I)

2015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word精校版(新课标I)

B卷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 66.5°NB. 60°NC. 53°ND. 40°N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2014-2018年全国课标卷文综25题

2014-2018年全国课标卷文综25题

9.(2016·全国卷Ⅲ文综·25)东汉王充在《论衡》
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 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 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B【解析】
再小的努力,乘以365都很明显;再大的困难,除 以365都变得微不C
11.(2015·全国卷Ⅱ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
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 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西汉郡国并行制 易错点:学生缺乏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和理解与分析能力,不能对表 格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同时也不知道汉朝这一时期面临的问题导致 错选。
5.(2017·全国卷Ⅱ文综·25)《史记》《汉书》 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 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 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做此题要抓住对文书的补充说明 “国家档案文献”的含义,即再现历史真实面狼的原 始文献。重视秦朝的文书(国家档案文献),实际上继承 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B项正确。汉初实行 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排除A。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 能,与材料表述意思相反,排除C;官吏熟知秦朝的典章 制度只是表面现象,排除D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C.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政治全国Ⅱ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政治全国Ⅱ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1卷)文综■政治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老吴在年底对年初购买的投资产品收益进行了梳理:50元买入的甲公司股票已按54元卖出;乙公司股票价格仍为20元,按照每股1.2元进行了现金分红;丙公司股票价格也没变,按照每20股送1股进行了股票分红;某银行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是6%。

上述投资产品中年收益率最高的是【A】A.甲公司股票B.乙公司股票C.丙公司股票D.银行理财产品13. 2014年8月,某市政府清理出全部涉企权力5175项,废止了其中3301项。

对保留的涉企权力向社会全部公开,并表示将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收费中的违法违纪问题。

这一做法的预期成效是【C】①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更有效率②“看得见的手”受到有力的约束③市场机制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 2015年5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

按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成员银行交纳保费形成保险基金,当成员银行破产清算时,使用银行保险基金按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偿付。

这一制度对银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A】①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②增强银行信用,推动银行平等竞争③促进利率市场化,增加银行收益④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高其竞争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在我国,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煤炭价格从2011年约850元/吨大幅下降到2014年底的约500元/吨,有人据此建议下调电力价格。

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C】A.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B.电力是生产生活必需品,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二者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16.从2013年开始,某市在社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相关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民情理事会。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通过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

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希望君主贤明,社会稳定,因此C正确。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汉宣帝说能够与他一同统治天下的人只有优秀的郡太守。

这说明汉宣帝对待地方问题的重视,因此C、D排除。

再根据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说明地方的稳定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涉及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一事,主要考察它的影响。

A选项说法错误,靖难之变本就是由北往南进行的,北方此时已经足够稳固;C选项说法错误,晋商和徽商在明清时期盛行;D选项错误,宋以后南方经济文化逐渐超过了北方,直至明清亦是如此。

2015年安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安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第Ⅰ卷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

不考虑其他因素。

图1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

这表明()①保持了进出口贸易平衡,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②可以主导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充分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④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更好利用国际市场优化资源配置A.①②B。

①④C。

②③ D.③④3.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万亿元。

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 )A.5万亿元B。

6万亿元C。

7。

5万亿元 D.10万亿元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④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5。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要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把农村精神文明提升至新得高度。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①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③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④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中心A.①②B.①③C。

②④D。

③④6.签证是指一国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活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盖印,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
文综历史试题
C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A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C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B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A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C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维新变法D.颠覆孔孟学说
B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B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B33.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A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C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

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

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了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分)
【答案】(25分)(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利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5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5分)(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