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分钟面试试讲稿《匆匆》
匆匆试讲教案

匆匆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句子中的固定搭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语言流利度。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句子中常用的固定搭配;2. 进行口语练习,提高语言流畅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句子中的固定搭配;2. 学生能够在口语表达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固定搭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 黑板,白板笔等教学工具;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提问:“你们平时在说话时,有遇到过句子中使用固定搭配的情况吗?”2. 引导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固定搭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常用固定搭配,并复习相关的搭配表达。
步骤二:新知讲解(20分钟):1. 老师通过PPT或黑板,介绍本课的新知识点——句子中的固定搭配。
2.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固定搭配,如“make a decision”, “takea shower”, “get up”, “go shopping”等,并解释其意思和用法。
3. 老师逐步讲解固定搭配的组成和运用方法,提醒学生注意搭配中的动词、名词等的变化。
4. 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疑惑,确保学生对固定搭配的理解正确。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40分钟):1. 老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固定搭配填空,并解释搭配的意思。
2.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并小组内互相讨论答案,老师进行巡视指导。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以固定搭配为话题进行交流。
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参与其中,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固定搭配进行口语表达。
4. 老师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机会,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固定搭配。
步骤四: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老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2. 询问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学习感受,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匆匆 试讲稿

《匆匆》试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世界,共同学习他笔下那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匆匆》。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深刻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引发了无数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关于时间的探索之旅吧!一、导入新课首先,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时间是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而你站在岸边,看着它匆匆流过,带走了你的童年、青春,甚至未来的某一天也会将你带走,你会有什么感受呢?是惶恐不安,还是珍惜当下?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朱自清先生是如何用文字来表达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思考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朱自清先生和他的创作背景。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写于1922年。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时间的流逝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
朱自清先生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这一时代特征,并通过《匆匆》一文,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匆匆》这篇课文。
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二是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三是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好,现在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精读的方式,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找出文中描写时间流逝的句子: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找出那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间匆匆流逝的句子,并思考这些句子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随着对时间流逝的描绘,作者的情感也在不断变化。
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在不同段落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并思考这些情感变化是如何推动文章情节发展的。
《匆匆》试讲稿范文

《匆匆》试讲稿范文一、师:我们上节课一起朗诵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并且让大家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你对《匆匆》这篇文章的看法或者作者的感情,我总结了一下大家大概写了一下几个字:美、害怕、悲痛、无奈、惋惜二、师:哪里美? 生:语言美师:你能从文中找出你认为非常美的句子来吗? 生: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师:谁能告诉我,你觉得这个句子为什么美? 生:我觉得这几个句子结构是一样的师:谁能说得更专业一点,做一个小文学评论家?(口语表达) 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使文章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感还有呢? 生:其次,我觉得它写出了那种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生命力。
师:嗯,非常好,同学们,我们看,文章开头写的句子是美的,是美好的,但是通过上节课的朗诵,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其实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是非常郁闷的,对时间的逝去是不舍的是无奈的,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词来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欲抑先扬,为后文写时光匆匆流逝作铺垫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讨论师:好,停师:经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发现作者在文中一共给出了这样几个问题,那作者自己也给出了一些回答,但是我们看到,作者对自己的回答满意吗?不满意或者说是不确定。
问题:1、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3、又藏在何处呢? 4、是他们自己逃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5、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6、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7、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8、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9、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0、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那我们看到大部分的问题其实是没有被解答的。
好,那我们同学自己想一想,如果你的心中有很多问题得不到回答,你内心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生:;郁闷,不开心,生气、四、好,最后我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自己回去思考:试着自己给这几个词语排序,并说明理由,要有书面的文字说明,50-100字。
《匆匆》试讲稿逐字稿

《匆匆》试讲稿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X]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匆匆》,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师:同学们,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它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悄悄流逝。
有人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也有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时间是什么呢?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生 1: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 2: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要好好把握。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匆匆》,看看他是如何描写时间的匆匆流逝的。
(板书课题:匆匆)二、初读1.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 师:大家都读完了,那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生字词:挪移、蒸融、游丝、赤裸裸)生:挪移、蒸融、游丝、赤裸裸。
师:读得非常准确,声音也很洪亮。
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生领读词语)3. 师:词语大家都掌握得不错。
那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课文主要写了时间的匆匆流逝,作者对时间的感慨和思考。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
课文通过对时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三、精读1.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2. 师:大家都找得很认真。
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生:“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作者用燕子、杨柳、桃花的循环往复,与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时间的匆匆流逝。
师:你的理解很深刻。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引出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思考。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答案《匆匆》试讲模板试讲稿逐字稿及答辩

《匆匆》题目:试讲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分析文本内容,赏析文章生动的描写;(3)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小组活动。
答辩题目:(1)请你谈谈你对本文的理解;(2)这篇课文的板书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概括文章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引导学生感受时光飞逝,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分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时光飞逝,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
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课之初,提问学生:你在学校印象最深的一段时光?请同学们分享(戴上红领巾加入少先队,爬山的经历)随即引出,美好的时光易逝,面对匆匆而逝的时光,朱自清又发出怎样的感叹,进而引出课题。
(二)初读1.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重点讲解“匆”的写法。
2.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围绕时间匆匆展开叙述,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三)析读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描述时间的匆匆的?内容一:时间一去不复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1.讲解句式特点(排比),理解句子含义(自然景物的轮回变化)2.这与时间一去不复返有什么关系呢?(大自然的荣枯是可以轮回的,而人却不能像大自然那样循环往复,作者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内容二:时间无声无息“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
”1.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作者把什么比做什么?(“八千多的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2.引导学生想象,针尖上的水和一滴水滴入大海,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无声无息。
匆匆(试讲稿)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感悟文中的哲理,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你们初入校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吗?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
多年以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流利。
读完课文之后,告诉老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同学们,课文读完了,老师来检查一下,生词,出示词语认读,你读,你来读把这些词放在文中,你们读得怎么样呢?好,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火车开到第一组现在谁能告诉我,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来,回答的不错,但是不是很全面,还有谁能补充一下呢?好,你来。
恩,这样就完整了。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请同学们分小组,在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很有感情,老师听见这位同学读的最好,我们请他读一下画线的句子吧,恩,读的真不错,还有谁觉得自己读的比他还要好,还有感情呢,请举手,不错,你来。
同学们觉得他读得好不好啊?我们一起为他鼓个掌。
四、深入感悟,理解课文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同学们,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匆匆》试讲教案

《匆匆》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珍惜和无奈。
2.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时间是什么吗?时间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时间的课文——《匆匆》。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受作者的情感。
(2)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和感受。
(2)作者在课文中是如何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珍惜的?4.分析课文(1)课文第1段,作者通过对“日子”的比喻,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奈。
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话,并解释其含义。
(2)课文第2段,作者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的场景。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课文第3段,作者通过对自己的反思,表达了对时间珍惜的情感。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5.情感体验(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课文所描述的景物中,感受时间的流逝。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如何珍惜时间。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珍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呢?(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段。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珍惜,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分析课文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附:课文《匆匆》日子过去,去了,永不回来。
一条一条的日子,像一根一根的丝线,永远在生命的长河中穿梭,永远在时光的轨道上奔跑。
它们,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却也在我们的记忆中,匆匆地消失。
匆匆试讲稿及复习要点汇总(可供参考)

《匆匆》试讲稿及复习要点汇总《匆匆》试讲稿一、师:我们上节课一起朗诵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并且让大家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你对《匆匆》这篇文章的看法或者作者的感情,我总结了一下大家大概写了一下几个字:美、害怕、悲痛、无奈、惋惜二、师:哪里美? 生:语言美师:你能从文中找出你认为非常美的句子来吗? 生: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师:谁能告诉我,你觉得这个句子为什么美? 生:我觉得这几个句子结构是一样的师:谁能说得更专业一点,做一个小文学评论家?(口语表达) 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使文章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感还有呢? 生:其次,我觉得它写出了那种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生命力。
师:嗯,非常好,同学们,我们看,文章开头写的句子是美的,是美好的,但是通过上节课的朗诵,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其实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是非常郁闷的,对时间的逝去是不舍的是无奈的,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词来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欲抑先扬,为后文写时光匆匆流逝作铺垫三、师:有的同学说从这篇文章当中读出了悲,那你能告诉我哪里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悲吗?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我们赤裸裸的来最终又赤裸裸的走,我们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走这一遭啊,朱自清先生在跟谁发问?你觉得谁能回答他的问题呢? 好,我们继续看最后一句: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这个句子我们好像见到过一样的句子? 生: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好,那现在,聪明的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当中作者提出了几个问句 2、作者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作答了吗? 3、如果给出了,作者给出答案的形式是怎么样的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讨论师:好,停师:经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发现作者在文中一共给出了这样几个问题,那作者自己也给出了一些回答,但是我们看到,作者对自己的回答满意吗?不满意或者说是不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匆匆
一、预习作业导入:
1.计算自己渡过了多少个时日:4267 4689
2.老师也很好奇,昨晚被课的时候也算了一算,老师有点懒,用手机软件
算的精确时间:10232.04天
老师觉得这个时间也就一两千,没想到这么大一个数字,默默里,一万多个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
我躺在床上,时间便会从我的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
等我早上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这样一闭一睁,一
天就过去了,嚎~ 匆匆(板书)
二、作者:分享
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4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初二课文)。
后来出版散文《春》(初一课文),《匆匆》写于1943年,《荷塘月色》(高二课文)
人物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
三、整体感知:
1.师范读:思考你从这篇课文中听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同学自告奋勇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从课文中听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对时间的珍惜、后悔、懊悔、无奈、忧伤、叹息)
补充:“回忆”。
老师读这篇课文的时候,眼前浮现的是一个坐在夕阳中的
对自己逝去的岁月无比伤感和怀念的人。
3.课文的题目是《匆匆》,你觉得在课文中最能体现匆匆的句子或字、词是
什么,把它找出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问学生这是写的什么东西的匆匆。
)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排比
(2)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引起下文
(3)请你仿写一个句子。
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叶子黄了,有再绿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
风儿停了,有再吹的时候;朋友散了,有再聚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
(4)作者用(燕子去了有再来时;杨柳枯了有再青时;桃花谢了有再开时)等自然迹象的更替,来说明(时光的飞逝),反思自己(八千个日子)的匆匆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和对已逝时光的(留恋)和(惋惜)之情。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的排比,描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洗手、吃饭、默默),具体刻画时光飞逝的(匆匆),最后作者用(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一句,表达了对自身的反省和勉励。
十、板书设计:
十一、课后作业:找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