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宋、明清、西欧商业革命(共34张PPT)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PPT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PPT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这两个朝代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掌握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本文将针对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讲解,并结合PPT的形式进行图文并茂的呈现。
一、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洲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
二、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明代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核心,设立六部、九卿等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孝宗、懿宗时期政治腐败,明代后期朝廷内外动荡不安,这也为清朝以后的统治者准备了条件。
清代的政治制度沿袭明代,但对汉族实行“门户分别”政策,设立满洲八旗,控制汉人。
三、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明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明代发展水利灌溉,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商业方面,明代的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也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手工业方面,明代的瓷器、织锦等工艺品远销海内外。
而清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得益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四、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明代的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文学方面,明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文学家杨慎、戏曲家汤显祖等;在绘画方面,明代的绘画也迎来了全盛期,如画家文徵明等;在建筑艺术方面,明代的宫殿、寺庙等各种建筑物展示出了独特的风格。
而清代的文化艺术受到明代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如清代的诗词、戏剧等。
通过PPT的形式,我们可以对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图文并茂的呈现。
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明清时期的皇帝、官员、士人等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图表展示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在文化艺术方面,可以展示一些明清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绘画作品等。
2020届高考通史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49张ppt)

统一多民族国 家进一步巩固 和封建社会由
盛而衰
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 明废丞相 科举制 元一省两院 设内阁 行省制 清设军机处
总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 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 体与政体的总和 )。 2.分类: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 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 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3.分期:两大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 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
一.夏、商、西周朝的更替
1.夏朝的建立及灭亡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 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区域为今河南西部 和山西南部。
(2)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统治残暴, 被商所灭。
2.商朝的兴衰
(1)建立:公元前1600年由汤建立,定都亳(今河南 郑州)。商朝中期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周围还有一些属国。
②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 意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 唯上是从的作风等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Βιβλιοθήκη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时空坐标
知识拓展1:历史分期问题
1、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元谋人——
夏朝建立前)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 “禅让制” “公天下”
2、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朝—春秋)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作 田庄既有田庄主对田庄内的劳动者进行残酷剥削,作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 用 经济基础的一面,也有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一面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4 ▶ 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的关系
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小农经济需要 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 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 其土地私有制。 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 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 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 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
作用
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地主田庄经济
概 念
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 基础,以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 给自足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考点分类
真题 扫描
ZHENTI SAOMIAO
考点内容
考查情况
常考点 (高频)
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轮考点(轮 流)
大地主田庄经济
2018·全国文综Ⅱ,25 2015·全国文综Ⅰ,24
2016·全国文综Ⅰ,25
真题 扫描
1.(2016·全国文综Ⅰ,25)
ZHENTI SAOMIAO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

核心要点•重难突破
要点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四大特点
2.古代经 济重心南 移的历史 因素
探规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 南移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 1.(2021·全国乙卷,25)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答案 B 解析 秦汉时期制定了保护牛、马等畜力的法律,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 重视,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旨是对牛、马的保护,既有惩罚,也有奖励,排除 A项;题干材料与社会治安状况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牛耕技术 更加成熟,排除D项。
易错点拨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和马是中国古代 主要的农业畜力,保护牛、马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知这是南方 深入开发的表现,C项正确;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始于明清时期,A项错误;开 垦丘陵山区增加了土地供给,缓解了土地兼并,B项错误;人口南迁是开垦丘 陵山区的原因,而非结果,D项错误。
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 ▶易错点1 牛、马等畜力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5.(2021·安徽淮北一模)秦朝《厩苑律》规定官府定期对饲养的牛进行评 比,优秀者奖励,低劣者处罚;汉朝有盗马盗牛律,“杀伤马牛,与盗同法”,处罚 重至死刑。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 A.法律规定较为严酷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社会治安状况较差 D.牛耕技术更加成熟
素养提升
2.(2021·湖南卷,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 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 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完整ppt课件

从专制政治到 民主化,从人 治到法制化
从迷信愚昧到
科学化
4
唯物史观
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 动力;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文明史 体系
政治现代化(主要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
现代化史观 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和科学化)
社会生活现代化(如城市化)
整体史观
.
17
2、过渡时期:春秋奴战国隶(社前会7瓦70解年至,封前建22制1年度)确立
社 1.农业: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 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会 经
济
2.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主要诸侯国
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大
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
(1)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比较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 世纪的希腊和战国时期的中国的异同。
.
21
政治:同——处于分裂状态,希腊是小国寡民,中国是诸侯
并立; 异——希腊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
政治权利。 中国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同——都是经济大发展时期。
异——希腊的工商业较发达,农业相对落后, 中国农业发达,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23社会转型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知识分子倡导统治者扶持适应时代潮流24古代中国古代西方文明类型政治文明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物质文明经济特征经济思想精神文明思想发展科技文化发展大河农业文明海洋商业文明君主专制公民集体民主制商鞅变法等梭伦改革等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工商业经济重视商业发展儒家思想演变人文精神的起源辉煌的古代科学逐渐产生近代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自身的变化3对于思想应该用二分法和重点论的原则来评价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宋元明清PPT课件

•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6页/共49页
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 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 明清是我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康乾盛世;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第21页/共49页
考向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废丞相、设内阁、立军机处,是为代表性 举措;此外,君主专制的强化,还对社会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等方面产生极大 影响;与西方相比,则显出落后、顽固的一面。总之,此考点有较多的命题角度。
第22页/共49页
自秦朝到清朝前期,我国中央机构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 (秦汉唐宋元明清)
第6页/共49页
第7页/共49页
【阶段特征】 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
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
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第25页/共49页
考向二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1产生条件、标志2发展表现3地位4缓慢原因
第26页/共49页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西方的资本主义萌 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诞生之后几百年 仍然是萌芽,为什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板块综合(一)

主干排查
-7-
1.(2019清华大学高三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4)有研究者指出,
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
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
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
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命题角度1
-3-
一
二
三
3.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 管理体系,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后世国体与政 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4.选官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从世袭制、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日趋完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 变化都是围绕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的目的而变化的,是巩固统 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12-
一
二
三
二、丝绸之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1.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西汉 开通 两条 丝绸 之路 唐朝 丝绸 之路 的拓 展
(1)陆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 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 东—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 半岛南端和锡兰
解析 答案
主干排查
-9-
3.(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26)下表对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 时( )
泡茶时 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待客时 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 饮茶时 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
2020高考一轮复习考点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 (共59张PPT)

凡市, 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声, 而众以散。
——《唐六典》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唐朝:长安设有东西二“市”,市内百十行
材料一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 ,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
图文说史
图文说史
汴路即事 王建
天涯同此路, 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 津桥税海商。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时:“商人”的出现 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打破官府控制商业局面 3、秦汉时期:初步发展,但比较艰难 4、隋唐时期: 都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5、宋元: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图
文
说
北 宋
史
纸
币
铜
版
拓
片
纸币在中国古代难以流通的原因 宋元明清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但均以失 败告终。这是因为人们只看到它的好处,而没有 看到发行它应当具备的条件。政府发行纸币的目 的应该定位于方便商品流通、活跃和完善金融市 场,而不是解决财政困难或者聚财敛财。纸币的 发行程序应当极为严格,发行额度应当经过科学 计算,滥发纸币其实是把其变成了一种面向整个 社会的强迫性公债,必然使其失去信誉,进而引发 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的混乱。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 年(1823年),经过发展,日 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 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 人金融机构,开中国银行业 之先河。日升昌票号以汇通 天下闻名于世。分号达35处 之多,其经营网点几乎遍布 整个中国。
图文说史
乔家大院
图文说史
图文说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商业革命” 表现
• 表现:生产关系变革: 税制变革: 商业组织变革: 手工业变革: 货币革命: 衣食结构变革: 人身关系变革:
明清“商业革命” 表现
• 生产关系变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税制变革:实施一条鞭法【由实物税到货币税、税
引子:
• 材料一: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 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 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 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九江、南京、天津、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等。
16世纪商业革命表现
• 表现:商业经营模式改变:
•
商业中心改变:
•
国际贸易改变:
贸易空间:
贸易种类:
商业经营种类:
16世纪商业革命表现
• 商业经营模式改变:股份制公司、证券交 易所、保险公司。
• 商业中心改变:地中海沿岸到大西洋沿岸。 • 国际贸易改变:间接贸易(分段贸易)到
直接贸易(完整贸易)。 • 贸易空间:欧洲到全世界。 • 贸易种类:增多。 • 商业经营种类:高级奢侈品到日常用品
市场化
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
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
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
市舶司(海关)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
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
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3: 财政
税收结构:农业税的比重下降,商 业税的比重上升。 商业化
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3: 商业金融
1、经济制度:市场化 城市化 市坊制在宋代彻底瓦解,街市制开始形成
2、商业信用:交子与会子 货币化 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
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 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等商业信用。
3、海外贸易:高度繁华
义生产方式过渡,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百科店铺名称 商标意识 品牌意识
印刷技术
商品经济 生产方式
销售方式
营销手段
服务对象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 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 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 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 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 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商业经营种类:
宋代“商业革命” 表现
• 表现:农业革命: • 信息革命: • 金融革命: • 商业革命: • 能源革命:
宋代“商业革命” 表现
• 表现:农业革命: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 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金融革命: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 商业革命:打破时空限制,街市制取代坊市制,1.为什么同样是商业革命只提了西欧商 业革命?出问题了吗?
宋代商业革命
明清商业革命 西欧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
大变革。 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新的
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
岸。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
宋代、明清“商业革命”、西欧商业革命Βιβλιοθήκη • 宋代表现: • 明清表现:
西欧表现:
•
农业革命: •
生产关系变革: 税制变革:
商业经营模式改变
• 信息革命: 商业组织变革: 商业中心改变:
• 金融革命: • 商业革命: • 能源革命:
手工业变革: 国际贸易改变:
货币革命:
贸易空间:
衣食结构变革:
人身关系变革: 贸易种类:
•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从近代化视角看
明 清
近代社会的普遍特征
工业化 商业化 市场化 货币化
契约化 流动化 城市化
经济
社会 近代 社会 社会
政治
思想
功利化
平民化 福利化
民主化 法治化 平等化 理性化 科学化
知识清单
• 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 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 十六世纪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
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 • 商业组织变革:地域性商帮【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
展到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 手工业变革: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市场化、
专业化加深。 • 货币变革: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 衣食结构变革:棉花普遍种植,玉米和番薯以及烟
草等南美作物的大量引种,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 重大变化。 • 人身关系变革:清代雍正皇帝推行“摊丁入亩”, 征收地丁银【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北宋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 A.土地兼并导致农村经济萧条
• B.工商业市镇吸引大量人口
• C.科举考试促进重学风气形成
• D.城市职能呈现多元化特征
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 农业领域
1、生产关系:租佃制
2.北宋太宗年间准奏大臣上言:“田之未垦 者,募民垦之,岁登所取,其数如民间主客 之例。”(北宋时期土地主人为主户,租地 户为客户)这则材料说明了 A.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北宋得到发展 B.北宋通过土地国有抑制土地兼并 C.北宋政府通过垦田解决财政危机 D.北宋农业领域雇佣关系产生
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2: 手工业
宋代:雇匠居多,实行薪酬制 契约化
两宋不仅契约的种类增多,而且在订立契约时, 强调双方当事人“合意”与“不得抑勒”。同时, 必须有牙保、写契人亲书押字,并经官司投税过 格方为合法,此外,有关契约标的、价格及其计 算、期限等,均有相当完备的法律规定。
——赵广宗《探析宋代契约法律制度》
——吕田《创造美食的时代》
平民化: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普通化、大众化、世俗化、通俗化。 农民市民化: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逐渐 市民化的一种过程和状态。
• 1.据文献记载两宋时期,“士大夫发迹垄亩, 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复以医 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幢而迁于邑,自邑而 迁于郡者,亦多矣。”又如奉化李雄飞之父, “隆于教子,其徙城市,便二子之从师也”。 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