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
高三历史明清文化史知识点

高三历史明清文化史知识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成就。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方面介绍明清文化史的知识点。
一、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大亮点。
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国家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是在县级城市进行的笔试,会试是在省级城市进行的策问,殿试是在京城进行的答辩。
通过各个阶段的考试,考取进士出身的人有机会成为政府官员,跻身社会上层。
二、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明清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库。
四库全书由经、史、子、集四部组成,其中经部收录了儒家经典,史部收录了历代史书,子部收录了各种著作,集部收录了杂家、佛教、道教等其他文献。
四库全书的编纂和整理工作持续了几十年之久,收录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明清文学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明代文学以杂剧和小说为主,代表作有《西游记》、《水浒传》等;清代文学则以诗词和小说为主,代表作有《红楼梦》、《庐山谣》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四、明清绘画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代表性的画家有仇英、文徵明、郑燮等。
明代画家注重写实和表现对象的精神境界,作品多以人物、山水为主题;清代画家则更加注重意境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作品多以花鸟、山水为主题。
明清绘画风格各具特色,给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明清建筑明清时期的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代表性建筑包括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等。
明代建筑注重布局的规划和建筑的庄重稳定;清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对景的塑造和建筑的精致细腻。
明清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高三明清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明清历史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分别跨越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
本文将对高三明清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理清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备考。
一、明朝概述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朝代,它从1368年始,至1644年终。
明朝的建立标志着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终结,明朝王朝以其社会变革、政治制度改革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特点而广受瞩目。
1. 中兴与中衰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实现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明成祖时期,国力进一步恢复和发展,达到了明朝的巅峰。
然而,随着明代后期的吏治日益腐败、军队日渐衰弱,加上外族的威胁增大,明朝逐渐走向衰败。
2. 明代科技与文化明初出现了众多重要科技发明,如活字印刷术、火药等,这些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文学方面,明代以“四大家”(汉赋、品笺、杂剧和小说)为代表,文化繁荣。
3. 明代海上贸易与航海活动明朝时期,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和航海活动,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等伟大航海事业,促进了海外交流。
二、清朝概述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统治中国的朝代,它从1644年开始,至1912年终。
清朝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发展和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清朝的建立和国家治理清朝是由满洲人建立的,在代代相传的统治下,逐渐融入了中国社会。
清朝通过“满汉和”政策,实现了对中国的统治,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措施,巩固了统治地位。
2. 清朝的边疆拓展与统一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的边疆拓展,扩大了疆域。
同时,清朝在内地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政策,提升了国家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3. 清代的文化发展清朝在文化发展方面积极倡导“满文化”和“汉文化”的融合,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诗词、戏曲、绘画、科学技术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
4. 封建制度与社会等级清朝采用封建制度,实行四等人制度,加剧了社会等级分化。
明清时期知识点高考

明清时期知识点高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高考历史考试中的一个热门知识点。
在这个时期,国家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于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明朝。
明朝是1368年至1644年间的中国历史时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维持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
明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将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权力集中到皇帝的手中。
明朝初期,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起义、内外战争和天灾等问题日益增加,导致了明朝的逐渐衰落。
其中一个重要的事件是明朝的农民起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起义。
这场起义发生在明朝后期,由于政府的腐败和贪污,导致了农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攻破了明朝的都城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
然而,由于李自成统治的不当和内部纷争,大顺政权很快就被曹、张、杨三家军阀推翻,明朝重新夺回了政权。
明朝的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其中,明朝的科举制度对于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举制度改变了过去靠身份和贵族背景来选拔官员的方式,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贤能有机会出仕朝廷。
明代以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考试也被视为是唯一获取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的途径。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清朝的知识点。
清朝是1644年至1912年中国历史时期的朝代。
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统治阶级为满洲族。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和民族屈辱,清朝逐渐走向衰落。
辛亥革命是清朝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以推翻满洲族统治为目标,建立民主政治。
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王朝,宣告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清朝的文化也非常独特。
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保护都非常重视。
康熙帝巡视南方时,亲自主持修订了《康熙字典》,对于汉字的研究和整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历史覆盖了那么多年,以至于历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时期。
而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较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对于高中生来说,它也是高考中的一个主要考点。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地探讨关于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核心考点。
首先,就古代中国的明清时期而言,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因为它所涵盖的时间跨度非常长,暨明朝(1368年至1644年)和清朝(1644年至1911年)延续了近五百年。
而在这段时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中国国家的状况,而且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熟悉明清时期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非常必要。
在探讨明清时期的核心考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明朝和清朝的起源。
明朝建于1368年,是为了推翻元朝而设立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国王朝),并在洪武皇帝的统治下取得胜利。
这朝代的统治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和技术上的变化,包括将纺织技术引入国内、建造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等。
而在清朝,它的统治者也是为了打败前朝而天下太平而建立的。
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中另一次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变革。
清朝时期,汉族逐渐向内迁移,内政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现代化的变革,如的孔子学院、铁路、邮局、造纸术和自来水等。
明清时期的核心考点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国家机构:了解国家机构,例如,朝廷系统、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力,对于理解这一历史时期非常重要。
明朝时期,它的朝廷包括六个部门和三个公署。
社会经济:明清时期是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和经济繁荣的时期。
当时经济活动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包括水稻、小麦、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
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中,了解明清时期的农村经济、地主阶级、农民、商业和贸易等方面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文化教育:在明清时期,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期间,出现了很多的教育机构和学术文化中心。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PPT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PPT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这两个朝代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掌握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本文将针对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讲解,并结合PPT的形式进行图文并茂的呈现。
一、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洲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
二、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明代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核心,设立六部、九卿等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孝宗、懿宗时期政治腐败,明代后期朝廷内外动荡不安,这也为清朝以后的统治者准备了条件。
清代的政治制度沿袭明代,但对汉族实行“门户分别”政策,设立满洲八旗,控制汉人。
三、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明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明代发展水利灌溉,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商业方面,明代的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也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手工业方面,明代的瓷器、织锦等工艺品远销海内外。
而清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得益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四、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明代的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文学方面,明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文学家杨慎、戏曲家汤显祖等;在绘画方面,明代的绘画也迎来了全盛期,如画家文徵明等;在建筑艺术方面,明代的宫殿、寺庙等各种建筑物展示出了独特的风格。
而清代的文化艺术受到明代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如清代的诗词、戏剧等。
通过PPT的形式,我们可以对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图文并茂的呈现。
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明清时期的皇帝、官员、士人等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图表展示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在文化艺术方面,可以展示一些明清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绘画作品等。
高三明清时期知识点

高三明清时期知识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涵盖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历史学习中需要了解的明清时期的知识点。
一、明朝的建立和明初的政治制度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他在洪武年间登基称帝,建都南京。
明初的政治制度着重强调皇帝的权威,设立六部、九卿、京官等,采取严密的监察制度和科举选拔官员的制度,以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运行。
二、明朝的政治改革和海外扩张明朝初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农田改革、户口调查和整编、科举制度的完善等,旨在提高国家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性。
明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派出郑和七次下西洋,并收复了台湾,拓展了中国的疆域。
三、明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明朝时期,中国经济和商业繁荣发展,明代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商人和企业家,如王直、程宗猷等。
明代文学艺术也迎来了繁盛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文学家杨慎、戏剧家汤显祖等。
四、明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明朝晚期,政治腐败日益严重,明政府内外贪污现象严重,朝廷内部纷争不断。
同时,社会上的农民起义、地方割据和民变也层出不穷,使得明朝逐渐衰败并最终被推翻。
五、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清朝是由满洲族建立的,顺治年间入主中原,建都北京。
清朝延续了明朝的官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六部、八旗等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
六、清朝的政治改革和全面统一清朝初期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吏治整顿、地方制度的调整等,以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管理。
康熙时期,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进行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改革。
七、清朝的对外战争和开放政策清朝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如抵御沙俄的侵略以及与日本和西方列强的战争。
康熙、乾隆时期推行了开放政策,允许外国商人进入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对当时的中国经济有重要影响。
八、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明清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例如京剧、文人画等艺术形式的兴起,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名人,如石涛、郑燮等。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高三历史是必须学习的,它会让我们知道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繁华,衰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跟着小编了解这两个朝代。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1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2.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事迹亲ㄖ苹嗜ǜ叨确⒄沟闹匾曛尽�(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考历史核⼼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明清年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个封建年代,那么⼤家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多少呢,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考历史核⼼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希望能帮助到⼤家! ⼀、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 ⼆、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统⼀的多民族国家进⼀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衰。
1、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传教⼠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民进⾏反侵略⽃争,有⼒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明太祖设⽴殿阁⼤学⼠(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渊阁设⽴内阁,⼤学⼠开始参与军国⼤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
阁⾂帮助皇帝起草对⼤⾂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朱笔批⽰、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 (1)清朝建⽴后,承袭明制,设⽴内阁,负责处理⽇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会议来处理。
(2)设⽴: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
,高中政治!每天都有干货知识~
一、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
二、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而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方面: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方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
制正式形成。
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
(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一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4)权限: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5)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但造成皇权的高度膨胀,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主要功绩
A清除分裂,割据势力
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击败郑氏政权,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平定葛尔丹叛乱,加强了对新疆、蒙古的管辖。
加强民族团结:与蒙古各部会盟;册封西藏和蒙古地区的宗教领袖;尊孔崇儒,开科取士笼络江南士子。
B维护国家主权
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认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2)功过评述
A功绩:康熙帝清除分裂割据势力,维护国家主权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康乾盛世的基点。
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不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B消极: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盛世之下面临危机。
四、明清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政策:重农抑商。
A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B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C推行:商鞅变法时首倡,为历朝沿用,明清时期强化。
D主要表现:商业垄断、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范围、征收重税等。
E影响:积极性:一定时期(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2)赋税制度:雍正时期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
2、手工业
(1)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2)制瓷业: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3)纺织业:明朝后期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苏州、杭州成为丝织业的中心。
3、商业和城市
(1)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商帮徽商和晋商等。
(2)明清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长途贩运贸易兴起;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大型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
(1)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这种经营形式是为购买劳动力的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在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2)至鸦片战争前,除丝织、棉纺织、印染、制瓷业外,还在制盐、造纸、铜矿采冶、采煤、木材采伐等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推行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或西方殖民势力),危机明清王朝的统治。
(2)表现:"海禁"指禁止民间贸易,允许官方贸易:"闭关锁国"指禁止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
乾隆时期仅开放广州一口,并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
的优势开拓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
五、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1、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
A社会背景
①明朝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②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③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同流合污,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B思想主张: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是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倡自然之性,要求个性解放。
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2)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A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
①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缓慢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③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启蒙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④阶级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B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黄宗羲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清后期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张"经世致用";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③王夫之: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唯物论思想;认为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C影响:他们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从而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在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明清之际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人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2、科技成就
①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②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
介绍了西方的水利工程,体现了西学东渐。
③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A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B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C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
D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中国未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
A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B腐朽封建制度的制约性。
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C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严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古代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
归根结底是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3、文学艺术
①小说: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②绘画:文人画成就突出,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③京剧:乾隆年间,徽班进京,融合昆曲,汉调等,以及北京语汇形成了一种新剧种——京剧。
▌声明:整理编辑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