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明清文化史知识点

高三历史明清文化史知识点

高三历史明清文化史知识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成就。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方面介绍明清文化史的知识点。

一、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大亮点。

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国家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是在县级城市进行的笔试,会试是在省级城市进行的策问,殿试是在京城进行的答辩。

通过各个阶段的考试,考取进士出身的人有机会成为政府官员,跻身社会上层。

二、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明清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库。

四库全书由经、史、子、集四部组成,其中经部收录了儒家经典,史部收录了历代史书,子部收录了各种著作,集部收录了杂家、佛教、道教等其他文献。

四库全书的编纂和整理工作持续了几十年之久,收录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明清文学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明代文学以杂剧和小说为主,代表作有《西游记》、《水浒传》等;清代文学则以诗词和小说为主,代表作有《红楼梦》、《庐山谣》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四、明清绘画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代表性的画家有仇英、文徵明、郑燮等。

明代画家注重写实和表现对象的精神境界,作品多以人物、山水为主题;清代画家则更加注重意境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作品多以花鸟、山水为主题。

明清绘画风格各具特色,给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明清建筑明清时期的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代表性建筑包括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等。

明代建筑注重布局的规划和建筑的庄重稳定;清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对景的塑造和建筑的精致细腻。

明清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明清时期知识点高考

明清时期知识点高考

明清时期知识点高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高考历史考试中的一个热门知识点。

在这个时期,国家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于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明朝。

明朝是1368年至1644年间的中国历史时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维持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

明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将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权力集中到皇帝的手中。

明朝初期,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起义、内外战争和天灾等问题日益增加,导致了明朝的逐渐衰落。

其中一个重要的事件是明朝的农民起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起义。

这场起义发生在明朝后期,由于政府的腐败和贪污,导致了农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攻破了明朝的都城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

然而,由于李自成统治的不当和内部纷争,大顺政权很快就被曹、张、杨三家军阀推翻,明朝重新夺回了政权。

明朝的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其中,明朝的科举制度对于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举制度改变了过去靠身份和贵族背景来选拔官员的方式,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贤能有机会出仕朝廷。

明代以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考试也被视为是唯一获取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的途径。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清朝的知识点。

清朝是1644年至1912年中国历史时期的朝代。

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统治阶级为满洲族。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和民族屈辱,清朝逐渐走向衰落。

辛亥革命是清朝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以推翻满洲族统治为目标,建立民主政治。

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王朝,宣告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清朝的文化也非常独特。

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保护都非常重视。

康熙帝巡视南方时,亲自主持修订了《康熙字典》,对于汉字的研究和整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三明清时期知识点

高三明清时期知识点

高三明清时期知识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涵盖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历史学习中需要了解的明清时期的知识点。

一、明朝的建立和明初的政治制度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他在洪武年间登基称帝,建都南京。

明初的政治制度着重强调皇帝的权威,设立六部、九卿、京官等,采取严密的监察制度和科举选拔官员的制度,以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运行。

二、明朝的政治改革和海外扩张明朝初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农田改革、户口调查和整编、科举制度的完善等,旨在提高国家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性。

明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派出郑和七次下西洋,并收复了台湾,拓展了中国的疆域。

三、明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明朝时期,中国经济和商业繁荣发展,明代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商人和企业家,如王直、程宗猷等。

明代文学艺术也迎来了繁盛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文学家杨慎、戏剧家汤显祖等。

四、明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明朝晚期,政治腐败日益严重,明政府内外贪污现象严重,朝廷内部纷争不断。

同时,社会上的农民起义、地方割据和民变也层出不穷,使得明朝逐渐衰败并最终被推翻。

五、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清朝是由满洲族建立的,顺治年间入主中原,建都北京。

清朝延续了明朝的官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六部、八旗等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

六、清朝的政治改革和全面统一清朝初期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吏治整顿、地方制度的调整等,以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管理。

康熙时期,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进行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改革。

七、清朝的对外战争和开放政策清朝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如抵御沙俄的侵略以及与日本和西方列强的战争。

康熙、乾隆时期推行了开放政策,允许外国商人进入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对当时的中国经济有重要影响。

八、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明清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例如京剧、文人画等艺术形式的兴起,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名人,如石涛、郑燮等。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明清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明清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

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发展与迟滞并存。

政治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

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封建政府执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文化上:程朱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地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传统科学技术继续发展,虽然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

对外关系上: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1)中央: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后发展为内阁,拥有票拟权。

(2)地方:明太祖废除地方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

(3)选官制度:科举制僵化,八股取士。

2.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康熙帝平定内乱,统一台湾,尊重儒学,团结蒙古族、藏族,抗击侵略,开创了康乾盛世。

二、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1.农业生产(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形成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考历史核⼼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明清年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个封建年代,那么⼤家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多少呢,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考历史核⼼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希望能帮助到⼤家! ⼀、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 ⼆、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统⼀的多民族国家进⼀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衰。

1、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传教⼠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民进⾏反侵略⽃争,有⼒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明太祖设⽴殿阁⼤学⼠(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渊阁设⽴内阁,⼤学⼠开始参与军国⼤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

阁⾂帮助皇帝起草对⼤⾂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朱笔批⽰、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 (1)清朝建⽴后,承袭明制,设⽴内阁,负责处理⽇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会议来处理。

(2)设⽴: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明清时期知识点梳理高三

明清时期知识点梳理高三

明清时期知识点梳理高三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梳理:一、明朝(1368年-1644年)1. 明朝建立: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他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并自立为皇帝。

2. 北京作为首都:明朝将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修建了紫禁城等重要建筑,将权力集中于北京。

3. 明成祖时期:明成祖朱棣开创了明朝的鼎盛时期,进行了多次北伐,恢复了中原地区。

4. 明朝的经济繁荣:明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国家经济繁荣。

5. 明朝的海外贸易:明朝时期,中国开展了广泛的海外贸易,丝绸之路的繁荣使中国与世界各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6. 明朝的文化繁荣:明朝的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明代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明朝的宫廷艺术等。

7. 明朝的宗教政策:明朝实行了严格的宗教政策,禁止传教和涉及政治的宗教活动。

二、清朝(1644年-1912年)1. 清朝的建立:明朝灭亡后,满族建立了清朝,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 雍正时期的改革:雍正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3. 清朝的疆域扩展:清朝通过对内的治理和对外的战争,逐渐将领土扩展至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

4.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朝在与西方列强的接触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导致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5.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末年的重要事件,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冲击。

6. 康梁和议:康熙和乾隆时期签订的康梁和议确立了中国和外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7. 清朝的衰落: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以及外国侵略等因素导致清朝的衰落。

通过对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同时,也为我们高三学习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分别是明朝(1368年-1644年)和清朝(1644年-1912年)。

这两个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明朝知识点总结1. 明朝建立:明朝的建立是由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成功推翻元朝而建立的。

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巩固统治措施,如设置科举制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

2. 社会制度:明朝的社会制度相对稳定,官僚制度为主导,世袭制度逐渐形成。

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农民依然占据着社会的主体地位,但土地兼并现象逐渐加剧。

3. 外交关系:明朝在外交方面积极寻求和平发展。

明成祖时期进行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扩展了对外贸易。

然而,在明朝后期,由于内忧外患,明朝外交政策逐渐保守起来。

4. 文化艺术:明朝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

明朝的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绘画、建筑等方面的成就。

著名的文化人物有杨慎、文征明、唐寅等。

二、清朝知识点总结1. 清朝建立:清朝是满洲族政权,由努尔哈赤建立,后由其子皇太极继位。

清朝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手段,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2. 政治制度:清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专制为主,实行了八旗制度。

皇帝拥有集权制度,重视中央集权,严格限制地方官员的权力。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基本军事和政治制度,充分发挥了满族贵族的统治地位。

3. 经济发展:清朝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导致全国经济停滞。

不过,在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和商业发展,逐渐恢复了经济活力。

4. 文化变革: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也发生了一系列文化变革。

在康乾盛世时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风潮兴起,如洋务运动和筹办新式学堂等。

结语: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明朝和清朝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丰富的知识点。

通过对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秘籍01 2024高考考前抢分必记核心知识点扫描——中国古代史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

秘籍01  2024高考考前抢分必记核心知识点扫描——中国古代史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

秘籍01 2024高考考前抢分必记核心学问点扫描——中国古代史(历史分期+抢分必背+答题术语)1、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4、隋唐时期(581—907):封建社会高度富强时期5、辽宋夏金元时期(宋元时期)(907—1368):封建经济和民族交融进一步进展时期6、明清时期(1368年—1840):封建社会的衰落(盛世与危机)时期一、先秦(原始社会—战国)——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阶段特征】先秦指我国秦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受由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社会的进展历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

政治大变革、经济大进展、文化大富强、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国家趋向统一。

【核心考点】1、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呈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

先后经受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

(1)政治: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公平开头消灭,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消灭权贵阶层,即将迈入即将社会门槛,随着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初步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经济:社会生活从采集狩猎到食物生产;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渐渐产生。

氏族公社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文化: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中华文明的奠基——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1)政治: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消灭为重要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朝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对古代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
清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覆盖了那么多年,以至于历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时期。

而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较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对于高中生来说,它也是高考中的一个主要考点。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地探讨关于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核心考点。

首先,就古代中国的明清时期而言,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因为它所涵盖的时间跨度非常长,暨明朝(1368年至1644年)和清朝(1644年至1911年)延续了近五百年。

而在这段时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中国国家的状况,而且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熟悉明清时期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非常必要。

在探讨明清时期的核心考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明朝和清朝的起源。

明朝建于1368年,是为了推翻元朝而设立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国王朝),并在洪武皇帝的统治下取得胜利。

这朝代的统治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和技术上的变化,包括将纺织技术引入国内、建造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等。

而在清朝,它的统治者也是为了打败前朝而天下太平而建立的。

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中另一次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变革。

清朝时期,
汉族逐渐向内迁移,内政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现代化的变革,如的孔子学院、铁路、邮局、造纸术和自来水等。

明清时期的核心考点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国家机构:了解国家机构,例如,朝廷系统、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力,对于理解这一历史时期非常重要。

明朝时期,它的朝廷包括六个部门和三个公署。

社会经济:明清时期是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和经济繁荣的时期。

当时经济活动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包括水稻、小麦、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

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中,了解明清时期的农村经济、地主阶级、农民、商业和贸易等方面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文化教育:在明清时期,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期间,出现了很多的教育机构和学术文化中心。

由于反对外来文化,明朝末期的文化呈现出民族主义色彩,而在清朝时期,尤其是康乾年间,国家恢复了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尤其注重儒学的教育。

科学技术: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非常注重实践,而且也在推进着中国的现代化。

例如,明代的发明和创新,如伏羲仪、牛文化、指挥火器、养鸡等,在农业生产、纺织生产、医药学、军事技术、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外交关系:另一个值得一提的考点是明清时期的外交事务。

在这些时期,中国与欧洲、东南亚、南亚、朝鲜、日本等地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些国家之间发生了贸易、文化和宗教交流等活动。

通过细致地研究和获得上述关于中国明清时期的核心考点,高中生便可以准确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并在考试时取得不错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