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课文,有的介绍奔腾的江河,有的描绘茂密的森林,还有的展示海滨小城的独有风光……每一篇课文都是在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巧妙。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
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三首》3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海滨小城》2课时《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7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本文三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景色。
但第一首诗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第二首诗重在写景,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借景抒情。
第三首诗选择了不同于前两首诗的时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写景物。
二、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师:古诗的课件。
学生: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三首诗,学习《望天门山》中的生字、词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交流平台上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了解本课新学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词句段运用中扩大见识、开阔视野。
4.在背诵中积累,增长知识。
教学重难点:1.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2.加深对偏旁相同的生字的理解。
3.学习ABB式词语,根据词语写句子。
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4.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照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写景的文章,从中我们也有了许多收获,例如:写作手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教师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课件出示: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以上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开头一句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教师板书:围绕一个句子写)2.课件出示: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
球台那里围了一圈黑脑袋,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
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他们你攻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3.课件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说课稿)一、复习内容本次复习主要涉及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以下内容:1.词语搭配: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副词的搭配。
2.词语辨析:相同或类似意思的词语的辨析。
3.阅读理解:基于课文的延伸阅读、同义改写和简单的归纳总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的复习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1.能正确搭配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副词。
2.能够辨析相同或类似意思的词语。
3.能够理解和应用所读文章的意义。
2.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准确表达。
2.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能够正确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复习教学,学生应该具备以下情感素养: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协助合作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师详细讲解词语的搭配法则,同时举例让学生理解。
2.基于课文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词语的辨析。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阅读理解作为团队活动进行。
四、教学过程1. 词语搭配介绍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副词的搭配法则,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进行合适的词语搭配。
通过老师讲解一些常见的语法知识,指导学生搭配的方式,同时根据实际生活进行例子的展示,形成可视化的教学模式。
2. 词语辨析根据节选的课文和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区分意义相同或类似的词语,并进行辨析。
通过英文单词和图片辨析,让学生理解汉语对应的单词,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对语言的认知。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学生释疑解惑,相互启迪,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读文章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分为以下部分:1.通过理解题的回答来评估词语搭配教学情况。
2.通过情景模拟演示来评估词语辨析教学情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山河之旅:争做金牌小导游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围绕“祖国山河”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江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景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
《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虽然单元的编排设计思路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认知与生活经验是相对匮乏的,只有同时积极建构相关经验和体验,才会让这些景色与情感更加具象可感。
出于现实因素的制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与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利用中国地图将学生去过的,还有教材中学过的地点呈现在地图上,进行“山河之旅”的图上“旅行”,让学生从空间上感知祖国的辽阔,才能建立学生已有经验和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
除了单元诗文展现的这几处景色,还可以利用晨读的时间诵读描写祖国山河的诗歌与美文,让地图旅行经历更加丰富。
为了促进学生更积极的代入文本情境,可以鼓励学生化身为“小导游”,从文本阅读迁移到表达交流。
运用本单元学过的习作方法,借助关键语句、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写身边的、家乡的、曾经去过的美景胜地,向同学们介绍这些地方,进而引导学生将自己撰写的“导游词”放进“山河之旅”的中国地图中。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XXX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xxxx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xxxx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xxxx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xxxx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4)小组里的同学可以对成员介绍的美景进行补充或提问。
3.小组合作,根据交流提示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处美景。
有相关照片的同学可以把照片拿出来请大家欣赏。
4.指名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这处美景带给自己什么感受。
三、读写结合,指导习作过渡:景物特点和观察方法的不同,写作的顺序也会不同。
本组课文中的几位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鲜明特色,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1.“忆”顺序。
(1)回顾课文,说说本组中的四篇课文都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古诗三首》中分别按小船行进顺序,按一天中天气变化——晴天和雨天的顺序,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描述;《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海滨小城》整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第3~6自然段是按总—分的顺序进行描述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或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
(2)小结:习作时安排好表达顺序,可以使内容有条理,联系更紧密。
常用的顺序有:①方位顺序。
以景物的远近、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为序,层次清楚地加以描述。
②时间顺序。
按春夏秋冬,早上、中午、晚上等顺序写景。
2.抓住景物特点。
(1)出示课文《海滨小城》例段: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2)说一说这几句话是抓住了榕树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榕树的大、枝叶茂盛)(3)小结:只有抓住特点,描写的景物才能活灵活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与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简介诗人李白。
3.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理解课题。
二、初读全诗,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圈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自学情况,给予评价。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
3.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孤”字中“瓜”的竖提;“楚”字上边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
)4.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归纳)(1)中断:指天门山被江水隔断。
至:到。
回:回旋。
相对:互相面对着。
出:挺立,一种呼之欲出的动态。
孤:单独。
日边来:从太阳旁边驶来。
(2)诗意: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由东流到这儿回旋汹涌。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出现在眼前,一叶孤舟从太阳那边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划分节奏,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学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3.讨论:(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天门山、江水、青山、船、太阳)(2)如果让你提笔画下这幅美景,你觉得应该体现天门山和江水的什么特点?(天门山夹江对峙,险峻巍峨;江水碧绿,浩荡的江流被东西两面的天门山夹住,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单元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认识拼音
- 研究26个基本的拼音字母及其发音。
- 熟练掌握拼音字母的书写方法。
- 能够通过拼音识别和正确发音一些常见的汉字。
第二单元:认识汉字
- 研究认识一些常见的汉字,包括家庭成员、动物、水果等。
- 熟练掌握这些汉字的书写方法。
- 能够通过认识汉字来拼读和书写简单的词语。
第三单元:认识词语
- 研究认识一些常见的词语,包括形容词、动词、名词等。
- 熟练掌握这些词语的书写方法。
- 能够通过认识词语来理解简单的短文和句子。
第四单元:认识句子
- 研究认识一些常见的句子,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等。
- 熟练掌握这些句子的书写方法。
- 能够通过认识句子来理解简单的对话和文章。
第五单元:阅读理解
- 研究阅读简单的短文,理解文中的基本意思。
- 理解文中的常见词语和句子。
- 能够回答简单的问题,表达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第六单元:写作表达
- 研究用简单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研究书写简单的短文和句子。
- 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七单元:诗歌欣赏
- 研究欣赏一些简单的诗歌作品。
- 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 能够朗读和背诵一些简单的诗歌。
第八单元:综合运用
- 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语文综合训练。
- 阅读、理解、表达和创作简单的文字内容。
- 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单元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19.海滨小城本课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
整洁,重点是了解海滨小城的美
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
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1.借助关键词句理
解课文。
2.抓住事物特点,
按照空间变换顺
序记叙的方法。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课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
美丽和丰富的物产,重点是学习
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
行观察的方法。
2 1.分析重点词句来
理解课文大意。
2.借助图片理解课
文。
习作本次习作主题是《这儿真
美》,引导学生把身边的美景介
绍给别人,重点是围绕一个意
思,用上最近学过的词语,按一
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1 1.仔细观察,抓住
景物的特点。
2.围绕一个意思
去写。
语文园地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的写作方法,
学习带有相同偏旁的字,积累
ABB式词语和古诗《早发白帝
城》,重点是掌握围绕一个意思
的写法,积累字词和古诗。
2 1.指导学生用合作
探究法来学习中
心句、字词。
2.利用插图学习和
理解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