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
千克和克知识重点

知识重点:
1、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会比较准确地估计物品的重量。
2、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单位间的互化。
3、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关于克与千克的生活实际问题。
知识难点:
1、质量观念的建立。
有些孩子在填单位的时候,总是拿不准应该填克还是千克。
这说明还没有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可以多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在判断的时候还应该有标准,因此要记住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
以克为单位:3根小棒重约1克;一枝铅笔重约6克;一本数学本重约18克;一本数学书重约180克;一个鸡蛋重约50克;一个苹果重约250……。
以千克为单位:4个苹果重约1千克;一张凳子重约3千克;一头猪100多千克,还有记住自己的体重……
2、单位间的互化
2000克+3000克=()千克,极易不看清后面的单位,填成5000。
还有13千克与1300克比较,部分学生会认为是相等。
3、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单位是否统一,是否需要转化。
其次还有不少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还掌握得不好:苹果2元/500克,1千克苹果多少钱?应该先求出1千克里面有()个500克。
克与千克的换算

克与千克的换算克(g)和千克(kg)是表示质量的常用单位,它们在科学实验、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准确计量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用法。
一、克与千克的基本概念与定义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它是指质量为1克的物体所具有的质量。
而千克则是指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具有的质量。
根据国际单位制(SI 单位制)的规定,1千克等于1000克。
二、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非常简单,它们之间是一个较为直接的倍数关系。
具体而言,1千克等于1000克,而1克等于0.001千克。
也就是说,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克 = 千克 × 1000千克 = 克 ÷ 1000三、克与千克的换算实例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具体了解克与千克的换算。
1. 例如,若要将500克转换为千克,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千克 = 500克 ÷ 1000 = 0.5千克因此,500克等于0.5千克。
2. 又如,若要将2.5千克转换为克,也可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克 = 2.5千克 × 1000 = 2500克因此,2.5千克等于2500克。
以上两个实例展示了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过程,通过简单的乘除运算,可以方便地进行单位的转换。
四、克与千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克和千克单位的转换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 科学实验室:在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实验室中,常常需要精确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
通过克和千克的换算,可以方便地在实验中进行计量和记录。
2. 食品加工业:在食品加工和餐饮行业中,常常需要按照特定比例和配方来计量原材料的质量。
通过克和千克的换算,可以准确控制所需的食材数量。
3. 贸易和物流:国际贸易和物流行业需要对货物的重量进行准确计量,以确定运费和价格。
克和千克的数学题

克和千克的数学题
克(g)和千克(kg)都是用来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
千克是更大的单位,1千克等于1000克。
下面是一些克和千克的数学题:
1. 小明的书包重3000克,小红的书包重2千克。
两个人的书包总共有多重?
解答:小明的书包重3000克,小红的书包重2千克(2 * 1000 = 2000克)。
两个人的书包总重为3000克 + 2000克 = 5000克。
2. 一只苹果的重量是120克,那么3千克的苹果有多少个?
解答:1千克等于1000克,所以3千克等于3 * 1000 = 3000克。
如果120克的苹果是一个单位,那么3千克的苹果有3000克 / 120克 = 25个。
3. 一个学生的体重是45千克,他的妹妹重他的一半。
妹妹的体重是多少克?
解答:学生的体重是45千克,所以他的妹妹的体重是45千克 / 2 = 22.5千克。
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 = 1000克,所以妹妹的体重是22.5千克 * 1000 = 22500克。
这些是克和千克的数学题的一些例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克和千克的认识

(kg)
重 1 千克。
饼干 110 克
5 千克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 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斤,公斤是我们国家以前的质量单位。 现在为了和国外方便买卖,世界各国 都统一用“克”和“千克”作为质量单位。
认 识 克
1枚2分硬币约重1克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质量 大约是1克?
大约重一克的物品有 :
一枚校徽 , 一粒钮扣 ,两粒黄豆……
大约重一克的物品有 :
一枚校徽 , 一粒钮扣 ,两粒黄豆……
曲别针大约重1克。
2粒
大约是1克。
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一袋盐500克,两袋重多少克?
500克 + 500克 = 1000克
1000克 = 1千克
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有 :
5个土豆 , 三个易拉罐啤酒 ,15个鸡蛋 ……
4千克
( 4000)克
2千克
( )克 2000
(
3
)千克
3000克
6000克
( 6 )千克
杆秤
体重秤
弹 簧 秤
• 家里常用的
磅 秤
• 夏天卖西瓜和大米的地方 用磅秤.
盘
在商场卖食品的地方.
1. 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500 克 ____
____ 600 克 ____ 200 克
30 千克 ____ ____ 35 千克 ____ 65 千克
我们今天春游啦!我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
有50千克重的 两个,150克重的 一个…
50克
我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我 看到了许多动物,我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 、
3000千克
和脖子长达3克的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克”和“千克”这两个词。
无论是在购买食品、蔬菜、水果,还是在称量自己的体重时,都会用到它们。
那么,克和千克到底是什么呢?它们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克和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克是一个比较小的质量单位,通常用来称量比较轻的物体,比如一枚硬币、一片药片、一颗巧克力豆等等。
而千克则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一般用于称量较重的物体,像一袋大米、一桶食用油、一个人的体重等。
想象一下,我们去超市买水果,如果水果的价格是以每克来计算的,那是不是会很麻烦?因为水果的重量通常都比较大,如果用克来表示,数字会非常大,不方便计算和理解。
所以,这时候就用到了千克。
比如,我们会看到苹果是每千克多少钱,这样就简单多了。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实验。
先准备一个电子秤,然后找一些常见的物品来称一称。
比如,拿一个鸡蛋,放在电子秤上,你可能会发现它的重量大约是 50 克左右。
再拿一本比较厚的书,称一称,可能会有 500 克,也就是半千克。
接着,找一个书包,把里面装满书和文具,称一下,可能会有 2 千克到 3 千克。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不同物品大概的重量,对克和千克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不同单位的质量表述,需要进行换算才能更好地理解。
1 千克等于 1000 克,这是一个基本的换算关系。
比如说,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是 2000 克,那么换算成千克就是 2 千克。
反过来,如果一个物体重 35 千克,换算成克就是 3500 克。
再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到一包零食的包装上写着“净含量 50 克”,而另一包写着“净含量 05 千克”,如果不懂得换算,就很难比较哪一包的量更多。
通过换算,我们知道 05 千克等于 500 克,这样就能很容易地看出后者的量更多。
对于小朋友来说,学习克和千克可能会有一些难度。
克与千克的认识

?
重 1 千克。
饼干பைடு நூலகம்110 克
5 千克
?
常见的几种秤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 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磅秤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 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斤,公斤是我们国家以前的质量单位。 现在为了和国外方便买卖,世界各国
都统一用“克”和“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而 我国则1990年才开始使用。
认识克
1枚2分硬币约重1克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质量 大约是1克?
大约重一克的物品有 :
曲别针大约重1克。 2粒 大约是1克。
一根圆珠笔芯 ,一张卡片 ,六粒干黄豆, 六十粒……
1千克有多重?
用手掂一掂, 感觉怎么样?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质量 大约是1千克?
几本数学书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你注意到 了吗?
净重:100克
净重:5千克
净重:25千克
约 3千克
约 2千克
约 4千克
约 10克 约 150克
约 200克
约 300克
约 500克
猜一猜你的书包有几千克?
要知道物体的轻 重,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采用秤称的方法。
同学们,在日 常生活中你见 过哪几种秤呢?
你见过哪些秤?
爷爷看完克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
同学们,请仔细想一想,我们 分别有多重?
3
2
1 千克棉花和 1 千克铁比较, 哪个重一些?
一样重。
想一想:
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
重 1 千克 重 2 千克
重 500 克
我们学到了什么?
1、我们学习了质量单位有
( 克 )和( 千克 )。
原题目: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

原题目: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原题目: 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g)和千克(kg)来表示物体的重量。
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需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kg)等于1000克(g)。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有一个物体的重量是1000克,那么它的重量也可以用1千克来表示。
在购物时,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称量食材或商品的情况。
一般来说,食材的重量会用克来表示,而商品的重量则可能是用千克表示的。
比如,当我们买菜时,菜贩通常会称量我们所购买的蔬菜或水果的重量。
这时,我们可以告诉菜贩我们需要多少克的蔬菜或水果。
另外,一些商品可能已经用千克来表示其重量,比如面粉、糖等,在购买时我们需要了解商品的重量单位。
除了购物之外,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在烹饪中也会有应用。
烹饪配方中的食材重量通常也会用克来表示,这样可以更精确地控制食材的用量。
如果配方中要求使用1千克的面粉,但是我们只有1000克,那么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所有的面粉,因为1千克等于1000克。
在健身和体重管理中,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关注自己的体重时,体重通常会用千克来表示。
而当我们需要精确称量食物或控制摄入的卡路里时,我们会使用克来表示食物的重量。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物的热量含量,并调整自己的饮食惯。
总结起来,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帮助我们购物、烹饪和管理体重时更好地把握重量的概念和数量。
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可以提高我们生活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知识点讲解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知识点讲解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讲解:
一、概念:(记忆: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_千克_做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_克做单位。
千克用字母_Kg表示,克用字母_g_表示。
可以用天平测量。
)
二、千克和克的互化 (记忆:1千克=1000克)
三、重量的大小比较 (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
四、知识点:千克和克的简单应用
记忆:
一杯水的总重量 - 空杯的重量=水的重量
每袋面包的重量×面包的个数=面包的总重量
练习题:
1.口算。
73-9= 57-8= 86+8=
24-6= 18-10÷5= 42÷7++2×6= 25÷(10÷2)= (54-30)÷4=
2.计算。
(1)一个砝码重6克,7个这样的砝码重多少克?
(2)75克-8克= 54克÷9克= 25克+40克=
8克×7= 67克-19克一支铅笔重12克,一支钢笔重
40克,一支钢笔比一支铅笔多多少克?
4.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在横线上。
一袋面粉重25_______ 一个鸭蛋约60_______
一辆卡车可以装货4000_______ 一个冬瓜约重10_______
一块水果糖约重3_______ 一个皮球约重50_______
爸爸的体重约70_______ 四个苹果约重500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高萌萌
1、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
特别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对比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
2、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当看到物品的质量后,学生能用“相当于两枚2分的硬币”、“相当于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这样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已经把1克和 1千克的感觉深深的记在了心里,说明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活动是有效的,说明我们前面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的教学是成功的。
4、体验的方法指导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曾经“热闹”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思考,反思过后我们高呼:“还数学课堂一丝宁静。
”
不论是掂一掂,还是找一找,我们都应该非常注重对学生活动方法的指导,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数学小精灵的“活动提示”、“静静感受”等的语言指导、对有序活动的针对性表扬……把这种体验的方法巧妙地、不动声色地渗透给学生,从而提高了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相信长此以往,学生活动的有效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