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说课稿.doc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观的欣赏321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位置选择 诗句举例
高大雄伟的 庐山(赣)、黄山(皖)、泰山 远眺、俯瞰
山峰 (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
“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 山小”
“横看成岭
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
地貌的酷似
特定的观赏位 侧成峰,远
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徽黄山
造型
置
近高低各不
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同”
山中的峡 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
D.①②③④
2.欣赏下列哪些景观必须把握好时机( )
①吉林雾凇
②峨眉“金顶佛光”
③钱塘江大潮
④路南石林
⑤本溪水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 A
3.下列有关旅游资源的欣赏,说法正确的是( ) A.观桂林山水主要是把握好时机 B.观武陵源群峰要注意近观 C.“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反映古代文人观景把握住了 时机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欣赏自然景观的 色彩美 答案 D
4.欣赏旅游景点应该选择适当的位置,下列语句能体现这 一道理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 D.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答案 C
5.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到庐山、黄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在 8 月 18 日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答案 B
“行至水穷
置身其中近
谷、幽洞、 桂林的芦笛岩洞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0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设计1. 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
2. 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
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
4.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四)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朦胧美展现出一种天地交融、浑然一体、虚无缥缈的景象,创造出“仙境”的意境,使人顿生飘飘欲仙的感觉。
通过图片,让我们感受烟雨迷蒙的西湖的朦胧美。
探究二:分析造成西湖烟雨迷蒙的朦胧美的自然地理原因。
(提示:从5、6月份江淮准静止锋控制的角度理解。
)学习完自然美这部分内容之后,我们用一个小活动进行过渡。
活动二:听《天路》,观看视频你能感受到哪些审美特征?(学生举手回答,简单小结,除了自然美还有人工美,过渡的下一个知识点。
)二、人工美概念: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主要表现类型: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民俗风情美、书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总结:学习完所有的知识点之后,分享我所感受的我们家乡汉寿的美来作为本节课的总结。
板书设计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一.自然美(一)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二)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三)动态美(四)朦胧美二.人工美。
(一)古典园林美(二)古建筑美(三)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
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节旅行景观的审美特点[ 学习目标 ]知道旅行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二者观点的差别;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这些审美特点的含义;认识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点;认识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
一、自然美1.观点: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一样的条件下,表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二、人工美1.观点:能够吸引人们旅行活动、反应古今人类创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续表1.辛弃疾词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子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反应了大自然的()①色彩美②动向美③声音美④形象美⑤模糊美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答案D分析“鸣蝉”“蛙声”等词语都表现了声音的美感,“惊鹊”表现了动向美,“明月”表现了色彩美,综合一幅画表现了形象美;资猜中没有表现模糊美。
2.以下自然景观与其美感表现对应正确的选项是()①浩渺烟波之旷—动向美②流水飘烟—模糊美、动向美③北京香山红叶—色彩美④黄山云海—形象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分析“浩渺烟波之旷”表现形象美,“黄山云海”表现模糊美。
3.以下人工光景中,使游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的是()A.古典园林B.古建筑和古古迹C.风俗风情D.雕塑艺术答案A分析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而成,成为大自然的缩影,使游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
4.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表现的是()A.色彩美B.形象美C.风俗风情美D.书画艺术美答案C分析一些少量民族的节日表现了其独到的风俗风情美。
研究点自然美下边一组景观图分别是: A. 武夷山的“五马奔跑”, B. 华山的南天门, C. 庐山三叠泉瀑布,D.漓江风光。
据此研究以下问题:(1)自然景观包含形象美、色彩美、动向美和模糊美等。
此中,既拥有形象美又拥有色彩美的是 ________,既有形象美又有动向美的是________。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课件

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 2.什么时候才能观赏到最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 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最大。 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当大量潮水从钱塘 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 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 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 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 浪叠一浪涌。 风势:沿海一带此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 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苏堤春晓(春季)、黄山云海 (夏季)、香山红叶(秋季)、 吉林雾淞(冬季)、德树瀑布 (夏季)、楠溪江竹筏(夏秋)
季节
天时——天气把和
握观赏时机 泰山日出、黄山日落、峨眉山
佛光 、海市蜃楼 、峨眉宝光
时刻
钱塘怒潮(8.18日期)、青海 特定时间:
湖鸟岛 (5月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季节、日期
和时刻
案例分析
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 2.什么时候才能观赏到最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目标导读
1.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运用实例说明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3.通过旅游景观的欣赏,树立人地关 系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回忆学过的有关景观描写的诗文,谈 谈从中得到的对于景观欣赏的启示。
天时、地利、人和
安微黄山
湖南黄龙洞
云南哈尼梯田
三峡
雁荡山一线天 路南阿诗玛
桂林漓江
地利——选择景观的观赏位置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 沉默不是简单地指一味不说话,沉不住气的人容易失败,适时的沉默是一种智慧一种技巧一种优势在握的心态。 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保持。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旅游景观说课稿

旅游景观的欣赏说课稿一、分析教材(1)地位:占很重要的地位,在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2 )联系:旅游景观欣赏的前几节讲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旅游主体(旅游者)如何更好地运用感官系统作用于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并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
为学生的旅游知识从理论走向实践奠定了基础,也给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思路。
(3)课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旅游课讲旅游景观的欣赏,主要目的是阐明旅游主题怎样更好地观赏旅游景观,而不是艺术上意义上的欣赏。
该节从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读书实践、情景交融这几个方面来欣赏景观!(4)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旅游景观欣赏的几个主要方法,分别是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间、读书实践、情景交融。
(5)教材处理:本节课教材的顺序是选择观赏位置在前,把握观赏时间在后。
而我在授课过程中把把握观赏时机放在了选择观赏位置前面。
原因一是学生对季节、天气感受强,把握观赏时机这种欣赏方法容易使学生很快接受。
再就是我在讲课过程中,要用到一首诗和一首歌,这首诗和歌与季节天气都有密切的关系,这样换一下位置便与我授课。
另外我在授课过程中把课后的选修知识——景观的美感类型放在课堂上讲了一遍,因为这部分知识为我们以后欣赏一些自然景观的美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2)技能目标: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内容: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情景交融、读书实践。
难点内容:选择观赏位置、情景交融(2)依据:重点的确定是因为作为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会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是最基本的素养。
难点的确定是因为很多学生没有出去旅游过,对某些景区的感知力弱,接受某些知识有一定难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word教案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旅游资源自然美及人工美的类型。
●课标解读1.了解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欣赏方法。
2.了解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类型。
3.了解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的审美内涵。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中国、世界的旅游景点不计其数,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旅游,应该怎样去欣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景观,是不是欣赏角度和方法都是一样的?导入新课——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教学流程设计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1.作为一名游客,要对某一景点进行欣赏,若从自然景观美角度观赏,应从哪几方面欣赏?【提示】应从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自然景观美方面欣赏。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人工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提示】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民俗风情美、书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等。
据教材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华山之险反映了自然美中的什么美?【提示】形象美。
2.峨眉之秀图中构成“秀”的成分有哪些?【提示】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3.晴天游西湖和雨天游西湖感受的自然审美特征有何不同?【提示】晴天游西湖主要感受湖光山色的形象美、色彩美和水流船动、风吹林动的动态美。
而雨天游西湖则主要感受朦胧美。
1.形象美自然景观的形象美,是景观的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的综合美,其中也包含在审美观光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形象美包罗万象,不论是地貌景观、水景、天文气象景观,还是动植物景观,无不以形象美为第一要素。
2.色彩美色彩在构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季节变换,昼夜更替,阴晴雨雪,自然风物相映生辉,呈现出丰富奇幻的色彩。
3.动态美自然景观的动态美主要由流水、飞瀑、飘雾和浮云等因素构成。
4.朦胧美朦胧美是指因为照明强度较弱、距离较远、能见度较低或被其他事物半遮半掩所造成的虚无缥缈、似有若无的形象而产生的美感。
《旅游景观的欣赏》 讲义

《旅游景观的欣赏》讲义一、旅游景观欣赏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活动。
当我们踏上旅途,去探索不同的地方,那些美丽的风景、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迹都成为了我们眼中的宝藏。
然而,要真正领略到旅游景观的魅力,仅仅是看到它们还不够,还需要学会欣赏。
旅游景观的欣赏能够让我们从简单的观光转变为深入的体验。
它能让我们更加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从而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欣赏,我们能够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使每一次旅行都成为一次难忘的经历。
二、旅游景观的分类(一)自然景观1、山岳景观像雄伟的泰山、秀丽的黄山,它们以独特的山峰形态、壮观的云海和奇特的岩石景观吸引着游客。
2、水域景观比如波澜壮阔的大海、宁静的湖泊、奔腾的江河,其水的颜色、流动的姿态以及周围的环境构成了迷人的画面。
3、生物景观广袤的森林、珍稀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二)人文景观1、历史古迹古老的城堡、神秘的古墓、悠久的寺庙,承载着过去的历史和文化。
2、民俗风情不同地区独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3、现代建筑充满创意的摩天大楼、造型独特的桥梁、现代化的体育场馆等,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选择合适的观赏位置对于山岳景观,我们可以选择在山顶俯瞰,感受其雄伟的气势;对于水域景观,在岸边或者船上观赏能有不同的体验;观赏历史古迹时,选择合适的角度可以更好地欣赏其建筑结构和细节。
(二)把握观赏时机许多自然景观在特定的时间会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比如,观赏日出日落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某些花卉只在特定的季节盛开;一些动物在特定的季节才会大规模迁徙。
(三)动静结合对于一些动态的景观,如瀑布、溪流,我们可以在静止的状态下欣赏其整体的形态,也可以沿着其流动的方向走动,感受其变化。
(四)调动多种感官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风吹过树林的声音、水流的声音;用鼻子闻花香、泥土的气息;用手触摸古老建筑的纹理。
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建筑、园林等的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和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难点: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相关课件教学方法:相关课件、设问、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P32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自然美?师生答疑: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形象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形象美?2.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是什么?3.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哪几类?形成了哪些习惯说法?师生答疑: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3.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形成了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说法。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色彩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色彩美?2.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师生答疑:1.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是极富变化的。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被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2. 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变化。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动态美”这一部分明确:动态美有哪些?师生答疑: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
此外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朦胧美”这一部分明确:哪些景观能呈现出朦胧美?师生答疑: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人一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人工美?2.古典园林的组成?3.古建筑的各类?4.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有哪些?师生答疑:1.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旅游主体如何更好地运用感官系统,作用于旅游客体,并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
为学生的旅游知识从理论走向实践奠定了基础,也给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思路。
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的特点:
旅游景观的欣赏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 教材并没有从艺术的角度讲述旅游景观的欣赏,而是从地理的角度讲述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要求。
因为,第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同一景观,不同的人观看后所得的观感和体会不同;第二,从艺术的角度讲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而学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三,地理课讲旅游景观的欣赏,主要目的应是阐明旅游主题怎样更好地观赏旅游景观,而不是艺术上意义上的欣赏。
该节从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色、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等角度欣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前两者侧重于自然景观,后两者侧重于人文景观,抓住景观特色是对自然和人文景观都要具备的要求。
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欣赏两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景观的欣赏。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对园林构景手法不熟悉,我把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尤其是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了解园林构景方法是欣赏园林的基础)确立为本课的难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思路:
1、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过程达到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自主学习的目的,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性合作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
在探究性教学中充分、科学、有效地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图片展示,组织和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讨论,做到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探究课程的整合。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教学思路
(1)用典型案例突出重点,以影像图片突破难点,借板书、习题复习要点。
(2)本节课要突出旅游欣赏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应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对于旅游景观的欣赏,高二学生大多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缺乏系统性及理论性。
因此,学生要利用现有的记忆储存,结合自身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以及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库,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与其它同学分工协作,共享探究成果。
四、学法指导:
在本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两种学习方法(读图法、探究学习法)
(1)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准确地从地理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
(2)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图片资料,制作课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判断、推理、归纳地理现象的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