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课件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优质PPT】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优质PPT】

2021/10/10
28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一)价值形式:指商品的内在价值通过商
品交换而得到的表现形式。 1、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的在个别场合 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包含了价值形 式的本质特征,包含着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
2021/10/10
2021/10/10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
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首先是一个有目 的的劳动过程,是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 于劳动对象的过程.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水 平。
人类进行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2021/10/10
7
一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 律的科学。
2021/10/10
27
2、私、社的矛盾决定和支配着简单商品经济的产 生及其发展过程,支配着商品生产的扩大和缩小。
3、私、社的矛盾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决定 商品生产者命运。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包含着资本主义矛盾的 萌芽,随着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分工的发展,私、 社的矛盾逐步发展为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原因: 1、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总根源。
2021/10/10
26
简单商品经济内包含着一系列矛盾: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矛盾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只有经过交换,价值被承认,才能解决主要 矛盾,从而解决其他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共同构成社会形态
(2)二者的辨证关系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南财经版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南财经版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财课本)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东西。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经济运动过程。

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具体体现在经济运动的各个环节上。

因此,我们还必须从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来说明生产关系内在的一般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政治经济学既然以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的任务就必然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关于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它是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除了个别的在一切社会形态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外,经济规律都是历史的规律。

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质,即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利用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规划自己的行为,即是通常所说的,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较快地实现预定的目标。

经济规律按它们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均发生作用的一般经济规律。

第二类: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这些社会形态里都存在并发生作用。

这种在某几个社会形态里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一般称为共有经济规律。

第三类:只在某一种社会经济形态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就只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

而按劳分配规律就只能在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作用。

2024年度《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2024年度《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31
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角色定位
01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02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
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2024/3/23
03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3/23
6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01
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 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 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02
社会形态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 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等。
中国将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
合作共赢。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33
27
05
CATALOGUE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展望
2024/3/23
28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多极化趋势 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 冲击。
2024/3/23
国际治理体系面临挑战
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呼声渐高。
03 资本集中的形式和特点:股份公司、垄断组织等
13
资本积累、集中和垄断过程剖析
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2)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2)
12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 其实现机制
n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机制 n (一)深化改革和完善体制,为科学发展提供体
制机制保障 n (二)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
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和方针的拉动作用 n (三)优化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 国内外发展 n (四)自主创新,广泛采用节能减排技术,着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 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
机制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1、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
务总量的长期持续增加,即用货币形式表示 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不断增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 展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 本含义和类型,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掌握 为什么我国要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它与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 涵和实现途径;同时,还应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和精神,以及我国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时期的新要求。
13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发展新模式: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 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 得到协调发展”。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9)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9)
(2)现代经济学和SNA核算体系的理解 n 广义的国民收入:总产出(GNP或GDP) n 狭义的国民收入:要素报酬总额(NI)
4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2、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 n 区别:国民原则与国土原则
收入概念与生产概念 n 联系: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 国家、社会对国民收入再 分配进行干预和调节,缩 小收入差距,实现效益最 大化。
n 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生产决定于分配——生 产社会化
——分配社会化 ——不平等根源在于私有
制——消灭私有制
2 Pigou: (1908-1943),剑桥 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福利经济 学的创始人
18
第二节 中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分配关 系的调整
“先恶化,后改善”
收入差距
工业化的推进
12
第二节 中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分配
关系的调整
n 一、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n (一)按劳分配
n 未来社会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1)在全社会范围内, 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 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惟一的尺度分配个 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 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按劳分配所依据 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影 响,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3)作为分 配尺度的劳动,既不是劳动者实际付出的个别劳动,也不 是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 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 均劳动。
四、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 1、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 342-343页 2、库兹涅茨对“倒U假说”的解释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
特点
政治经济学具有跨学科性,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强调经济活动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关注经济现象背后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同时,政治经济学也注重历史和制度分析,探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 经济发展道路和制度变迁。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
分配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生产过 程中人与人的地位和关系等。
05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石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除剥 削和两极分化。
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
共同富裕为目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 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等手段,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不断扩大,这个过程叫做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家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0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级的利益。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与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生产资料却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导致生 产与分配之间的矛盾加剧。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作为雇佣劳动者,与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PPT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PPT

20公斤棉纱的价值为: 20+4+6=30元
资本家预付的资本为:20+4+3=27元
0 0 3 3
剩余价值m
第三节
资本的特征和剩余价值率
一、资本的特征:
1.资本具有预付性或垫支性
2.资本具有补偿性或回流性
3.资本具有增殖性
4.资本具有运动性
5.资本不是单独运用的生产要素
6.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价值,一种经济关系。
(3)如果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羊的价值与处于等
价形式上的商品谷的价值,按相同方向和相同比例发生变化, 则商品羊的相对价值不变; (4)如果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羊的价值和处于等 价形式上的商品谷的价值按同一方向、不同比例发生变动,
或者按相反方向、不同比例发生变动,对商品羊的相对价值
的影响可根据上述三种情况推知。
生产
生产关系
分配 交换 消费
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对生产具有强 大的反作用。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任务
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统 一的问题 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 规律。
三、商品的价值量
鞋匠的故事
好鞋匠 普通鞋匠 差鞋匠
每日产量 每双个别价值 每双社会价值
2双 100元 200元
1双 200元 200元
½双 400元 200元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 社会正常的生 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问题:复杂劳动、简单劳动
世界货币:即货币超出一国范围,在国际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
21
第三节 政府与宏观调控
3、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社会总需求 (1)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总需求 (2)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增加社会货币供 应量,扩张社会总需求; (3)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有价证券,放出货 币,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扩张社会总需求。 (4)降低再贴现率,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扩 张社会总需求。
第三节 政府的宏观调控
n 四者之间的关系 n 宏观调控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目标体系。各
个目标之间的作用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却不一致。例如: 总供求的平衡为充分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这 时它们的作用是一致的;而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情况下,会 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旦趋高,就可能为经济衰退创 造条件,这时它们的作用就是不一致的。因此,宏观调控 在不同的条件下,不仅目标会有差异,而且有时不得不为 了一个更具根本性质的目标而暂时牺牲另外的目标,例如 为了满足充分就业而暂时容忍一定的通货膨胀率。
8
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
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涵义与通货膨胀率 2、通货膨胀的类型与产生机制
★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 结构型通货膨胀
3、高通货膨胀率的危害
(1)价格信号的扭曲与经济秩序混乱 (2)金融风险与经济社会危机 (3)改变收入分配格局 (4)失业
22
第三节 政府与宏观调控
4、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社会总需求 (1)提高利率,抑制社会总需求 (2)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社会货币供 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 (3)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有价证券,收回货 币,减少社会货币供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 (4)提高再贴现率,减少社会货币供应量,抑 制社会总需求。
胀、同时实现结构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 • 古典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
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概念。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
政治经济学
• • • • •
• • •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政治经济学原理》绪论 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及其著作:
《政治经济学原理》 John Stuart Mill 《政治算术》 William Petty 《国富论》 Adam Smith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David Ricardo
• 生产: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 • 论非生产性劳动 • 论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 • 消费: 论获得产品分配的各阶级 • 论工资 论补偿低工资的一般方法 • 论地租 论利润 • 交换: 论价值 论需求和供给及它们与价值的关系 论地租与价值的关系
• 生产对分配 交换 消费有决定作用
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生产中,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 资源,如森林、矿藏、海洋生物等;再一类是人类的劳产品,动产品, 如棉花、铁、橡胶等。
• 劳动资料 :是指将劳动者的主体作用传导到劳动对象之上的一
切物质资料。劳动资料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厂房设备、桥梁道 路等。劳动资料发展状况,标志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程度。尤其 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进步的测量器。
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 (1)含义。 (2)性质。 (3)分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 揭示经济规律不断发展变化的 规律。规律的性质、特点、类型和人与 规律关系。 • 经济规律的概念 • 马歇尔经济学:经济概括即经济规律 • 相关文章: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 仅一条
Hale Waihona Puke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 • 哲学范畴上的唯物辩证法 相关文章:做彻底的辨证唯物主义者 政治经济学研究可使用的一般方法 《资本论》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的五个方法论命题 • 与林老师对话:经济学方法论篇
小结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任务是 揭示经济发展规律。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出发点。
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的概念 • 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 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完全以上述两项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不同的理解:有关“三分法”与“四环节”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 • • • • • 约翰 穆勒 《论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基本等同于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私有制,公有制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现状: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与作用 混合所有制存在的客观性
3、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三要素中 劳动者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物质标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即社会 生产总过程个环节发生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 着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客观 规律。生产关系的发展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又要受到 上层建筑制约。
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 无产阶级斗争服务。
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根本方法是唯物辨证法。 抽象法。 矛盾分析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 只能发现和利用它,而无法改造它。经济规律分为一般、 共有、特有三类。 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为 无产阶级服务。
8、学习政治经济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唯 物辨证法,特别是抽象法和矛盾分析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产业革命的概念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作 用 • 科技进步对产业革命的带动作用:
相关文章:纳米科技,启动新的产业革

• 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相关文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写在 第六届科博会开幕之际
生产关系概念。 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直接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历史的科 学,研究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 本矛盾
• 不同的声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质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 基本矛盾的体现 •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在 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同?
生产力三要素
• 生产力三要素 • 劳动者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物质生产活动中的主体。劳
动者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脑力。在社会生产中,劳动者必须消耗体 力和脑力,这种消耗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即没有 劳动者的主体活动,任何社会生产都无法进行。
• 劳动对象 :是指劳动者将自己的主体活动作用于其上的客体因素。
(二)物资资料生产的总过程
物资资料生产总过程有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 生产关系具体体现在各个环节上,生产关系不只是直 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还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 关系。 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分配。 生产与交换。
物资资料生产总过程
• 物质资料生产四环节: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现代经济学支流的简介及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价格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人本主义经济学
生产力
• 生产力的概念及其发展 • 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者 • 现代经济学对于生产力的再定义 • 相关文章: 生产力论再创新
• 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包括四个方面 • 一:生产活动中人与人结成的关系(见前章生
产关系概念)
• 二:分配关系:广义的分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
按要素分配理论和产品分配——按劳分配理 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 三:交换关系:是指产品交换过程所形成的经济关
系。
• 四:消费关系:它是指人们在产品消费过程中形
成的经济关系。消费广义地说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 费两个方面的内容。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 • • • • 重商主义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的兴起 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萨伊的价值论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经济浪漫主义学派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 研究 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马克思与恩格斯生平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改革 相关文章: • 热话题与冷思考 :“回到马克思” • 学生心得: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习的一点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