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音乐 林中乐队》公开课教案_9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音乐  林中乐队》公开课教案_9

《林中乐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拟声词,理解有破折号的句子的意思。

2. 感悟作者运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想象,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愉快心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运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一组配乐的画面,提问: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体会到什么?2.谈话:这是台湾著名自然音乐《森林狂想曲》,里面有一百多种动物的叫声,都是录音师在野外录制的。

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继续漫步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聆听小动物精彩的演奏。

3.板书课题。

二、检查字词回顾旧知1.出示第一组生字词,开火车读后全班齐读。

2.出示第二组象声词,全班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三、自主探究,感知歌声美1.出示自学提示2.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3.全班交流。

4.教师点拨并指导朗读,感知动物歌声之美。

四、合作探究,感悟演奏美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2.根据要求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交流4.教师点拨,补充。

五、整体概括,体验情感美1.出示句子引读: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嗥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

2.引导分析。

3.你还知道哪些象声词呢?能根据这个句式,说说你还听见了谁的声音?4.一起进行现场音乐会,选取自己喜欢的任意一种小动物模仿声音,配乐共同进行现场音乐会。

5.引导再次回读本文的中心句。

六、拓展延生渗透写法1. 作者比安基为什么就能听到这悦耳的声音?他为什么就能发现这些美?如果面对比安基我想说:“我要学习你__________的习惯,__________ 的精神,写作时运用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详略得当。

小学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9音乐-林中乐队教案

小学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9音乐-林中乐队教案

四年级上册《林中乐队》教案一、教材分析:《林中乐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长期贴近大自然,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积累起来的成果,课文条理性强,围绕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具体介绍了森林里各种声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乐器。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

2、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3、能说出作者是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并体会这种写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作者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2、感受作者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音乐,想不想听啊?请同学们静静的听,老师喜欢认真听的孩子。

2、你听到了什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3、阳春三月,鸟在枝头上吱吱喳喳的叫着。

莺歌燕舞,万物欢腾,给我们带来喜悦,令人感到心旷神怡,让我们一起走进林中乐队(老师板书课题),去感受小动物用他们各自独特的声音对自然的赞美吧!(生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请同学们大声读读书,要把字词的读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然后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描写的。

2、好了,读完课文我们再看到课后的生字凑(注意凑下面是天字底,最后是一点,)脆,猫,异,竟(竟然,和竞争,一个字是兄,一个是兄加一横),扣。

3、接下来是文中的词语,谁来读一读你勾的词语,啭啼(zhuan,鸟婉转地鸣叫,叫得十分动听),奏乐,打盹,清脆,嗥声,咳嗽(注意咳嗽的嗽反问旁还是欠字旁),呻吟(shenyin,都是前鼻音)嗡嗡(weng后鼻音),呱呱(gua),哼哼(heng,注意哼字下面没有一横哈),猫头鹰,锯齿,喧嚣(近义词喧闹),沙雉(zhi,一种鸟),异想天开(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音乐 林中乐队》公开课教案_4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音乐  林中乐队》公开课教案_4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音乐发展思维力培养阅读力——《林中乐队》教学设计执教者:【教材分析】《林中乐队》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音乐”主题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奇妙声音,体现了森林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联想和想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支乐队的奇妙,渗透了作者长期贴近大自然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积累起来的成果。

课文条理性强,围绕中心句具体介绍了森林里各种声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乐器,从中体会到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情分析】孩子们在三年级已初步学习用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故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品读重点词语,体会中心句的统领作用,即本文所应解决的语文教学点之一。

“有兴趣的人比没有兴趣的人双倍地快乐。

”因而前三年写话、习作的重点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有得写、愿意写,四年级开始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以“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为习作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拟声词,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事物写具体生动,为本文所应解决的语文教学点之二。

【设计理念】若不真读,哪会有“真知”“真能”呢?语文课堂不能仅着力于机械地解释字义,内容分析。

因此,本文教学主要围绕中心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梳理问题,并借助观察、分析、比较、联想与想象等策略品读语言,体会拟声词的妙处,领悟作者用拟声词、联想与想像具体描述的表达方式。

以“发展思维力,培养阅读力”为指导,让每一个孩子会学习,能学习。

【教学目标】1.借助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品析中心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思维力。

2.学习并运用“用拟声词、发挥想象和联想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写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力,丰盈学生的表达力。

3.边读边想象,聆听林中乐队的演奏,倾听作者的心声,唤起读者、作者、文本三者的共鸣,感受作者酷爱自然的情怀。

林中乐队教学案例

林中乐队教学案例

林中乐队教学案例《林中乐队教学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林中乐队》教学案例一、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九单元《林中乐队》1、教学内容分析:《林中乐队》是音乐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声情并茂的展现大自然独创的音乐美,作者通过聆听森林里动物的声音,用热情洋溢的柔美笔墨写出自己的感悟。

抒发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作者利用犀利流畅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自然界动态的音乐美;利用独特的写作方法使全文浑然一体;利用自己的丰富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文字的语言美,培养学生聆听自然,感悟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怀。

2、远程教育资源的种类,内容形式种类:多媒体教学光盘,网上资源形式:Flash 幻灯片声像教学时,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感悟自然界的音乐美,教师利用Flash动画,鸟语花香、莺歌燕舞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文本美,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网上资源《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来渲染情境,不仅让拓宽延伸中的主题升华更高而且让学生在优美、欢快的旋律中感悟更深。

幻灯片的播放,将书面上静止的字词以动态形式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识字趣味性。

3、重难点突破建议利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学习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时采用默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多种形式熟读课文,在情境和文本中体会作者的心情。

Flash动画、图片、声像的利用,结合学生的想象力,从中感悟作者聆听自然的独特心情和祖国的语言美。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学中感悟,在感悟中寻求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4、应注意的方面①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想象力,这是搞好教学的关键。

②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其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典型的例子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音乐 林中乐队》公开课教案_10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音乐  林中乐队》公开课教案_10
33 人(76.74%)认为是,理由是题目显示 9 人(27.27%)和拟人 24 人(72.72%);10 人(23.26%) 认为不是:不好听 7 人(70%);联系生活实际 3 人(30%)。对认为拟人手法的 24 人访谈“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24 人认为这样更生动,更有趣,没有发现通篇拟人手法是在表达作者热爱动物、 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6)学生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动物的叫声有的并不好听(呻吟、咳嗽),为什么还叫乐队。(18 人) ②啄木鸟既出现在好嗓子动物段中,也出现在没有好嗓子的段中,它到底有没有好嗓子?(3 人) ③知识性问题:东鸟/沙雉是什么…… 3.分析结论: (1)字词:对“奏”、“异”等常见字部件掌握不清楚。 (2)内容与结构:没有建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无法理解第①自然段莺儿与中心句以及在整个 乐队中的作用;没有学生关注到③④自然段分段写“没有好嗓子的动物”的意图。 (3)表达方法: ①不了解“吱吱嘎嘎”这类象声词的持续性特点; ②不能理解作者动物-自然-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4)质疑:学生关注了细节和生活实际,没有人关注本课感叹号的独特用法和③④段的联系。 (三)教学策略和方式:
本课是拟人化抒情小品文。课文描述了经历了漫长寒冷严冬后的俄罗斯大地,林中所有的动 物在三月的阳春,尽情歌唱的景象。课文以拟人化手法介绍了各种动物发出声音的方法。从内容 上看,课文由两部分构成一条明线:首先是第 1 自然段对莺歌唱的描写,仿佛自然之乐的序曲, 拉开整篇的春之声的序幕;然后是第 2、3、4 自然段,围绕“森林里上所有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一句,唱响了宏大的春的交响之声,展现了无论是好嗓子的动物还是“没有好嗓子的动物”,它 们“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尽情歌唱, 表达了作者对 自然一切事物的赞美之情,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从表达方法上看,以拟人化手法 构成一条暗线:把林中自然之声比拟为是由“三月”指挥的一支乐队,既有独奏(独唱),又有 合奏(合唱),还有表演唱;这种比拟的手法使所有动物都成为不经过遴选,唱歌即奏乐的特殊 乐队,所有的动物的声音都是美妙的乐音,明暗两条线索共同指向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4.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林中乐队这一主题进行叙述的。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林中乐队成员,讨论其在课文中的作用和特点,以及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这个角色。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讨问题。
-家长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5.预习下一课:
-提前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可以提前查阅资料,了解新课主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引导他们通过多读、多思考、多讨论,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3.学生在表达和写作方面,可能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到困难,教师应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4.针对学生对自然科普知识的兴趣,教师可适当拓展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
-请学生以《林中乐队》为主题,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创作一篇短文。要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形象。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加入自己喜爱的林中角色,描述它们在乐队中的作用和特点。
2.阅读理解:
-完成一份关于《林中乐队》的阅读理解练习,包括填空、选择和简答题,旨在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设计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情感教育与价值引导:
-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进行情感教育。

四年级语文《林中乐队》教案

四年级语文《林中乐队》教案

四年级语文《林中乐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林中乐队的情景,理解各种动物的声音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的描述,发挥想象,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创造美好环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林中乐队的情景,以及各种动物的声音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林中乐队的情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林中乐队的情景,以及各种动物的声音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教学拓展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其声音特点进行表演。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林中乐队》教学设计清油河希望小学田梽鑫[教学内容]:林中乐队[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感受作者对小动物、对森林、对大自然的酷爱之心。

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找出中心句,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分点落实,体会课文言之有序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模仿动物叫声,激发学习兴趣。

2、找出中心句,围绕其细读课文,感受本文言之有序的方法,体会作者的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森林音乐会的美妙神奇,培养学生热爱森林、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音乐时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模仿叫声,导入新课1、森林里有哪些动物?他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叫的吗?(学生介绍动物,并模仿叫声)2、大家模仿的真像,不过,森林里动物们发出的各种声音丰富的会让大家意想不到呢!今天我们就去听一场森林音乐会。

二、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顺,交流识字的办法。

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哪句话概括这支乐队的特点?2、全班齐读中心句。

3、现在,让我们走进森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三、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写法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莺的特点:三月,莺唱起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叫着,啭啼着。

2、面对彻夜唱个不停的莺,“孩子们都觉得奇怪:它什么时候睡觉呢?”请大家想想:孩子们问这话是对这鸟儿有着怎样一种感情,是讨厌他们整天叫呢,还是疼惜它们,怕它们唱坏了身体?(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并由“睡觉”二字,感受孩子们对鸟儿的疼惜之情)。

3、从这句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引导学生明白作者是借孩子之口表达自己的疼惜之心,由此可见作者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和善良。

4、教师范读第2段,学生划出象声词,思考该段那几句话与中心句是对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中乐队教案
教材分析:
《林中乐队》这篇课文描写了了森林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犹如一支乐队奏出的乐曲,嘈杂而美妙,和谐而喧闹。

作者聆听森林里动物的声音,用热情的笔墨在和我们讲述他的朋友故事。

春天,森林里所有动物发出的声音,如同一个综合型乐团,什么歌手都有,什么乐器也有,美妙极了。

课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长期贴近大自然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积累起来的成果。

课文条理性强,围绕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具体介绍了森林里各种声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乐器。

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课的动物名称和发出的象声词有的比较生疏(有13个要认识的字,9个带拼音的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在理解和运用时有难度,同时对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一些熟悉,有一些不熟悉。

尤其对动物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这一中心句与课文如何介绍的的学生一看就知道,但要体会作者怎样在聆听中辨别声音的特点对于学生不易察觉。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说出作者是用哪些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学习作者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复习字词: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跟随维塔利比安基的脚步一起来感受小动物们的精彩演出。

齐读课题(板书:林中乐队)
林中乐队的演员们会奏出什么声音呢?看看你都会读吗? 吱吱嘎嘎、嘎吱嘎吱、咕噜咕噜、扑噜扑噜、
嗡嗡、哼哼、呱呱、咩咩。

读到这些词,你有什么感觉?你知道它们是什么词吗?
(这些词语叫做拟声词。

它们模拟了自然界动物的叫声。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填写字词,复习主要内容。

出示内容,填写生字。

z òu yu è q īng cu ì
,它们有的唱着 y ì xi ǎng ti ān k āi j ìng
巴在演奏……真是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二、分析课文:
1、打开书93页找到上节课我们划出的概括林中乐队特点的
这句话读一读。

出示句子,标红“所有”看到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动物数量多。


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小动物们是用什么形式来表演的?
(板书:唱歌、演奏)
看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各个身怀绝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学习提示:
(1)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小动物在唱歌?(2)你最喜欢谁的歌声?画出相关句子。

再说说为什么?
(3)小组汇报交流。

①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

你听过“婉转、清脆、纯净”的声音吗?怎样的声音才算是婉转、清脆、纯净?师: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清脆、纯净的鸟鸣声。

(播放课件)好听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②青蛙咕噜咕噜的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

你能说说青蛙的声音有什么特色吗?
③母鹿咳嗽着。

狼嗥叫着。

猫头鹰哼哼着。

蜜蜂嗡嗡地响着。

这些声音并不是那么的动听,但是他们也是表演者之一,是为了突出文中的那句话?
(突出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2、会唱歌的动物们尽情的表演,不会唱歌的动物们也想尽了
办法,参加到盛大的音乐party中。

学习提示:
(1)默读3、4自然段,选出你欣赏的表演者,画出相关句子
(2)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表演者?并批注在旁边。

(3)小组汇报交流。

①啄木鸟寻找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

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

(把枯树枝比作鼓,把啄木鸟的嘴比作鼓槌。


②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
吗?
这嘎吱嘎吱的声音,让作者想到了什么?天牛拉小提琴,多
有意思的想象!这里有一个破折号,前后句子有什么联系呢?
——(破折号前面写实,写天牛脖子发出声音,后面是由此
展开的联想。


可爱的天牛竟成了提琴师,真是太奇妙了。

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样好吗?
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

这里用了比喻、反问的手法,你能把问号读好吗?
③蚱蜢用小爪子抓翅膀:它们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
有锯齿。

(它充分利用了身体的各个部分,太会想办法了。


④一种火红色的水鸟把长嘴伸到水里,使劲一吹,把水吹得
扑噜扑噜直响,整个湖里哄传起一阵喧嚣,好像牛叫似的。

(娇小的水鸟居然能发出健壮大牛的声音?这个组合太奇
妙了,女生们也来读读这句话,让我听出你们的惊叹。

真有
趣!男同学读。

再使劲一些,让湖里更热闹些。


⑤沙雉更是异想天开,它竟用尾巴唱起歌来了:它一个腾身
冲入云霄,然后张开尾巴,头朝下直冲下来。

它的尾巴兜
着风,发出一种“咩咩”的声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
在森林上空叫。

(破折号作用,加深学生对破折号用法的认识)
A用三角号标出动作的词,想想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不同的动词。

(腾身、冲入、直冲…)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

多帅气的动作,这高难度的表演让人拍案叫绝了!
B从“异想天开”这个词中,你读出什么?
(它很与众不同、想法独特……联系前后句,我们可以理解“异想天开”的意思。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十分离奇,意想不到。


C不折不扣、活像这两个词体现出什么?(声音逼真)
(试着读出沙雉神奇的举动。


这么多的演奏家汇聚成了这样一首美妙的乐曲,请你再来读: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齐读)
3、这么多可爱的动物,制造出这么多有意思的声音,请你浏
览全文,思考维塔利·比安基在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是
怎样的?批注在文章结尾的空白处。

(板书:愉悦、惊喜、兴奋。


三、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看出同学们也在努力做一个热爱动物,
热爱自然的孩子,让我们学习比安基这种用心观察,热爱生活的精神。

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苗岭的早晨》,尝试着来写一写。

四、小练笔:
《苗岭的早晨》
1、认真聆听,写一段文字。

2、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合情合理。

清晨,苗岭在鸟鸣中被唤醒,可以听到,可以听到,还可以听到。

苗寨的人们迎着朝阳,有的,有的,还有的。

板书:林中乐队
唱歌奏乐
愉悦兴奋
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