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理教案

合集下载

《固体物理学教案》课件

《固体物理学教案》课件

《固体物理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固体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其宏观表现,为进一步研究相关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晶体结构、电子分布、能带结构等基本内容。

3. 理解固体物理学的宏观性质及其微观解释。

4. 熟悉固体物理学在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固体物理学概述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固体物理学的研究方法2. 晶体结构晶体的基本概念晶体的分类与空间群晶体的生长与制备3. 电子分布与能带结构电子分布的基本理论能带结构的类型及特点能带的调控与应用4. 固体物理学的宏观性质导电性、热导性、光学性质磁性、超导性、半导体性质力学性质与缺陷化学5. 固体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材料科学与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与固体物理学纳米技术、量子计算等领域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PPT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布置适量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习题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固体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表达能力等。

3. PPT课件制作与讲解:评价学生对固体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固体物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案设计6. 晶体的基本性质晶体粒子的排列与周期性晶体的对称性晶体的力学性质晶体的热性质7. 电子态与能带理论电子在晶体中的分布能带理论的基本概念能带的类型与特性能带结构与材料性质的关系8. 固体能谱学X射线衍射与晶体学电子显微学光学光谱学核磁共振谱学9. 磁性材料磁性的基本类型磁畴与磁化过程磁性材料的性质磁性材料的应用10. 结论与展望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当前固体物理学的研究热点固体物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固体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七、教学策略6. 通过实物模型和显微镜观察晶体结构,增强学生对晶体对称性和排列规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固体的教案

高中物理固体的教案

高中物理固体的教案目标:了解固体的特性、结构和性质,能够解释固体的各种现象和行为。

重点:固体的结晶、密度和硬度。

难点:固体的晶体结构和固体的性质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1. 固体的特性和分类2. 固体的结晶和晶体结构3. 固体的密度和硬度4. 固体的弹性和塑性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些固体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感受固体的存在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的特性。

二、讲解(15分钟)1. 固体的特性和分类:讲解固体的定义、分类和特性,让学生了解固体的基本概念。

2. 固体的结晶和晶体结构:介绍固体的结晶过程和晶体结构的种类,引导学生了解固体内部结构的组成。

三、实验(20分钟)1. 实验一:测量不同固体的密度,让学生了解密度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2. 实验二:使用不同硬度的物体进行碰撞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的硬度对碰撞结果的影响。

四、总结(5分钟)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固体的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梳理并巩固学过的知识点。

五、拓展(10分钟)让学生探究不同固体的弹性和塑性特性,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针对学过的知识点,对固体的各种性质进行总结,并展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质量2. 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3. 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深度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密度计、不同密度的固体样品、硬度测试仪等2. 图片和视频资源:展示固体的结晶形态和晶体结构3. 文字资料:固体的相关知识介绍和拓展阅读教学反思: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观察固体的各种性质,加深对固体物理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有关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

有关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

有关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同学通过试验熟悉固体热传导的特点;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的力量不同,学会区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3、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想象力量。

一、课前预备酒精灯、不同材料的细金属棒、凡士林、火柴、木夹、热水、烧杯、玻璃棒、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演示:同学们,你们上课前的预备工作做的很好,老师为了表扬你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嬉戏,今日老师带了一个带把的不锈钢杯〔或铝杯〕中,如今我在里面装一点热水,请同学摸一摸杯壁、杯把。

有什么感觉?回答精彩的同学将会受到老师为他预备的一份小礼物。

2、引入课题。

〔1〕提问:为什么盛有热水的不锈钢杯的杯壁、杯把也是热的?热是怎样传到杯把上的?〔引导同学作出假想〕同学回答:是热水传到杯子上的。

〔2〕谈话:这些想法对不对?哪些物体也有这样传递热的本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出示课题:热传导〔课件〕〕〔二〕学习新课1、指导同学熟悉热传导。

〔1〕谈话:首先我们来做第一个试验,如今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两个三角架、一根铜丝、一盏酒精灯,还有凡士林,凡士林是一种什么物质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的。

对,凡士林是一种润滑济,它的的特性是: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具有黏稠性,温度比较高的时候会熔化,变成液体。

先把细铜丝放在支架上,留出加热部位,然后用火柴棒蘸取凡士林粘到铁棒上。

蘸的凡士林要一样多,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留意观看试验现象。

在大家动手做试验之前,我们用酒精加热试验的时候有哪些留意点呢?请同学回答:1、酒精灯里的酒精不能超过三分之二。

2、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3、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要用酒精灯帽盖。

〔2〕同学分组试验。

〔3〕提问:在试验中看到什么现象?〔4〕小结:物体沿着2、深化对热传导的熟悉。

〔1〕提出问题,指导试验。

谈话:我们再将铜丝弯成其他样子,对它进行加热〔老师出示按课文试验2、3粘连好的两种装置〕,将会消失什么样的情形?同学们还可以将铁棒弯成不同样子,折成不同角度,粘上火柴杆,加热再试一试。

《固体物理教案》课件

《固体物理教案》课件

《固体物理教案》PPT课件一、引言1. 介绍固体物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固体的分类和特点3. 固体物理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二、晶体结构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2. 晶体的基本结构类型3. 晶体的空间群和点群4. 晶体的对称性分析三、晶体的物理性质1. 晶体的光学性质2. 晶体的电性质3. 晶体的磁性质4. 晶体的热性质四、晶体的力学性质1. 晶体的弹性性质2. 晶体的塑性变形3. 晶体的断裂和强度4. 晶体的超导性质五、非晶体和准晶体1. 非晶体的定义和特点2. 非晶体的形成和结构3. 准晶体的定义和特点4. 准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六、电子态和能带理论1. 电子态的定义和分类2. 自由电子气和费米液体3. 能带理论的基本概念4. 能带的计算和分析方法七、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电子结构类型2.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3.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4.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八、半导体物理1. 半导体的定义和特点2.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3. 半导体的导电性质4. 半导体器件的应用九、超导物理1. 超导现象的发现和特性2. 超导体的微观机制3. 超导体的临界参数4. 超导技术的应用十、纳米材料和固体interfaces1. 纳米材料的定义和特性2.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3. 固体interfaces 的定义和类型4. 固体interfaces 的性质和调控十一、磁性和顺磁性材料1. 磁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顺磁性材料的微观机制3. 顺磁性材料的宏观特性4. 顺磁性材料的应用十二、金属物理1. 金属的电子性质2. 金属的晶体结构3. 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4. 金属的疲劳和腐蚀十三、光学性质和声子1. 固体的光学吸收和散射2. 声子的定义和特性3. 声子的晶体和性质4. 声子材料的应用十四、拓扑缺陷和量子材料1. 拓扑缺陷的定义和分类2. 量子材料的定义和特性3. 量子材料的研究方法和应用4. 拓扑缺陷和量子材料的前沿进展十五、固体物理实验技术1. 固体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2. 固体物理实验的仪器和设备3. 固体物理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4. 固体物理实验的实际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言重点:固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固体物理典型教案

固体物理典型教案

固体物理典型教案§6.7 纯金属电阻率的统计模型一.电阻率的本质 比喻1. 纯金属具有电阻率的本质:金属的电阻率ρ与外电场ε和电流密度j 的关系为j ρ=ε。

外电场ε一定,电阻率ρ大的金属电流密度j 就小。

而电流密度j 正比于电子在电场方向的飘逸速度。

这就是说电阻率ρ大的金属,电子的飘逸速度就小。

电子的飘逸速度小,表明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受到的阻力大。

对于纯金属,这个阻力只能是来自晶格,是晶格的振动引起了电子的散射,使电子的运动方向随时发生变化,减缓了在外电场方向的飘逸速度。

2. 比喻:拿做广播体操作比喻。

把穿越体操阵列者比喻成电子,做操者比喻成振动的原子。

一旦做起操来,要想穿过这体操阵列,为了避开做操者,穿越者不得不东躲西闪。

这样以来,穿过这体操阵列花费的时间就长了,穿越速度就降低了。

二.实验规律高温:纯金属电阻率 T ∝ρ, 甚低温:5T ∝ρ问题:为什么纯金属电阻率与温度会有如此的奇异关系? 三. 前人的工作包括J.Bardeen 在内的不少人对纯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进行过研究,但“处理方法、数学积分及至结果表达式都是相当令人生畏的。

”[R.J.Elliot and A.F.Gibson, An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311(1976) ],这些研究难以以基础课的内容让学生们接受。

问题:能否用更简单明了的模型来揭示纯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四. 提出“纯金属电阻率的统计模型”的基础与思路1. 基础一纯金属具有电阻率,是晶格的振动引起了电子的散射,使电子的运动方向随时发生了变化。

电子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说明电子与晶格之间发生了能量和动量的交换。

在第三章中把晶格振动谱测定中的光子与晶格的能量和动量的交换,看成是光子与声子的相互碰撞。

同理,我们也可以把电子与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 看成是电子与声子之间的相互碰撞。

人教版高中物理固体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固体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固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固体的分类和特点。

3. 理解固体的结构和性质与固体的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固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难点:固体的结构和性质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弹簧、块体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固体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固体,固体的特点有哪些。

二、讲解固体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固体是什么?固体是一种物质的形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不易流动。

2. 固体的特点:密度大、形状不易改变等。

三、固体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1. 按照原子排列方式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 晶体的特点:有规则的结构和对称性。

3. 非晶体的特点:无规则的结构和无法形成重复图案。

四、固体的结构和性质(15分钟)1. 固体的结构:晶体由周期性排列的晶格结构所构成。

2. 固体的性质:受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学性质等。

五、实验演示(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固体的不同性质并做记录。

六、课堂讨论(10分钟)让学生讨论固体的应用、固体的特点如何影响其应用等问题。

七、总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固体的概念、分类、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详细讲解,在实验演示和课堂讨论中能够加深学生对固体的认识。

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

固体物理教案

固体物理教案

S k
nKh
C
S0
O
k0
k
k0
C
第一章 晶体结构
思考题
如果入射方向一定, 波长一定, 如果入射方向一定, 波长一定,一族晶面是否可能同时产 生不同的反射级呢? 生不同的反射级呢?
第一章 晶体结构
1.6.3 晶体X射线衍射的几种方法
1.劳厄法 (1)单晶体不动,入射光方向不变; (1)单晶体不动,入射光方向不变; 单晶体不动 (2)X射线连续谱, (2) 射线连续谱,波长在λmin ~ λmax 射线连续谱 间变化, 间变化,反射球半径
第一章 晶体结构
如何作反射球
设入射线沿CO方向, 其中λ是所用单色X 设入射线沿 方向,取线段 CO = 2π λ,其中λ是所用单色 方向 射线的波长,再以 为心 为心, 为半径所作的球就是反射球。 射线的波长,再以C为心,以 2π λ 为半径所作的球就是反射球。 O、P、Q是反射球上的倒格 、 、 是反射球上的倒格 射线入射方向, 点, CO是X射线入射方向,则 是 射线入射方向 CP是以OP为倒格矢的一族晶面 CP是以OP为倒格矢的一族晶面 是以 (h1h2h3)的反射方向,OP间无倒格 的反射方向 点,所以CP方向的反射是n=1的一 级衍射。 而OQ联线上还有一倒格点,所以 CQ方向的反射是二级衍射。 P Q O
波矢 k0 =
(
)
劳厄衍射方程
Rl ⋅ k − k0 = 2π µ
(
2π 2π S0 , k = S λ λ
)
第一章 晶体结构
Rl ⋅ k − k0 = 2π µ
(
)
Rl ⋅ Kh′ = 2πµ
k − k0 = K h′
′ ′ ′ Kh′ = h1b1 + h2 b2 + h3 b3 = n(h1b1 + h2 b2 + h3 b3 )

高中物理教案固体

高中物理教案固体

高中物理教案固体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固体的分类和特点;3. 理解固体的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教学重点:1. 固体的定义和性质;2. 固体的分类和特点;3. 固体的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教学难点:1. 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的联系;2. 固体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2. 教辅资料和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固体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认识固体,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固体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介绍固体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固体的形态稳定、固体分子间距小、固体分子间吸引力强等特点;2. 讲解固体的结晶结构和晶体的性质。

三、固体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1. 分类:晶体和非晶体;2. 特点:晶体有规则的排列结构,非晶体没有规则的排列结构。

四、固体的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质(15分钟)1. 热学性质:固体的热膨胀、热导率等性质;2. 力学性质:固体的杨氏模量、硬度等性质。

五、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相关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固体性质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验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作业,做好课后复习准备。

八、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多思考,提出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固体的定义、性质、分类和特点展开,通过实验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固体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物理典型教案
§6.7 纯金属电阻率的统计模型
一.电阻率的本质 比喻
1. 纯金属具有电阻率的本质:金属的电阻率ρ与外电场ε和电流密度j 的关系为j ρ=ε。

外电场ε一定,电阻率ρ大的金属电流密度j 就小。

而电流密度j 正比于电子在电场方向的飘逸速度。

这就是说电阻率ρ大的金属,电子的飘逸速度就小。

电子的飘逸速度小,表明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受到的阻力大。

对于纯金属,这个阻力只能是来自晶格,是晶格的振动引起了电子的散射,使电子的运动方向随时发生变化,减缓了在外电场方向的飘逸速度。

2. 比喻:拿做广播体操作比喻。

把穿越体操阵列者比喻成电子,做操者比喻成振动的原子。

一旦做起操来,要想穿过这体操阵列,为了避开做操者,穿越者不得不东躲西闪。

这样以来,穿过这体操阵列花费的时间就长了,穿越速度就降低了。

二.实验规律
高温:纯金属电阻率 T ∝ρ, 甚低温:5
T ∝ρ
问题:为什么纯金属电阻率与温度会有如此的奇异关系? 三. 前人的工作
包括J.Bardeen 在内的不少人对纯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进行过研究,但“处理方法、
数学积分及至结果表达式都是相当令人生畏的。

”[R.J.Elliot and A.F.Gibson, An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311(1976) ],这些研究难以以基础课的内容让学生们接受。

问题:能否用更简单明了的模型来揭示纯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四. 提出“纯金属电阻率的统计模型”的基础与思路
1. 基础一
纯金属具有电阻率,是晶格的振动引起了电子的散射,使电子的运动方向随时发生了变化。

电子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说明电子与晶格之间发生了能量和动量的交换。

在第三章中把晶格振动谱测定中的光子与晶格的能量和动量的交换,看成是光子与声子的相互碰撞。

同理,我们也可以把电子与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 看成是电子与声子之间的相互碰撞。

2.基础二
第三章中晶格热容是一个宏观物理量,是晶格振动的统计平均效应。

爱因斯坦采取了一个平均频率的简单模型,取得了很成功的结果。

电阻率也是一个宏观物理量,是电子与晶格作用的统计平均效应。

是否可采取平均声子的模型来处理纯金属电阻率问题呢?所谓平均声子模型,是假定声子系统由平均声子来构成,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声子的动量等于原声子系统中声子的平均动量。

3. 基础三
由上一节(§6.6)已知,对电导有贡献的只是费密面上的电子,因此纯金属电阻率可看成是费密面上的电子与平均声子相互碰撞的结果。

金属的电阻率
τ
ρ2*
ne m =, (1)
电子浓度n ,电子电荷e ,费密面上电子的有效质量*
m 可看成与温度无关。

可见电阻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实际是弛豫时间τ的倒数与温度的依赖关系。

由§6.5节可知
()()θτ
cos 1' , 1
'
-=∑k k k Θ.
采用平均声子模型, 上式简化成
()()
θθτ
cos 1 ,' , Z 1
-=k k Θ, (2)
其中Z 是一常数,是除k 态外,费密面上其它电子态的总和,θ是电子与一个平均声子碰撞所产生的散射角。

五.电阻率与声子参数的关系
Θ(θ)是波矢为k 的电子在单位时间内与一个平均声子的碰撞几率,也即波矢为k 的电子在
单位时间内与一个平均声子的碰撞次数。

把电子和声子看成气体分子,按照经典统计理论,A 气体分子与B 气体分子的碰撞次数,正比于A 和B 分子的平均相对速度
2/12
2)(B A r ννν+=
和B 分子的浓度. 费密面附近电子的平均速度*
/m k F , 是一常数; 按照德拜模型, 声子的速度为金属中的声速, 也是常数。

所以 Θ(θ)只正比于声子的浓度p n 。

若只考虑正常散射过程,由下图可知
F
F k q
k q 222
sin
=
=
θ
. (1-cos θ)=2
2
2
)
(2)(2sin 2F k q =θ
. (2)式变成
22 )( '1
q n q n P p μμτ
== ,
于是
2
2
*ne q n m p μρ=
. (3)
因为q 是声子的平均动量,由此推出重要结论:纯金属的电阻率与声子浓度和声子平均动量的平方成正比。

六.纯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 晶格振动采用德拜理论,S q νω=, 声子浓度

=
D
d D n V
n P ωωωω0
)()(1, (4)
其中
11
)(/-=
T k B e n ωω
3
22
23)(S
V D νπωω=. 声子的平均波矢
V
n d D n q P S
D

⎪⎪⎭⎫ ⎝⎛=
ωωωωνω0
)()(. (5) 取变量变换
T
k x B ω
=
, 将以上诸式代入(3)式得
⎰⎰-⎥
⎦⎤⎢⎣⎡-=T Θx T Θx D D e dx x e dx x AT /022
/0351
1ρ, (6) 其中常数
5
325
*) (4 3S
F B
ek n k m A νπμ = . 高温时,e x ≈1+x , 得到
T Θ4 9
2D A =
ρ. (7) 在甚低温时, D Θ/T →∞,得到
ρ=17.6A 5T . ( 8)
可见由平均声子模型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验规律是相符的. 七.高低温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 高温时:由(4)式得, T n p ∝, 由(5)式得, q 是一常数; 因此T ∝ρ。

甚低温时: 由(4)式得, 3
T n p ∝, 由(5)式得, T q ∝; 因此5
T ∝ρ。

八. 小结
1. 本节是认识和理解电子与声子相互作用的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2. 费密面上的电子遭受声子散射是纯金属具有电阻率的根源。

3. 纯金属的电阻率与声子浓度和声子平均动量的平方成正比。

此结论把纯金属的电阻率与声子的参数联系了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