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然而,平衡位置并非不可改变。
在一些条件下,可以移动平衡位置,使得反应更偏向反应物或生成物。
本文将讨论影响平衡位置移动的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作用机制。
1. 反应物浓度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以消耗过量的反应物。
相反,如果反应物浓度减少,平衡位置则会向反应物方向移动,以补充反应物的不足。
这种移动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并减少浓度梯度。
2. 生成物浓度正如反应物浓度会影响平衡位置一样,生成物浓度的变化也会导致平衡位置的移动。
增加生成物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方向移动,以减少过量生成物的浓度。
而减少生成物浓度则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以增加生成物的浓度。
3. 温度温度是影响平衡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对温度的变化有不同的响应。
对于吸热反应,增加温度会使平衡位置移动向生成物方向,以吸收多余的热量。
减少温度则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方向移动,以释放更多的热量。
对于放热反应,情况正好相反。
4. 压力(或体积)在涉及气体的平衡反应中,压力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平衡位置的移动。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加压力将导致平衡位置移动向压力较小的一方,以减少压力。
类似地,减少压力会使平衡位置移动向压力较大的一方,以增加压力。
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反应涉及液体或溶液体积变化的情况。
5. 催化剂催化剂是影响平衡位置的另一重要因素。
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加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本身。
催化剂的存在可以使平衡位置更快地达到,然而,它不会改变平衡位置本身。
因此,催化剂对平衡位置的移动没有直接影响。
总结起来,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温度、压力(或体积)以及催化剂的存在都可以影响平衡位置的移动。
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优化化学反应条件,达到所需的平衡位置。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各个物质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的状态。
当达到平衡后,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此时称为动态平衡。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与反应条件有关,而平衡常数则表征了这种浓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平衡常数的概念。
一、移动化学平衡当某种影响因素改变时,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以恢复平衡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移动化学平衡的因素:1. 温度: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温度上升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吸热的方向移动,从而抵消温度升高所引起的增加。
2.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改变压力会使平衡位置相应移动。
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向压力减少的一方移动,以减少总体分子数。
3. 浓度:增加或减少某种物质的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浓度减少的方向移动,以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4. 催化剂:催化剂不参与反应,但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其作用是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平衡更快地达到。
移动化学平衡可以通过改变上述因素来实现,从而调控化学反应体系,达到所需的反应转化率。
这种移动平衡的特性使得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描述化学平衡系统在平衡状态时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的参数。
对于一般的反应方程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的定义为:K = [C]^c [D]^d / [A]^a [B]^b其中,[A]、[B]、[C]和[D]分别代表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浓度。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的倾向性有关。
当K > 1时,反应朝向生成物的方向偏离;当K < 1时,则偏离反应物的方向;当K = 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平衡位置移动规律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方程推导出来。
对于一个给定的温度下的反应,平衡常数是一个常数,不受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绝对值影响,只受温度的影响。
三、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平衡常数受温度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影响因素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即化学反应的正反应速率相等。
移动方向是指在平衡状态下,化学反应向正向反应或逆向反应进行的倾向。
在化学平衡中,移动方向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接下来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论述。
1. 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温度增加时,反应被视为吸热反应,系统会通过吸收热量的方式来减小温度。
因此,移动方向会偏向于吸热的反应方向,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来降低温度。
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反应被视为放热反应,系统会通过释放热量来增加温度,移动方向会偏向于放热的反应方向,以释放更多的热量。
2. 浓度浓度是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某一物质的浓度增加时,系统会减小浓度差,以达到平衡。
因此,移动方向会偏向于减小浓度的反应方向。
反之,当某一物质的浓度减小时,系统会增大浓度差,移动方向会偏向于增大浓度的反应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液体和固体物质的浓度变化,对移动方向影响较小,因为它们的浓度变化相对较小。
3. 压力对于气态反应而言,压力是影响移动方向的因素之一。
当压力增大时,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系统会通过减少分子数量来降低压力。
因此,移动方向会偏向于减少分子数量的反应方向。
反之,当压力减小时,系统会增加分子数量,移动方向会偏向于增加分子数量的反应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液体和固体物质,压力的变化对移动方向几乎没有影响。
4. 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在化学平衡中,催化剂可以影响移动方向。
催化剂提供了一个新的反应路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由于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它在两个反应方向中起到相同的作用。
因此,催化剂对移动方向没有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
化学平衡的移动条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条件化学平衡是指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浓度、压力或其他相关物态参数不再发生变化。
为了使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浓度和添加催化剂等手段来移动平衡。
本文将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以及它们的作用机理。
一、温度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利奥·香特列定律,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平衡反应的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都会发生变化。
对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转向生成物一侧,而降低温度则会偏向反应物一侧。
对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情况相反。
以氨的合成反应为例:N2(g) + 3H2(g) ⇌ 2NH3(g) + 92.4 kJ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向生成物一侧移动,生成氨的产率增加。
而当温度降低时,反应向反应物一侧移动,生成氨的产率减少。
二、压力的影响压力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气体反应,改变压力会对平衡产生影响。
根据洪特定律,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压力会使平衡转向摩尔数较少的一侧,而减小压力则会偏向摩尔数较多的一侧。
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氧化碳的平衡反应为例:CO2(g) + CO(g) ⇌ 2CO(g)该反应为气体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平衡向CO2和CO的生成物一侧移动,生成CO的产率增加。
减小压力则会偏向反应物一侧,生成CO的产率减少。
三、浓度的影响浓度也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溶液反应,改变物质的浓度会对平衡产生影响。
根据一般来说,增加浓度会使平衡转向生成物一侧,而降低浓度则会偏向反应物一侧。
以还原铁离子为例:Fe3+(aq) + SCN-(aq) ⇌ Fe(SCN)2+(aq)该反应为溶液反应,增加铁离子或硫氰离子的浓度会使平衡向生成配合物Fe(SCN)2+的一侧移动,生成铁离子配合物的产率增加。
减小浓度则会偏向反应物一侧,生成铁离子配合物的产率减少。
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在化学反应中,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分压达到一定的比例,使反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平衡的移动是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导致反应平衡位置的改变。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平衡移动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与平衡移动相关的应用。
一、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原因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是基于Le Chatelier原理,即“系统在受到扰动时,会产生使该扰动缓解的变化”。
根据这个原理,当化学反应受到外界条件的改变时,系统会通过移动平衡位置来缓解这种扰动。
具体而言,以下是一些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1. 温度变化:改变反应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
一般而言,通过增加或降低温度,反应平衡位置可以相应地向生成物或反应物方向移动。
2. 压力变化:只对气态反应有效,改变反应体系的总压力会导致反应平衡位置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总压力,反应平衡位置可以向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动。
3. 浓度变化: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平衡位置发生变化。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反应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而增加生成物浓度会使反应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4. 催化剂的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反应速率,但对反应平衡位置没有直接的影响。
二、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因素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因素: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态:固态反应物和生成物不会因体积的变化而引起平衡移动,而气态和溶液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则会受到压力和浓度的影响。
2. 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体系在平衡状态下物质浓度之间的比例。
平衡常数越大,反应偏向生成物的概率越大;平衡常数越小,反应偏向反应物的概率越大。
3. 反应速率:平衡是反应速率相等时达到的,因此改变反应速率会导致平衡位置的移动。
例如,通过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导致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三、平衡移动的应用1. 工业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浓度保持不变。
然而,通过改变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我们可以移动平衡位置,使得反应偏向于生成物或反应物的方向。
本文将探讨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各种影响因素。
一、浓度的影响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是移动平衡的一种方法。
根据勃朗斯特洛传递原理,当浓度增加时,反应的平衡位置将移向生成物的方向。
相反,当浓度减少时,平衡位置会朝着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这是因为更高浓度的物质会增加碰撞的频率,从而推动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
例如,考虑下列反应方程式:A +B ⇌C + D如果A或B的浓度增加,平衡位置将移向生成物C和D的方向。
相反,如果C或D的浓度增加,平衡位置会朝着反应物A和B的方向移动。
二、压力的影响对于涉及气体的反应,改变压力也可以移动平衡位置。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压力增加时,平衡位置会移向分子数更少的一方。
相反,当压力减小时,平衡位置会移向分子数更多的一方。
考虑下列反应方程式:2A + 3B ⇌ C如果压力增加,平衡位置将移向反应物A和B的方向,因为这个方向上的分子数更多。
如果压力减少,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C的方向移动。
三、温度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平衡位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热力学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位置会移向吸热反应的方向,即吸热反应的平衡位置会随温度升高而移动。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平衡位置会移向放热反应的方向。
考虑以下反应方程式:2A + B ⇌ C + heat如果温度升高,平衡位置将移向C的方向,因为这是一个吸热反应。
如果温度降低,平衡位置会朝着反应物A和B的方向移动。
四、催化剂的影响催化剂是影响平衡位置的另一个因素。
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改变平衡位置。
它通过提供新的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的前进和后退速率。
因此,催化剂对平衡位置没有直接影响。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的移动可以通过改变浓度、压力和温度来实现。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因为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的变化,平衡位置会发生移动。
本文将介绍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一些常见化学反应中平衡位置的移动情况。
1. 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是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提出的。
根据该原理,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与平衡常数有关。
平衡常数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它是与温度有关的固定值。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应系统会通过移动平衡位置,使浓度重新达到平衡常数所对应的值。
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2.1 温度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也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般来说,温度的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而温度的降低则会使反应速率减慢,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2.2 压力的影响对于气相反应,压力也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摩尔数关系,压力的升高或降低会导致平衡位置的移动。
例如,在气体反应中,当压力增加时,系统会向摩尔数较小的一方移动,以减少压力;而压力降低则会导致平衡位置向摩尔数较大的一方移动。
2.3 浓度的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也是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以消耗过量的反应物;反之,当反应物浓度减少时,平衡位置会向反应物方向移动,以补充反应物。
3.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平衡位置移动情况3.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中,平衡位置的移动可以通过加入过量的酸或碱来实现。
例如,在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中,如果加入过量的硫酸,平衡位置会向反应物一侧移动,生成更多的盐和水。
3.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平衡位置的移动可以通过改变氧化态来实现。
例如,在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中,通过增加氧气浓度或减少二氧化硫浓度,可以使平衡位置向生成三氧化硫的一侧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等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中,平衡的移动以及影响因素是十分关键的。
本文将探讨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化学平衡的移动取决于温度、压力以及物质浓度。
根据勒夏特列的原理,化学平衡的转移方向与反应前后的平衡常数有关。
平衡常数(K)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平衡值。
根据平衡常数可判断化学反应是偏向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当反应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时,根据热力学原理,温度上升会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所以一般来说,加热能够使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然而,有些反应也可能存在反应热效应,因此温度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而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压力对于固态和液态反应通常没有影响,但对于气态反应有重要作用。
根据利希帕尔原理,总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平衡向摩尔数较少的物质转移,以减少总压力。
因此,增加气体反应中的压力会推动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降低压力则会使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物质浓度是控制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库仑原理,增加浓度使得反应物浓度升高,平衡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反之,如果减少反应物浓度,则平衡会朝着反应物方向移动,以增加反应物。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反应热学原理,温度的变化会改变反应物分子的动能,从而影响平衡的移动方向。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增加,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反应速度减慢,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2. 压力:对于气态反应而言,压力对平衡移动有显著的影响。
增加压力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碰撞的频率,有利于生成物的形成,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降低压力则相反。
对于固态和液态反应,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3. 物质浓度:物质浓度是一个主要的平衡移动因素。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增加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减少反应物浓度则反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可见,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 保持。当外界条件改变,旧的化学平衡将 被破坏,并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
一.化学平衡移动
1.概念: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 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 衡的移动。 2.研究对象: 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系
C(KSCN)
加深
得出实验结论:
正 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物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在平衡体系中,
FeCl3 + 黄色 3KSCN 无色 Fe(SCN) 3 + 3KCl 红色 无色
C(FeCl3)↓
变浅 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
得出实验结论: C反应物↓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FeCl3或KSCN
练习
1.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H3COOH H++CH3COO-,加入少量下列固体 物质能使平衡向左移动的是 ( ) A.NaCl B.CH3COONa C.Na2CO3 D.NaOH
2.已建立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 正反应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 ②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增 大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提高 ④化学反应的产率可能 提高⑤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⑥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 逆反应速率 ⑦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改变浓度, 平衡总是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思考:
1、恒容时的可逆反应H2O(g)+C(s) CO(g)+H2(g) 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 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浓 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加入P2O5固体
① ③
现有反应
已知1mol CO和2mol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平衡 时,生成0.7molCO2。若其它条件不变,将2molH2O改 为4molH2O,达到新平衡时,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可 能是( B ) A. 0.65mol B. 0.83mol C. 1.0mol D. 1.4mol
加入几滴 浓硫酸 加入几滴 浓碱
溶液黄色加深
增加生成物浓度,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
2.结论及应用:
大量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正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方向(逆向) 移动。
v正< v逆,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 由此得出启示::
我们可以通过测出某一时刻体系中各 物质的浓度,然后假设反应已经达到平衡,计 算出平衡常数,与给定的平衡常数比较。如果 相等,则假设成立,也就是说反应已达到平衡; 如果不相等,则没有达到平衡。
例: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如下:
FeO(s)+CO(g) Fe(s)+CO2(g)―Q。其平衡常数可表达 为: K=c(CO2)/c(CO),已知1100℃,K=0.263
0
t1
t2
t3
t(s)
请同学们仿照上面的分析过程画出减小反应物浓度 对化学平衡影响的c-t、v-t图
C
FeCl3或KSCN
c-t图
FeCl3
Fe(SCN)3
Fe(SCN)3
0
t1
旧平衡 状态
t2
t3
新化学平 衡状态
t
化学平衡的移动
原因分析:
减 小 反 应 物 浓 度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v,逆 > v,正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
应用:利用K 值可判断某状态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如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 + nB(g) 如下: pC(g) + qD(g)
平衡常数为K,若某时刻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
c p (C ) c q ( D) Q m c ( A) c n ( B)
则:
Q= K , v正= v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K , Q>K , 正 v> 正 v逆,反应向 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不移动
v正,=v逆,
各组分含量不 改变
条件改变
v正=v逆≠0
各组分含量保持恒定
v正,≠v逆,
各组分含量在 不断改变
,,= v ,,≠0 v 逆 一定时间 正
各组分含量保持新 恒定
平衡1 破坏旧平衡
平衡2 建立新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
3.外界条件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外界条件改变
不一定 一定
平衡移动 v , 正 ≠ v, 逆
3、反应2SO2+O2 2SO3,在一定条件下达到 平衡,SO2的起始浓度为8mol/L,平衡转化率为 25%,O2的起始浓度为2mol/L,求平衡时反应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若将O2的起始浓度加 大至4mol/L,SO2的起始浓度不变,平衡时测得 SO3的浓度为2.8mol/L,求SO2,O2各自的转化 率。
第三节
化学平衡
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一)
练习: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 ①N2O5⇌N2O3+O2,②N2O3⇌N2O+O2;在2L密闭容器
中充入8mol N2O5,加热到t℃,达到平衡状态后O2为 9mol,N2O3为3.4mol,则t℃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B
A.10.7 B.8.5 C.9.6 D.10.2
工业上往往根据上述原理,通过适当增加相对廉价 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产量、降 低成本。例如,在硫酸工业中常通入过量的空气使 二氧化硫充分氧化,以得到更多的三氧化硫。
在 FeCl3 + 3KSCN Fe(SCN)3 + 3KCl中我们 加入几滴饱和KCl溶液平衡是否移动?为什么? 离子方程式 :Fe3+ + 3SCNFe(SCN)3
实际上钾离子和氯离子并未参加反应,所以改变它 们的浓度不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也不能使平衡 移动。
3、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几个注意点
①对平衡体系中的固态和纯液态物质,其浓度可 看作一个常数,增加或减小固态或液态纯净物的 量并不影响V正、V逆的大小,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②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增加一种物质的浓 度, 该物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而其他物质的转化 率提高。 ③改变浓度必须是改变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浓 度。
(1)若温度保持不变,要使反应向右进行,高炉内CO2和 增大,平衡常数K值______( 不变 填“增 CO的体积比值______ 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 L-1, c(CO)=0.1mol· 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 否 态_______( 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 ____V 大于 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c(CO2)/c(CO)=0.25<0.263,说明不是平衡状态,且向正反应
。
方向进行
(复习回忆)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 应速率,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可逆反应 (2)动:动态平衡
(3)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4.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 5.平衡移动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改变
二、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㈠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实验:
在相同的平衡体系中
5ml0.01mol/L
5ml0.01mol/L
FeCl3 + 黄色
C(FeCl3)
3KSCN 无色
Fe(SCN) 3 + 3KCl 红色 无色 加深 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
c-t图
FeCl3或KSCN
Fe(SCN)3
Fe(SCN)3
0
t1
旧平衡 状态
t2
t3
新化学平 衡状态
t
化学平衡的移动
原因分析:
增 大 反 应 物 浓 度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v,正 > v,逆,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 正
速率-时间关系图:
v(molL-1.S-1)
V v ”正 = v”逆 v正 平衡状态Ⅱ v正 = v 逆 V ’逆 平衡状态Ⅰ v逆
速率-时间关系图:
v(molL-1S-1) 平衡状态Ⅰ v 正 = v逆 V’逆
, V正
v正
平衡状态Ⅱ
v”正 = v”逆
v逆
0
t1
t2
t3
t(s)
讨论:
刚才我们改变的是反应物浓度的不同 情况,现在如果我们改变生成物的浓度, 化学平衡将怎样移动?
已知铬酸根和重铬酸根离子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 H2O 2CrO42-+2H+ 橙色 步骤 实验现象 溶液橙色加深 黄色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