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征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物质生活匮乏,人们对现代化充满渴望。建筑事业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建筑师仍持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观点。这是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艺术等门类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了,房荒问题相对解决了。然而,人们感受到工业高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反倒使人们在物质丰裕时期产生了新的危机感,社会文化心理随之发生新的重大转变。在建筑艺术方面,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观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相同。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出现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

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矶崎新

代表建筑:喜马拉雅中心

建筑整体由晶莹透亮的立方体和闪烁金属光泽的有机形体“林”所构成。简洁明快的方形体内是酒店和创意工作室,浮现空中可供远望;中央不规则的有

机形体以“林”为发展意象,内含美术馆与演艺娱乐设施,外表多种曲面委婉变化,对应人的尺度;“林”间则是开放的城市文化广场,公众活动的集聚点。单纯和有机,规则与随意的结合,构成了建筑本身的雕塑性,也增强了中心作为城市“像”的震撼力。

阿德里安·史密斯

代表作品:迪拜塔

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状

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形,基座周围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

格雷夫斯

代表作品: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政大楼

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些怪,一种未曾见过的形象,既不像充斥世界的冷冰冰的火柴盒式现代建筑,也不同于法国凡尔赛宫那样繁琐的古典主义建筑它平面方形,是个粗粗的方方筒子,如果不是进行了多种的立面划分,并加上色彩和装饰,它简直像一个巨大而沉重的下蹲的实体,一个傻头傻脑的家伙。

斯特林代表作:德国斯图加特市国立美术馆

约翰逊代表作:美国电话电报大楼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是1984年落成的,建筑师为约翰逊,该建筑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有圆形凹口的山墙,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的样式。

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欣赏:

费城富兰克林故居

伦敦国家美术馆

费城母亲之家

巴德学院

新泽西Sainsbury Wing国家美术馆

加利佛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

佛罗里达天鹅饭店

迈克尔,格雷夫斯的汉索曼住宅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征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物质生活匮乏,人们对现代化充满渴望。建筑事业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建筑师仍持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观点。这是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艺术等 门类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了,房荒问题相对解决了。然而,人们感受到工业高度发展带 来的负面效果。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反倒使人们 在物质丰裕时期产生了新的危机感,社会文化心理随之发生新的重大转变。在 建筑艺术方面,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观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相同。此外, 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 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 源和思想根源。 出现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 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 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 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勒·柯布西耶 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

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导读] 不仅将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积极运用在建筑设计中,更引领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其他设计领域的发展。 牛云华 摘要: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在欧美国家产生并发展,此繁荣状态一直持续到20 世纪50年代晚期,建筑界被其垄断。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这种单调冷漠、毫无个性的现代 主义风格已经让市场和设计师们感到疲倦,后现代主义也就应运而生。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 义只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设计风格的变换和替代,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否定,其实不然,后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继承、发展和补充。这种设计理念的 进步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也产生很深远的 影响。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的发展及影响的介绍,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对 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影响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词开始被社会学家使用。后现代主义认为, 对于一个给定的文本、符号和表征,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它被广泛地用于批评理论、 哲学、文学、建筑及其设计领域中。所谓的后现代不是指在时间上现代主义先于后现代主义, 而是说他的艺术风格和理念是继现代主义发展演变而来。后现代主义设计对各方面领域的影 响首选体现在建筑设计领域,而后才拓展到对其他领域的影响。下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对当代 中国的建筑设计的影响做了简要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概述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与现代主义 建筑相对的一套建筑理念,在世界性的建筑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时对年轻的建筑师 和建筑专业学生的影响更是可谓巨大。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种相悖于现代主义的建筑 理念在建筑界的影响更加深远,建筑行业的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建筑设计理念。这就是 后来被人们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理念,被设计师们无限推崇的建筑设计理念。 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的特征及其发展本源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邓鹏)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建筑学1班邓鹏学号:110350132 一..简介 二.时代背景探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郊区的土地也不是无限的。城市的膨胀挤占了乡村或农业文明,农田的外迁有大幅度地缩小了荒野的面积,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现有的"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似乎都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因此,在70年代前后,各发达国家均提出了内城复苏的建设方案,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重返市中心。我所谓的"后城市"就是指要在现代城市诸种复杂问题的基础上重建适合工作与人居的市区环境。我们以为,人类城市化过程的这种尴尬局面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之一。 三.建筑设计特点分析 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一..简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 二.时代背景探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郊区的土地也不是无限的。城市的膨胀挤占了乡村或农业文明,农田的外迁有大幅度地缩小了荒野的面积,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现有的"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似乎都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因此,在70年代前后,各发达国家均提出了内城复苏的建设方案,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重返市中心。我所谓的"后城市"就是指要在现代城市诸种复杂问题的基础上重建适合工作与人居的市区

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

目录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 (2)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概念 (5)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流派 (6) 四、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作品 (7)

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 摘要:后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层意思。广义的后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世界上出现的各种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后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地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风格、流派、代表作品 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和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大变革,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建筑类型用途不断增多,以生产性和实用性为主的建筑蓬勃发展。如博览会场馆、展览馆、医院、园林综合体、博物馆等其次是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并广泛使用。工业革命以后,铁开始用于建筑当中。到世纪后期,钢材代替了铁材。并且水泥也开始渐渐用于房屋建筑中。世纪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材和水泥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出现飞跃的变化再次,由于科技的发展,新型建筑结构及形式不断出现。对数学和力学提出新问题并使之发展,到世纪后期形成系统的结构科学。这样就可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预先计算出建筑结构的受力程度及状态,作出合理、经济而坚固的楼房结构设计。1889年巴黎建造的高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图1)就体现现代 建筑结构方面的综合成就。 二十世纪以来的这些变化 ,无论深度还是广度 ,在 建筑史上都是空前的 ,也正是这段时期建筑历史上空前 的建筑革命催生了20世纪的后现代建筑。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 其主要背景是欧洲工业革命导致了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审美趣味,新的材料不断发明和应用,在这一条件下,传统建筑在结构和形式审美等方面逐步显出与社会意识形态和发展不同步的现象。现代主义建筑正是在新的历史需求和条件下, 也就是为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的需要而产图1:埃菲尔铁塔

西方古代建筑欣赏(古罗马建筑及其特点)

古罗马建筑及其特点 1引言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2 典型建筑 2.1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一座三个拱门的 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 7.4米。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 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凯旋门的 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表面上看去, 巨大的凯旋门和丰富的浮雕虽然气派很 大,但缺乏整体观念。原因是凯旋门的各 个部分并非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创作的,甚 至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图拉真广场建筑上的横饰带、哈德良广场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的八块镶板,拆除过来的。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 2.2 大斗兽场 大斗兽场是连接的拱券支撑的,在它 的表面,罗马人巧妙地“贴”上了一层古 希腊柱式,它在表面虽然只起装饰作用, 却好像比拱墩更突出地起着实际支撑的 作用。他们将多立克柱式放在最下层,让 人感到它们在有力地支撑着上面巨大的 重量。第二层的爱奥尼柱式显然是一种过 渡,它们优雅地举起斗兽场院的上半部分。科林斯柱式被放在最后一个承重层,它们华贵的仪态使斗兽场充满生机,好像花环盘绕在斗兽场的顶部。由多立克到科林斯的性格过渡的顺序,被罗马人恰到好处地发现和运用了。 2.3 万神庙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 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 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墙厚6.2米,每浇筑1米左右,就砌1 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 中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龛和大门也减 轻了基础的负担。基础深4.5米,底厚7.3 米。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 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 3 总结 我们发现以上三例建筑具有多处共同点,这其实也是古罗马建筑的普遍特征。 3.1 拱券 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等等,都同拱券结构有血肉的联系。正是出色的拱券技术才使罗马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造精神有了物质的根据。 3.2 火山灰混凝土的使用。 大大促进古罗马拱券结构发展的是良好的天然混凝土。古罗马混凝土所用的活性材料是一种天然火山灰,它相当于当今的水泥,水化拌匀之后再凝固起来,耐压的强度很高。这种混凝土中加入不同的骨料,可以制成不同强度和容量的混凝土,以便用于不同的位置。浇注混凝土需要模板,拱券和穹顶木板做模板,墙体则用砖石做模板,而且事后并不拆掉,所以使得墙体很厚。 3.3 柱式 古希腊建筑中的三种柱式均被罗马人所继承,其中科林斯柱式得到最广泛的运用。此外,罗马人还发展了两种新的立柱:一是托斯卡柱,它与古罗马建筑里的多立克柱相似,不同点在于柱身上没有凹槽,而且多了个柱础(更加简洁实用);另一个是组合柱式,就是在科林斯式的柱头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克式的涡旋(变华丽为奢华)。 为了适应多层或高大建筑的需要,罗马人还在柱子的使用方面做出了2项重大发明:一个是叠柱法(大斗兽场),按楼层自下而上分别采用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壁柱;另一个叫巨柱式,以一种巨大的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之迈克尔.格雷夫斯 (1)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之迈克尔.格雷夫斯 迈克尔·格雷夫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代表作品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里达天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主要事迹: 1934年生于印第安纳波利斯。在辛辛那提大学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获硕迈克尔·格雷夫斯士学位。1960年获罗马奖后又在罗马美国艺术学院留学,1962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64年在该地开设事务所,1972年成为该大学教授,此外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格雷夫斯首先以一种色彩斑驳、构图稚拙的建筑绘画,而不是以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公众中获得了最初的声誉。有人认为,他的建筑创作是他的绘画作品的继续与发展,充满着色块的堆砌,犹如大笔涂抹的舞台布景。迈克尔·格雷夫斯的代表作品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里达天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格雷夫斯是个全才,除了建筑,他还热衷于家具陈设,涉足用品、首饰、钟迈克尔·格雷夫斯作品 表及至餐具设计,范围十分广泛。在美国,尤其在东海岸诸州,在钟表或服装店中,很容易看到格雷夫斯设计的物品出售,从耳环乃至电话机,或是皮钱夹,都可能标明设计者是格雷夫斯。在迪斯尼乐园中,几万平方米的旅馆以及旅馆中的一切,几乎全是格氏的作品。除了大炮,坦克,潜水艇之外,大部分的产品格氏都愿涉足。 格雷夫斯为意大利阿勒西公司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后现代特色的金属餐具,如1985年设计的水壶实用美观,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被认为是一件经典的后现代主义作品。这把水壶具有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在壶嘴处有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鸟形象,当壶里的水烧开时,小鸟会发出口哨声,非常形象。会吹口哨的水壶最先是在1922年芝加哥家用产品交易会上展出的,是一位退休的纽约厨具销售商约瑟夫·布洛克,在参观一家德国茶壶工厂时得到灵感设计的。格雷夫斯设计的水壶上,有一条蓝色的拱形垫料,能够保护手不被金属把的热量烫伤;它的底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征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物质生活匮乏,人们对现代化充满渴望。建筑事业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建筑师仍持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观点。这是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艺术等门类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了,房荒问题相对解决了。然而,人们感受到工业高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反倒使人们在物质丰裕时期产生了新的危机感,社会文化心理随之发生新的重大转变。在建筑艺术方面,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观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相同。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出现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设计

邢台学院 教案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王会京 院部美术与设计学院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 课程性质与类型: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重点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认识和分析当前建筑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在各专业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翟芸《建筑艺术赏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要求:能够独立、系统完成设计方案 评分标准: 1、课堂情况:(30分)出勤率、迟到、早退状况 2、作业情况:(70分) 1)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够掌握和熟悉各历史时期、各地域建筑创作的艺术与理论,掌握建筑代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总体布局、构图的形式美特点、使用等内容。

2)考试小论文形式,综合谈谈对熟悉建筑的认识和感受,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授课学期: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一章建筑艺术赏析 学时分配:共2课时 第一节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 第二节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第三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其它: 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艺术赏析,共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难点: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和世界建筑体系。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 在20世纪中叶,现代居室基本上是大众化的,不管它是在公寓还是在私宅中,居室都是朴素自然,没有纯粹装饰性的建筑细部,从而使其他装饰风格失去了施展的空间。在当时,由建筑师设计的住宅各有独到之处,建筑材料的使用引人注目,但绝不滥用,例如:抛光的木护墙板,用粗焅的石材砌护的壁炉,闪亮的水磨石地面。这样的住宅也利用了具有当时时代特征的建筑特点,如高侧窗、宽大的观景窗、玻璃推拉门以及精巧的壁炉。但是总的来说,20纪中叶典型的居室通常总是以建筑材料、陈设以及窗外的自然世界为主,而不是炫耀复杂的建筑特点。 20世纪中叶的现代住宅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几何布局,而这种几何布局被前人视为天经地义。含蓄的门厅是过时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空间的大部分可以从前门看到。厨房缩在角落里,与早餐一隅合并;起居室延伸进餐厅,而且因为有了通高落地窗看起来还在不停地延伸;至于娱乐室和书斋,则行踪不定,完全按活动内容决定区域的面积和位置,这些活动可以从缝纫到打乒乓球,再到看电视。只有卧室和浴室还和以前一样---还是那么小,那么简单,就位于住宅的后半部,或者娱乐室的楼上。 家庭的主要起居区域有了很大的变化。面向大街的观景窗,装饰墙壁的多层装饰线,用华贵的炉台半点的壁炉,以及高大、庄严的门口都已成为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起居室和餐厅之间通常都是互通的,它们之间没有用来限定各自区域的恐怖。另外,这些区域通常朝向后院,以便能够保证窗外景致优美。在这些聚会的区域里也会有天然材料的装饰。例如,平常的做法是用砖或石头砌一整面墙。 厨房的设计也经过了改造,由“一台笨重的重负荷机器”变成了整洁的环境,把效率和优雅的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有些厨房是独立的,但也有一小块吃早饭的地方,而另一些则是开放式的,与家庭活动室或者非正式的进餐区相通。这两种情况下,通常厨房都有一个“活动隔板”,它的作用就是简化的屏风,用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厨房里的橱柜和用具的外形更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解读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 [摘要]“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现代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但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冷漠、单调、毫无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致使许多青年建筑家与设计师们感到厌倦,急于寻找和发现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运用美国的通俗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造,后现代主义设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室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把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 一、后现代设计的出现及其发展

西方艺术鉴赏

西方艺术鉴赏 1、艺术接受就是欣赏者把艺术作品的空虚空白和不确实性填补上。 2、艺术欣赏的目的是进化人的灵魂。 3、文字产生以前的艺术叫做史前艺术 4、德国一时理论家格罗塞的著作是《掷铁饼者》 5、关于中世纪的艺术,错误的是:在中世纪的艺术当中表现动物 6、艺术史成为了伟大艺术家的历史开始于乔托 7、达芬奇跟他的老师韦罗基奥第一次合作也是最后一次合作的作品是《基督受洗》 8、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体现出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的作品是《大卫》 9、拉斐尔画的《雅典学院》一副是集中了古希腊的所有的优秀的学者 10、希腊画派是一带一文艺复兴主要画派 11、尼德兰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凡埃克兄弟和勃鲁盖尔 12、《侏儒塞巴斯蒂安》的作者是委拉斯凯兹 13、《发舟西苔岛》的作者是华托 14、达维特一生中最重要的肖像画和历史画是《马拉之死》 15、《1808年5月3日的枪杀》的作者是戈雅 16、米勒的作品中克服了回话局限表现了声音和思想的是《晚钟》 17、莫奈的作品中通过干草堆表现光线的变化的一组作品是《干草堆》 18、《费里贝热尔酒吧间》的作者是马奈 19、梵高的作品:《星夜空》、《阿尔的卧室》、《向日葵》 20、《不相称的婚姻》的作者是普基*夫 21、艺术欣赏的定义包括产生审美喜悦、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 22、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关键性的缓解有对艺术做内容的把握、对艺术形式的把握 23、提出艺术起源巫术说的是泰勒 24、最著名的希腊艺术作品是《尼罗岛的维纳斯》 25、《狄奥多拉皇后和她的侍从》是中世界的作品 26、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的主题是人 27、文艺复兴的三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 28、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天顶画、哀悼基督、大卫 29、在拉斐尔化的圣母像中具有牺牲精神的圣母是《西斯廷圣母》 30、提香的作品:《花神》、《圣母与俗爱》、《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31、《根特祭坛画》的作者是凡埃克兄弟 32、鲁本斯有一副作品典型地代表了巴洛克的艺术,《劫夺路西普斯的女儿》 33、法国可可艺术风格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菲拉格纳尔、华托、布歇 34、18-19世纪的古典主义叫作革命的古典主义 35、《自由引导人民前进》的作者是德拉克罗瓦 36、现实主义主要特征:重想象、重批判、重现实 37、《舞台上的舞女》的作者是德加 38、《大湾岛上的一个星期日下午》的作者是修拉

15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形式主义) ①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 ②提倡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双重译码”的标识特征; ③试图创立以非理性的不和谐、不完整、不统一为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 代表作品:文丘里母亲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 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当时西方建筑师探索信息社会建筑发展方向的一种潮流,它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建筑流派: 1)隐喻主义: ①针对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反传统、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而提出的,是后现代主义的三大建筑流派之一。 ②主张通过运用建筑语言、建筑形象,将建筑拟人化、拟物化,使之产生特有的组合气氛,唤起人们对不同建筑及其片段的种种观感,产生比喻效果。 ③它可以丰富建筑,使其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隐喻主义不拘泥于后现代主义,将后现代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特林、矶崎新 代表作品:斯图加特美术馆、日本筑波中心 2)文脉主义: 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重新关注历史文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设计中引入了许多古典建筑元素,试图以新的方式使用历史元素。无论是邻里空间,还是建筑风格,都试图建立与城市历史的关联性。 ②建筑形式看上去古典,但每一个片段常被鲜亮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等非常规的要素所削弱,将传统元素从“原本文脉关系中撕拉出来”,再以既冲突又和谐的方式组合。历史元素也因此转入了一种新创造的文脉关系之中。 ③认为历史建筑的形式原理和方法事实在产生现代建筑作品的整体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表现出强烈的手法主义倾向。 3)装饰主义: 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十分喜爱在建筑立面上附加各种装饰,所谓的装饰主义,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②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并不在意装饰本身与建筑的功能结合,而是注重装饰的构图效果。将建筑立面上的各类构件分为有实际功能的“功能构件”与同建筑功能分离的“非功能构件”。③非功能构件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当代西方建筑的形式语言,表达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净化装饰的一种反叛,也是当代西方建筑走向复杂的一个标志。 √作手法: 1)双重译码: ①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创作方法,强调建筑艺术应具有既能与大众沟通又能与建筑师对话的标识特征。 ②除了强调技术与功能,还认为现代建筑的形式应是可以联想的。 ③它是一种有职业根基同时又是大众化的建筑艺术,以新技术与老样式为基础。 双重译码是对现代主义的继续和超越,推动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代表人物:文丘里、C·詹克斯 代表作品:文丘里母亲住宅、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喷泉广场

建筑艺术赏析教学大纲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专业) 课程编码: 总学时:32总学分:2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先修课程: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重点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认识和分析当前建筑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在各专业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二、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对建筑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讲解,理解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深入理解这建筑艺术的综合性。 教学内容: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教学重点: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教学难点: 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和世界建筑体系。 第二章建筑与装饰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建筑与装饰的关系,装饰及其内容。 教学内容: 了解建筑的渊源,理解建筑与装饰的关系,装饰及其内容。 教学重点: 建筑与装饰的关系。 教学难点: 装饰及其内容。

第三章建筑与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 教学内容: 了解古今中外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以及不同材料所形成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 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 教学难点: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 第四章建筑与结构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木构建筑和西方石构建筑。 教学内容: 了解中国木构建筑和西方石构建筑的成因与发展。 教学重点:中国的木构建筑。 教学难点:西方的石构建筑。 第五章民居建筑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外国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教学内容: 了解时代背景。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外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 第六章园林建筑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园思想与园林建筑,东方园林建筑,西方园林建筑。 教学内容:

西方艺术鉴赏

西方艺术鉴赏 西方精美艺术赏析 短暂的西方美术鉴赏选修课已经结束,对于西方精美的建筑风格以及西方美轮美奂的古典艺术,特写下这篇简短的赏析表达自己对西方文化的一丝了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它是米兰的地标,整座建筑物融合哥特、文艺复兴、新古典等多种建筑风格,其位居米兰市中心,雄伟的气势,令人望之而生仰慕之心,其中教堂正面以三角形状构建而成,四周有数百座尖塔成林,和高达108公尺的主塔相衬,仿如相互扶持,伸向蓝天,还有独特的圆形花窗,共同展现哥特式建筑的特色。 这座教堂于1386年开始建造,当时是由统治米兰的威斯康提下令兴建,建材为来自Candoglia地区的大理石。历经五、六百年,这座教堂逐一完成重要的建设内容。1418年主祭坛完工启用,1617年教堂正面工程展开,仍以歌德式为主要风格,1774年主尖塔圣母像建成,1813年拿破仑下令建成正墙面及所有尖塔,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今日所见的正墙面五扇铜门才装置完成。 最高的尖塔高达108.5公尺,上方置有圣母雕像,教堂拱顶由52根多柱体梁柱支撑,其上共有135根石柱尖塔、2245座雕像,均取材自圣经故事,教堂内外所呈现的圣者及使徒像,数目达3159座,据传均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留下的作品,教堂正面五扇铜门上,分别刻有教堂历史、米兰历史、圣母生涯和君士坦丁大帝的“米 ”等。不管从那一个方向看,米兰大教堂呈现的壮丽风貌及丰富的历史内兰诏书 涵,都很令人感动。

作为爱与美化身的希腊女神,最出名的莫过于她的雕塑的代表作——断臂维纳斯。这尊雕像表达的是古希腊理想美的观念,作品当然应是完美之作。古希腊雕刻家在雕凿大理石像时,臂腕部分一般采取单独制作的方式,制作好之后再与身体装配在一起,所以,毁坏时雕像往往先从接榫处断裂,于是美神失去了双臂。这在有的人眼中算是美中不足,而有些人则认为这是美到了极致的表现。难道你没有看到,女神虽失去了两臂,不同样使人感到美神的“完好无损”吗,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残缺美”。 断臂美神的姿态庄严而崇高,典雅而优美,躯干、肢体和多重衣纹的对比产生了一种微妙流动的韵律。她那半裸的姿势使整个形象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她的腿部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露出精心雕刻的脚趾,给人以无尽的遐想。雕像的下半身尤其厚重,给人以稳定之感,对比之下袒露的上半身显得更加秀美多姿。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所做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更为有名,这幅画着重刻划耶稣的门徒在听到主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我了”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不同的心理反应。 细看这幅画,你会发现,这幅画的构图并不复杂,基本上是在一直线上穿插变化的,但单纯中见丰富。画家把十三个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既突出了基督的主要形象,又层次分明地刻划出每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画家把耶稣安排在既是画面中心,又是视觉中心的位置,用背景中大门的透光,更加清楚地衬托出耶稣的形象,餐桌、墙壁门窗和天花板的处理取平行透视,都集中地消失在基督的形象上,这一切很自然地把观众的视线首先吸引到基督身上。并且有意识地把两侧的门徒和耶稣分开,初看耶稣似乎很孤立,实际上内在情绪和感情以及整个事件都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十二个门徒三人一组平均分配在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一..简介 二.时代背景探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郊区的土地也不是无限的。城市的膨胀挤占了乡村或农业文明,农田的外迁有大幅度地缩小了荒野的面积,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现有的"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似乎都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因此,在70年代前后,各发达国家均提出了内城复苏的建设方案,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重返市中心。我所谓的"后城市"就是指要在现代城市诸种复杂问题的基础上重建适合工作与人居的市区环境。我们以为,人类城市化过程的这种尴尬局面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之一。 三.建筑设计特点分析 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 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谈后现代主义建筑不得不说起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批量化生产的大背景之下,建筑亦出现了统一模式:讲求功能和理性;只强调新技术、材料和结构的模子一般的建筑形式。这种被人冠名为现代主义的建筑,一度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人们很快对它发出了批评和攻击,声称在这种生硬外壳的建筑中,缺少人文关怀,对它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也愈感乏味。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公开发表,正式拉开了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的序幕。它的起点就意味着另一个的终点,所以现代主义建筑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就宣告了它的死亡。20世纪60-70年代,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大肆兴起的时代,它是激进的折中主义,讲求建筑的复杂性、矛盾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当时被看作是一种对设计新标准的探索,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改良、补充与发展,在设计上都是基于形式主义的探索。反叛惯常的审美方式,对艺术语言新颖化的追求和不可重复性的认定,是后现代主义设计观的主要特征。 由于后现代主义设计标榜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其设计强调的是感官愉悦,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它们运用重叠、折射、片段、导向、调整矛盾、矛盾共存等一系列设计手法来呈现作品的生动和多样变化。 罗伯特.文丘里的主要代表作“母亲住宅”为他奠定了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中坚实的基础,也是他理论的直接体 现。母亲住宅在建造手法上汲取了民间建筑的精华:采用传 统坡屋顶;立面应用古典神庙的山花造型;材料也传统而朴 实。但又在其中揉合了复杂的片段,他恰当地处理了简单和 复杂的矛盾关系,成为了这个作品的巨大成功。 他的做法也证明了他是一位“符号性古典主义”的 干将,他既反对光秃秃的明确利落的建筑形式,也批评 只强调回收历史的复旧。他认为要将古典的元素当作“符 号”和“装饰”,符号就成为联系历史,传承文脉的要 素。如文丘里1995年设计的哈佛大学纪念堂,从建筑外 形到材料运用都来自传统,向世人施展了独特的古典魅 力。 与此同时,另外一些设计师则开始寻找如何处理现代和古典之间的“间接”关系,而不是像文丘里那样运用符号的语言。瑞士设计师博塔就是这种“潜伏古典主义”的一位,他是从历史风格中抽取相应的色彩、材质、原料以及结构等方面的构思,再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中寻找她们的内在联 系,并建立出新的建筑。斯塔比奥罗通达独立住宅是 他的代表作。住宅中实体墙和玻璃格子的形式来源于 当地传统的“干粮仓”,中间有饰面线条,顶部是玻 璃坡顶采光窗的形式,这是他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 博塔在的其它设计中,仍然惯用了几何形式以及对古 典传统形式的重新诠释。 此外,没有隐喻的建筑在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的

西方建筑艺术.

西方建筑艺术 摘要:建筑和雕塑都要在三维立体空间去欣赏。建筑是一种艺术,可以走近它,绕着它环行,甚至可以穿行其中。无论建筑材料是石块,砖瓦混凝土或钢筋,都能够给人一种强有力的愉悦感。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建筑艺术是独一无二的,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在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看来,建筑艺术是一种将“实用、坚固、美观”完美结合的尝试。 关键词:建筑;建筑艺术 1.古典建筑艺术 古典主义者在建筑设计中以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巴黎卢佛尔宫东立面的设计突出地体现古典主义建筑的原则,凡尔赛宫也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始于史前,即公元前2000年。那时在希腊领土上存在着宏伟的迈锡尼国宫殿和墓冢。为了宗教仪式,纪念碑式建筑于公元8世纪希腊重新兴起。陶立克柱式逐渐成为希腊的宗教建筑模式,而爱奥尼柱式则成为小亚细亚的建筑模式。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神庙建筑,但是希腊纪念碑式建筑艺术的最早形式并非神庙,而是陶器。陶器的用途不是盛装、掺杂和倾倒液体,而是用作坟墓的标志。陶器的体积疯狂膨胀,其中,有的陶瓶高度接近两米,由于陶器的体积和功能的变化,底比隆被逐出厨房,进入建筑艺术的领域。反应了人类从生命走向死亡时精神变化的状态。利用体积变化隐喻精神的文化,是希腊纪念建筑的灵魂,而且向世人阐明了希腊宏

伟建筑源于特殊的宗教背景。希腊神庙也是灵魂超度的象征,神庙也是通过形体变化的隐喻,在向陶立克柱式和爱奥尼克柱式发展时,也变成了灵魂超度的象征。西方建筑最卓越的成就之一的帕特农神庙,作为历史、文化和信仰的见证,今天依然矗立。它别看做是陶立克式建筑中最高的成就。从外表看帕特农神庙呈现典型的陶立克风格。其圆柱、柱头、额枋、中楣、飞檐及带有浮雕的三角楣饰概莫能外。但帕特农神庙也承载着爱奥尼克式建筑风格的理念。神庙正面的八根圆柱呈现传统的爱奥尼克风格。帕特农神庙建筑中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克式风格的融合象征着雅典在整个爱情海地区以及希腊东部地区的主导地位。希腊纪念碑式建筑的目的,尤其是在初期,是为宗教服务,但是奥古斯都广场的纪念碑式建筑的目的却是为光宗耀祖。形成奥古斯都广场的宏大气氛的最直接的手段是借鉴希腊建筑文化,科林斯式圆柱、战神之庙的柱顶楣构,狭长的长方形柱廊,无处不在的大理石饰面,但是其结构及象征实质却是罗马式的。在大理石镶板的下面是罗马的混凝土结构,并且,广场的平面设计也是纯粹的托斯坎。罗马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圆形竞技场,在这座建筑中,混凝土被浇铸成庞大的的独立式多层拱形建筑结构,层层相叠,可容纳五万名观众,采用了独特的罗马形式和技术。罗马圆形竞技场的每一层都装饰着不同的古典柱式:第一层为陶立克式,第二层为爱奥尼克式,第三层为科林斯式,顶层为科林斯式半露柱。三层开放式拱门,纯粹是罗马式风格,也是采用混凝土建构的结果。它的造型不但没有被希腊外表所掩盖,反而更加光芒四射,创造出自己的美感,传递着自己传统的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