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地开垦和挖掘会对地表地貌进行改变。

水利工程大多需要在山区或河流附近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进行开垦和挖掘,这将会改变原有的地表地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一些原本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经过水利工程的开发和施工后,可能会变得景观单一、植被稀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建设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涉及到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改造和调节,这将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冲击。

修建大坝和水库时会淹没大量的土地,这不仅导致了土壤的破坏和植被的消失,还可能会影响到水体中的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群落的存活和繁衍。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也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影响水质的良好状态。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开挖和建筑工程,这将会破坏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一些原本生活在施工区域内的野生动物,由于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或者生存资源,可能会被迫离开施工区域,甚至导致种群的减少甚至灭绝。

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噪音、振动和尘土也会对周边的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干扰和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利用和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水体的淤积和污染,甚至会改变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些不合理的堤防修建和河道开挖可能会破坏了河流的自然冲淤过程,导致河道水流淤积和洪水风险的增加。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开垦和挖掘、水体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合理的建设措施和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水利工程所带来的人为改变,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生态系统破坏:水利工程会改变水体流动路径,水质和水量的变化会改变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结构。

大坝的修建会阻断河流,影响鱼类的洄游、繁殖和生长。

水库蓄水后,大量有机物质被淹没,形成水库泥沙,对水体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水电站的运行也会影响水体的水温、溶解氧含量等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造成压力。

2. 枯水期和汛期变化:水利工程的修建和运行会改变水体的流动规律,使得河流在枯水期和汛期的水量变化更加剧烈。

枯水期水量减少,会导致下游水体的干旱、湿地退化等问题。

而汛期水量增加,则会引发洪涝灾害。

这种水量变化对水体生态系统和沿岸地带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3. 土壤侵蚀和水质污染:水利工程的修建会改变水流速度和河床形态,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水库蓄水,会淹没大片的土地,加剧土壤侵蚀。

水利工程中常使用泥砂、混凝土等材料,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造成水质污染。

1.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工程的筹建阶段,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优化水利工程设计:在工程的设计和规划中,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设置鱼道、拦沙坝等措施,以保证鱼类的洄游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3. 进行生态补偿:对于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可以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如人工添加水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

4. 强化河道管理:加强对河道和水库的管理,科学调配水资源,合理控制水流的变化范围,以减少洪涝灾害和干旱等极端情况的发生。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水电工程目前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并没有形成国际通用的标准,只是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条文的制定,因此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这也就导致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常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当地的水质、地质、气候、生物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进行相关的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水质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是将天然河道中的水流进行截流,这会导致水流减慢,上游河道水面扩宽,局部河道的水流速度降低,导致水流的驱动力不足。

因为快速流动的水能够溶解更多的空气,能够给河流中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让河流保持良好的水质,但是水利工程会破坏这种生态平衡,导致河流的含氧量降低,使得河道的污染物增加,会导致河流周边的水资源和农业灌溉用水受到污染。

另外,水库的建设会使得多个河段的水流速度降低,最终导致河流受到污染。

另外,在建设的过程中,各种难以降解的材料使用在水利工程当中,会在长期的浸泡过程中释放出有害的物质,导致水质受到污染。

总之水利工程对于水质的污染是来自于多方面,对于水质的影响是长期的。

2.对地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地质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最主要的就是造成区域性的水土流失,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使得水土流失的问题不断加剧。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会进行土方开挖,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在重力作用和水力不断侵蚀的情况下,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水土保持,可能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

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导致当地的地下水水位出现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得到破坏,对当地的生态保护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水利工程会改变天然河道的上下游的泥沙含量,对于农业的开展有巨大的影响。

3.对气候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水利工程会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对于水库类型的水利工程,这种气候影响是更加明显的。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指人类利用水资源、开发水力资源、保护和利用水环境的工程技术体系。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1. 河流生态系统破坏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修建水库和大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状态,导致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减少了河流下游的水流量,影响了下游的生态环境。

由于水库和大坝的修建,很多河流相连的湿地也被迫改变了生态系统,直接影响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2. 湖泊水质恶化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影响到湖泊的水质,尤其是在水库的上游,由于湖泊受到了来自上游工程的冲击,导致了湖泊水质的恶化,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

水库的兴建可能会导致湖泊水位的波动,使湖泊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3. 土地水文条件改变水利工程的兴建会改变土地的水文条件,包括了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

由于工程的兴建,会使土地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对土地的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能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4.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通过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解决措施及对策1. 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水利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采取保护和修复措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失衡现象,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水利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2. 科学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减少兴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充分考虑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对于水质问题,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工作,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湖泊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治理,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减少水利工程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

5.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水利工程项目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河流对整个流域内生态环境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1、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1.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水利工程在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领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在河道上兴建水利工程,按照季节和下游的用水需求对水流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在旱季防止河道断流,在雨季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工农业生产稳步进行。

比如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主体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和引水发电站几个部分组成,自1999年开始下闸蓄水,在科学的管理与精心的调度下,该工程在防洪、灌溉、生态、发电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效益,对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资料显示,在2003年黄河流域遭遇了罕见的“华西秋雨”天气,通过小浪底枢纽工程的有效调节,避免了黄河下游滩区发生洪灾的可能,仅此次经济效益超过了110亿元;众所周知,黄河水流泥沙严重,小浪底水利枢纽采用了“人工扰沙”的方式,让河沙随自然水流一起入海,对下游水库起到了减淤的作用;小浪底水库对下游水量进行调节,有效防止了黄河下游断流的几率,为农业灌溉提供保障;由于黄河下游的用水得到保障,河口的植被得到恢复,湿地面积逐渐增加,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1.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1.2.1对水资源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河道的水流进行人为的控制,进行截流、改道等。

一般水利工程堤坝区域内的水流量是比较大的,水体的流速也比较快,但是下游会受到上游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人为控制会导致下游水体流速明显下降。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河道下游的泄洪量就会下降,每年的枯水期会延长,而河道周边的湿地面积减少,甚至河道可能出现断流,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调节水文和维护水环境的工程。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改善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

在干旱地区,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改善土地的干旱程度,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植被的生长,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还可以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保障湿地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还可以改善河流水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堰塞湖的形成、江河水质的下降、湿地的消失等。

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如大坝、堰塞湖等,由于过度的水利开发,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湿地的消失,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工程本身,还取决于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使用。

如果水利工程建设符合生态环境的规律和原则,采取科学的水文水力设计、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的水利工程规划可以通过多功能化的工程开发和科学的水资源调控,促进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该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对于已经建设的水利工程,应该加强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环境监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节水文变化而进行的基础性工程。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水域生境破坏:水利工程的修建可能导致水体河床的改变,增加了水流的速度和剧烈程度,对水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造成了破坏。

2.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体结构和流态,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得水生生物无法生存和繁衍,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3. 水源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通常需要水库和堤坝的建设,这会导致河流的水源减少,并导致河流干涸,从而影响了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

4. 河流水质恶化: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洪水淤泥、沉积物和废水,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水质恶化,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解决措施1. 科学规划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应进行全面的科学调查和规划设计,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合理的区划和布局,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合理运用水资源: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建立高效的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3. 建设生态恢复工程:在水利工程中,可以适当增设生态恢复工程,如建立生态廊道、湿地保护区等,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水利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防污染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5. 定期监测评估: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生态恢复工程、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定期监测评估等措施可以减轻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挡水坝、渠道、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等等,它们的建设和利用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常常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利也有弊。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一定的探讨。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水资源分配。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合理地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使得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之间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这种合理的水资源分配不仅有利于改善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现象。

2. 防洪减灾。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特别是在江河流域的水库、堤坝和排水系统的建设,为防洪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护了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

3. 保护海岸线和河流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修筑海堤,防止海水侵蚀,还可以保护河流生态环境,避免河流泛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1. 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建设,会改变原有的江河生态环境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大量的水库建设导致大片湿地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湿地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2. 生态系统破坏。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水文地质环境,使得原有的湖泊、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渐退、湿地萎缩等现象的发生,对原有的湿地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3. 拦截河流泥沙。

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拦截河流的泥沙,导致下游河床淤积,影响河流的自然河滩生态系统,减少了水体供沙量,对自然河滩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以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方面,也存在一定破坏生态环境的可能。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做好防洪、发电、灌溉、航运
等各项工作还需依赖水利工程建设,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

但不可忽视的是水利工程建设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阻碍了生态环境
的持续性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前言: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使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水利工程涉及发电、供水、灌溉、排涝、防洪等多个方面,在保障我国居民安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水利工程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
的破坏,影响了施工地区的气候、环境、生态、资源、水质等各个方面,所以要
认真处理好水利施工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管,减少因兴
修水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1浅析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运用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工程部门所开展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对水
流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通过河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河
流中水流的拦截作用,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蓄水。

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河流的上游河道所拥有的宽度和深度也得到了增加。

而在一些年降水量不均匀的
地区,河流的自然水流资源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使得河流的水资源存
在极大的年波动,进而造成其连续性受到阻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部门需
要通过修筑河堤坝的方式,对河流流动加以操控。

通常情况下,河流筑坝主要以
自然河流的流向为筑坝建设方向,通过堤坝等水利工程能够保证水文流动,同时
保护河流周围的原生动植物,从而提供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阶段的水利生态工程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
综合性极强的工程,与一般的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除了要能够满足河流
的综合治理需要,同时也要权衡周边生态情况,做到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进行生
态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把控水利工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纰漏造成对
环境的影响甚至是环境的破坏。

具体来说,在生态水利工程中,防洪、灌溉、发
电以及航运、供水等,都是工程设计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变了天然水体的水文条件,导致了堤坝下游水体的变化:
①改变了水流的速度。

在水利建设期间因为河坝要对水流进行拦截,因此离堤坝近的区域的水流量增加,库区内的水流速度加快。

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由于
河流的流域面积扩大了,所以河流的速度就会下降。

而水流的下游受其影响,泄
水量下降,丰水期的水量减少,使水流的枯水期周期增加,水量也增加。

②水利工程建设使水文条件发生了改变。

在水利工程完工之后,上游水流的水位被抬高,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导致下游的水流河道出现了断流现象,下游的地下水位也
不得不下降,就会导致下游水流的水量减少,一些河流、湖泊等干涸枯竭,引发
一系列问题。

③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了水质。

在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机械在施工时会把一些垃圾甚至是有毒废物弄到河流里,从而影响了河流的水质。

在水流的储蓄
水量期间,水流的流速下降,河流自身的自净能力下降。

而上游河流中的不良物
质会随着水流聚集在下游,在库区底部沉淀,污染了水质。

2.2 对大气与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的气候、大气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水利的动力、热力等因素与普通的陆地有明显的差异,所以会影响当地的气候。

主要表现在影
响气温、湿度、降水、风速等方面。

①对于气温的影响,工程周围的地区冬天气温要高于普通地区,夏天气温较低。

②对于风力的影响,工程建成以后,对风力的摩擦力减少从而风速加大。

但在山谷的地区或者居民聚集的地区,各种因素对
风的摩擦力较大,所以风速要小。

③对大气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大气方面的影响。

对大气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最明显、最严重的,是解决
生态问题的重心,也是所有国家都在关注的问题。

不过因为我国许多的水利工程
设施都建设在了山谷、峡谷,那里森林比较茂密,所以我国水利建设对大气的破
坏不是很明显。

④对降水方面的影响,因为工程附近有充足的水量,在阳光的照射下,就会产生充足的水汽,因此就会产生大量的降雨。

但是堤坝区域的降水量
变化增减不明显,不过周围地区增加了大量的降水。

2.3 对土质的影响
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了河流的流动产生了变化,导致了部
分漂浮的物质大量沉淀,造成了库区内土质的下降,水库土壤淤积,对堤坝产生
腐蚀,进一步促进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还会导致土地盐碱化,使土壤肥力下降,
造成大片的土地盐碱化和沼泽化。

2.4 会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
水利工程设施多建立在断裂带和地质不太稳定的水库区,水利建设完工后,
水位太高,使水库周围的土地的地壳结构发生变化,土地不稳定,另外水库储蓄
大量水,会对土地造成的水压增大,导致岩石破碎,因此就会诱发塌方、地震、
滑坡等自然灾害。

比如三峡工程造成的齐岳山东北断裂,并很可能诱发地震。


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还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3 解决的方法与对策研究
建立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和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在
其发展的前提下要保证对环境的保护程度。

水利工程除了考虑为我国带来经济效
益的同时,还要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这也是
衡量一个水利工程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应针对于因为水利工程带来
的环境破坏,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今,我国水利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国家应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
度出发,利用法律来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工程设计进行约束,实现生态建设
和环境保护作为工作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对于破坏比较严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区域应该进行重新的审查和准
确的评估。

3.2 协调发展开发与保护目标
过去,我国对于水资源规划往往追求百分之百的开发率,追求实现水利工程
最大的利益化,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对于
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破坏。

国家要实现 " 可持续发展 " 的目标战略,注重在水利开
发和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一致。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工作人员对于河流梯级的设计也会对生态环境
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工作人员在对流域进行规划工作的时候,要采取合
理化、科学化的设计手段,保证河流梯级的布局合理。

在此过程中,水利工程建
设还应该遵循协调一致性的发展原则,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局面。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会更加关注水利工程建设问题。

而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人类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要求人们必须正确对待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实现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的协调发展,及时处理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王海云.遥感与分形理论在确定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6):52-53.
[2]姚南翔.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58-59.
[3]周晓林.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建设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1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