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的成语及注解

合集下载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出自《孟子》里的成语有:1.安富尊荣[ān fùzūn róng]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解释: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安定富足,尊贵荣华。

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2.拔苗助长[bámiáo zhùzhǎng]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杯水车薪[bēi shuǐchēxīn]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解释: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4.彼一时,此一时[bǐyīshí,cǐyīsh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解释: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5.必由之路[bìyóu zhīlù]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解释: 由:经由。

必定要经过的道路。

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6.始作俑者【shǐzuòyǒng zhě】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的78个经典成语,附出处翻译!

出自《孟子》的78个经典成语,附出处翻译!

出自《孟子》的78个经典成语,附出处翻译!《孟子》语言的生命力强,其中大量的语言转化成今天的格言、成语和俗语。

这里收录了常见的、经典成语78个!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形容殷切盼望。

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意为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可用来表达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

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

”这真是不能。

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7.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形容在战争中敌对双方的(人员)势力悬殊太大(孤军奋战不可以力敌)。

8.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人教部编版中小学关于《孟子》的成语大总结

人教部编版中小学关于《孟子》的成语大总结

人教部编版中小学关于《孟子》的成语大总结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
(30) 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28) 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29)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5)、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孟子》:
(1) 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
(16)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18)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3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篇》)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1) 言不及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卫灵公篇》)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买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初中语文读懂《孟子》智慧的50个成语

初中语文读懂《孟子》智慧的50个成语

初中语文读懂《孟子》智慧的50个成语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2023年孟子的成语故事

2023年孟子的成语故事

2023年孟子的成语故事2023年孟子的成语故事11、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2、濯足濯缨: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

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3、视为寇雠:《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后因以“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

4、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5、言近旨远:旨:意思。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6、披发缨冠: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

比喻急于救援。

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7、运之掌上:运:运动,运转。

运转于手掌之上。

比喻极其容易。

8、一曝十寒:曝:晒。

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9、鱼与熊掌: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10、移气养体: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11、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12、坐以待旦:旦:天亮。

坐着等天亮。

比喻办事勤劳。

13、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14、晬面盎背: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

指有德者的仪态。

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

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5、众楚群咻: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

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

16、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

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

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17、邹衍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

《孟子》里的成语

《孟子》里的成语

《孟子》里的成语《孟子》——成语成语解释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不为已甚已甚:过分。

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

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

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

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圆规;矩:曲尺。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不愧不怍愧、怍:惭愧。

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

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

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敌众我寡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

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大旱望云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倒悬之急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

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得道多助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饿殍遍野殍:人饿死后的尸体。

到处是饿死的人。

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泛滥成灾泛滥:江河湖泊的水四处溢出。

比喻坏的思想言行到处传播,造成危害封妻荫子封:封官;荫:惠及子女。

妻受封诰,子孙荫袭官爵利禄或规定的特权负隅顽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

凭借险要地势,顽固抵抗函矢相攻指自相矛盾疾病相扶有病的互相扶助。

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救民水火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

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就事论事就:按照。

按照事物本身的情况来评论或判断。

也指孤立地谈论问题绝长补短绝:切断。

截取长的,补充短的。

比喻事物长短相济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

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距人千里距:通“拒”,拒绝。

形容傲气十足,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余地困心横虑心意困苦,忧虑满胸。

表示费尽心力粒米狼戾谷粒撒得满地都是。

形容粮食充盈茫然若失茫然:失意的样子;若失:好像失去了东西。

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样子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安富尊荣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中的成语及注解2014年11月30日制作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

皆位卑禄薄之吏。

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

柝,门关之也。

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

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

《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

”集辞:抱关,门卒也。

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

’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

’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

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

此一时,为孟子之时。

《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

怍,惭愧。

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

”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

已甚,过分。

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

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

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

”《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

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

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

曾,曾经。

经,经历。

语出《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仁,仁爱。

义,正义。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

赤子,初生的婴儿。

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移其孝于裴氏之门,而以睦于冢妇介妇,必敬必亲,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归厚,率由是也。

”14、出尔反尔: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尔,你。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指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及适时的雨。

语出《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后喻良好的教育。

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

岑楼,高而尖的楼。

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意为如果不考虑基础是否一样平,只让顶端齐一,那么一寸见方的木头也可高出高而尖的楼。

明·胡应麟《诗薮·唐下》:“况以甲所独工,形乙所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钩金与羽哉!”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

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指大旱之时盼望下雨。

比喻盼望殷切。

19、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

《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

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

’”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

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

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21、当务之急:语出《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后指以当前的重要任务当作紧要的事。

《礼记·大学六章》宋·朱熹集注:“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恕之也。

”也指当前任务中最急需要办的事情。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元·陈草庵《山坡羊》曲:“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贤愚话,得道多助失道寡,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23、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

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国志·吴书·董袭传》:“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

”《晋书·孙楚传》:“莫不借地利人和以建功业,贵能以义平暴,因而抚之。

”24、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旧唐书·牛仙客传》:“仙客既居相位,独善其身,唯诺而已。

”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

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

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

语出《孟子·万章下》:“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27、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

反过来追究自己。

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28、饭糗茹草:饭、茹,吃。

糗,干粮。

草,野菜。

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语出《孟子·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清·顾炎武《日知录·饭糗茹草》:“大舜之圣也,而饭糗茹草;禹之圣也,而手足胼胝,面目黧黑,此其所以道济天下,而为万世帝王之祖也。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

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语出《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30、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31、寡人之疾: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

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后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

32、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其实此成语最早应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33、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

语出《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明·李贽《续焚书·答马历山》:“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下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

”34、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浩然,盛大的样子。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5、岌岌可危:岌岌,危险的样子。

形容地位或状况十分危险,将要垮台或灭亡。

语出《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36、疾首蹙额:疾首,头疼。

蹙额,皱眉头。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