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出自《孟子》里的成语有:1.安富尊荣[ān fùzūn róng]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解释: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安定富足,尊贵荣华。
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2.拔苗助长[bámiáo zhùzhǎng]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杯水车薪[bēi shuǐchēxīn]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解释: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4.彼一时,此一时[bǐyīshí,cǐyīsh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解释: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5.必由之路[bìyóu zhīlù]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解释: 由:经由。
必定要经过的道路。
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6.始作俑者【shǐzuòyǒng zhě】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关于《孟子》中的成语

(出自)关于《孟子》中的成语一、梁惠王(上)1、引领而望2、明察秋毫3、缘木求鱼4、寡不敌众5、始作俑者6、坚甲利兵7、深耕易耨8、秋毫之末9、五十步笑百步10、挟泰山以超北海二、梁惠王(下)11、与民同乐12、水深火热13、箪食壶浆14、出尔反尔15、匹夫之勇16、疾首蹙额17、寡人之疾18、顾左右而言他三、公孙丑(上)19、解民倒悬20、事半功倍21、具体而微22、出类拔萃23、心悦诚服24、反求诸己25、与人为善26、以德服人27、浩然之气28、鸡鸣狗吠29、揠苗助长30、阿其所好31、绸缪牖户32、尊贤使能33、恻隐之心34、是非之心35、舍己从人36、无敌于天下四、公孙丑(下)37、绰绰有余38、怨天尤人39、舍我其谁40、此一时,彼一时4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2、天时地利人和43、采薪之忧五、滕文公(上)44、为富不仁45、守望相助46、绝长补短47、洪水横流48、饱食暖衣49、长幼有序六、滕文公(下)50、枉尺直寻51、不忘沟壑52、乱臣贼子53、率兽食人54、贫贱不移55、威武不屈56、富贵不淫57、一傅众咻58、钻穴逾墙七、离娄(上)59、好为人师60、为渊驱鱼61、为丛驱雀62、自暴自弃63、易子而教64、授受不亲65、不虞之誉66、手舞足蹈6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八、离娄(下)68、不为己甚69、视如寇仇70、赤子之心71、披发缨冠72、掩鼻而过73、夜以继日74、易地而处75、左右逢源九、万章(上)76、以文害辞77、以意逆志78、自怨自艾79、先知先觉80、匹夫匹妇十、万章(下)81、岌岌可危82、翻然改进83、知人论世84、却之不恭85、杀人越货(越:抢劫)十一、告子(上)86、专心致志87、鸿鹄将至88、鱼与熊掌89、乐善不倦90、舍生取义91、杯水车薪92、一曝十寒十二、告子(下)93、言归于好94、以邻为壑95、敬老慈幼96、教亦多术97、敌国外患98、拒人千里十三、尽心(上)99、习焉不察100、独善其身101、不言而喻102、引而不发103、仁民爱物104、当务之急105、举一废百106、安富尊荣107、居仁由义108、弃如敝屣109、登泰山而小天下十四、尽心(下)110、茅塞顿开111、同流合污112、大而化之113、来者不拒114、再作冯妇115、百世之师116、言不顾行117、民贵君轻118、言近旨远119、尽信书不如无书。
出自孟子的成语

精心整理出自孟子的成语安富尊荣: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安定富足,尊贵荣华。
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安宅正路:比喻仁义。
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百世师: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饱食暖衣: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抱关口柝:柝:木梆;抱关:守关;击柝:打更巡夜。
口关巡夜的人。
比喻职位卑下。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必由之路:由:经由。
必定要经过的道路。
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精心整理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勃然变色:勃然:突然地。
变色:变了脸色。
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
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不愧不作:愧、怍:惭愧。
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忘口壑:沟壑:山沟。
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
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
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不违农时:违:不遵守。
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不为已甚: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不肖子孙:不肖:不象,不贤。
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精心整理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
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
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不知世务:不知道当代的情势。
采薪之忧:采口:打柴。
病了不能打柴。
自称有病的婉辞。
口口宿怨:藏、宿:存留。
口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
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恻隐之心: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曾经沧海: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
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陈善闭口:陈:述说;善:善法美政;口:堵塞。
精选出自《孟子》的50个成语

《孟子》是四书中部头最大的一本,千百年来,学者必读;格言警句,家户传诵。
本文精选出自《孟子》的50个成语,让我们读懂《孟子》的智慧。
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己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的成语大全

出自孟子的成语大全大家应该看过孟子的许多故事或听过他的传说,那出自孟子有哪些成语呢?下面是店铺网小编带来的出自孟子的成语大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出自孟子的成语1) 顽廉懦立:《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2) 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 孤家寡人:《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4) 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5) 弃之如敝屣:《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6) 恶醉强酒:《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7) 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8) 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9) 始作俑者:《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10)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名句的成语1) 夜以继日:《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2)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3)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4) 当务之急:《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5) 声闻过情:《孟子·离娄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6) 寡人之疾:《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7) 深恶痛绝:《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初中语文读懂《孟子》智慧的50个成语

初中语文读懂《孟子》智慧的50个成语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孤家寡人:《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声闻过情:《孟子离娄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弃之如敝屣:《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洁身自好:《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天下无敌:《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事倍功半:《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寡人之疾:《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顿开茅塞:《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以身殉职:《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弃甲曳兵:《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阿其所好:《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以羊易牛:《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创业垂统:《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离娄》: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
11、曾经沧海: 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 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
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后以此喻见识广博、 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 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
38、 牛山濯濯:牛山,在齐国临淄之南。濯濯,本谓山之无 树木,今或用喻人秃顶无发。
39、 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 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41、齐东野语:齐东,古齐国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后 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言。
42、弃甲曳兵: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 相。
43、弃如敝屣:谓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敝,破旧。屣,鞋子。 语出《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后比喻毫 不可惜地抛弃掉。
44、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5、 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语出《孟子 公孙丑 下》: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4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谓人以忧患谋处而生,以安乐怠
出《孟子 梁惠王上》: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 始者。
51、通功易事: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语出《孟子 滕文公下》: 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 农有余粟, 女有余步; 子如通之, 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
52、同流合污:后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也指和坏人 一起做坏事。
忽而死。语出《孟子 告子下》: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47、 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摆满了一丈 见方的食物。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出《孟子 尽心下》:食 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
48、 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语
16、 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
17、 大而化之:语出《孟子 尽心下》: 充实之谓美,充实 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 会贯通。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 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 梁 惠王下》: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指大旱之时盼望 下雨。比喻盼望殷切。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5、 岌岌可危:岌岌,危险的样子。形容地位或状况十分危 险,将要垮台或灭亡。
36、 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后以此形容厌
恶痛恨的样子。宋 陆九渊《与徐子宜》其二: 良民善士,
疾道蹙额,饮恨吞声,而地所控诉。 ”
37、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 顾身体。
23、地利人和: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24、独善其身: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 尽心上》: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 民; 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
25、 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 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19、 箪食壶浆(dansihuji且n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 汤。《孟子 梁惠王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 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 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20、 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 尽心下》: 好名
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21、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需要办的事情。
53、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 正别人。
出自《孟子》的成语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4、彼一时此一时: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
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
33、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 教导者自居。
34、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浩然,盛大的样子。出
31、 寡人之疾: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 —— 好色。 语出《孟子 梁惠王下》: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后以 “寡人之疾 ”喻人之好色。
32、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语
出《孟子 梁惠王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
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 其实此成语最早应出自《礼记 礼运》: 大道之行也,与三
26、 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
步。
27、 反求诸己:求:追究;诸: “之于 ”的合成词。反过来追 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语出《孟子 公孙丑上》:不 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28、 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菜。吃干粮 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 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
《论语 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史 文天祥传》: 天
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 几无愧。 ”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语出
《孟子 离娄下》: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14、 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宋范 仲淹《窦谏议录》: “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 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 矛盾,反复无常。
15、 春风化雨:后喻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 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