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飞行的探索和飞机的发明
世界航空简史

世界航空简史航空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
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
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实现了自古以来就有的翱翔兰天的理想。
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
航空又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
回顾世界航空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20世纪以前的飞行探索及气球和飞艇时期,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期的活塞发动机飞机时期和40年代中期以来的喷气发动机飞机时期。
(一)飞行探索及气球和飞艇时期(20世纪以前)自古人类就有飞行的理想,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只能在神话和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
从中世纪以来,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试验,他们用羽毛作成翅膀,从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但都未能成功。
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肉与飞行的关系后,证明:“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有在发明了气球和飞艇后,才开始逐步实现空中飞行的理想。
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法国蒙哥尔费兄弟于1783年6月4日首次进行了热气球放飞表演,轰动一时,标志着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同年11月21日法国人F.P.罗齐埃和M.达尔朗德乘热气球升到约1000米的高度,用25分钟飞行了约12公里。
这是人类乘航空器的第一次空中航行。
气球的出现激起了人们乘气球飞行的热情。
1785年1月7日法国著名飞行员布朗夏尔和布雷利奥乘氢气球从英国多佛尔顺风飞越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加莱,这是人类乘航空器首次飞越这个海峡,实现了最初的国际航空飞行(1909年,也是这两位飞行员驾驶飞机首先从法国加莱逆风越过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多佛尔,实现了人类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国际飞行)。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气球主要用于军事、体育运动和科学试验。
气球随风飘流,不能控制前进方向。
人们就开始研究在气球下面的吊蓝中安装动力装置和方向舵,于是飞艇诞生了。
《飞机》幼儿园大班教案

《飞机》幼儿园大班教案第一章:认识飞机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飞机的基本外形和特征。
2. 培养幼儿对飞机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飞机的外形特征:飞机通常有一个长机身,两个翅膀和尾巴。
2. 飞机的颜色和标志:大多数飞机是白色的,上面有航空公司的标志。
三、教学活动:1. 展示图片:向幼儿展示各种不同型号的飞机图片,让幼儿观察飞机的外形特征。
2. 制作飞机模型:让幼儿用纸飞机或其他材料制作自己的飞机模型。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对飞机图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评估幼儿制作飞机模型的能力和创意。
第二章:飞机的内部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飞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幼儿对飞机内部结构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飞机的驾驶舱: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坐在驾驶舱里,控制飞机的飞行。
2. 乘客舱:乘客坐在乘客舱里,享受飞行过程中的服务和设施。
三、教学活动:1. 飞机模型参观:让幼儿参观飞机模型,了解飞机的内部结构。
2.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驾驶员和乘客,体验飞机的驾驶和乘坐过程。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对飞机内部结构的认知和理解。
2. 评估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第三章:飞机的飞行原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对飞机飞行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升力:飞机的翅膀产生升力,使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
2. 推进力:飞机的引擎产生推进力,推动飞机前进。
三、教学活动:1. 飞行原理讲解:向幼儿讲解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使用图片和模型进行辅助说明。
2. 飞行游戏:让幼儿参与飞行游戏,体验飞机飞行的感觉。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对飞机飞行原理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飞行游戏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第四章:飞机的种类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飞机及其用途。
2. 培养幼儿对飞机种类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商用飞机:用于运送乘客和货物。
飞机的发展史课件

飞行控制系统
包括副翼、升降舵、方向舵等,用于控制飞 机的姿态和轨迹。
稳定系统
自动调整飞机的姿态和高度,确保飞行稳定 性。
04
未来飞机展望
高超声速飞行器
总结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其速度可达到音速的数倍,具有极高的 运输效率和机动性。
详细描述
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先进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和先进的材料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运输。这种飞行器在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例如快速部署部队、国际快递等。
空战武器
飞机的出现改变了空战的方式, 使得空中战争成为可能。
战略轰炸
飞机用于战略轰炸,对敌方造成 重大威胁和破坏。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旅游方式的改变
01
飞机使得人们可以快速到达世界各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通讯方式的改变
02
飞机用于通讯中继,使得全球通讯更加便捷。
航空航天技术的推动
03
飞机的发展推动了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
喷气机时代
高速飞行
航空安全
喷气机时代的来临使得飞机速度大幅 提升,跨洲际飞行成为可能。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规范,航空 安全得到了显著提高,事故率大幅下 降。
民航发展
随着喷气机的普及,民航业得到了快 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 行方式。
03
现代飞机技术
飞机材料
铝合金
由于其轻巧、强度适中且易于 加工,成为现代飞机的主要结
绿色能源飞机
总结词
绿色能源飞机是指使用可持续能源作为动力的飞机,具有环保、高效、可持续的特点。
详细描述
目前,绿色能源飞机主要采用生物燃料、太阳能和电力等可持续能源作为动力。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降低飞机的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绿色能源飞机的性能和适用 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01章 航空发展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3)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战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4)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轰炸机
回首页
突破音障(1)
突破音障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斗机的 最大速度已超过每小时700公里。要 进一步提高速度,就碰到了所谓的 “音障”问题。这种“音障”曾使高 速战斗机的飞行员们深感迷惑,每当 他们的飞机接近音速时,飞机操纵上 都会产生奇特的反应,处臵不当就会 发生机毁人亡的惨剧。
1974年,法国、英国、西德、 荷兰和西班牙联合研制成功了宽机 身客机A-300。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6)
•飞机的发展简况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续)
空中客车系列飞机
A-310
A-300
A-300- 600ST
A-319
A-320 A-321
A-330
A-340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7)
•飞机的发展简况
•飞机的发展简况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续)
美国发展喷气式客机虽然起步 较晚,波音707直到1959年才开始航 班业务,但到了60年代,美国却在 此领域一跃为领先地位。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4)
•飞机的发展简况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续)
波音系列飞机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5)
•飞机的发展简况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2)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3)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续)
影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4)
民航基础知识课件第一章

1939年—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6年的战争中, 航空技术取得了飞跃发展,对战争的胜负起了很大的作 用,特别是战争后期喷气飞机的出现,飞机在战争中被 大量使用,为以后民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飞机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带来民航业的兴旺发展
7、高速发展时期(2005——至今)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 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国民航平均增长速度17.6% 。 2011年,中国民航运输总量达到573亿吨公里 ,旅客运 输量达到2.9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到557.5万吨。北京 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868万人次,稳居全球第二位,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15.8万吨,居全球第三 位。
一、最早的飞行器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了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文明古国在航空方面也有了许多前奏。 4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已经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了空气 动力制作了木船上的帆和舵,以及风扇、风车等。 2000多年前,(2100多年前)中国出现了风筝,它也 是世界上第一种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并且已得到世界的 公认。
1958年开始的民用喷气时代是民航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标志着民航进入了全球大众化运输的新时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1958年民用航空经历 了恢复和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民用航空发展的特点: 国际航空迅速发展,机场和航路网等基础设施大量兴建, 直升机进入民航服务,喷气民用飞机的研制进入试用阶 段。
三、中国航空业的发展
1、创建时期(1949-1957)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民航事业 迈向了新起点。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 从此开始了中国民航业发展的新篇章。
飞机的发明史

飞机的发明史人类一直都怀揣着飞翔的梦想,渴望像鸟儿一样自由地翱翔在天空。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飞机终于被发明出来,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
在古代,人们就对飞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中国古代有风筝的发明,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伊卡洛斯用蜡制翅膀飞向太阳的故事。
然而,这些都只是基于想象和简单的机械原理,距离真正的飞行还相差甚远。
到了中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试图模仿鸟类飞行的尝试。
有人设计了装有翅膀的装置,试图通过扑动翅膀来升空,但由于对空气动力学的原理缺乏了解,这些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 18 世纪,热气球的出现为人类的飞行梦想带来了一丝曙光。
1783 年,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成功制造了一个能够载人升空的热气球。
这是人类首次实现了离开地面的飞行,但热气球的飞行受气流影响较大,且无法进行有效的操控。
真正意义上的飞机发明,要归功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一批先驱者。
乔治·凯利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人物,他被尊称为“航空之父”。
凯利通过对鸟类飞行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飞行的理论,包括升力和阻力的概念。
在凯利的理论基础上,许多人开始进行实践探索。
奥托·李林塔尔是一位勇敢的滑翔机先驱,他多次进行滑翔飞行试验,虽然最终不幸在一次飞行中丧生,但他的工作为后来的飞机发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进入 20 世纪,美国的莱特兄弟成为了实现动力飞行的关键人物。
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从小就对机械制造和飞行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不断改进飞机的设计。
1903 年 12 月 17 日,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
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莱特兄弟成功地驾驶着他们自行研制的“飞行者一号”飞机飞上了天空。
这次飞行虽然只持续了短短的 12 秒,飞行距离也不过 36 米,但却标志着人类动力飞行的开端。
莱特兄弟的成功并非偶然。
他们在研制飞机的过程中,解决了许多关键的技术问题。
通过观察鸟飞行发明飞机的作文

通过观察鸟飞行发明飞机的作文飞向蓝天梦想——从观察鸟飞行飞机发明“天之间,鸟儿自由翱翔,那我何能模仿它翅膀,飞向蓝天呢?”类自古来飞行向往探索。
久远古代,只能望着天空中鸟儿,感叹其飞行神奇。
随着科技发展类智慧积累,我终实现梦想,那——发明飞机。
飞机发明之前,已经开始飞行探索。
古埃及、古希腊中国等文明古国都曾尝试制作能飞装置。
而中国,著名发明家鲁班制作一只木制鸟,称“木鹊”,能空中飞行。
些都飞机发明积累宝贵经验。
真正突破来自鸟类飞行深入观察研究。
发现,鸟儿飞行时,翅膀形状、角度拍打频率都其飞行速度稳定性着重影响。
科学家开始尝试模拟些现象,设计出能飞行机器。
其中最具代表性物美国莱特兄弟。
莱特兄弟1903成功发明世界第一架飞机“莱特飞行器”。
他设计飞机时,深受鸟类飞行启发。
他研究鸟类飞行原理,并将些原理应飞机设计中。
飞机机翼形状、发动机配置及起飞降落方法,都体现鸟类飞行模仿。
莱特兄弟一发明,彻底改变类出行方式,开启航空时代。
随着飞机技术断发展,类终可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蓝天之。
飞机仅缩短球距离,还使类实现探索太空梦想。
从最初螺旋桨飞机,后来喷气式飞机,再如今高科技无机,类飞行技术断进步。
回顾飞机发明过程,我禁感叹,类智慧真无穷。
从最初鸟类飞行简单模仿,如今飞机复杂设计,每一步都凝聚着科学家心血。
而一切,都源我蓝天向往探索热情。
飞机已经成我生活中可或缺一部。
无论旅游、出差还战争中,飞机都发挥着重作。
飞机发明并没停止我飞行探索。
无机、太阳能飞机等新型飞机断涌现,它环保、军事、农业等领域都着广泛应。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发展,相信我制造出更加先进飞机,实现更快速度、更高效率。
而一切,都源我蓝天热爱追求。
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类心中一梦想,那飞向蓝天。
梦想,激励着我断前进。
”让我继续探索飞行技术,实现梦想而努力吧!飞机发明之后,类航空事业开始蓬勃发展。
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源,研究开发新型飞机,满足断增长航空需求。
飞机的发展史课件

科技突破
战争期间,飞机技术的发 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喷 气式发动机、导弹和雷达 等。
民用航空的起步
战争结束后,部分军用飞 机转为民用,推动了民用 航空的起步和发展。
04 现代飞机的发展
喷气式飞机的出现
01
喷气式飞机
20世纪40年代,喷气式飞机开始出现,其飞行速度和高度都得到了显
著提升。
02
英国的格洛斯特飞机公司
飞机的发展史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飞机发明前的探索 • 飞机发明的初始阶段 • 飞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 现代飞机的发展
01 飞机发明前的探索
人类对飞行的早期探索
风筝的发明
滑翔机
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最早 可追溯到中国汉代。它利用风力,通 过调整风筝的形状和材料,实现了空 中飞翔。
早期的滑翔机利用山坡或悬崖的斜度, 通过飞行员的身体移动来控制滑翔机 的飞行。
塞斯纳飞机公司
塞斯纳飞机公司在私人飞机和通用航空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生产 的轻型单发活塞式飞机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皮拉图斯飞机公司
瑞士的皮拉图斯飞机公司专注于生产高性能的私人飞机和通用航空 飞机,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认可。
05 未来飞机的展望
绿色环保的飞机技术
生物燃料的使用
利用可再生资源如生物燃料替代 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碳排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开始 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战争中,飞机主要用于侦察、轰 炸和战斗等任务,推动了飞机技
术的快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从木 质和布料结构逐渐发展为全金属 结构和流线型设计,发动机功率
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03 飞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飞机设计的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飞行的探索和飞机的发明第一节绪论第二节飞行的探索和飞机的发明一、飞行之梦飞行,是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个挑战,也是人类从有史以来就不断追求的一个夙愿。
在古代,人们向往神秘莫测的天际,却上天无路,只能寄托于神话般的幻想,人类征服天空的历史正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1、飞行神话、传说古代人类在艰难的生活和生产中,与自然做斗争而产生飞行幻想。
空中翱翔的鹰,扑翼飞行的鸟和蝴蝶,甚至天上漂浮的白云,都足以引起人们对飞行的向往,古代种种美丽的神话传说也就此产生。
这些飞行神话传说不仅丰富了古代人类社会文化,也孕育了后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
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有许多能在天地间飞来飞去的故事,如牛郎织女故事、七仙女下凡、嫦娥奔月等。
在古代关于舜帝的传说中,说到舜在受到其继母迫害,将被烧死在谷仓顶上时,得到了一件由天女赠送的鸟形彩纹披风,他利用这件披风滑翔而下,逃离了熊熊大火。
这个故事被收入到许多外国文献中,认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关于降落伞使用的想象。
《封神演义》里有雷震子,他肋下生翅,能在空中自由来去。
这个故事反映出人们幻想升空的强烈愿望。
据传在公元9~23年的王莽时期,有一个人用鸟翎编成一对大翅膀,绑在身上,居然滑翔了数百步之远。
这是人类最早实现人力飞行的记载。
王莽飞人在《山海经》的记载中,有个羽民国的国民,身上生有翅膀,虽可以飞但飞不远;有个三苗国的国民,胳肢窝下也有翅膀但不能飞,还特别提到在北方有个奇肱国,其国民造飞车,可乘风远行。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中,许多众神都长有翅膀,或拥有飞车和飞鹰作为座骑,至于长着一对小小肉翅的可爱的小天使,至今还被人们当作吉祥物。
在古希腊,人们广泛传诵着伊卡洛斯与他父亲一起用羽毛和蜡作了一对翅膀,竟成功地从克里特岛上的监狱里逃出来的故事,勇敢的伊卡洛斯不听父亲忠告,执意高飞,想接近太阳,结果因他的翅膀被熔化,掉进了大海;在《圣经》里对耶和华乘坐的飞行器的详尽描写,还被以后一些学者看作是外星人的飞船。
在中世纪成书的北欧神话集《埃达》里,讲述了有个铁匠造了一套可以穿在身上的飞行翅膀,穿了这种飞行服后可以顶着风升高,顺着风下降,反映了人们对鸟飞行的向往。
在阿拉伯有名的传说《一千零一夜》中,也有许多飞行的神话,其中有名的“飞毯”是对直升机飞行器的向往;至于“神灯”中的可飞行百里的巨大,实际上是人们对能在空中跨海越山运输飞机的渴望。
二、飞机的始祖——风筝中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发明了风筝。
英国的航空权威性著作《航空发展史》(History of Aviation,London 1972)也确认风筝起源于中国。
风筝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人类实现飞行梦想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它被传到西方后,许多航空先驱者就是从研究和试验风筝开始的。
相传最早的风筝是出自楚汉相争时的韩信之手。
当韩信把项羽围困在古老的风筝垓下以后,就做了一个很大的纸鸢,让身材轻巧的张良坐在其上,高唱楚歌,瓦解楚军军心。
能够造出载人的风筝,让人难以置信。
但风筝用作传言之用是完全有可能的,在以后的许多记载里,风筝主要的军事用途就是传递书信和宣传品。
唐代之前,我国的风筝还都称为纸鸢,并都以丝、绸、竹为原料,由于那时都为军用,数量不多,价格也相对较高,所以没有被广泛流传。
到了唐代,有人把竹笛系在风筝上,在空中能发出古筝的响声,称谓也开始变成“风筝”。
到宋代,风筝开始在民间流行,材料也改用价格低廉的纸和竹了。
经过千百年的演进,中国的风筝制作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如造形多种多样,既有巨型的“龙”形风筝,又有微型的“蝶”形风筝,还有特种造型会发出光和声响的娱乐风筝等,观赏性极强。
风筝不仅有很好的军事用途和娱乐用途,它也是一种科学工具,如莱特克弟等用它作为发明飞机的启蒙试验工具,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一个雷雨交加夏天,通过高放在空中的风筝将雷电引到他自制的充电器上,完成了震惊世界的“捕足天电”的试验,并以此发明了至今还在为人类造福的避雷针。
风筝被传到西方后,它的滑翔原理成了飞机空气动力学的最有价值的飞行机理之一,莱特兄弟就是从研究和试验风筝开始,悟出了飞机飞行的一些基本规则,最终成功地发明了飞机。
现在,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里,还展示有中国的风筝,英国的博物馆还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风筝在性质上是一种重于空气的飞行器。
风筝产生升力的原理是:当迎面的风吹到倾斜的动力面上,产生一向后、向上的空气动力,地面上的牵引克服一部分向后的阻力和一部分向上的升力,余下一部分向上的升力支持风筝的重量,使它上升,而余下的一部分拉力则使风筝向前飞翔。
风筝与人类飞行探索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风筝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它向人们证明,除像飞鸟、昆虫那种扑翼的方式以外,采用合理的拉力和升力分开的固定翼面,也可以实现飞行。
19世纪中期以后,人们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固定翼飞行器的研究。
1804年英国的凯利曾用风筝作为机翼制成一架滑翔机,用绳牵引起飞。
俄国的莫扎伊斯基和飞机发明人美国的莱特兄弟,都曾用放风筝的方法来研究他们的飞机。
中国的筒形风筝发展为盒形风筝,成为双翼飞机的雏形。
英籍美国人科迪模仿风筝的形状,制成英国第一架双翼飞机。
沙雁风筝的翅膀已经采用了弧形剖面椭圆形翼尖和大约等于5的展弦比,从空气动力学的观点看这些都是性能较好的机翼所具有的特征。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么讲风筝是飞机的始祖。
三、孔明灯——热气球的鼻祖孔明灯的升空原理与500年以后出现的热气球几乎完全一样,许多外国文献里认为中国是最早知道利用热空气获得升力原理的国家。
中国古代的“孔明灯”,被公认为是热气球的鼻祖,但它不是孔明发明的。
据说在五代时(公元907~960年),有一个莘七娘随夫出征,用竹和纸做成一方形灯笼,底盘用松脂油点燃后,随着灯笼内空气变热,灯笼就可扶摇直上,用作联络信号,这中灯当时被称作“七娘灯”。
后来由于孔明对这种灯的军事应莘七娘的松脂灯用很出名,为纪念他逐渐称之为“孔明灯”了。
18世纪初,中国的“孔明灯”逐渐流传到了西方。
1782年在法国巴黎的一闪博览会上,有一些艺人表演了一种很像中国“孔明灯”的日本灯,将灯笼底部的蜡烛点燃后,灯笼就慢慢地升到了空中。
当时在观灯的人群中有一对法国兄弟,哥哥叫约瑟夫·蒙哥尔费,这次日本灯的表演使他们兴奋异常。
从巴黎回到昂诺内家中后,兄弟俩先将一个大纸袋的口朝下入在炉子上加热。
很快,纸袋升到了屋顶上。
接着他们又用布做了一个口袋,同样将空气加热后,布口袋竟然上升了约20米。
1783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蒙哥尔费兄弟让一个直径14米、高17米的大气球升到空中,气球下面还系着一个用柳条编的吊篮,里面有一个只鸡、一只鸭子和一只山羊。
接着蒙哥尔费兄弟开始第一次载人热气球的飞行准备。
他们把气球直径加大到15米,高度加大到23米,气球容积约有2200立方米。
1783年11月15日下午1点54分,地面操作人员解开了系留气球的绳索,载有两个人的气球像脱缰的野马腾空而起。
这只华丽而巨大的气球一直上升到900米,飞行了25分钟,最后降落在巴黎的意大利广场上,人类终于实现了几千年来升空的梦想。
四、航空先知达·达芬奇他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位以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研究飞行的伟大学者出生于1452年的达·芬奇(L.da Vinci)既是著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工程师,又是航空科学研究的创始人。
在航空史的记载中,第一个以科学的态度研究鸟类飞行,并设计出人力扑翼机草图的,是15世纪意大利杰出的艺术家和发明家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他观察了鸟类的飞行,发现气流越快,升力越大。
根据这些发现,他在1505年写成了《论鸟的飞行》Sul Volo degli Uccelli)一文,并绘制了扑翼飞行机的草图。
他设想通过人力向后下方扑动双翼来实现飞行。
他的人力扑翼机没有飞起来,后来的研究证明,也不可能飞起来。
1680年,意大利的齐奥凡尼·波莱里(G.A.Borelli)在《运动的动物》(De Motu Animalium)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仅靠人体肌肉的力量,无法在空中支撑自己的体重。
事实上,即使以现代的技术条件,也很难造出一副像鸟类那样变化多端、挥洒自如的翅膀。
与前人不同,达·芬奇是先通过对鸟飞行的观察、解剖和试验,对鸟的飞行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才提出人类有能力仿制一种机器来模仿鸟的全部运动。
达·芬奇对飞行问题研究的另一重大贡献是,他认为在研究鸟的飞行的同时,还必须研究鸟飞行的环境,即流动的空气或风对鸟飞行的影响,而空气的运动特性还可以通过水的流动来模拟研究。
实际上,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许多原理就是通过“风洞”和“水洞”得到的。
达·芬奇观察到鸟都喜欢逆风飞行,鸟在向前飞行时,翅膀总是与风的方向有一角度,现代飞机也正是这样飞行的;而达·芬奇认为鸟的升力是来自于鸟翅膀对空气压缩后空气产生的反作用力,这一结论比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理论整论整整提前了200年,可见达·芬奇的研究超时代意义。
达·芬奇的《论鸟的飞行》一书中还有许多飞行器的设计草图包括扑翼机,降落伞和直升机。
达·芬奇在《论鸟的飞行》中阐述了关于鸟的飞行的三个原理。
第一原理是鸟的持续飞行原理,或者说空气的升力原理。
他指出:“由于大气是具有可压缩性质的物质,当有某种物质以比它的流动更快的速度拍击空气时,它就要受到压缩”;“除非翅膀扑打空气的运动比空气压缩时自身的运动速度快,否则翅膀下的空气不会变得很密,因此鸟就不会在空中支承自己的重量。
”第二个原理涉及鸟有效利用气流飞行的技术。
在山谷和其他地区,由于温度差作用,会产生上升热气流。
达·芬奇注意到鸟经常利用这种气流毫不费力地飞行。
第三个原理讨论的是鸟如何采取各种省力措施。
这种办法是利用气流和风的作用,使体重降低,再结合翅膀扇动的力量,鸟类可以在消耗很小能量的前提下,进行长时间的自由飞行。
这一点给达·芬奇以很大启示和鼓励,他由此认为人类的飞行是完全可能的。
达·芬奇的航空学研究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前面所讲的是关于飞行的理论和原理,第二大部分是关于飞行的稳定和控制,第三大部分是飞行器设计。
他设计过扑翼机、降落伞和直升机,但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扑翼机。
设计扑翼机完全来自对鸟的模仿。
作为第一个科学地研究航空学的人,飞行器设计的先驱,在这里不能过分地指责他。
大约在1485年,达·芬奇设计了第一架扑翼机,1487年画出了设计草图。
他认为人的臂力不足以扇动机翼,便设想使人处于俯伏状态,加上大腿肌肉的力量来驱动。
他又研究了当时已有的机械动力装置,包括弹簧和弓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