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复习题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整理人:王宰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一.填空题:(2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1. 孔子论语 \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 孔子的文质说,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

4.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 《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6. 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7. 西晋陆机《文赋》进一步把文体分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

8. 陆机《文赋》:陆机,西晋文学家。

9. 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10. 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和“赋体物而浏亮”。

11. 《典论?论文》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观点。

12. 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13. 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认为是“直寻”。

14. 钟嵘把诗经分为:小雅和国风。

15. 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16.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出“兴寄”和“风骨”说,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

17. 陈子昂心目中的理想作品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 18. 韩愈在《答李朔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

19.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他的“不平则鸣”论。

20. 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古代文论复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复习题及答案
18、“文以气为主”揭示了 的重要意义。
19、 的音乐美学论著叫做《声无哀乐论》。
20、《声无哀乐论》的中心思想是阐明 并无必然联系。
21、陆机的文学理论著作是 。
22、陆机所谓 ,指构思内容不能正确反映思维活动对象。
13、“务实诚、疾虚妄”
14、《楚辞章句》
15、曹丕
16、作家才性与文体特征
17、本同而末异
18、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
19、嵇康
20、音乐与人的情感
21、《文赋》
22、“意不称物”
23、“文不逮意”
24、声律
25、文笔
26、“芙蓉出水”与“错彩镂金”
27、“体大思精”
28、作家才性与作品体裁风格
4、齐梁文学重视“缘情”本质,讲究艺术形式的华丽。()
5、刘知几的《史通》倡导文学的实录精神。()
6、陈子昂提倡“兴寄”,要求诗歌审美意象隐含深刻的思想。()
7、李白的诗歌理论崇尚自然清新。()
8、杜甫《与元九书》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
9、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理论的提倡者。()
23、陆机所谓 ,指文章不能充分表达思维过程中所构成的具体内容。
24、沈约是南朝 派的理论代表。
25、南朝的 之争,目的是为了区分文学与非文学。
26、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文学风格追求,即 与 。
48、原诗
49、理、事、情
50 “三境”
51、《水浒》
52、脂砚斋
53、《闲情偶寄》
54、可以兴
55、可以观
56、可以群
57、可以怨
58、理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以载道”是哪位古代文论家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2. “诗言志”最早见于哪部古代典籍?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春秋》答案:A3. “文心雕龙”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A. 王勃B. 刘勰C. 杜甫D. 韩愈答案:B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的观点?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B5.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哪位文论家的论述?A. 王夫之B. 刘勰C. 陆机D. 王安石答案:C二、填空题1. 古代文论中的“________”是指文章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答案:文质彬彬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答案:意蕴3. 古代文论中“________”是指文学作品的构思和布局。

答案:章法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要求,强调诗歌要抒发真情实感。

答案:真情实感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评价标准,强调作品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答案:文质兼美三、简答题1. 简述“文以载道”的内涵及其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

答案: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当承载和传达道德理念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道德教化的工具。

在古代文论中,文以载道被视为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论述“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诗人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富有情感色彩和哲理深度的艺术空间。

意境的营造可以使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思考空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产生共鸣和联想,从而达到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启迪。

最全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最全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最全中国古代文论试题《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发愤著书”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白居易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家”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清空”和“意趣”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性灵”说的诗学主张。

11.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2.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庄子的)“虚静”说(庄子的)“虚静”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考试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考试资料
13.(荀子)荀子
论“言〃(简答)★

荀子论“言”:特别强调道,这是一种文以明道的主张。道的实际内容,就是所谓道义。他认为一切言论,但凡符合道的、宣扬道的,就是好的;但凡离开道的、违反道的,就是坏的;由于对道有不同的态度,所以可分成圣人之“言〃、君子之“言〃、小人之“言〃;
“言〃和政治有紧密的关系,不同的“言”对政治起不同的作用
22.王逸对于屈原作品的评价(简答)★★
王逸以儒家的经典为依据,论说屈原作品是如何符合经义的。“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西汉中叶以后,儒家思想处
于总揽地位,经书成为衡量一切的最gao准则。班固依托经义来贬低屈原,王逸引经据典来还击,他在(楚辞章句序)中称(骚)为“经”,表现出对(骚)极端的推崇;对屈原作品的评价,“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辞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榜样,取其要妙,窃其华藻"。
15.(毛诗序)内容(单项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
(1)(毛诗序)主要内容:(毛诗序)吸取了传诗经生们的意见,阐说了诗歌的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法和社会作用等,可以看作是先秦儒家诗论的总结。首先,它进一步说明了诗歌的言志抒情的特征和诗歌与音乐、舞蹈的相互关系。其次,(毛诗序)指出了诗歌音乐和时代政治的紧密关系,说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品,政治情况往往在音乐和诗的内容里反映出来。其三,在诗歌的分类与表现手法方面,(毛诗序)提出了“六义”说。
25.“文以气为主”
(名词解释)★★★
“文以气为主".曹丕所谓“气〃指作家的气质、个性,以及由此形成各自的独特的风格。因此,不同作家各有所长。但过分强调作家的材性,而不懂得作家的风格是社会实践和艺术修养的结果,观点不够全面
26.四丕(典论•文章)的文学主张(简答、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位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A. 王勃B. 杨炯C. 卢照邻D. 杜甫答案:D2.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哪位诗人对王维的评价?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B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的主张?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A4.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5. “赋、比、兴”是哪位古代文论家提出的诗歌创作方法?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庄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春望》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 “_________,_________”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名句,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 “_________,_________”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答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4. “_________,_________”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描绘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

答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5. “_________,_________”是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答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韩愈的“古文运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古代散文的质朴、自然、真实、生动的风格,反对当时盛行的骈文。

韩愈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如《师说》、《进学解》等,以其雄浑的气势、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笔,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韩愈的古文运动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使散文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对宋代的古文运动和明清的散文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文论复习

古代文论复习

一、填空1分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即语言要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不要修饰。

2《诗大序》还发展了儒家的政治教化论,提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教”观。

3王充强调“实诚”,反对“虚妄”4皎然,最早探究诗歌意境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诗论是一种比较纯粹的儒家实用理论。

6《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论诗歌意境风格的著名作品。

7黄庭坚最著名的观点是: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8严羽论诗的基本方法是“以禅喻诗,以悟论诗”。

9严羽发现了诗与别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文体特点,他把这种特点叫做“兴趣”10即景会心P2711李渔提出“结构第一”:立主脑、解头绪;密针线;脱窠臼。

12《人间词话》对古代文论史上发展历时最长、内涵最丰富的意境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发展。

13“诗缘情”与“诗言志”,在古代文论史上前后相继,各标一帜的态势形成。

14如果把“形象”和“意象”这两个基本概念加以比较,则前者重在对物象的模拟(象物)而后者重在物象的审美概括。

15古代文论把创作过程的这个起始环节,称为“感物”。

16“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含蓄》)是描述诗歌意境风格的含蓄。

17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诗论诗的风格。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即语言要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不要修饰。

2《诗大序》还发展了儒家的,提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

3王充强调,反对。

4,最早探究诗歌意境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诗论是一种理论。

6是司空图论诗歌意境风格的著名作品。

7黄庭坚最著名的观点是8严羽论诗的基本方法是9严羽发现了诗与别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文体特点,他把这种特点叫做。

10即景会心P2711李渔提出“结构第一”:。

12对古代文论史上发展历时最长、内涵最丰富的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发展。

13与,在古代文论史上前后相继,各标一帜的态势形成。

14如果把“形象”和“意象”这两个基本概念加以比较,则前者重在对物象的(象物)而后者重在物象的。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谁提出?A. 孔子B. 孟子C. 韩愈D. 柳宗元答案:C2. “诗言志”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3.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文心雕龙》的范畴?A. 《神思》B. 《体性》C. 《文赋》D. 《诗品》答案:D4. “文质彬彬”这一成语出自哪位古代文论家?A. 司马迁B. 班固C. 刘勰D. 王充答案:C5. “文以气为主”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王羲之B. 王勃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B6. “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有何不同?A. 没有不同B.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教化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阐释功能C.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阐释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教化功能D.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抒情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议论功能答案:B7. “诗缘情而绮靡”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李白B. 杜甫C. 王昌龄D. 李商隐答案:B8.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A9. “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如何?A. 同等重要B. “文以载道”更为重要C. “文以明道”更为重要D. 两者地位无法比较答案:A10. “文质彬彬”中的“文”指的是什么?A. 文章B. 文学C. 文采D. 文字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唐代文论家________提出。

答案:韩愈2.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期文论家________的作品。

答案:刘勰3. “诗言志”这一说法最早见于《诗经》中的________篇。

答案:《大序》4. “文质彬彬”中的“质”指的是文章的________。

答案:内容5. “文以气为主”这一观点强调了文章的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论填空题1.《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李清照对当时有些人认为词与诗并无本质区别,词即长短句之诗的观点持不同看法,著《论词》一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

3.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是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4.钟嵘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干之以风力”,同时“润之以丹彩”,只有二者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

5. 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6.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晋宋以来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批评。

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兴寄”和“风骨”,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7.《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正气。

”9.刘熙载的《艺概》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个部分,以文学评论为主。

10.王夫之借用佛学的范畴,提出了诗歌创作的现量说。

教材指出:王夫之的现量说有三义:即现在义、现成义和显现真实义。

11.钟嵘把“滋味”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美学范畴。

12. 李贽对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童心”说。

13. 司空图提出的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都是在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14.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四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赞扬了晋代诗人陶渊明诗天然浑朴之美。

15.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6.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

“四科”具体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四科”实际上共八种文体。

17.陆机的《文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文章。

18. 李清照对当时有些人认为词与诗并无本质区别,词即长短句之诗的观点持不同看法,著《论词》一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

19.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

名词解释1.“文以气为主”曹丕的文论观点。

“气”指人的身体在禀受了自然之气以后所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艺术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概括。

“文以气为主”,意思是说作家根源于自然生命的精神状态、气质素养是决定文艺创作的主动因素。

作家的精神气质对于创作活动的主导作用。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精神气质,在创作中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和风格。

此外,不同时代的文章和文学,具有不同的气质特征。

2. 风骨风侧重于情,指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以及它们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气度风貌。

“骨”侧重于“理”,是言辞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逻辑力量。

骨就是由坚实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清晰的条理、严谨凝炼的言辞而产生的说服力。

风与骨都牵涉到内容,只不过“风”的重点是情,即内容中的主观情志,“骨”的重点是义,即客观事义。

简答题1. 请结合王国维的具体论述,概括他的“境界”说理论。

答:(一)在王国维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人间词话》里,贯穿其中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

《人间词话》开宗明义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5分)(二)关于境界说的美学特征的内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具体说明:首先,“境界”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响,体现出了“言有尽而义无穷”的美学特色。

(5分)其次,指出“境界”、“意境”具有真实自然之美。

他说:“大家之作,……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不仅要求内容方面的情景之真,而且要求艺术表现方面自然传神,造语平淡,尽弃人为造作之痕迹。

惟其如此,作品方能具有“不隔”的自然真切之美。

(5分)另外,同是体现出自然真切之美的作品,王国维又从美学上根据作者主观介入程度的差异而区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且概括说明两种境界的基本形态的美学特征是“一优美,一宏壮也”。

(5分)(三)王国维继承和融会钟嵘、司空图、严羽、王夫之、王士禛等人的理论,同时接受了西方美学的影响,创造了境界说,因而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开始向现代转换。

2、试述李贽“童心”说的内容及理论意义和影响“童心”说是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什么是“童心”呢?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

”因此,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

他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最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给矛《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古今至文”。

李贽的童心说是与明七子派的复古摹拟诗论观相对立的,并且成为稍后的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理论源头,对当时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发生了巨大影响。

3. 孔子主张“诗可以怨”,请指出:什么是“诗可以怨”?结合文学史,谈谈他对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过什么样的积极影响?答:(一)孔子在《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提出了“诗可以怨”。

(5分)(二)“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的《桑柔》、《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

(三)“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

后世的许多人的作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2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

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

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论题。

4、谈谈刘勰《文心雕龙》对文学理论的贡献。

①初步建立了文学史的观念。

他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他在《时序》篇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并在《时序》、《通变》、《才略》诸篇里从上古至两晋结合历代政治风尚的变化和时代特点来探索文学盛衰的原因刘勰品评作家作品。

比如他说建安文学「梗概而多气」的风貌是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而形成东晋玄言诗泛滥是由于当时「贵玄」的社会风尚所决定。

注意到了社会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决定影响。

不仅如此他还注意到了文学演变的继承关系。

并由此出发反对当时「竞今疏古」的不良倾向。

这些都是十分可贵的。

②分析论述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

在《风骨》篇里他主张「风情骨峻」在《情采》篇里他强调情文并茂。

但在二者之间他更强调「风」、「情」的重要他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

③从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败教训。

他指出在创作上作家「神与物游」的重要强调了情与景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

他还指出不同风格是由于作家先天的才情、气质与后天的学识、习染存在着差异的结果。

针对当时「近附而远疏」、「驰骛新作」的风气他提出了继承文学传统的必要论述了文学创作中「新」、「故」的关系。

此外他对创作中诸如韵律、对偶、用典、比兴、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④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在《知音》篇里他批评了「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各执一隅之解」的不良风尚要求批评家「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

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六观」的批评方法一观位体看其内容与风格是否一致二观置辞看其文辞在表达情理上是否确切三观通变看其有否继承与变化四观奇正看其布局是否严谨妥当五观事义看其用典是否贴切六观宫商看其音韵声律是否完美。

这在当时是最为全面和公允的品评标准。

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又曰:“辞达而已矣。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矣。

(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1. 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答:信中的指教,以及诗、赋和杂文,我览后都能熟知了。

(这些文章)大体上像行云流水那样自然流畅,初看起来没有一定的形式规则,但是(它们)常常在应当行文的地方就自然行文,在不可不停止笔墨的地方就自然停笔,行文理路自然,描写的意向层出不穷。

孔子说“语言没有文采,就不能传播得很远。

”又说:“文辞能准确表达意思就行了。

”(孔子)说语言只要能表达意思,(有人)就怀疑好像可以不要文采,这是大谬不然的。

写文章追求描写事物的微妙之处,就好像想把风栓住,把影子抓住(那样难),能够使这个事物的形象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心里的人,大概千万人里也难遇到一个人,而况且能使事物的形象清清楚楚地表现在语言和文章里的人呢?(那更是少而又少了)能做到使事物的形象清清楚楚地表现在语言和文章里,这才是叫做(孔子所说的)“文辞能准确表达意思”。

文辞到了能准确表达意思的地步,文章的用处是说不尽的。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