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讲堂-中医药文化及端午香囊文化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香囊是什么

端午节的香囊是什么

端午节的香囊是什么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属于民间祭祀节日的范畴。

这个节日有着浓浓的文化底蕴,而在这个节日的传统文化中,香囊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物品。

那么,端午节的香囊究竟是什么呢?一、香囊起源香囊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崇祯年间,由于封建社会的禁锢,女性不能随便外出,而时常呆在屋子里,所以为了保持梳妆打扮的干净整洁,就用小布袋子装上芳香的草药,挂在自己衣领上或是放在自己的衣柜里,这就是最初的香囊了。

不过,端午的香囊与这种香囊的起源可能还有一段距离。

相传,在古代的端午节期间(也就是每年的五月初五),民间会用红绸和香料等套制成一个小巧精致的囊袋,然后挂在自己的身上,或者是挂在儿童的脖颈上,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这也就是端午节的香囊的雏形。

二、香囊的种类在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中,香囊分为不同种类,每种香囊的寓意也不尽相同。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香囊:1.五香囊:五香囊通常是用五香粉、草药、樟脑和橙皮等制成的,散发淡淡的香气。

五香囊的象征意义是辟邪驱邪、祛病延年。

2.艾草囊:艾草囊通常是用艾草和当归等植物花草制成的。

艾草在中医学中有温经散寒、驱寒驱湿等功效,因此艾草囊的象征意义是驱寒、预防疾病。

3.龙舟囊:龙舟囊的外形类似于小巧的龙舟,象征着屈原在江中,爱国奋斗的精神和意志。

4.香粽囊:香粽囊是一种温馨的象征。

在传统的端午节期间,人们通常会包制粽子吃,而香粽囊就是将香气缭绕的糯米粽、荷叶和香料等材料,制成小巧的装饰品,以美好的心愿祈福。

三、香囊的传统意义在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中,香囊有着辟邪、镇煞、驱鬼、祈福等多种寓意。

通常而言,香囊常被挂在儿童的脖子上或者是身边的容器内,这是为了保护儿童不受邪恶的侵扰;此外,香囊也常被戴在身上或者佩戴在钥匙上,以驱除迎风(即反风)等不吉利之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囊是一种独特的物品,可以吸收并散发出香草、花卉等自然养分的芳香,能够带给人们很多的好处和祝福。

在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中,香囊被赋予了多重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了这个节日的一种重要象征。

端午节香囊中药配方

端午节香囊中药配方

端午节香囊中药配方端午节是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端午节,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同时还会制作香囊来祛病驱邪、祈求平安。

香囊是用布袋装入各种香料和草药制成的香袋,香味扑鼻,具有消病保健的作用。

今天我们分享一下端午节香囊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一、配方1.桂圆肉:50克2.丁香:10克3.白芷:15克4.龙脑香:15克5.橘皮:10克6.石菖蒲:10克7.苏叶:10克8.香附子:10克9.艾叶:30g二、制作方法1.将所有草药材料清洗干净,晒干后细碎研磨成细末备用。

2.取一块白色布料,然后将所需的细末分别放入布袋中。

每个香囊中药的重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进行调整。

3.将香囊用线缝好,即可使用。

香囊可以随身携带,放在衣柜里,或者放在房间的通风处等,随时享用其中的香味和草药的功效。

三、功效和作用1.制作的香囊味道清新,香气扑鼻,能够去除房间的异味,让房间充满愉悦的气息。

2.其中所选用的草药种类多样,有通窍、开胃、舒筋活血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3.端午节的香囊中药配方可以给人们带来健康的呵护,同时也遵循了中医理论,实现了“药食同源”的健康理念。

四、使用时注意事项1.香囊是用来祛病驱邪、祈求平安的,因此一般不建议用来点燃或烟熏。

2.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果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停止使用。

3.香囊不建议放在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中,以免影响草药的功效。

总之,端午节香囊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功效明显,不仅能够增加节日气氛,而且还能够保护身体健康。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香草搭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希望在这个端午节,大家都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祥和的身心和家庭,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的艾叶香囊辟邪驱瘟保平安的民间习俗

端午节的艾叶香囊辟邪驱瘟保平安的民间习俗

端午节的艾叶香囊辟邪驱瘟保平安的民间习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庆祝端午节,这一天既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也是享用粽子和赛龙舟的时刻。

然而,除了这些经典的活动,端午节还有另外一个特色,那就是使用艾叶香囊来辟邪驱瘟和保平安。

下面,本文将会介绍关于端午节艾叶香囊的传统以及使用方法。

一、传统艾叶香囊的意义艾叶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具有驱邪、辟瘟的功效。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将艾叶制作成香囊,在家中悬挂或佩戴,以祈求平安和消灾。

艾叶香囊上一般绣有五彩丝线,形状各异,包括蝴蝶、金钱袋等,独具特色。

这些香囊可以挂在门上、梁上、抽屉等处,也可以佩戴在身上,人们相信这样做能够驱散不祥之气,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病魔困扰。

二、制作艾叶香囊的步骤制作艾叶香囊的过程需要一些简单的材料,包括艾叶、彩线、绣花针等。

下面是制作艾叶香囊的简单步骤:1. 准备材料:首先,需要准备足够的艾叶,一把约有15-20片左右。

此外,还需要一些彩线和绣花针,以及一些装饰品如丝绸布料等。

2. 制作花样: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自由设计艾叶香囊的图案。

可以选择像蝴蝶、金钱袋等象征着幸福与财富的图案,也可以选择其他吉祥纹样。

3. 缝制艾叶香囊:将两片艾叶背对背,用彩线将它们缝在一起。

在缝制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将绣花针穿过艾叶,以便固定好线头。

缝制好的面料可以带有花边或绣花图案,使香囊更加美观。

4. 装饰香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香囊上进行装饰,比如添加一条丝绸带子作为吊绳,或者将一些小珠子、铃铛等附加在香囊上。

5. 填充香囊:最后一步是将艾叶香囊填充上艾叶。

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选择装满整个香囊,也可以仅填充一部分。

三、使用艾叶香囊的方法制作好艾叶香囊之后,人们可以将它们挂在家里的门窗上或者佩戴在身上。

以下是使用艾叶香囊的一些常见场景:1. 家庭用途:在端午节之前,人们会将艾叶香囊挂在家门上或者窗户边缘。

传统上,艾叶香囊被认为具有驱邪辟瘟的作用,可以保护家人平安健康。

端午节做香囊的寓意

端午节做香囊的寓意

端午节做香囊的寓意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有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人们还会在这个节日准备一些香囊,这些香囊有着深刻的寓意。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端午节做香囊的寓意。

一、驱邪避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囊有着驱邪避疫的功能。

人们相信香囊可以抵挡邪气,保护身体健康。

端午节是夏季,气候潮湿,病毒也比较容易滋生。

因此,在端午节做香囊,并挂在门口、窗户等位置,可以起到驱邪避疫的作用。

二、祈求平安过去,人们没有现在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各种自然灾害、战争乱象都会让人们处在危险之中。

因此,在传统文化中,人们会有祈求平安的心理。

在端午节,人们做香囊,就是为了祈求平安,保护家庭的安全。

三、纪念屈原屈原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志士。

屈原投江身亡,人们非常伤心,于是就开始划龙舟和包粽子,祭奠这位伟大的人物。

而做香囊,则是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怀念。

四、神秘的熏香文化中国人喜欢燃香,用香薰人、香馍神的文化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香囊已经成为了中国特有的熏香文化中的一种代表。

在燃香过程中,通过烟雾来纳气灭病、驱邪辟秽,并通过香气来保持身心的清明和净化。

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恒常香料,如广东桂花、兰花香等,也让香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特殊香气。

五、传承民间手工艺现代社会,机器生产和工业化已经让很多手工艺逐渐失落。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可以利用假期来制作香囊,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发扬,也是一种传统手工艺的保护。

香囊的制作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手工,这对于今天习惯机械生产的年轻人,是一种难得的手工体验和锻炼。

总之,端午节做香囊的寓意是非常丰富的。

香囊不仅仅是一种物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价值的体现。

我们可以通过做香囊,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的熏香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代生活和机械化生产。

中药保健话香囊

中药保健话香囊
中药保药香囊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中药香囊是什么?
香囊古时又称香包、香袋、荷包等。
用丝绸缝制而成的香囊精巧可爱,时 时散发出沁人的芳香,可作为随身之 物。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所含 挥发油能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 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 量提高,
嗽人群、儿童佩戴。

香囊的配方三
O 除乏解困香囊 [主要成分)绿萼梅、 玫瑰花、茉莉花等。 [功 效)芳香解郁,提神醒脑,净化空气。 适宜湿重困乏人群佩
戴,尤宜车厢、室内悬挂。
叁 香囊的配方四
O 驱虫辟秽香囊 [主要成分)槟榔、花椒、雄黄等。 [功 效)芳香辟秽,解毒杀虫,适宜衣物存放、家居潮湿、蚊蝇叮
“衣冠疗法” “服气疗法”
目录
壹 贰叁 肆





















壹 香囊的作用
避瘟,治疗疾病,饰物,清新气味, 定情之物
中药学理论认为,芳香味能散、能行、能开,具有化湿、 辟秽、开窍、醒脾等效应。比如,具有芳香味的藿香能化 湿,薄荷能辟秽,石菖蒲能开窍,佩兰能醒脾等,治湿阻 中焦、神昏窍闭、湿浊困脾等常分别选用。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所含挥发油能够刺激鼻 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 提高
贰 香囊的制作

香囊的配方一
O 传统香囊 [主要成分]甘松、山奈、丁香等。 [功 效)芳香化湿,温中醒脾,适宜一般人群佩戴。

香囊的配方二
O 防感香囊
[主要成分]藿香、 荆芥、防风等。 功 效 疏风散寒,化湿醒脾,适宜体弱易患感冒、咳

香囊——香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香囊——香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香囊——香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香囊历史中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作为香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香囊文化也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社会习俗香囊最初是由佩囊发展而来的。

佩囊是古人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

古人衣服上没有口袋,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等,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则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

香囊即属于佩囊的一种,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帏、荷包等等。

文献记载,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据《礼记·内则》记载:“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 皆佩容臭。

”东汉郑玄注曰:“容臭,香物也。

以缨佩之,为迫尊者,给小使也。

”大意是说未成年的男女拜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香囊以示敬意。

这里提到的“容臭”,大概就是最早形态的香囊了。

香囊质地种类很多,古代香囊不仅有精美的丝制品,还有用金银等贵重金属精心打造的,一般制成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等,顶端有便于悬挂的丝绦,下端系有结出百结的系绳丝线彩绦或珠宝流苏,百结谐音百吉,蕴含着美好的心愿。

香佩法,亦被称为闻香法,是指将有芳香气味的中草药加工成粉末或者细小的块状、片状,然后装入各种形状、布料的布袋或者锦囊,然后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者放在贴身的衣袋中,用来预防、治疗一些疾病以及驱虫辟邪。

而关于香佩法的由来,在一些十分久远的历史典籍中都有记载。

考古学家从长沙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有香囊,根据当时历史记载,是用来装入中草药,用以驱虫辟邪的。

在《山海经》中也有相关记载,此之后民间都有佩戴香囊的风俗和习惯。

中医小讲堂-中医药文化及端午香囊文化

中医小讲堂-中医药文化及端午香囊文化


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
称。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
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
意,后人称医生的功绩为
“悬壶济世"。
中医历史典故
三国时董奉,医术高明,医德
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受
杏 礼,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
树作为纪念。重症愈者种5株, 轻者1株。数年后,蔚然成林,

春 红杏累累。他建一"草仓",告诉
人们,要杏果的,不用付钱,只
暖 要拿一器谷子来换一器杏果。这
样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
他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人们非
常感谢他,送他匾额上写"杏林"、
"医林"、"誉满杏林"、"杏林春
暖"。这些赞誉之词成为医德高
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中医药文化传承是中国文化 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青 少年思想成长的土壤。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五千年的国粹和瑰 宝,我们本次活动就是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中 医药、感受中医药、学习中医药、认同中医药, 有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医庆六一 香囊益身心
——中医药文化和香囊文化进小观小学
中医小讲堂
——————之传统中医药文化
中医历史典故
悬壶《后汉书·费长房
悬 传》载,市中有一老翁卖药,
悬一壶于市头。而他的药给
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十 分有效,引起人们的注意。

结果发现这个神奇的老头,

每到落市关门后,他就跳入 葫芦里。古代医药不分家,
我院自制的中药香囊(苍藿驱 瘟香囊)
作用:芳香避瘟、净化空气、愉悦精神、 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及蚊虫叮咬。

传统香囊的主要中药配方及功效

传统香囊的主要中药配方及功效

传统香囊的主要中药配方及功效
古代民间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在端午之时佩戴香囊,则更为盛行。

端午时节,妇女及儿童们佩戴的香囊形态各异,五彩缤纷,小巧精致,清香四溢,既装扮了自己,也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一、香囊的中药配方
香囊内常装有苍术、细辛、白芷、丁香、川芎、山奈、朱砂、雄黄、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辛夷等中药。

二、香囊主要中药成分的功效
香囊主要中药成分多含有挥发油,具有芳香化湿、开窍醒神、辟秽驱虫等功效。

1.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芳香辟秽。

2.细辛——芳香透达,散风化湿,通鼻窍。

3.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

4.丁香——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5.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

6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7.苏合香——开窃,辟秽,止痛。

8.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三、现代药理研究
通过对传统香囊配方的研究发现,这些芳香性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
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可有效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养生保健往往会与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反映

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养生保健八件事,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喝雄黄、
煮大蒜、滚吃鸡鸭鹅蛋、驱五毒。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中医认为夏季

的气候特点是湿温,细菌容易滋生,而香囊则有杀

菌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 香囊是将芳香性的中草药碾成细末装入袋中,

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
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
“岐黄之术”,即源于此。
中医历史典故
悬壶《后汉书·费长房
悬 传》载,市中有一老翁卖药,
悬一壶于市头。而他的药给
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十 分有效,引起人们的注意。

结果发现这个神奇的老头,

每到落市关门后,他就跳入 葫芦里。古代医药不分家,

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
中医四大经典
《难经》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 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 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 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 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 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 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 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主治:虚寒出血,虚寒性腹痛,痛经, 月经不调,湿疹瘙痒。
中药本草香囊
藿香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止呕。 主治:湿滞中焦、呕吐、暑湿或湿温初起。
中药本草香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薄荷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
中药本草香囊
紫苏叶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脾胃气滞、 胸闷呕吐、鱼蟹中毒、腹痛吐泻等
中药本草香囊(防感驱蚊)
作用:芳香避瘟、净化空气、愉悦精神、 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及蚊虫叮咬。
使用方法:将100g的防感驱蚊香囊置床上, 可预防感冒及蚊虫叮咬,小朋友可以佩戴在胸前。
中医四大经典
《神农本草经》
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 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 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 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 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是中医药 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中医四大经典
《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作者张仲景,名机,是汉代的名医,南阳郡 人,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中医所说的 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 疫这种传染病。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 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 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 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仍 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历代名家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的由来
一般指以中国 汉族劳动人民 创造的传统医 学为主的医学, 所以也称汉医。
诞生于原始社 会,春秋战国 时期中医理论 已基本形成, 之后历代均有 总结发展。
承载着古代人民同疾病 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 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 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 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 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 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 圣
艰苦,著成《本草纲目》,所
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
法、德、俄等国文字。
中医历史典故
岐黄公元前26~22世纪
时,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 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

有熊氏。岐伯,传说中的医 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中

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

《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 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
注意事项: 1.中药香囊想要真正发挥驱蚊功效,配方和比例及其关键,我们的防感驱蚊香囊由12味 中草药配方组成,无毒,老年人、婴幼儿均可放心使用。 2.防感驱蚊香囊的作用并不是杀死蚊虫,而是利用中草药散发出的气味来让蚊子“敬而 远之”。 3.孕期使用香囊,可能造成长期刺激,严重时可能导致流产。 4.中药香囊的防感驱蚊效果一般维持1个月,香味淡了,驱蚊效果就弱了,此时需要更换。 5.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引发过敏症状。 6.拿过香囊后,在吃东西前请注意洗手。
祝由
针刺
中医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手段
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 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 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 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 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 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 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 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 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被称 为医之始祖。
谢谢!
佩在身上以预防疾病的传统民间艺品,根据不同的
中草药配方,可具有预防感冒、防蚊驱虫、芳香避
瘟、提神醒脑、安神助眠、 开胃醒脾等功效。
识草药——猜猜这是什么草药
识草药——猜猜这是什么草药
识草药——猜猜这是什么草药
中药本草香囊
艾叶
性味归经:苦、辛、散,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止痛、 祛湿止痒。
倡 导
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 者
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中医历代名家
华佗(?-208) 又名敷, 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

亳州)人。精内、外、妇、儿、 科
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之
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 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

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中医历代名家
张仲景 名机,汉末向阳 郡(今河南南阳人)人。相传曾
称。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
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
意,后人称医生的功绩为
“悬壶济世"。
中医历史典故
三国时董奉,医术高明,医德
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受
杏 礼,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
树作为纪念。重症愈者种5株, 轻者1株。数年后,蔚然成林,

春 红杏累累。他建一"草仓",告诉
人们,要杏果的,不用付钱,只
记载。

中医历代名家
孙思邈(581-682) 唐朝
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
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 药
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 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采

“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
了。监视人谎报采药时摔死,
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
中医历代名家
李时珍 字东壁,号濒湖,
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 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治法
辨证论治
汗、吐 下、和 温、清 补、消
八纲辨证 卫气营血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经络辨证 三焦辨证
四诊合参
望 闻 问 切
理论基础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导引

拔罐

推拿


砭石


艾灸
治疗手段
汤药
中医忆端午 我来做香囊
———中医药文化和香囊文化进兴隆
中医小讲堂
——————之传统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传承是中国文化 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青 少年思想成长的土壤。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五千年的国粹和瑰 宝,我们本次活动就是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中 医药、感受中医药、学习中医药、认同中医药, 有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 医 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 圣
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 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
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中医历代名家
预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防 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 医 著有《肘后备急方》,书中最 学 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 的 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 倡 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 导
暖 要拿一器谷子来换一器杏果。这
样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
他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人们非
常感谢他,送他匾额上写"杏林"、
"医林"、"誉满杏林"、"杏林春
暖"。这些赞誉之词成为医德高
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中医小讲堂
——————之端午香囊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端午节,是一
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中
中医历代名家
黄帝,姓:姬,公孙 、氏:有
针 熊、轩辕。黄帝是传说中中原 灸 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 之 即系托名黄帝与岐伯、雷公等 祖 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
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 和论述亦特别详细。
中医历代名家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 脉
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 学
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 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 起,名闻天下。《史记·战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