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庭院

合集下载

枯山水介绍

枯山水介绍

枯山水介绍枯山水是一种传统的日本庭院设计风格,其特点是利用石头、沙子、苔藓等自然元素来表现山水景观。

枯山水庭院常用于禅宗寺庙和私人住宅的庭院设计中,给人以平静、宁静的感觉。

在枯山水庭院中,没有繁华的花草树木,只有石头、沙子和苔藓,富有自然之美,令人心生敬畏。

枯山水庭院的特点在于其石景和砾石的运用。

石头在日本文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不朽的象征。

在枯山水庭院中,石头被摆放成山、石、水的形态,以表现出自然山水的景象。

这些石头的形状、大小、颜色都是有意为之,呈现出一种自然、朴素、极具艺术感的美感。

枯山水庭院中的砾石也是一种重要的元素。

砾石被运用得非常巧妙,用于模拟自然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形态。

这些砾石通常被摆放成波涛汹涌的形态,表现出自然水流的动态美。

而这些砾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也都是有意为之,以表现出自然之美。

苔藓在枯山水庭院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苔藓被视为极具生命力的植物,它们的存在使庭院更加富有生机。

在枯山水庭院中,苔藓被运用在石头上,以表现出依附在岩石上的自然植物景观。

这些苔藓的颜色、形状也都是有意为之,以表现出自然之美。

枯山水庭院中,不仅有石头、砾石、苔藓等自然元素,还有一些小的装饰品,如小桥、小屋、小树等。

这些小的装饰品被运用得非常巧妙,以表现出自然之美。

枯山水庭院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庭院设计风格,它融合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艺术之美,给人以平静、宁静的感觉。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需要一个能让他们放松、减压的场所。

而枯山水庭院正是这样一个场所,它不仅是一种庭院设计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日本枯山水园林解析

日本枯山水园林解析

大德寺枯山水解析
你可以将这样一 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 的岩石,或传说中的 神秘小岛,但若仅从 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 绝作;它对组群、平 衡、运动和韵律等充 分权衡,其总体布局 相对协调,以至于稍 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 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 果。
龙安寺枯山水解析
龙安寺位于京都市右京区 , 其方丈庭园建于 1499 年,设计者是相阿弥。此园东西长25 m ,南北宽11 m。
龙安寺枯山水解析
庭园与禅
细看此园,向南的檐廊 , 方 丈室分别向南、向西伸出的两道 连廊,连同一道L 形的矮墙就围合 成了这著名的方丈庭院;北部方丈 室朝南面的庭园完全敞开,深深的 檐廊和活动的门扇使室内外连通 在一起,低矮的地坪和庭园的高差 只有一两个踏步高,地坪上的观赏 者仿佛身处庭中景物间。庭中 15 块石头分成 5 组散落在平坦的细 沙上,而细沙则被耙出各种纹理来 ; 围墙低矮 , 坐在方丈室室内的地 板上就可以看到外面多彩的大自 然———绿树、花、天空,云彩— —变化的大自然和庭中千年不变 的沙石之间具有哲学思辩的意味 。
主要是以岩石为主,白 砂、绿树、苔藓、光秃的黑 石相衬,其意境来源于中国 的水墨画,注重幽远意境, 顺其自然, 简朴幽静。用 光秃黑石、白砂、矮树、苔 藓,布置成象征山水自然的 庭园,园中白沙铺地,弯弯 曲曲,好似一条小河从庭园 中流淌,其间点缀着松柏和 枫树,矮树丛,苔藓点点, 蜿蜒曲 折,其中散置“飞 石”,形成一个超凡脱俗的 境界1130203
微缩式园林景观
枯山水庭园 是源于日本本 土的缩微式园 林景观,多见 于小巧、静谧 、深邃的禅宗 寺院。以拳石 代山;以白沙 代水;以青苔 代植物。
枯山水的形成与发展
•东汉永平年间,佛教经过印度流传到了中国,经过长期的文化 冲突和磨合,佛教在中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中唐以后,禅宗的迅速发展对中国后期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而日本的禅宗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从中国引进的; •公元12 世纪日本得道高僧茶西禅师将禅宗的临济一派介绍到了 日本; •公元13世纪,日本道远禅师将曹冻一派引进到了日本; •经过镰仓、室町和德川幕府的后期发展,禅宗思想深深的渗透 在了日本神会的各个层次禅宗对日本园林影响是巨大的,为反映 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摒弃以往的园林做法。 使用一些如常绿树,砂、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来营造枯山水庭 院。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人们在这个环境中通过静坐 、关照、内省来感悟禅宗哲学。后来这种园林的发展日趋完善— 岛屿、小桥、水体、以及一些乔灌木都被慢慢的删减了。仅留下 岩石和耙制的沙砾,这便是流传之今而又经久不衰的日本枯山水 园林。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1 、禅境初探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是一种中国化的精神现象哲学,禅宗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

参禅者通过静悟与修禅的方式,达到一种解脱后的澄明与自在。

超越世俗纷扰,体认心灵的本真状态,从而顿悟佛果。

因此参禅场所表现出的禅学意境也关系到参禅者的内心变化。

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情与景的统一。

通过主观的禅学感知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本质为空的“缘起性空”的灵境。

2 、历史文化背景日本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枯山枯水,即以砂代水,以石代山。

《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

”枯山水以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于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海岛、瀑布等等。

利用白砂与小碎石表现流水之美,象征着广大的空间。

沙石选用浅灰白色或浅灰色,通过耙制沙砾形成纹路,如直纹可喻静水,“z”纹可喻海中撒网,同心圆纹可喻雨水溅落,涡旋纹可喻漩涡,叠加半圆纹可喻浪涛或波涛击岸。

若要点缀花木,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夭矫多姿的矮株,不种花而种植青苔等,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

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阁楼或是高处观看的,除非是为了进行打扫,否则谁也不许进入庭园。

在枯山水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能够对人的心境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日本从室町时代开始,朝廷贵族、禅宗僧侣等就热爱造庭, 禅寺庭院以模仿杭州、苏州名园, 来陶冶性情,体会“物我如一”的禅境。

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禅寺园林的一大代表风格,也被称为“禅心之园”。

3 、理水手法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除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

很多日本的寺院都用这种枯山水风格设计满满的禅意

很多日本的寺院都用这种枯山水风格设计满满的禅意

很多日本的寺院都用这种枯山水风格设计满满的禅意
枯山水是从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通过禅宗思想的发展形成的庭院样式,多运用于寺院。

没有水却隐喻水,用禅意来隐喻山水,其目的是“寻找原本的自我”。

禅本身没有形状,肉眼也无法看到,而寺院的僧侣们通过对禅的认识将自己的心境象征化,置换成某种形态来表现。

枯山水园林风格代表的山水景观主要由石头和沙子组成
例如,它通常看起来像一个白色的沙子或卵石作为一个水面,
如果有一座桥被在上面,那么隐喻的就是下面是水。

有时它表达了石头表面的图案的水流,抽象表现方式在寺庙中很好的推广开。

大部分寺庙使用之后,它开始演变成寺庙一个独立的花园。

日本的花园是建造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但是在胜山胜水的枯山水庭院出现以后,不用水就能够美化环境。

龙安寺石庭
枯山水的设计希望表现的是去除世间纷繁,留得宇宙真理。

它是曾经僧人对世界的内心体验,借由这种表现,对后世的僧人产生类似教化的意义,这就是枯山水的意义
瑞峯院(ずいほういん.
东福寺方丈庭院。

日本枯山水庭院ppt课件

日本枯山水庭院ppt课件
1
日本园林总体特色
•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 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 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
•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着重体 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 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 日本园林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日本人具有很深的无常感和孤寂感,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 超越的渴望,更追求超脱世俗的禅的思想,而日本的禅宗也追 求自然,因此,日本的审美更趋向于禅的简朴、枯高、自然、 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
7
枯山水代表作
*京都大德寺大仙院 *龙安寺庭院 * 银阁寺庭院 *东福寺的本坊庭院 *西芳寺庭院 *桂离宫庭院
8
32
33
34
35
西芳寺
在南北朝时代 (1339年),梦窗 国师入山之后改为禅 宗,并完成寺园改造。 园林有枯山水部分和 池泉部分,枯山水部 在山腰,堆积了一组 坐禅石、须弥山、龙 渊水组石、龟石、鹤 石、蓬莱石。是日本 最早的枯山水范例。
9
龙安寺
京都龙安寺中的庭院布景 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 作之一,15块大小各异 的假山分布在白砂之上, 被理解成大海上的岩岛, 也有人将之解读为在海上 翻腾的蛟龙。据说,15 块石头位置巧妙,无论从 庭院的哪一个角度观赏, 都不能一次将它们尽收眼 底
• 北庭是在青苔坪上也按井田制用小方石拼成方阵 图。
• 东庭以天象的北斗七星为主题用圆石点缀而成。18
桂离宫
皇家园林的三个代表作之一, 舟游与回游结合的池泉园林, 其中还有书院和茶室,显出 当时造园的综合性。全园面 积42 900平方米,在一池五 岛之中构筑有洲浜、半岛、 土山、缓坡等地形景观,石 组、园桥、古书院、新书院、 月波楼、松琴亭、笑意轩、 园林堂、赏花亭、卍字亭等, 仿有日本景观的天桥立,又 依白居易和苏东坡诗意和诗 意命名景点,其中的洲浜、 书院雁行布局的书院建筑群 和草庵风茶庭成为江户时代 的经典。

日本最美的15个禅意庭院

日本最美的15个禅意庭院

日本最美的15个禅意庭院No.1京都|龙安寺石庭龙安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创建于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安寺的石庭是以油土矮墙围成的长方形庭院,长25m,宽10m。

地面铺着一层细白砂石,表面梳着极整齐的波纹。

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砂石耙成的同心波纹(寓意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禅意十足。

一直以来,关于庭园中组石的独特布局大家众说纷纭。

因石庭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因此凡是入园之人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静静地凝视眼前的景致,通过砂、石之妙趣来参悟布道者的深刻蕴意。

以一草一木,一砂一石为佛陀,目之所及,心为之通。

这样的龙安寺石庭代表着日本人探索世界的一种传统,追求平淡、含蓄、单纯、空灵,体现出外部世界与内在心灵相通的禅宗美学。

No.2冈山县|赖久寺庭园除砂石枯山水这种大家所熟知的庭园类型外,还有一种以常绿低矮灌木植物为主、以砂石为辅的特殊类型的庭园,即所谓的“修剪式枯山水”。

此类枯山水庭园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冈山县的赖久寺庭园,该庭园诞生于桃山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由当时最著名的造园家小堀远州设计。

该庭园中央虽有一小池,但观赏的焦点却是在被修剪过的植物上,因而被人们当作修剪式枯山水来看待。

位于水池东北部的修剪植物有三个层次,前低后高,成条带状,犹如大海的波涛。

水池南面还有象征龟岛和鹤岛的修剪植物,位于白砂坪中,犹如蓬莱仙境一般。

庭园中象征波浪、龟岛、鹤岛的修剪植物是山茶花树和杜鹃花树。

虽说赖久寺庭园因有一个小池可能算不上纯粹意义上的枯山水庭园,但其设计与布局整体上与枯山水庭园并无差异,而且相比于常见的砂石枯山水,其风格也更为独特,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

No.3和歌山县|金刚峰寺金刚峰寺为真言宗全日本三千多寺院的总本山,由弘法大师(空海)开创,位于和歌山县伊都郡高野山,距今已有1200 年历史。

枯山水的发展历程

枯山水的发展历程

枯山水的发展历程枯山水,又称禅室庭院造园,是日本庭园艺术的一种形式,源于中国禅宗寺庙的庭院设计。

枯山水是一种极简主义的庭园设计风格,以干枯的山石、河流以及细细的砂石构成,反映了寺庙的禅意。

枯山水庭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末明德建的京都哲学寺的庭院景观。

随着禅宗在日本的传播,枯山水庭园逐渐成为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要形式之一,并在日本各地寺庙和贵族府邸的庭院中得到广泛使用。

在枯山水庭园中,要展现大自然的景色,古人常将河流、湖泊、瀑布等元素缩小,表达出远山和远水的感觉。

同时,枯山水庭园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枯山水庭园通常会被设计成一个小型的套纳迦风格(一种传统的日本建筑样式),里面常设有一座石碑,用来纪念著名的和尚或是其他重要的人物。

枯山水庭园的设计理念是寓意人生的缩影,反映出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界万物的看法。

然而,在庭园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枯山水庭园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十六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日本的城市化进程,枯山水庭园逐渐变得复杂和多样化。

人们开始在庭园中设置更多的景观元素,提升了庭院的艺术效果。

在江户时代后期,枯山水庭园开始向清新自然的方向发展,各式异型的山石和枝叶茂盛的树木成为庭园设计的常见元素。

到了现代,枯山水庭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日本的一些著名的枯山水庭园中,可以看到现代建筑和大胆的设计理念的运用。

同时,一些园艺家开始探索将现代艺术与传统庭园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独特的庭园景观。

总的来说,枯山水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变化的过程。

它从最初的简洁和朴素,到后来的繁复多样,再到现代的大胆创新,每一步都凝聚着不同的文化和时代的特色。

枯山水庭园不仅是日本庭园艺术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和追求的体现。

龙安寺枯山水

龙安寺枯山水
简介
龙安寺是由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细川胜元 于宝德二年(公元1450年)创建的禅宗古寺。龙安寺 位于日本的京都,龙安寺庭园是日本庭园抽象美的代 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 长着青苔的岩石,建寺时是日本视觉艺术发生重大革 新的时期,龙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园,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鸳鸯池Biblioteka 枯山水庭院日本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方丈 庭园,有着一种抽象而神秘的美。京都 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它极为简单的设计能使人无意识地看到 一棵优美的树的图案,这个庭园为什么 能给人一种超乎寻常的视觉美感。
庭院文化
是干枯却高贵高尚的美,让观赏的人不禁深深地 感动,特别是黄昏时的石庭。龙安寺庭院建于15世 纪,所属的室町幕府时代是日本视觉艺术发生重大 革新的时期。禅宗思想的流行使当时人们在庭园设 计中掺入了简朴自律的理念,开始不用水而用砂石 等静物来表现水的状态,这类庭院因此被称为“枯 山水”。在方丈入口处的净手泉眼上“唯吾足知” 的石刻禅文,令人有所感悟。在庭前地板走廊座眺 石庭,可令人领悟远离世俗的禅宗精髓。
龙安寺是日本的一座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 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以石庭而闻名。龙安寺创建 于宝德 2年(1450年)。本尊为释迦如来、创立者为 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细川胜元、开山(初代住 持)为义天玄承。应仁之乱时被烧毁,长享2年 (1488年)细川胜元之子细川政元重建该寺,宽政9 年(1797年)因火灾方丈堂、佛殿、开山堂等被毁。 现在的方丈堂是当时将西源院的方丈堂改建而成的。 方丈堂的前院的枯山水式石庭十分著名,是有大云山 之称的名刹。方丈庭院据传为相阿弥(室町后期画家。 号松雪斋。能阿弥的孙子,艺阿弥的儿子。是足利义 政的近侍。诸艺擅长,尤善水墨)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安寺
京都龙安寺中的庭院布景 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 作之一,15块大小各异 的假山分布在白砂之上, 被理解成大海上的岩岛, 也有人将之解读为在海上 翻腾的蛟龙。据说,15 块石头位置巧妙,无论从 庭院的哪一个角度观赏, 都不能一次将它们尽收眼 底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 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枯山水
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 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 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 自然界的各种景观。一般用白砂铺 地象征大海、江湖,白砂上有时还 会刻意地划出各种水纹;白砂中点 缀山石寓意岛屿、高山等景观,山 石的摆放组合非常讲究,甚至有的 枯山水将石头纹理精密相接表现瀑 布或自然界的各种流水。
桂离宫
皇家园林的三个代表作之一, 舟游与回游结合的池泉园林, 其中还有书院和茶室,显出 当时造园的综合性。全园面 积42 900平方米,在一池五 岛之中构筑有洲浜、半岛、 土山、缓坡等地形景观,石 组、园桥、古书院、新书院、 月波楼、松琴亭、笑意轩、 园林堂、赏花亭、卍字亭等, 仿有日本景观的天桥立,又 依白居易和苏东坡诗意和诗 意命名景点,其中的洲浜、 书院雁行布局的书院建筑群 和草庵风茶庭成为江户时代 的经典。
图为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式”庭 院——银沙滩和向月台
东福寺庭园
• 方丈庭园于1939年重建,由著名造园家重森三玲所创的 枯山水禅宗园林。其龟鹤两岛也是日本最早实例,并以 鹤岛为中心。
• 南庭在白沙坪上用长达18尺的巨石组象征蓬莱、 方丈、瀛洲、壶梁四岛。在西部用土、苔筑五个 苔山。 • 西庭是在白沙坪一角用修剪的小松,按井田制拼 成四季图案。 • 北庭是在青苔坪上也按井田制用小方石拼成方阵 图。 • 东庭以天象的北斗七星为主题用圆石点缀而成。
枯山水的特色
1、追求凝固的美和永恒
枯山水追求孤寂淡泊、脱尘离世的外在美,重视内在的永 恒感、归属感、秩序感,,在枯山水中一切都是恒定的,一旦 做好便不再变化,这与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千变万化与勃勃生 机刚好相反。 2、小而精致无比、少而意象无极 枯山水园林,无论是面积还是园林里的构成要素,都体现 “小”的特点。日本人在园林的构造中,力求用很小的要素、 很少的物体来表现意味深长的东西。在枯山水中,几乎任何事 物都有一个深刻的含义或者作用,枯山水就是追求在有限的空 间中创造出的大的意象。 3、富有禅意、意境深远 日本人具有很深的无常感和孤寂感,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 超越的渴望,更追求超脱世俗的禅的思想,而日本的禅宗也追 求自然,因此,日本的审美更趋向于禅的简朴、枯高、自然、 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
在 低 浅 的 桥 下 奔 流
总结
枯山水不单是一种表现艺术,更是一种象 征的艺术和联想的艺术,通过块石的排列组合, 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 岛、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使人从小空间进 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 的意境。
日本园林总体特色
•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 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 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 •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着重体 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 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 日本园林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枯山水代表作
*京都大德寺大仙院 *龙安寺庭院 * 银阁寺庭院 *东福寺的本坊庭院 *西芳寺庭院 *桂离宫庭院
西芳寺
在南北朝时代 (1339年),梦窗 国师入山之后改为禅 宗,并完成寺园改造。 园林有枯山水部分和 池泉部分,枯山水部 在山腰,堆积了一组 坐禅石、须弥山、龙 渊水组石、龟石、鹤 石、蓬莱石。是日本 最早的枯山水范例。
枯山水园林产生的原因
※宗教影响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 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初,源自中国佛教宗派 “禅宗”在日本流行 ※民族思想 日本人对永恒的渴望,对静心的向往。因为日本属海洋性气候, 温暖潮湿,植物生长周期短,更新快。这样的生存环境会给人心 理上造成一种短暂易逝的无常感。日本人把一切他们所认为美好 的东西加以仪式化、程式化,使其固定下来,枯山水正是产生于 这种民族思想的需要。 ※现实状况 由于日本是海岛国家,白砂多石头多,堪称日本取用不尽的资源, 再加上当时京都缺水,原先以水、山为主的池泉山园林逐渐因为 经济、耗水等园林被人舍弃
枯山水的发展历程
• 枯山水园林是日本在中世纪才产生的一种园林构造类型。镰仓时代 (1185-1333年),在寺院改造和新建的过程中,产生了禅宗及其影 响之下的枯山水思想,但是枯山水的作品并未出现。 • 枯山水园林真正出现于南北朝时代(1333-1392年),寺院园林作为 战乱时期世人的避难所而相对稳定,从而成为枯山水的试验场。这一时 期的枯山水与真山水(指池泉部分)并存于一个园林中,真山水是主体, 枯山水只是点缀。枯山水部用石组表达,主要用坐禅石表明与禅宗的关 系。 • 枯山水园林在室町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日本园林风尚发生了本质的 变化,枯山水园林与池泉园林并存,枯山水风格形成,并出现独立枯山 水园林。枯山水立石组群的岩岛式、主胁石成为定局。 • 枯山水在桃山时代(1573-1603年)和江户时代(1603-1867年)得 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许多小型的枯山水园林,并且在枯山水园林中渗 入了一些茶庭等风格特性,此时,出现枯山水、茶庭、池泉山三者并立 的局面。 • 此后,日本园林采用几种样式、几种手法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构园方 式,使枯山水、茶庭、池泉山等综合起来,枯山水与池泉园任意地组合, 成为一个综合体,特别是近现代的日本园林,大多数才用此种手法,而 枯山水作为独立的构园手法则十分少了。
“ 静 坐 在 廊 下 面 对 它 , 就 渐 渐 生 出 一 些 意 味 。 一 沙 一 世 界 ” 的 “ 枯 山 水 ” 乍 看 毫 不 惊 艳 ,
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 道”。
三两块一组的石头摆放似乎不经意,但和谐自然
淌远 眺 时 , 分 明 能 感 觉 到 “ 水 ” 在 高 耸 的 峭 是大德寺 77世方丈古岳宗亘和尚 于1513年左右设计建造 的园林,园分两庭,皆 为独立式枯山水,大仙 院庭园是面积仅仅只有 大约99平方米大小的枯 山水庭园。南庭无石组, 全为白沙。
银阁寺
银阁寺庭园是枯山水与池泉 园相结合的例子。八代将军 足利义政在东山殿建造的。 在锦镜池旁,有一个用白色 砂石堆成的圆台“向月台”; 旁边是细心耙成沙滩状的一 弯白色砂石,名为“银沙 滩”,给人以水波荡漾的感 觉。这一“枯山水”掩映在 松柏之间,与两层的银阁、 池塘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