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环素

合集下载

替加环素介绍

替加环素介绍

药代动力学特性—抗生素后效应(PAE)
替加环素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并具有中至长时间的PAE
1、体外试验显示,替加环素对各种金葡菌的PAE可持续3.4-4h,对大肠埃希菌(包 括带有特定抗药性决定因子的菌株)可持续1.8-2.9h 2、一项嗜中性白血球缺乏症小鼠大腿局部感染模型研究显示, 替加环素体内的 PAE持续时间极长,对肺炎链球菌为8.9h
小结
有效对抗四环素类两大耐药机制,不受常见耐药机制的影响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腹腔组织浓度高 广谱覆盖耐药G-菌、耐药G+菌、厌氧菌和非典型病原体 对导致IAI的常见致病菌抗菌活性强 有效治疗cIAI和重症cIAI,临床治愈率和细菌清除率高 安全性良好
谢谢各位的聆听

替加环素的目标治疗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
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 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菌混合感染 治疗
1、MRSA+耐药阴性菌 2、多种耐药阴性菌
G+:替加环素应作为多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推荐药物,包括对糖肽类中介 的葡萄球菌。许多研究表明:替加环素是对肠球菌属最有效的抗生素,且不论其对 万古霉素敏感或耐药与否。
厌氧菌:替加环素对绝大部分拟杆菌属,包括卵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多形拟杆 菌、单形拟杆菌、迪氏拟杆菌和脆弱拟杆菌高度敏感。对消化链球菌属具有高度 的抗菌活性。对各种接受测试的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双路普雷沃尔菌、疮 疱丙酸杆菌和具核梭杆菌等均非常敏感。研究显示替加环素对艰难梭菌活性最好, 甚至超过甲硝唑。
G-:替加环素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高度活性,不论其是否产ESBL。
对奇异变形菌和吲哚阳性变形菌活性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天然耐药。对其他非 发酵阴性菌具有较好抗菌作用,包括乙酸钙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及 流感嗜血杆菌、粘膜炎莫拉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多杀巴斯德菌、宋内志 贺菌和脑膜炎奈瑟球菌。

替加环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课件

替加环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注意事项
对并发性腹内二级感染,临床上出现肠穿孔的病人,用 本品应特别谨慎与其他抗生素药物一样,可引起非敏感 生物体过度生长,如真菌,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监 测,一旦发生双重感染,必须采取适当措施。
在尚未确诊之前,切勿盲目使用替加环素。本品只能治 疗细菌感染,不能治疗病毒感染。
注射用药物在给药之前应该肉眼检查是否存在颗粒物和 变色(如绿色或黑色)。本品可以在注射溶液包装袋中 室温保存达6小时,或2° ~8°C (36°~46°F) 冷 藏达24小时。 本品应该经专用输液管线或Y型管线静脉给药。如果同 一输液管线继续用于输注多种药物,应该在输注本品前 后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灌洗管线。
用于肾功能紊乱患者及需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时,不 必进行剂量和时间上的调整。替加环素已被美国 FDA正式批准用于治疗复杂性成人腹腔感染和复杂 皮肤及其软组织感染,包括复杂阑尾炎、烧伤感染、 腹内脓肿、深部软组织感染及溃疡感染。
禁用于已知对替加环素过敏的患者。2.四环素类抗 菌药物过敏的患者应慎用替加环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替加环素适应症
替加环素被批准用于18岁及18岁以上复杂皮肤和 皮肤结构感染或者复杂腹内感染患者的治疗。另外 本品的新适应症——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肺炎正在审 批过程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不良反应
替加环素引起的最常见为恶心和呕吐,其发生时间 通常在治疗头1~2天之内,程度多为轻中度。在阳 性药对照临床试验中,复杂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患 者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时,其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 别为35%和20%;应用万古霉素/氨曲南治疗时,恶 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8.9%和4.2%。复杂腹 内感染患者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时,其恶心和呕吐的 发生率分别为25.3%和19.5%;应用万古霉素/ 氨曲南治疗时,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 20.5%和15.3%。

注射用替加环素说明书

注射用替加环素说明书

注射用替加环素说明书一、药品名称替加环素注射液二、成分每毫升含有替加环素50毫克三、适应症用于治疗感染症,包括但不限于:1. 严重肺部感染;2. 腹腔感染;3. 血流感染;4. 骨和关节感染;5.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四、用法和用量本药品仅限医生或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人员使用。

请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

成人用量:每次剂量为替加环素125毫克,每12小时一次。

特殊人群用量调整: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或肾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剂量需要相应调整。

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五、使用方法本药品为注射剂,必须由医生或医疗人员使用以下方法注射:1. 充分搅拌:在使用前,请将注射液充分搅拌均匀,使其成为均一液体。

2. 瓶塞取样:使用无菌注射器时,按需取样。

使用后的剩余液体不得重复使用,必须丢弃。

3. 静脉注射:将药液缓慢注射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注射速度约为3至5分钟。

请注意注射时的无菌操作,避免药液与空气接触。

六、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

2. 皮肤反应:可能出现皮疹、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3. 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肝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异常。

4. 造血系统异常:较少见,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等。

七、注意事项1. 过敏反应:对替加环素或其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慎重使用。

2. 肝肾功能不全:对于肝功能或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

3. 妊娠和哺乳期: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本药物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4. 药物相互作用:请告知医生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八、注意事项1. 请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2.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3. 本品严禁过期使用。

请在使用前查看药品有效期。

4. 请将药品丢弃在指定的丢弃容器内。

九、封面替加环素注射液【药品名称】说明书以上内容为替加环素注射液使用说明书,请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
20
临床使用探讨-3
是否可单独使用替加环素作为经验性抗生不建素议?使用
严重感染症:可能并发菌血症 对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菌无效,这两种菌为经验性治
疗严重感染必须考虑的致病菌
可用替加环素+头孢他啶
头孢他啶:补充替加环素不足,相比头孢哌酮、头孢吡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费用低,避免重复抗菌谱
√:具有抗菌活性,临床敏感率>60%;X:代表临床无效、无数据或敏感率<30%; #:不包含真菌;*:替加环素对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天然耐药;†: 部分基因型的VRE对替考拉宁敏感
Gilbert DN, et al.热病.40版,2011. 杨青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6):342-345.
2005年6月FDA批准上市 2012年初中国上市 2013年初国内仿制药上市
3
化学结构
替加环素
9-叔丁基甘氨酰氨基米诺环素 四生环物素类,第一个甘氨酰环素类抗生此四素种环,修素米饰类诺既的环可抗维菌素持作衍
用,又能对抗四环 素类药物的耐药性 机制
四环素
米诺环素
替加环素
4
耐药机制
18
临床使用探讨-2
对下列感染疗效可能不佳:有报道显示,替加环 素在肺上皮细胞衬液以及骨组织中的浓度较低
肺炎,并有可能增加死亡率 糖尿病足
Tigecycline: Drug information,UpToDate
19
临床使用探讨-2
Yahav D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1; 66: 1963–1971
替加环素 Tigecycline
1
内容
概述 化学机构 耐药机制 药理学特性 抗菌谱

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替加环素[Tigecycline商品名TYGACIL TM(美国惠氏药物公司开发)]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活性的静脉注射用抗生素,对有抗药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活性,是甘氨酰四环素类中的首个药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05年6月批准上市的新药。

替加环素( GAR 936) 是继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后开发的新一代四环素类抗生素。

与四环素相比,在中央的骨架的侧链上,在第9位以D 环甘氨酰环代替了N-烷基-甘氨酰氨基(见图1) 。

使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而且使它得以能克服大多数细菌对四环素耐药机制的产生。

替加环素英文名Tigecycline,tygacil别名9-叔丁基甘氨酰氨基米诺环素,丁甘米诺环素化学名(4S,4aS,5aR,12aS)-4,7-双(二甲氨基)-9-[(叔丁基氨基)乙酰胺基]-3,10,12,12a-四羟基-1,11-二氧代-1,4,4a,5,5a,6,11,12a-八氢并四苯-2-甲酰胺结构式:↑图1 替加环素的结构箭头所指为92叔2丁基2甘氨酰氨基在D环上第9位置的侧链替加环素的作用机制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相似,都是通过与细菌30 S 核糖体结合,阻止转移RNA的进入,使得氨基酸无法结合成肽链,最终起到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限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不过,替加环素与核糖体的结合能力要比四环素或米诺环素强5 倍。

替加环素与米诺环素在分子结构上很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在9 位上增加了一个甘氨酰氨基。

到目前为止,这种9 位上的甘氨酰氨基取代为替加环素所独有。

在其他天然或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中均未出现过,它使得替加环素能够克服由外排及核糖体保护介导的耐药(与四环素类抗生素有关的两种主要耐药机制),从而可以用于治疗四环素耐药菌株所致的感染。

目前已知,其他一些耐药机制,如β- 内酰胺酶(包括广谱β- 内酰胺酶)、作用靶位的修饰、大环内酯外排泵、酶靶位的改变(如螺旋酶/ 拓扑异构酶)等都不会影响替加环素的活性。

替加环素(Tigecycline)

替加环素(Tigecycline)

替加环素(Tigecycline)替加环素(Tigecycline)在2005年7月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治疗一定范围的细菌感染。

它是被称为甘氨酰环素类的四环素的新一代药物,是为解决早期四环素的抗药性而研发的。

现在人们对一种新的抗生素有迫切的需求,以抵抗细菌对现有药物的抗药性的增强。

像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样对生命有潜在威胁的菌株正在加剧蔓延--这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它们对多种抗生素有抗药性,即使是像万古霉素这种以前被认为非常可靠的。

过去研发新的抗生素的主要途径是修改现有的药物,使药物对已经对前代药物产生抗药性的细菌重新有效。

尽管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维持了抗生素的效果不再下降,但是用这种方式获得成功越来越难了。

而且,全新种类的药物已经非常罕见,过去四十年里,只引入了利奈唑胺(Zyvox;Pfizer)和达托霉素(Cubicin;Cubist)这两种抗生素。

最初发现首个四环类抗生素在50多年前被发现,代表了在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阳性的细菌感染治疗的巨大进步。

然而,随着最初的广泛使用,众多细菌对四环类抗生素产生的高抗药性使其退居为二线或三线治疗方案。

20世纪90年代早期,在研究四环素作为广谱抗生素的尝试中,人们对类四环素物质在四环素敏感和抗性的细菌中的反应做了系统研究。

这些努力使我们能对甘氨酰进行鉴定,包括替加环素(Tigecycline)。

药物性质和早期的四环素一样,替加环素(Tigecycline)通过与核糖体30S亚单元结合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它阻止了氨基酰基转移核糖核酸分子进入核糖体的A区域,阻止了氨基酸残基融合到延伸的肽链中。

两个主要的四环素抗药性机制是核糖体保护和四环素因故流出细菌体外。

替加环素(Tigecycline)不受这两种机制影响,这是因为有9-t-丁基-甘氨酰酰胺(9-t-butyl-glycylamido)大分子侧链的位阻。

替加环素的合成

替加环素的合成

替加环素的合成勇者,为人类的健康勇敢地战斗着,它就是本文要介绍的主人公替加环素。

原研替加环素“泰阁”曾经俗称老虎素,单从名字就可以想象出这种抗菌药物有多么强大。

2005年替加环素经美国FDA批准上市,2012年正式在中国上市。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领略它的风采。

1结构特点、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替加环素是米诺环素的衍生物,与米诺环素相比,它在9-位增加了N-叔丁基甘氨酰胺基,从而克服由主动外排及核糖体保护介导的耐药性,使得其相对其它四环素类药物更具有高效、广泛的抗菌活性[1]。

图1 替加环素化学结构式替加环素肠道吸收不足,一般需静脉给药;负荷剂量100mg,维持剂量50mg,q12h,30-60min静脉滴注[2]。

其稳态分布容积平均500-700L(7-9L/kg),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血液游离浓度较低[2],不容易穿过血脑屏障。

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范围大约为71%-89%[2],在低蛋白血症时容易被清除,应增加剂量。

清除率呈剂量依赖性,主要以原型及代谢产物通过胆汁排泄,少部分通过肾脏排泄[3]。

对于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其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维持剂量建议减量为25mg,q12h给药[2]。

有实验数据表明,替加环素表现出时间依赖性杀菌活性,并且在3mg/kg剂量下对G+和G-菌具有延长的抗生素后效应[4]。

2作用机制及抗菌活性替加环素属于抑菌剂,主要通过与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阻止氨酰化tRNA分子进入核糖体A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5]。

由于对米诺环素结构进行改变,替加环素的抗菌谱得到了扩大,可广泛覆盖G+球菌、G-杆菌等,如多种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菌,甚至对耐药菌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属及鲍曼不动杆菌均有效。

有研究表明,替加环素对立克次体有效,可能也是治疗恙虫病的一种选择[4]。

关于注射用替加环素的用药禁忌介绍

关于注射用替加环素的用药禁忌介绍

关于注射用替加环素的用药禁忌介绍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致畸效应——妊娠分级D级
妊娠妇女服用替加环素可能引起胎儿毒性。

替加环素对大鼠或家兔无致畸作用。

临床前安全性研究发现,14C 标记的替加环素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组织,包括胎儿骨骼结构。

以AUC计算,大鼠和家兔的替加环素暴露量分别处于5倍和1倍于人每日剂量与胎鼠或胎兔体重的轻度减轻以及未成年动物骨骼异常(骨化延迟)相关。

家兔暴露于等同于人类剂量的母体毒性剂量时,死胎的发生率增加。

尚未有在妊娠妇女中进行关于替加环素的、足够的、对照良好的研究。

本品只有在对胎儿的潜在利益超过潜在风险时才可考虑在妊娠期间使用。

(2)哺乳期妇女
应用14C标记的替加环素进行动物研究,结果提示替加环素易于经泌乳大鼠的乳汁分泌。

替加环素口服生物利用度有限,与此一致的是,哺乳小狗经母乳喂养获得的替加环素全身暴露量微乎其微。

尚不清楚本品是否经人乳分泌。

因为许多药物经人乳分泌,所以本品应用于乳母时应谨慎。

3、儿童用药
18岁以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

因此,不推荐用于18岁以下患者。

4、老年用药在III期临床试验共2514名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65岁及以上共664名,75岁及以上共288名。

这些老年患者在总体安全性或疗效上与年轻患者相比无意料之外的差异,但不能除外一些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不良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替加环素对肾功能损害患者及轻中度肝功能损 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 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无需调整替加环素剂量 轻至中度肝功能损害者(Child Pugh分级A和B级)无需调整剂量 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Child Pugh分级C级)维持剂量减半并监测 其治疗反应 18岁以下患者中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泰阁治疗鲍曼不动杆菌 — 病例报告 —
程 健
解放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
基 本 情 况
• 姜XX,女,100岁,165cm,55kg。 ID:928851 • 因摔伤左髋部4小时、误吸1小时于2012-03-04 12:00入解放军总医院CCM
既往史
• 气管炎80余年
• 风湿病30年
• 肺气肿10余年 • 右肺肿瘤切除(2002年) • 肺结核(已痊愈) • 右粗隆间骨折(2008年) •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
• 2012-03-15 气管切开术
治疗经过(第二阶段)
• 2012-03-25 出现间断寒战发热T38℃ • 2012-03-26 T38.3℃ • 2012-03-27 T38.4℃,拔除深静脉置管(23天) • 2012-03-28 T39.2℃,更换尿管、拔除桡动脉置 管 • 2012-03-28 菌血症。血培养:泛耐药鲍曼
肝功能损害


儿童患者

替加环素无需根据年龄、性别、种族而调整剂量
*说明书仅批准用于18岁以上治疗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的推荐疗程为5~14天
人群 一般成人剂量 用法用量 • 静脉滴注,推荐的给药方案为首剂100mg,然后,q12h 50mg • 静脉滴注时间应该每12小时给药一次,每次约30~60min • 轻至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 Pugh分级A和B级)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 根据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Child Pugh分级C级)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替加环素的剂量应调整为100mg,然后q12h 25mg。重度肝功能损 害患者(Child Pugh分级C级)应谨慎用药并监测治疗反应 无需对替加环素进行剂量调整
• 替加环素的稳定状态分布容积约为500-700升(7至9 L/kg),且其分 布范围要超过血浆的分布容积 • 根据临床研究观察(0.1至1.0 μ g/mL),替加环素的体外血浆蛋白 结合率约为71%至89%
组织/组织液 胆囊a 结肠a 皮肤水疱液b 肺泡上皮细胞b 上皮细胞衬液b 肺组织a 滑膜液b 骨a 穿透率 组织vs.血清 38倍 2.3倍 比血浆低26% 78倍 比血浆高32% 8.6倍 0.58倍 0.35倍 AUC24比值 部位/组织 23/14 2.6/1.8 — — — 2.0/2.0 0.3/0.3 0.4/0.3 AUC0-12比值 组织/血清 — — 1.6/2.18 134/1.73 2.28/1.73 — — —
泰阁 (替加环素)
• 替加环素(TYGACIL):甘氨酰四环素类 的新型广谱抗菌药物 • 2011-11-12 进入中国
•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耐药菌:
1.cSSI 2.CAP 3.cIAI
突破性的抗菌作用机制,有效对抗耐药
替加环素有效对抗两大耐药机制-核糖体保护和外排泵机制
外排泵
核糖体保护机制
• 结合位点独特 • 具有很高的结合力
谢 谢!
应用替加环素体会
• 恰当的时机用药
• 做好细菌学培养,更好的指导用药
• 足够的剂量首剂100mg,然后50mg Q12h,足够的 疗程5-14天 • 联合用药(舒巴坦、抗真菌、后期治疗铜绿等)
老虎素不是万能的
• 替加环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天然耐药,需联合用药。 • 替加环素应用于非适应症时应谨慎处理,遵从MIC • 新药,还未大规模用于临床,可能有一些副作用还未发 现,使用时要慎密,并密切观察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 最近有关替加环素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其可用于 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有效率为84%, 但随着替加环素的用药增多,对替加环素耐药菌逐渐 增多。
病案分析
• 为何选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例?
• 不动杆菌是重要的机会致病菌及医院内常见 的引发感染的细菌 • 不动杆菌容易出现多重耐药,使常规抗菌药 物敏感性逐渐下降,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患 者易发生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使临床抗 菌药物选用面临严峻挑战
2011年301病原菌构成比统计
2011年协和病原菌构成比统计
体温波动
替加环素
感染指标变化
38.O℃ 用药 2 周
替加环素
感染指标变化
38.O℃ 替加 环 素 替加 环 素
胸片
03月25日
04月19日
替加环素治疗后培养结果变化
替加环素治疗后培养结果变化
替加环素治疗后培养结果变化
抗生素应用情况
• • • • • • • • • • 2012-03-04 2012-03-14 2012-03-20 2012-03-28 2012-03-29 2012-03-30 2012-04-09 2012-04-13 2012-04-18 2012-04-19 美罗培南 替考拉宁。 停美罗培南 改用特治星 卡泊芬净 停替考拉宁。 停特治星 改用米诺环素+舒普深+亚胺培南 停舒普深 加用替加环素(50mg q12h)+ 舒巴坦(1g q6h) 停米诺环素及亚胺培南 停舒巴坦 停替加环素 改用美罗培南 停美罗培南 改用特治星 停特治星及卡泊芬净
1、产品说明书. 2、Chopra I et al. Microbiol Mol Biol Rev. 2001;65:232-260.
外排泵机制
• 外排泵无法识别替加环素,不会将其泵出 • 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不会与替加环素结合
01
泰阁(替加环素) 药代动力学特性—分布
替加环素广泛的分布于身体各组织
a. 手术患者接受单剂100mg静脉滴注;多剂替加环素用药数据并未评估 b. 健康人体接受首剂100mg静脉滴注,随后每12小时接受50mg替加环素静脉滴注 1、产品说明书。 5、Peterson LR et 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8;32 Suppl 4:S215-222.
入院诊断
• • • • • • 1.左股骨颈骨折 2.吸入性肺炎 3.缺血缺氧性脑病 4.低钾血症(1.54mmol/l) 5.低蛋白血症(14.5g/l) 6.肠道菌群失调
治疗经过(第一阶段)
• 2012-03-04 抢救治疗
• 2012-03-11 全麻下行左股骨颈骨折头颈 切除、滑膜清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02
替加环素肝肾双通道,临床使用安全方便
• 代谢 • 替加环素在体内并不经过广泛的代谢,只有微量的药 物形成代谢物 • 排泄 • 双通道排泄途径,约有59%通过胆汁/粪便排泄消除, 33%经尿液排泄 尿 胆汁/粪便 其他
• 替加环素排泄主要途径为胆汁分泌,肾脏排泄为其次 要途径
• 替加环素的代谢物不具有任何抗菌活性
培养结果
药敏
药敏
药敏
抗生素应用情况
• • • • • • • • • • 2012-03-04 2012-03-14 2012-03-20 2012-03-28 2012-03-29 2012-03-30 2012-04-09 2012-04-13 2012-04-18 2012-04-19 美罗培南 替考拉宁。 停美罗培南 改用特治星 卡泊芬净 停替考拉宁。 停特治星 改用米诺环素+舒普深+亚胺培南 停舒普深 加用替加环素(50mg q12h)+ 舒巴坦(1g q6h) 停米诺环素及亚胺培南 停舒巴坦 停替加环素 改用美罗培南 停美罗培南 改用特治星 停特治星及卡泊芬净
肝功能不全的患者
肾功能损害或接受血 液透析患者
本品在18岁以上患者中 无需根据年龄、性别或种族调整剂量
05
为何要联合舒巴坦
• 舒巴坦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体外活性 • 有研究显示美罗培南等与舒巴坦具有协同作 用 • 动物试验也证明舒巴坦联合其他抗生素能够 明显提高生存率 • 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时宜大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