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外形发展与演变

合集下载

一部手机进化史,带你走进手机的前世今生(正史,不是野史)

一部手机进化史,带你走进手机的前世今生(正史,不是野史)

一部手机进化史,带你走进手机的前世今生(正史,不是野史)手机,作为现在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从诞生至今,仅仅只有几十年的时间。

在这几十年,他被一次又一次创新,功能一次又一次升级,从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到还可以听音乐、看电子书,再到上网冲浪、看视频、刷抖音、微信语聊,快捷支付……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给我们日常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在这个手机不离身的时代,小编带你走进手机的前世今生,了解他的过去与现在。

手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4月,摩托罗拉前高管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民用手机,由此被称为“现代手机之父”,而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的发明灵感竟来自电视剧而产生。

一部《星际迷航》中的一个道具——卫星电话让库帕灵感迸发。

于是,库帕便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始了初创之路,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世界通讯史上的巨大突破,研制出“便携式”移动电话。

马丁·库帕用的这部电话重约2.5磅(按照现在换算约2.3斤重),电池使用时间只有十分钟。

1983年,第一部移动电话DynaTAC8000x问世。

重约2磅,但通话时间延长到了半小时,还可以存储30个电话号码。

虽然这台手机放在今天是既笨重又昂贵(售价高达3995美元,折合人民币近三万),但在当时却是个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1992年12月3日,全球第一条手机短信诞生。

当时只有22岁的英国工程师帕普沃斯,通过电脑键盘向朋友发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条手机短信,总共15个字符——“merry christmas”!1993年,大陆的第一部移动电话摩托罗拉3200(俗称大哥大)1994年,前中国邮电部长吴基传用诺基亚2110打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GSM电话。

1995年,第一款“翻盖手机”摩托罗拉8900问世。

摩托罗拉8900俗称“大砖头”,80年代末移动通讯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代手机新贵,在中国人称“大哥大”,亦可作防身之用,最高售价曾达到3~4万元。

虽然其貌不扬,但千万别小瞧它,它可是第一款揭盖式手机。

手机外形发展历程

手机外形发展历程

手机外形发展历程手机外形发展历程:手机的外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显著的改进和演变。

早期的手机通常采用了更加大而笨重的设计,主要由键盘和屏幕组成。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便携性的需求增加,手机的外形逐渐变得更小、更轻盈。

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代手机问世。

它们由大型矩形塑料外壳组成,配备了一个小小的液晶屏幕和键盘。

这些手机体积较大,通常需要用一只手来操纵,因此并不十分便携。

到了90年代,手机开始变得更加小巧。

尤其是诺基亚公司推出的各种手提式电话,采用了彩色塑料外壳,配备液晶屏幕和按键。

这些手机具有较好的手机信号接收能力,是现代移动通信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手机的外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是翻盖手机的推出,开启了另一种外形设计趋势。

翻盖手机采用了折叠式设计,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合上保护屏幕和键盘。

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手机的便携性和耐用性。

然后是滑盖手机的出现。

滑盖手机采用了滑动式设计,将屏幕和键盘分别安装在两个可滑动的部分上。

此外,还有触摸屏手机的出现,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触摸屏幕来操作手机的各项功能。

到了近几年,全面屏设计成为主流。

这种设计通过减小手机的边框,使得屏幕在手机的正面占据更大的比例。

全面屏手机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好的视觉体验。

另外,近年来还出现了可折叠屏手机的概念。

这种手机采用了可以折叠的柔性屏幕,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手机展开或折叠,实现更大屏幕和更小体积的转换。

总之,手机外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从大而笨重的设计到如今更加小巧和先进的外形,手机不仅在外观上不断进化,还带来了更为出色的功能和便携性。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手机外形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了潜力和想象空间。

手机发展演变历史及发展趋势

手机发展演变历史及发展趋势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到“竹信”,从“飘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百年间,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看一看这一路上的风景。

据考,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人们就知道用烽火来远距离传递消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候”的故事。

虽然这些故事都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干,但是,要想了解近代电信科技的发展历史,我们还是得从欧洲说起。

16 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

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控制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

当时,法国和奥地利正在作战,信号系统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从奥军手中夺取埃斯河畔孔代的胜利消息传到巴黎。

以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等也先后建立了这样的通信系统。

据说查佩两兄弟之一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7 世纪。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提出了远距离传送话音的建议。

1832 年,美国医生杰克逊在大西洋中航行的一艘邮船上,给旅客们讲电磁铁原理,旅客中41 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当时法国的信号机体系只能凭视力所及传讯数英里,莫尔斯梦想着用电流传输电磁信号,瞬息之间把消息传送到数千英里之外。

从此以后,莫尔斯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莫尔斯从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在电线蓦地截止时会迸出火花这一事实得到启发:如果将电流截止片刻发出火花作为一种信号,电流接通而没有火花作为另一种信号,电流接通时间加长又作为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组合起来,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文字就可以通过电流在电线中传到远处了。

1796 年,英国人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的办法,并将之命名为Telephone,这个名字向来沿用至今。

1832 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制作出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

1835 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用电磁学原理用于电报传输的电报机。

1837 年6 月,英国人库克获得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使用。

手机发展史

手机发展史

为3995美元,在中国黑市上炒到5万元左右,
名副其实的最贵重的砖头。
第一台手机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87年,型号为
摩托罗拉3200,造型设计和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基本一致,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大哥大”。
第一代手机
• 砖头,黑金刚
特点: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
果不稳定、保密性不足、携带不方 便、无线宽带利用不充分。
多样的三代手机
直立式手机是指手机屏 幕和按键在同一平面, 手机无翻盖。
折叠式手机是指手机为 翻盖式,要翻开盖才可 见到主显示屏或按键
滑盖式手机主要是指手 机要通过抽拉才能看到 全部机身,从某种程度 上来说,它是翻盖式手 机的延伸和创新。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 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 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 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 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手机 类型的总称。
第二代手机
特点: ① 可以进行语音通信、收发短 信、MMS(彩信)、无线应用 协议(WAP)等。 ② 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 的待机时间。
③ 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 接收电子邮件等。
第三代手机
特点:
① 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 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 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 种信息服务。 ② 无线网络能够支持不觉,手机走进我们的生活已经有四十个年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手机已经逐渐从奢侈品发展道了现在十分普及的消费电子产品。回顾手 机的发展过程,无论从造型还是功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的发展也 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才形成了如今多样化的造型、多样化的功能, 而不是单一的通信工具。
手机之父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电话, 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伯。

手机的发展史

手机的发展史
• 数字信号技术逐渐取代模拟信号技术
• 手机体积变小,重量减轻
• 新增短信、摄像头等功能
03
2000年代中后期至今
• 智能手机诞生,具备高度集成的功能
• 触控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等创新不断涌现
• 手机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设备
初代手机的局限性
技术水平:采用模拟信号技术
• 通话质量较差,易受信号干扰
• 性价比高,价格亲民
• 功能简单,易于操作和使用
• 续航时间长,满足日常需求
不足
• 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 用户体验受限,缺乏娱乐性
• 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应对市场竞争
功能机时代的市场竞争
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品牌竞争激烈
• 各品牌推出各具特色的功能机产品
•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争夺市场份额
手机发展史:从砖头到智能手机的蜕变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手机起源:砖头般的初代手机
第一款商用手机:摩托罗拉 DynaTAC 8000X
01
1983年问世,重约1.1千克
• 采用模拟信号技术,通话质量较差
• 仅支持拨打和接听电话功能
• 续航时间较短,需频繁充电
02
售价高达3995美元
• 集成了电话、传真、寻呼机等多种功能
• 促使其他科技公司纷纷进入智能手机市场
• 能够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智能手机的突破性创新

触控技术:为用户提供直观、便捷的交互体验
• 取代实体按键,提高屏幕利用率
• 支持多点触控,实现复杂操作
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连接网络,获取信息和服务
• 支持Wi-Fi、蓝牙等无线技术

手机发展史

手机发展史

手机发展史1. 早期手机的出现(1970年代-1990年代)在手机发展的早期阶段,手机的外形体积庞大,功能简单,通信效果较差。

1973年,首台商用移动电话Motorola DynaTAC 8000X面世,这款手机体积巨大,重约1.1公斤,拥有一个巨大的天线,通话时间仅为30分钟。

然而,尽管如此,这款手机被认为是现代可携带手机的鼻祖。

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开始变得更小巧,并增加了一些基本功能。

这个时期的手机使用模拟信号技术,通信质量相对较差,价格昂贵,一般只有商务人士或者富裕人家才能拥有。

同时,这个时期也诞生了一些经典的手机品牌,比如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它们的手机成为了时尚和技术的象征。

2. 数字手机的兴起(2000年代)进入21世纪,数字手机的兴起标志着手机领域的重大飞跃。

2000年,索爱R380s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具备WAP(无线应用协议)功能的手机。

这一技术的引入使得用户可以使用手机上网,浏览简单的网页和获取信息。

2000年代,手机通信技术逐渐从2G进化到3G。

3G技术的引入加快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不仅可以进行语音通话,还能发送短信、浏览互联网、下载音乐和视频等多媒体功能。

在这个时期,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手机,即iPhone。

iPhone的问世引领了智能手机的时代,其搭载的iOS 操作系统和触摸屏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手机的使用方式和体验。

iPhone的成功对整个手机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的竞争对手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产品。

3. 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2010年代至今)进入2010年代,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社交媒体、购物、游戏等各种活动。

随着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更加高性能的处理器、更高清晰度的屏幕和更便捷的操作系统,智能手机的使用体验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创新的手机技术,例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

手机的演变

手机的演变

手机的常见网络制式
HSPA,分为HSDPA和HSUPA两种,俗称3G,属3G网络, 中国联通基于WCDMA技术,传输速率理论峰值可以达 到72000Kbps(9M/S),中国移动基于TD-SCDMA技术, 传输速率理论峰值可以达到96000Kbps(12M/S)
手机的常见网络制式
中国移动是TD-LTE;中国电信和联通是FDD-LTE,属4G网 络,这是目前,传输速率理论峰值为100~150Mbps (20mb/S)
全称为GPRS,俗称2.5G,属2G网络,是基于GSM制式 的数据传输模式,这是早期的无线网络传输方式,传输 速率理论峰值为114Kbps(14.25K/S)
手机的常仍属2G网络,也是基 于GSM制式的数据传输模式,这是比较主流的无 线网络传输方式,传输速率理论峰值可以达到 384Kbps(48KB/S)
速度趋势
手机硬件 形状发展
未来手机
未来的手机很可能会有更大的硬 件功能提升,比如医疗,测距, 夜视等等,它还会变得更智能, 更人性化。

谢谢观赏
某班某组
手机的发展
结构
手机的发展
什么是手机
手机网络发展
手机形状硬件发

未来手机
目 录
Contents
01
什么是手机?
02
手机网络的发展
03
硬件和形状的发展
04
未来手机
01
什么是手机?
移动电话,或称为无线电话,通常 称为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 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 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 室在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
01
什么是手机?
1958年,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 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 К -1型移动电话, 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工程师马 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 迄今为止已发展至4G时代。

手机发展史演变进程

手机发展史演变进程

编辑ppt
28
摩托罗拉整个2007年没有创新的机器, 还在吃前两年的老本,危机近在眼前。
2011年8月15日谷歌公司宣布收购摩托 罗拉移动。
编辑ppt
29
革命
2007年的
苹果在Mp3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后,把手伸向了手机 市场。600MHz的arm11处理器,3.5存真彩电容 屏幕,比市面竞争对手先进5年的操作系统iPhone, 带来的体验是革命性的,它的出现颠覆了整个手机 市场,手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编辑ppt
30
HTC Diamond和HD WM系统
编辑ppt
31
编辑ppt
三星I900
WM系统
32
编辑ppt
索爱X1 WM系统
33
2008年 诺基亚5800 首款采用全触屏的塞班智能手机
事实证明塞班系统并不适合触摸屏操作, 未能提供很好的用户体验。后续的N系列 和E系列产品仅仅是换换壳子,这在 iPhone出现后的2008年,意味着诺基亚 衰落的开始。
但是V3的成功反过来也制约了随后的产 品研发,让摩托罗拉开始专注于产品的
时尚设计,但是这条路并非正路,之后
两三年摩托罗拉开始进入低谷乃至泥潭 深陷。
编辑ppt
19
热卖的“刀锋”系列,做烂为止
编辑ppt
20
2005年 三星的滑盖花瓶机D508
这款功能平平无奇,靠设计、外观、做 工取胜的手机让三星获益巨大,也掀起 了一次滑盖浪潮。
9
2000年1月 诺基亚7110 第一款WAP的手机 首次把手机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
150条短信存储空间、280条备忘提醒、 1000条电话簿等强大的商务功能也使其 登上了商务手机的第一宝座。同时诺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 be continued...
手机外形发展翻概(述旋)盖手机样式新颖,屏幕和按键都 可以做的比较sta大rt,外形也有不同的变化,但 稍显厚重。
To be continued...
手机外形发展概述 start 滑盖手机不用
时体积小,通话时 可以拉长,屏幕也 可做大,操作方便 性优于直板、翻盖 机型,而且 顺畅 的滑动带来了独 特的体验,外观 时尚。
手机外形的 发展与演变
数据分析:王培、杨慧 资料搜集:王艳、宋文娟、丛昕、赵婧
手机外形发展概述 智能机外形尺寸分析 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手机外形发展概述 start To be continued...
手机外形发展概述 start
直板手机造型清 爽,不花哨,可以 做的很薄,键盘在 屏幕下方,容易操 作,但是屏幕不能 做的很大,小巧便 携。
适,原因是手机屏幕不大于5
16:9
寸时,比例为16:10的手机屏
幕较宽,更接近双眼距离,
阅读较舒适。
16:10
手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透明手机
To be continued...
手机外形发展概述 start To be 概述 start To be continued...
大屏智能手机尺寸分析
手机屏幕大小与人手参数分析
人和物体的默契配合,不是依靠适应从而变 得习惯,想要获得舒适的体验,任何工业产品设 计都要遵从人体工学,正如门窗桌椅要适配日常 生活人的体型,手机的掌握尺寸也要和手掌形成 良性的互动。对于手机游戏的操控,单手握机和 双手握机是两种常见的玩游戏持机方式,而在人 体工学中,普通人的手往往设置为16.5cm长, 9.6cm宽,适宜抓握物体的直径在7.5-14cm之间。
人体工学手掌尺寸
手掌适宜抓握尺寸
我们对屏幕为3.5英寸至5.5英寸的手机进行了对比和 测试,以下图片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机型:
宽71.9mm 长
宽64.9.9mm 长
5.1寸
124.9mm 139.0mm
5.1寸
4.4寸
单手操作对比
4.4寸 双手操作对比
尺寸分析结果
测试中我们发现手机在厚度方面的波动并不是很大, 因此不考虑手机厚度的影响,主要将手感侧重点放在 长度和宽度上。在单手掌握评测手机方面我们发现长 度尺寸小于140mm或者宽度小于64mm以下都存在单手 握手心空隙较大的现象,不利于手机的着力。而尺寸 长度大于170mm或者宽度长于71mm则会出现单手握吃 力的状况。
手机外壳弧度分析
经过小组成员的体验, 我们发现外形圆滑的手 机在单手持卧时手心感 受较为舒适,而方正的 手机棱角会咯手,但另 一方面,圆滑的手机背 壳会局部磨损,且不方 便使用背壳保护膜。
手机长宽比例分析
我们对比了屏幕长宽比例
为16:9和16:10的两部手机:
发现使用比例为16:10的手
机浏览阅读时眼睛会比较舒
本次的数据收集来自于25名成年男子和25名成年女子的手 所有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排列,每十个数据一组,得到五个小组 平均数值如下:
要求产品适用于90%的人,故以第5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确定 人手尺寸的界限值。
经计算有90%的人手的尺寸范围是: 手总长:14.530-19.910cm,手指长:6.194-8.766cm,手掌宽 度:8.455-10.745cm 本次测试中选择参考的手在上述尺寸范围之内,且尺寸居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