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本科双学位双专业学生课程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申请表

合集下载

中山大学办理退辅修、中英文成绩单步骤(转自人人)

中山大学办理退辅修、中英文成绩单步骤(转自人人)

中大办理退辅修、成绩单等事情全攻略!(针对申请出国读书的同学,内含各类链接)【刚搞定回来,发帖积RP,欢迎转发】来源:杨嘉卉的日志最近有同学和师弟师妹问我要怎样办成绩单,想着就写一篇日志来告诉大家啦~今天早上刚刚拿到新鲜出炉的成绩单们,为了积RP,于是将整个过程以及一些要注意的细节告诉大家。

其实也不见得全面,目的只是想让没去办的同学能大概清楚流程、知道要做些什么准备,不至于办事的时候就蒙了,以至于影响了申请的进度。

一、退辅修我之前在珠海有选了辅修,但回来南校之后,由于想着不想修那么多的课,所以就将辅修退掉,以充公选。

1、退辅修申请- 要准备的东西有:(1)取消辅修的申请书。

没有模板,就写清楚退辅修的原因,签上名字,留上联系电话,就OK。

(2)《中山大学本科转专业学生课程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申请表》在教务处的网站可以找到(/home/view.aspx?id=5210)。

这一份是转专业的学生用的,但只要将抬头和相关内容改成自己需要的就OK。

将辅修已经修过的课程、学时、学分、成绩等填好,拿到自己院系的教务员那边签名和学院章,然后再拿到辅修所属院系的教务员那里签名和盖章。

像我们院,要求是系主任一级的人签名。

于是还要等系主任有空才签名。

反正这个签名和这个章就比较蛋疼,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系主任有空帮你签个名。

将这两份东西都需要用A4的纸来打印,当然签名和盖章就不能打印啦~~将他们订在一起,拿到东校区行政楼A201教务处那里交给那里的老师,说清楚你是要退辅修转学分的就OK。

表格放在老师那里之后,就要等那个老师什么时候有空帮你操作一下那个教务系统了。

我那天是早上交下午就帮我转好。

还是觉得教务处的老师效率还是挺高的。

2.退辅修Q&AQ:退辅修有什么好处?A:虽然交了钱,上了那么多课,现在退了,拿不到辅修证,好像挺可惜的。

但是其实本来辅修证就没用,而且这些已经修过的课程是可以转为公选。

所以对于那些还没修够学分,又不想上课的大四孩纸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了~Q:关于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成绩单可以只打其中的一些课程吗?A: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成绩单,对于辅修的成绩,是遵循“全或无”的原则:即要不就全部都打出来,要不就可以全部都不打,不能够选其中的一些打而另外的一些不打。

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2017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备注:1各专业的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请参考教务部旧版网站“教学研究”栏目下的“专业培养方案”(链接)或教务部新版网站“本科专业”栏目下的“培养方案”(链接,需使用netID登录查看),如有变动,以院系公布的为准。

2.主辅修专业所修相同课程,其学分不再重复计入辅修专业学分。

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1. 11月1日—11月8日,申请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填写辅修、双学位申请表一式两份交本学院、系办公室申请表格下载地址:(辅修),(双学位)。

申请条件:按门类招生的专业,学生在申请修读辅修之前尚未进行专业分流的,均不能选择本门类专业下的某一专业作为辅修;第一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第一、第二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双学位。

2.学校将在12月公布2017学年辅修、双学位学生名单。

经批准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原则上从2017学年春季学期(即2018年上半年)开始上课3.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须按规定缴费。

根据我校2017 年第15 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自2016 级起,学生修读辅修、双学位课程执行调整后的学分学费标准,均为160 元/学分(党办通〔2017〕215 号);2016 级之前的学生仍执行原收费标准,即,文科类115 元/学分,理科类130 元/学分,医科类115 元/学分,艺术类250 元/ 学分(中大财务〔2007〕10 号)。

4.由于我校是多校区(园)办学,请同学们充分考虑跨校区(园)修读课程在交通、安全、住宿等方面的因素,慎重选择修读各校区(园)开设的辅修、双学位课程。

中山大学教务部2017 年11 月1 日。

中山大学本科交流生学籍管理办法

中山大学本科交流生学籍管理办法

中山大学本科交流生学籍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育质量,加快本科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规范本科交流生管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及各类交流学习项目实施的具体需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交流生的界定和学习形式第一条交流生是指按有关合作协议及各交流学习项目要求,在合作院校交流学习、不以获取接收学校学位为目的的学生。

第二条院系与合作院校签署的各类交流学习协议均应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作为后续教务管理的依据。

不需进行课程学分及成绩认定的项目(含见习实习、科研活动、暑期班等短期项目)也应同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以便统一作数据管理。

凡未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的项目,一律不予进行相关学籍处理。

学生自行与对方学校联系的,不列入学校交流计划。

第三条交流生的学习形式包括:课程学习、见习实习、科研活动、暑期班项目等。

第四条课程学习形式的交流生学习期限一般为1-2个学期,其它学习形式的交流生学习期限按项目规定的时间执行。

交流期满须按时返校。

第五条交流生自主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

第六条交流生在交流学习期间,其学籍不变。

第二章派出交流生的选拔与管理第七条选拔交流生的基本条件1.政治思想表现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无违规违纪记录。

2.学习成绩优良,无不及格科目,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派出境外高校交流学习的学生,须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3.身心健康,能够圆满完成交流期间的学习任务。

4.符合合作院校规定的申请条件。

第八条派出交流生的选拔程序1.派出交流生的选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2.除对方学校有特殊要求外,交流生一般从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中选拔。

3.学校每学期中发布下一学期赴各高校交流生的选拔通知,由相关院系组织学生报名;各相关院系根据选拔条件对报名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按照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进行排序,择优确定初选名单并报送学校教务部门;学校教务部门对院系报送的推荐名单进行审核后确定推荐人选,并以学校名义向对方学校推荐,征得对方学校批复同意后正式派遣。

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1)

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1)

2017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1234备注:1.各专业的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请参考教务部旧版网站“教学研究”栏目下的“专业培养方案”(链接,需使用netID登录查看),如有变动,以院系公布的为准。

2.主辅修专业所修相同课程,其学分不再重复计入辅修专业学分。

5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1.11月1日-11月8日,申请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填写辅修、双学位申请表一式两份交本学院、系办公室。

申请表格下载地址:(辅修),(双学位)。

申请条件:按门类招生的专业,学生在申请修读辅修之前尚未进行专业分流的,均不能选择本门类专业下的某一专业作为辅修;第一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第一、第二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双学位。

2.学校将在12月公布2017学年辅修、双学位学生名单。

经批准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原则上从2017学年春季学期(即2018年上半年)开始上课。

3.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须按规定缴费。

根据我校2017年第15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自2016级起,学生修读辅修、双学位课程执行调整后的学分学费标准,均为160元/学分(党办通〔2017〕215号);2016级之前的学生仍执行原收费标准,即,文科类115元/学分,理科类130元/学分,医科类115元/学分,艺术类250元/学分(中大财务〔2007〕10号)。

4.由于我校是多校区(园)办学,请同学们充分考虑跨校区(园)修读课程在交通、安全、住宿等方面的因素,慎重选择修读各校区(园)开设的辅修、双学位课程。

中山大学教务部62017年11月1日7。

中山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双学位

中山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双学位

14、中山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入学与注册第三章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第四章课程选修与免修第五章主、辅修和双专业、双学位第六章转专业与转学第七章休学与复学第八章退学第九章考勤与处分第十章毕业、结业和肄业第十一章自费出国留学第十二章附则第五章主、辅修和双专业、双学位:// /home/view.aspx?id=181发布时间:2010-9-19第三十条辅修专业是主修专业之外附加选修的专业。

修读辅修专业的学生须按照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修读有关课程。

辅修专业学分不低于25学分〔主辅修专业所修的课程相同,其学分不重复计入辅修专业学分〕。

双专业是指兼修本专业以外的任何一个专业,修满两个专业要求的学分数,可取得两个专业的毕业资格。

双专业学分不低于50学分。

双学位是指修读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等不同学科门类中的两个专业并取得毕业资格,且符合两个专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和要求者,可取得双学士学位资格。

第二学位的学分不低于75学分。

第三十一条为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门类学习,学校采取辅修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与双专业、双学位的专业培养方案相衔接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辅修专业的基础上可按规定申请继续修读双专业、双学位。

第三十二条第一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数到达2.0及以上者,可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申请修读辅修专业。

第一、二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到达2.8及以上者,可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申请修读双专业。

第一、二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到达3.0及以上者,可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申请修读双学位。

第三十三条学生申请修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应按以下申请程序办理:学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学院〔系〕提交书面申请,经学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同意,并获得开设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的学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批准后,报学校教务部门审核,呈主管教学校长审批。

管理学院本科交换生成绩认定、转换程序及转换对照表

管理学院本科交换生成绩认定、转换程序及转换对照表

管理学院本科交换生成绩认定、转换程序及转换对照表一、成绩认定及转换程序二、课程属性、学分和成绩认定有关规定(一)课程属性认定:1、所修对方学校课程与我院专业必修课相同或相近的,可以申请转为教学计划中对应的专业必修课程。

2、所修对方学校课程与我院专业性质接近的,可以申请转为专业选修课程。

3、所修对方学校课程与我院已修读课程相同的,原则上不能申请转换学分。

4、其它课程可向学校申请转为公共选修课程,学校文件规定“对公共选修课程的认定需严格审核控制,一般每位交换生认定的公共选修课学分数不得超过4。

其余多修课程只予备案或作放弃处理。

”(二)学分认定1、一般参照我校学时与学分的对应关系,即一般课程18学时计1个学分,实验课36学时计1个学分。

2、若对方学校采用小时登记的,按授课时间12小时计1学分来折算。

3、专业必修课按我校学分认定;专业选修课最高只能认定3学分;公共选修课最高只能认定2学分。

(三)成绩认定1、对方学校采用百分制的,按对方学校给出的成绩认定。

2、对方学校按A(优)、B(良)、C(中)、D(及格)记录成绩的,对应百分制92、82、72、62,如有+或-档的,可上下浮动3分。

3、对方学校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则分别认定为“92、82、72、62、55”。

4、对方学校采用“合格、不合格”的,则分别认定为“70、55”。

5、各合作学校的成绩转换标准可参考附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院将根据学校建议及学生历年交换生修读成绩情况,对其中的执行标准进行微调。

三、其它注意事项:1、交换生在交换期间,应随时查看学院网站上的通知,并保持与班委的联系;若EMAIL发生变化,必须及时通知学院各部门老师及班委。

2、已获选派到国外或国内的交换生,需认真阅读《中山大学本科生交流生学籍管理办法》。

3、交换生在交流学习期间至少要修读与本专业教学计划相对等的学分,学校鼓励学生选读尽可能多的课程。

四、各系主管本科教学主任联系方式五、相关本科教务老师联系方式六、本科交换生成绩转换标准制定基本原则随着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交流合作院校已达40多所,各交流合作院校的评分系统不大相同,学院原已根据历年交流合作院校所提供的评分系统,制定管理学院与各院校交换生成绩转换对照表,原有转换原则为:按合格以上的成绩等级或绩点,对应我校百分制100~60来确定各分数段,以“取均值”原则认定相应的百分制成绩。

中大双学位申请条件

中大双学位申请条件

中大双学位申请条件中大双学位申请条件导语:中大双学位项目是一个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项目。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中大双学位申请的条件,并给出有价值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要申请中大双学位项目,首先需要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目标。

中大双学位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科选择,同时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这个项目的主要特点是融合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学习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申请条件1. 学业成绩优秀:中大双学位项目通常要求申请者在本科阶段的学业成绩优秀。

这包括平均学分绩点、专业排名等方面的考核。

优秀的学业成绩是申请者进入双学位项目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能够表明申请者在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实力。

2. 跨学科学术背景:中大双学位项目鼓励申请者具备跨学科的学术背景。

这意味着申请者在本科阶段应该在不同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专业学习和研究经历。

这不仅体现了申请者的广度,也能够为其在双学位项目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3. 研究兴趣和明确目标:申请者在申请中应该能够清晰地表达其研究兴趣和职业目标。

中大双学位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和研究潜力的人才,申请者应该能够展示对双学位项目的研究兴趣和所希望研究的具体领域。

这表明申请者对相关学科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并且能够在双学位项目中有所贡献。

4. 语言能力要求:中大双学位项目的教学语言通常为中文和英文。

申请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和英文沟通能力,以便顺利完成学习和研究任务。

对于部分外国学生,还需要提供相应的英语水平证明,如托福或雅思成绩。

5. 推荐信和面试表现:中大双学位项目通常会要求申请者提供推荐信和参加面试。

推荐信应该来自于本科学校的教师或研究导师,以展示申请者在学术领域的表现和潜力。

面试则为申请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综合素质和潜力的机会,同时也为项目方了解和评估申请者提供了更直接的途径。

中山大学派出本科交换生手册

中山大学派出本科交换生手册

中山大学派出本科交换生手册中山大学教务处二OO七年十二月制目录一、中山大学派出交换生培养工作流程------------------------------2二、中山大学本科交换生学习承诺书--------------------------------4三、中山大学本科交换生管理办法----------------------------------5四、中山大学本科交换生课程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申请表--------------9一、中山大学派出交换生培养工作流程(一)选拔我校每学期第三周开始赴境外交换生的选拔工作,第十周开始赴境内交换生的选拔工作。

具体报名条件及报名时间详见相关选拔通知。

选拔程序:1、学校教务处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发布选拔通知;2、学生自愿报名申请;3、各相关学院(系)根据选拔条件对报名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按照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进行排序,择优确定初选名单并公示后报送学校教务处;4、学校教务处对相关学院(系)报送的推荐名单进行审核后择优确定推荐人选,并以学校名义向交换学校推荐;5、交换学校审批并发放交换生录取通知书。

(二)交流学习前被学校确定为推荐对象的学生应按照交换学校及我校教务处的要求做好交流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1、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2、全面了解交换学校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好必要的准备。

特别要充分了解交换学校当学期的课程设臵,对照我校的教学计划,妥善安排自己的学习。

学生在交流期间至少要修读与本专业教学计划相对等的学分。

3、认真阅读本手册所附的《中山大学本科交换生学籍管理办法》,充分理解其中对交流期间学习课程的学分及成绩的认定与转换的相关规定。

4、签署本手册所附的《中山大学本科交换生学习承诺书》。

5、按照学校要求办理相关离校手续。

(三)交流学习期间1、交换生在交流学习期间应与本校导师、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系)老师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学习研究和生活情况。

2、交换生在交流学习期间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遵守对方学校的校纪校规,接受对方学校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本科双学位/双专业学生课程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申请表
注:1. 本表须在电脑上填写并打印。

2. 标题及表格内容的培养类别(双学位/双专业/辅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填写。

3. 如学生主修专业已毕业,则“学生原院系(主修专业)意见”一栏可留空。

4. 因从2017年起不新开设双专业,对于2016年及之前已获准修读双学位的学生,如因主客观原因无法完成双学位课程,允许从双学位转为双专业或辅修;对于2017年及之后获准修读双学位的学生,如因主客观原因无法完成双学位课程,只允许从双学位转为辅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