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特点和文化。

2.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关爱和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点和文化三、教学重点:1. 学习家乡的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2. 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和实物。

2. 宣传文化特色的海报。

六、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名称。

Step 2: 学习家乡的地理特点(10分钟)1. 教师以小组方式给学生分发地图,引导学生找出家乡的位置。

2. 学生们轮流在地图上指出家乡的位置,并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教师补充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

Step 3: 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15分钟)1. 教师展示家乡的特色建筑、历史名人和著名景点的图片。

2. 学生们观察并描述这些特色景点的外貌和特点。

3. 学生们可以讲述自己在这些景点的亲身经历。

Step 4: 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习俗(1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或实物,介绍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学生们观察并描述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特点和意义。

3.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在传统节日或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

Step 5: 增强对家乡的关爱和责任感(10分钟)1. 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2. 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和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想法。

Step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并进行互动交流。

2. 学生们准备并展示关于家乡特点和文化的海报或口头报告。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准备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人文景观、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生活充满好奇心,但关注能力观察能力欠缺,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也甚少,所以地方课上想更多地体现自主性还是有难度的。

课堂上,教师要以丰富的资料诱发学生努力学习、努力探究显得很重要。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

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7、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1、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的特点2、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

3、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情境的开放性4、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表达应避免成人化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1.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七年级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对于九年级学生侧重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成功训练》、《专题教育》和《家乡教育》三个方面。

成功训练是我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之后设立的地方课程,《成功训练》在课程设计上划分为“基础学力教育”、“情意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着重用于七、八年级学生的教学)。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山东省地方课程)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山东省地方课程)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山东省地方课程)第一章:认识安全标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安全标志。

2.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安全标志,如:禁止通行、禁止吸烟、紧急出口、防火等。

2. 讲解安全标志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遵守安全规则的必要性。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各种安全标志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安全规则,并分享彼此的看法。

第二章:防火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性。

2. 培养学生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火灾的危害性:介绍火灾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2. 防火知识:讲解如何预防火灾、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报警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火灾教育视频: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增强防火意识。

2. 防火演练:组织学生进行防火演练,让学生掌握防火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防水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性。

2. 培养学生防水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溺水的危害性:介绍溺水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2. 防水知识:讲解如何预防溺水、如何在水中求救等。

教学活动:1. 观看溺水教育视频:让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性,增强防水意识。

2. 防水演练:组织学生进行防水演练,让学生掌握防水知识和技能。

第四章:交通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知识:讲解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保护自己。

2.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视频: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知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交通场景,演示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第五章:地震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性。

2. 培养学生地震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山东省地方课程)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山东省地方课程)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山东省地方课程)第一章:交通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 教学内容讲述马路上交通安全常识,如:遵守红绿灯、走人行道、不在车流中奔跑等。

3. 教学活动观看交通安全动画视频,进行交通安全知识问答,角色扮演模拟过马路情景。

4. 教学评价学生能熟记交通规则,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

第二章:防火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火灾逃生方法和灭火器的使用。

2. 教学内容讲解火灾逃生的正确方法,如火场烟雾的处理、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 教学活动进行火灾逃生演练,学习使用灭火器,观看火灾安全宣传视频。

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火灾逃生技能,并正确使用灭火器。

第三章:防水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认识水域危险,提高防水安全意识。

讲解水域的危险性,如:不私自下水游泳、不贸然救落水者等。

3. 教学活动观看防水安全宣传片,进行防水安全知识竞赛,模拟水中救生情景。

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自觉远离危险水域,不参与危险的游泳活动。

第四章:地震逃生教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和逃生技巧。

2. 教学内容讲解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姿势,如:躲到桌子下、护住头部等,以及地震逃生路线。

3. 教学活动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学习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姿势,观看地震安全宣传视频。

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并顺利逃生。

第五章:个人安全防范教育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避免陌生人搭讪、不随意吃陌生人给的食物等。

3. 教学活动进行安全知识竞赛,角色扮演模拟遇到陌生人情景,讨论如何保护自己。

学生能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遇到陌生人时能够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

第六章:食品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2. 教学内容讲解购买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不购买三无产品等。

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文化特点、著名景点等。

2. 培养学生对自己地方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分析、推理、表达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和实施改进地方环境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单元一:我的地方简介a. 教学目标: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行政区划等。

b. 教学活动:观看地方的宣传视频、查阅相关资料,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所在地的特点。

2. 单元二:地方的特色风景a. 教学目标:了解和描述所在地区的著名景点、名胜古迹等。

b.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采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地方的看法和特色景点的资料。

3. 单元三:地方的人文历史a. 教学目标:了解自己地方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和名人故事。

b. 教学活动: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文化遗址等,了解地方的历史演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4. 单元四:改变地方环境的创新a.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提出改进地方环境的建议。

b.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地方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视听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和听取音频资料,增加学生对地方的了解。

3.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地方景点和重要地标,感受地方的实际特色。

4. 小组合作学习法:根据任务的不同,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5. 讨论引导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扩展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条理清晰,参与积极,合作学习表现良好。

2. 作品展示:准确传达信息,展示独特见解,呈现注重创造性。

3. 课后小结:能够总结所学内容,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疑问。

五、教学资源1. 地方简介视频和资料。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家乡文化——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PPT、小黑板、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地理位置和特点的概念。

2. 通过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并指出家乡的位置。

二、呈现(10分钟)1. 利用图片和PPT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如地势、气候、河流等。

2. 通过图片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如著名的山川、建筑物等。

三、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通过讲解,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2. 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特色和独特之处,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四、活动与实践(20分钟)1. 安排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份家乡介绍的海报或小册子。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家乡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家乡的重要性。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和热爱。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人一起讨论家乡的历史文化,并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家乡的相册。

2. 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到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实地考察,增加对家乡的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还能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将有机会与家人一起深入探讨家乡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山东省地方课程)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山东省地方课程)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山东省地方课程)第一章:交通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 教学内容讲解过马路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走斑马线、看红绿灯等。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防火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掌握火灾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 教学内容讲解火灾时的逃生方法,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头等。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让学生掌握火灾逃生的技巧。

4. 教学评价通过演练情况评价学生对防火安全知识的掌握。

第三章:防水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学会防水自我保护。

讲解防水安全知识,如不要在没有大人看管的情况下游泳等。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观看防水安全教育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防水经验。

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防水安全知识的认识。

第四章:地震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掌握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 教学内容讲解地震时的逃生方法,如躲在桌子下面、保护头部等。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让学生掌握地震逃生的技巧。

4. 教学评价通过演练情况评价学生对地震安全知识的掌握。

第五章:饮食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学会辨别和预防食物中毒。

2. 教学内容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如不买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等。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问答,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通过问答情况评价学生对饮食安全知识的掌握。

第六章:用电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

2. 教学内容讲解家庭用电的基本常识,如不接触电线、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插座等。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用电安全宣传动画,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用电经验。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3. 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如民俗、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利用展示法,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方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展示: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方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本地区特色文化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

2. 鼓励学生参与地方文化的实践活动,如观看地方戏曲、学习传统手工艺等。

第二章:地方历史名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历史名人,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尊重和敬仰历史名人。

3. 提高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名人,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2. 利用展示法,展示历史名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历史名人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历史名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名人,让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三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教师:文富1、上学路上保安全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尝试记录信息,并在体验活动中把信息转化为行动和经验;能够针对上学路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识记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识,掌握与自己有关的交通规则;学会基本的防技能。

二、教学准备:1、《上学歌》、三种到校方式。

2、简笔画(学校、红绿灯、大十字、十字路口、公园、小百货店等)。

三、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朗读《上学歌》。

2、这首歌你喜欢吗?对,它写的都是我们小朋友上学的事。

那么,你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呢?3、经过概括,得出三种结论:小朋友上学有的是步行,有的是坐自行车,还有的是坐公交车或爸爸妈妈自己开车送的。

用学生熟悉的《上学歌》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每天是怎么上学的?”是贯穿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主线,它是调动、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的学习情景。

课堂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仅是语言学习氛围的渲染,还是激发学生乐学,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画一画1、小朋友,你们家住在哪儿?离学校远吗?(指生回答)2、从你家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呢?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黑板上贴上简笔画(红绿灯、小百货店、十字路口等)4、谁能上来摆一摆?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吧。

5、师:我们都很熟悉从家到学校的路线,能把这些画下来吗?(你们可以照图画,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画,如果太难画,或者不会画,就用文字来表达吧!)看谁观察得仔细、画得清楚。

(通过说一说、贴一贴、画一画引导学生回忆上学的路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分析上学路上的安全因素,为如何安全上学做好铺垫。

)(三)评一评1、以小组流画的路线图。

2、组交流,推选画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汇报展示。

(引导学生熟悉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和标志,人人动手画,评价时不是评价学生画画的水平和技巧,而应重在发现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

)(四)议一议1、过渡:同学们做的很棒,一会儿就把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画好了。

那么你在上学路上见过下面这些情况吗?2、说一说。

3、如果你就在边上,你会怎么做呢?你是怎么想的?(指生回答)4、你做过这样的事吗?(勾起学生的回忆,剖析自己。

)5、教师总结(在上学路上玩耍后的不良后果):(1)在上学路上玩卡片、玩蚂蚁,会迟到,影响我们一天上课的情绪。

(2)吃零食摊上的食物,会影响健康。

(3)玩摸奖游戏,买小玩具,浪费钱又影响学习。

板书:上学路上不玩耍。

(齐读)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明辨是非,使学生明白上学路上不贪玩,要按时到校。

2、安全标志要记牢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能明白上学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2、初步认识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二)行为目标:培养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遵守交通规则。

行人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地方靠边走,穿行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在铁路道口注意来往车辆,不抢行。

(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动脑、动手及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2、能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交通设施。

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街上认一认交通标志和设施。

教师:1、画有交通设施的十字路口挂图及十字路口图若干。

2、交通标志图。

3、交通标志和设施的小图片若干,分类装入小塑料盒。

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

1、听故事。

(故事梗概:一个小朋友被一个自称是妈妈朋友的阿姨带走被卖到受尽折磨的故事)。

2、请学生就故事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3、听故事(故事梗概:一个男孩过马路闯红灯,险些造成交通事故。

)4、请学生们就故事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如果有陌生人来学校接自己,一般情况下不认识的人,我们不要随便跟人走,我们要加强自己的防意识,要学会采取措施做好自我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交通安全,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轻者受伤,重者死亡。

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家人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麻烦。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上学路上》。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课堂小调查,研讨上学路上应注意哪些方面。

1、小调查:上学途中,多少同学自己独自上学;多少同学和小伙伴结伴上学;多少同学由家人送上学。

2、讨论:(1)放学时,应该注意什么?(2)回家路上,应怎样注意安全。

(三)、合作学习,认识交通标志设施。

1、认识交通设施:繁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修建了许多交通设施。

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出交通设施并说说它的作用吗?(1)同桌互相说说。

(2)指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2、认识交通标志: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大街上除了有交通设施外,还有许多交通标志。

老师带来各种交通标志,你们想认识它们,和它们做朋友吗?(1)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抽一交通标志。

(2)小组交流讨论,抽到的交通标志上画了什么?是什么标志?在哪见过?有什么作用?(3)汇报学习情况。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如果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对了,就鼓掌鼓励,如果认为他说错了,就举手纠正。

)3、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其他交通标志。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收获(学生自由组合交流)。

交通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同学们为了防止受伤害,珍惜宝贵的生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成为注意交通安全的小模。

3、卫生安全我做主一、教育与训练目标1、知道小学生要做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手帕,口袋里不放脏东西;3、初步养成衣着整洁,天天洗脸,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含手指头的卫生习惯。

二、教育与训练要点1、爱清洁讲卫生光荣。

2、衣着整洁,天天洗脸,早晚刷牙。

3、不随地吐痰。

4、口袋里不放脏东西。

三、教育与训练准备1、挂图。

2、一个脏孩子图片。

3、一个病孩子图片。

4、一块大手帕。

四、教育与训练过程1、对比导入活动。

老师请一位身体健壮、衣着整洁、讲卫生的本班学生走上讲台,出示“一个脏孩子图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和谁交朋友?为什么?2、创设情景明理。

(1)这个脏孩子不仅外表难看,而且在他的身上有许多小虫。

这些虫很小很小,是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如果用显微镜一看,就很清楚了。

这些小虫就是对我们人体有害的细菌。

(2)看挂图明理。

A这些细菌喜欢在脏东西身上生存,如果我们不天天洗脸,细菌就会侵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

如果不天天刷牙,细菌就会蛀空我们的牙齿。

如果我们饭前便后不洗手,如果我们把手指头含在嘴巴里,细菌就会顺顺当当地爬进嘴里钻到肚子里。

这些细菌到了我们肚子里“大闹天宫”,我们就会肚子疼,发高烧。

B出示病孩子图片。

小朋友这些图片上的孩子为什么会生病?生了病的孩子能不能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活动?请学生讲讲生病时的体会。

教师归纳:我们要不让细菌侵入到身体中去,就应当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3)讨论明理。

我们除了不让细菌侵入身体,还应当不让细菌传给别人。

A有时我们要吐痰,该怎么办?为什么不要把痰吐在地上?B出示儿歌: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

吐痰要入盂,养成好习惯。

(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3、学儿歌导行。

(1)我们怎么做才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受欢迎的孩子呢?学习儿歌:小朋友要记牢,衣着要整洁。

天天要洗脸,早晚要刷牙。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含手指头。

不要随地乱吐痰,手帕天天带身边。

人人爱清洁,个个讲卫生。

养成好习惯,大家都喜欢。

(2)对照儿歌,让学生讲讲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今后要改正。

4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爱清洁讲卫生才能使我们健康地成长,希望小朋友把学到的儿歌记在心里,并按儿歌去做,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教育与训练巩固与延伸1、制订个人卫生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卫生检查。

2、与家长取得联系,配合学校共同进行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4、怎样保护牙齿一、教学理念根据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我在设计本堂课时结合现在学生中比较普遍的龋齿(蛀牙)问题,进行探讨。

让学生知道龋齿(蛀牙)的危害,并使之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知道整齐洁白的牙齿有益身体健康,懂得要保护牙齿的道理。

2、初步学会防治牙病,保护牙齿的方法。

3、养成保护牙齿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学会保护牙齿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2、难点:养成保护牙齿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模型牙齿、模型牙刷五、教学过程:(一) 活动一:谜语激趣认识牙齿谜语导入:孩子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不过它呀,就藏在谜语里,你们若是猜不着,它可就不和你们交朋友。

(上一排,下一排,整整齐齐白又白。

你要猜不着,开嘴巴就明白。

)出示牙齿的图片。

同学们,刚才你们猜谜语猜的又快又好,老师奖励你们一份礼物,快看看是什么礼物?(花生)快尝一尝花生香不香。

师:你们是怎样吃花生的?(剥开来吃)师:花生一粒一粒又是怎么吃到肚子里的?(用牙嚼碎)生:保护牙齿。

(让学生在学完整堂课时,知道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该怎样做。

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5、防止校园中的人为伤害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危险的行为是导致意外受伤的原因。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点:正确认识导致意外受伤的危险的行为。

课前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学习、活动,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些在我们看起来很普通的活动,却隐藏着极大的危机,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安全。

二、新课:1、出示图片。

请同学们讨论:(1)这些属于什么行为?(2)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2、分组讨论,指名汇报。

3、同学们在校园还有哪些不安全的行为呢?4、讨论:如果你发现这些行为,你会怎么做呢?你想对这些同学提出什么建议呢?5、归纳总结。

6、避免校外游戏中的意外事故教育目标:1.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事故的简单处理方法。

2.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育过程:1.揭示课题。

老师讲述小故事引入课题(同家人一起出去玩,突然与家人走失,你该如何应对这种突发情况。

)学生自由发言2.引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碰到各种难题和意外伤害事故。

每个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具体的事例。

]师适当地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在黑板上。

意外伤害玩汽弹枪日常生活中的突发情况父母离异用危险的事情打赌遇到挫折做危险性的游戏同学的交往在工地附近玩耍3.出示思考题。

(1)如果让你碰到这些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来克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