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 等腰三角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 等腰三角形

1.1等腰三角形一、知识点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定义)③等腰三角形等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地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①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反证法: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成为反证法。

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7.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8.作图要求:掌握尺规作图用两条已知线段做等腰三角形二、经典题型总结题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角题型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度题型三:用反证法证明简单证明题题型四: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题型五:动点与等腰三角形题型题型六: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综合提升题三、解题技巧点睛1.在做等腰三角形类问题时可以随时“标图”,把相等的角或者相等的边用相同的小符号标注,便于我们清晰的读图。

2.若题目中需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通常会想到:①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条线短可以平移为某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3.在图形中如果涉及到求边长问题,我们通常首先想到:根据欲求边构建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4.在求角度的题目中,若思路不清晰,则本着两个计算原则去列式: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5.特别注意几个特殊角:75°、105°、120°、135°、150°,若图形题中出现了这几个特殊角并且涉及到求线段,则很有可能需要我们做辅助线把75°角分成45°角和30°角;而把105°角分成60°角和45°角;把120°角分成90°角和30°角或两个60°角;把135°角分成90°角和45°角;把150°角分成90°角和60°角。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学问要点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学问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全部满意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3、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4、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局部。

6、等式根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根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转变.不等式的根本性质、若a>b,则ac>bc;、若a>b,c>0则ac>bc,若cc,则a>c四、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定义:由含有一个一样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假如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局部,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局部,(3)写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状况(a、b为实数,且a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一样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一样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全部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依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形如a+2ab+b或a-2ab+b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六、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4《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点精讲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4《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点精讲

、定理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不与中位线接触),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逆定理逆定理一:在三角形内,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逆定理二:在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注意:在三角形内部,经过一边中点,且等于第三边一半的线段不一定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微课精讲)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高线概念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median)。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AD是边BC上的中线,BE是边AC上的中线,CF是边AB上的中线三条中线交于点O,点O称为△A BC的重心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AD平分∠BAC,BE平分∠ABC,CF平分∠ACB,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点O称为△ABC的内心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定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AD⊥BC,BE⊥AC,CF⊥AB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点O点O称为△ABC的垂心以上是我们在初一时所学的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今天,我们将学习三角形中第四条重要的线段——中位线(知识点精讲)中位线概念: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如图,E、F分别是三角形AB、AC边上的中点,所以,EF是三角形BC 边所对的中位线,则EF∥BC且EF=1/2BC三角形的中位线衍生出很多重要的图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点四边形(微课堂精讲)中点四边形任意画一个四边形,以四边形的中点为顶点组成一个新四边形,这个新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中点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连接AC因为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EF平行且等于AC的一半同理,GH平行且等于AC的一半因此,EF∥HG,EF=HG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思考: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中位线的解题策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既有线段的位置关系,又有线段的数量关系,它是一个在三角形中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

八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 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 判定:-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2. 等边三角形。

- 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等于60°。

- 判定:-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直角三角形。

- 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 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5. 角平分线。

-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二、不等式(组)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等腰三角形(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等腰三角形(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等腰三角形(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3.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过程. 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理解反证法并能用反证法推理证明简单几何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作法:1.作线段BC=a;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B=∠C;(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以下结论:(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初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

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分式一.概念: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fraction)。

二.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三计算法则: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四.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a^-n=1/a^n(a≠0)这就是说,a^-n(a≠0)是a^n的倒数。

五.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一.概念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inverseproportionalfunction)。

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hyperbola)。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一.概念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命题: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一.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北师大版八下数学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点精讲

北师大版八下数学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点精讲

注意:要证明一条线为一个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应证明两个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且这两个点都在要求证的直线上才可以证明通常来说,垂直平分线会与全等三角形来使用。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巧记方法: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

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法方法之一:(用圆规作图)1、在线段的中心找到这条线段的中点通过这个点做这条线段的垂线段。

2、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大于线段的二分之一长度为半径画弧线。

得到两个交点(两交点交与线段的同侧)。

3、连接这两个交点。

原理:等腰三角形的高垂直平分底边。

方法之二:1、连接这两个交点。

原理:两点成一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三线合一 (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

)2、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那么它一定有两条边相等。

)3、等边对等角(在同一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相等,即对应的边也相等。

)垂直平分线的判定①利用定义.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例1.如图,已知:在△ABC中,∠C=90°∠A=30°,BD平分∠ABC交AC于D.求证: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欲证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只需证明BD=DA即可.证明:∵∠C=90,°∠A=30°(已知),∴∠ABC=60°(Rt△的两个锐角互余)又∵BD平分∠ABC(已知)∴∠DBA=1/2∠ABC=30°=∠A∴BD=AD(等角对等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例2.如图,已知:在△AB C中,AB=AC,∠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F。

北师大最新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最新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试大纲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 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 判定:①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SSS、SAS、ASA、AAS).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独有的方法: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即HL 二. 等腰三角形※1.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2.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3.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3 条对称轴.判定定理:(1)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 直角三角形※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http://w ww.xk b1. com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满足关系 a 2 b 2 = 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有:(1)3,4,5;(2)5,12,13;(3)6,8,10;(4)8,15,17 (5)7,24,25 (6)9, 40, 41※2. 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 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 5 种判定方法.四.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五. 角平分线※1.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这个点叫内心六.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任意n 边形的内角和为(n2) 1800(n ≥3);任意n 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0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 或减去) 同一个整式,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第1节 等腰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定理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推论1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推论2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公理1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公理2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公理3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定理1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定理2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推论2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两个底角的平分线都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说明】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周长为C ,则2b <a <2C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C ,底角为∠A 、∠B ,则∠C =180°—2∠A =180°—2∠B ,∠A =∠B =2180A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定理2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反证法小明认为,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

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小明是这样想的:(你能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吗小明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推导出了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第2节直角三角形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角的特征)定理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边的特征)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定理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定理2: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1、尺规作图已知:如图1-2-16所示,线段a,c(a<c),直角α求作:Rt△ABC,使∠C=∠α,BC=a,AB=c作法: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三、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相对于逆命题来说,另一个命题就为原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我们称它们为互逆定理。

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相对于逆定理来说,另一个命题就为原定理。

第3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性质定理: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二、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如图1-3-11(1)所示,线段a、h求作:△ABC,使AB=AC,BC=a,高AD=h作法:①作线段BC=a;②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D点;③在MN上截取线段DA,使DA=h;④连接AB、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1-3-11(2)所示)三、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直线l和l上一点P,求作:直线l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作法:①以点P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A和点B;②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则直线MN垂直于直线l,且经过点P。

(如图1-3-12所示)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直线l和直线l外一点P求作:直线l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作法:①任取一点K,使点K与点P分居直线l的两侧;[②以点P为圆心,PK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A和点B;③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则直线MN垂直于直线l,且经过点P。

(如图1-3-13所示)第4节角平分线一、角平分线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说明】列表比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分类三边垂直平分线三个内角平分线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交于三角形外一点钝角三角形交于斜边的中点交点性质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已知:∠AOB求作:射线OC,使∠AOC=∠BOC作法:①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D,交OB于点E;②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P;③过点P作射线OC,则∠AOC=∠BOC,即OC是∠AOB的平分线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不等关系一、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需要说明的是,用“≠”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说明】“不大于”指的是“等于或小于”,通常用符号“≤”表示;“不小于”指的是“等于或大于”,通常用符号“≥”表示。

二、不等式的分类1、绝对不等式: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的不等式。

如5>3,x2≥0,|y|>-1等。

2、矛盾不等式: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成立的不等式。

如2>3,a2<0等。

3、条件不等式: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不等式。

如x—2>0,当x>2时不等式成立;当x≤2时不等式不成立。

三、常见的不等式基本语言的含义1、若x>0,则x是正数2、若x<0,则x是负数3、若x≥0,则x是非负数4、若x≤0,则x是非正数5、若x-y>0,则x大于y6、若x-y<0,则x小于y7、若x-y≥0,则x不小于y 8、若x-y≤0,则x不大于y…9、若x y>0(或xy>0),则x、y同号;10、若x y<0(或xy<0),则x、y异号第2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文字叙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字母表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如果a>b,c>0,那么ac>bc,ac>bc*如果a<b,c>0,那么ac<bc,ac<bc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如果a>b,c<0,那么ac<bc,ac<bc如果a<b,c<0,那么ac>bc,ac>bc二、不等式的其他性质1、如果a>b,那么b<a;如果a<b,那么b>a(对称性)2、如果a>b,b>c,那么a>c;如果a<b,b<c,那么a<c;(传递性)3、如果a>b,c>d,那么a+c>b+d;如果a<b,c<d,那么a+c<b+d;4、如果a>b>0,c>d>0,那么ac>bd;如果a>b>0,c<d<0,那么ac<bd;5、如果a<b<0,c>d>0,那么ac<bd;如果a<b<0,c<d<0,那么ac>bd;6、如果a>b>0,那么|a|>|b|;如果a<b<0,那么|a|>|b|;!7、如果a>b>0,那么n a>n b(n为正整数);8、如果a<b<0,那么n a<n b(n为正奇数);如果a<b<0,那么n a>n b(n为正偶数);三、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与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比较1、相同点:不管是等式还是不等式,在它们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结果仍然成立。

2、不同点:对于等式来说,在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负数),等式仍然成立;但对于不等式来说,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第3节不等式的解集一、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如,6是不等式x>5的解,7,8,9,10也是不等式x>5的解。

【说明】不等式的解可能是有限个,也可能是无限个,还可能不存在,即无解。

例如,不等式2x≤0的解只有一个为x=0,不等式x-2≥1的解有无数个,而不等式4x<0无解。

)二、不等式的解集1、定义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不等式x+1>5的解集是x>4,不等式2x>0的解集是x≠0,不等式2x<0的解集是空集。

2、表示方法(1)用不等式表示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它的解集是某个范围,这个范围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不等式x>a(x≥a)或x<a(x≤a)的形式表示出来。

(2)用数轴表示①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步骤A、画数轴B、定界点:若解集包含“界点”,则用实心圆点;若解集不包含“界点”,则用空心圆圈。

、C、定方向:相对于“界点”而言,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

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三、解不等式1、定义: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主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第4节一元一次不等式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步骤变形名称具体做法①去分母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②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③[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号左边,其他项移到不等号右边④合并同类项把不等式化成ax>b(a≠0)或ax<b(a≠0)的形式⑤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x>ba或x<ba【说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注意事项(1)去分母时,不等号两边各项都要乘各分母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带分母的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