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及填空。一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题——名词解释、填空

艺术概论题——名词解释、填空

一、填空1.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2.艺术家曾把艺术起源的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这两座高峰之间的桥梁就是美学。

4.黑格尔更是干脆将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明确指出美学在艺术与哲学之间的桥梁作用。

5.实用艺术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6.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

7.从体系上来划分,绘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

8.最早的舞蹈常常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既是巫术礼仪,又是歌舞活动。

9.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10.从总体上讲,艺术创作过程又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

11.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

1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13.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14.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15.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有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16.“美育”这个概念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来。

《美育书简》17.四川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它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的凌云山上,又名凌云大佛。

四大石窟:敦煌、云冈、龙门、麦积18.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19.雕塑一般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三类。

20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21唐代画家韩干《照夜白图》元代画家赵孟頫《秋郊饮马图》22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主要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药剂学》名词解释填空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药剂学》名词解释填空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药剂学》名词解释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代号:2610)一、名词解释1.防腐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称为防腐剂。

2.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形式分散于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3.片剂的崩解剂:能促进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增加药物溶出的辅料。

4.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大循环(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5.脂质体: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

6.剂型:原料药在临床应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用途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 即药物剂型(简称剂型)7.糖浆剂: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称为糖浆剂。

8.灭菌法;恭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抱的方法。

9.气雾剂:是借助抛射剂产生的压力将药物从容器中喷出的、一种剂型。

10.热原: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内毒素,它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

11 .注射剂:是药物制成的供注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12.片剂的粘合剂:是指使黏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黏性的固体粉末或黏稠液体。

13.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大循环(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14.热压灭菌: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15.制剂:是剂型中的具体品种,它是按照一定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用药要求、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剂学:是研究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17.注射用水:系纯化水经蒸儒所得的水。

18.首过效应: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胃肠道中消化液的破坏及黏膜中酶及肝中药物代谢酶等的作用而造成损失,称为首过效应。

二、填空题1.药剂学是研究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生产技术及质量控制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包括:无菌、无热原、澄明度、渗透压及pH值、安全性、稳定性、降压物质等。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

一,名词解释1,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也成为有效渗透率。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圈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的底层压力明显小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4,输导体系:从烃源xx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组合5,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1,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必须具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以系列油气田的总和4,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5,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5、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一、名词解释1、AW :AW表示水分活度,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水蒸气压力(P)与同温度下测得的纯水蒸气压力(P0)之比,即Aw = P/ P0 。

2、等电点:蛋白质在某pH值时其所带电荷数为零,此时它所在溶液的pH就是它的等电点pI 。

3、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的构象不稳定,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变性。

4、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氨基酸通过肽键(酰胺键)组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氢键排列成沿一个方向、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并不考虑侧链的构象和片断间的关系,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和β-折叠,氢键在其中起着稳定构象的作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各种作用力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紧密的复杂球形分子的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二条或多条肽链之间以特殊方式结合,形成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其中每条肽键都有自己的一、二、三级结构,这些肽链称为亚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如: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

6、酸价: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数量。

7、碘值: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叫做碘值。

碘值可以判断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即双键数)。

8、改性淀粉:它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酶的手段来改变天然淀粉的性质。

通过分子切断、重排、氧化或者在淀粉分子中引入取代基可制得性质发生变化、加强或具有新的性质的淀粉衍生物。

9、同聚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水解后生成同种单糖。

如阿拉伯胶、糖元、淀粉、纤维素等。

10、杂聚多糖:由多种单糖聚合而成,水解后生成不同种类的单糖。

如半纤维素和粘多糖。

11、转化糖:用稀酸或酶对蔗糖作用后所得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2012护理管理学名词解释、单选、填空

2012护理管理学名词解释、单选、填空

护理管理学名词解释、单选、填空一、名词解释:1.目标是在宗旨和任务指导下,组织要达到的可测量的、最终的具体成果。

2.护理人力资源规划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护理职能部门根据组织护理业务范围评估和确认护理人力资源需求并做出策划的过程。

3.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4.绩效评价是组织采取特定的方法和工具对组织成员的工作效果进行考查评价的过程。

5.惩罚是对某一坏行为给予否定和不良刺激,使之不断地减弱或消退,是行为导致不良刺激出现的过程。

6.非建设性冲突是指冲突各方目标不同造成的冲突,往往属于对抗性冲突。

是对组织和小组效绩具有破坏意义的冲突。

7.职业锚是人们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长期的职业定位。

8.授权是指在不影响个人原来的工作责任的情形下,将自己的某些责任分派给另一个人,并给予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职务上的权力。

9.负强化是对出现的某一良好行为,可以避免不良的刺激(即负强化物),而使该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的过程,是好行为导致不良刺激消失的过程。

10.护理质量缺陷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一切不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现象和结果。

这种现象或结果使患者产生不满意或给患者造成损害,分为患者不满意、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三种。

11.目标管理是由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由员工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

12.沟通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理解,以期获得反应效果的过程。

13.消退指在某一行为出现后,不给予任何形式的反馈,久而久之这种行为被判定无价值而导致此行为出现的频率降低。

14.领导指管理者通过影响下属达到实现组织和集体目标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使下属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目标而努力。

15.非正式沟通指不是按组织结构中的正式沟通系统和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

16.正强化是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使这个行为得到巩固、保持和加强的过程17.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结构严密、制度化的人群集合体。

名词解释、填空

名词解释、填空

胶柱: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守株: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近事:当前的实际情况。

甚:过多。

穷:彻底。

送坚付濡:逐其坚实而补其濡弱,送,追逐;付,给予;坚,指邪气实;濡,正气虚。

消息:调整气血之意,消,消减;息,增长。

平旦:清晨。

随师而将息之: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摄;师,人也。

隔日一报:隔一天刺一次,报,复也。

以意商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灸柱大小。

丁壮:古男子少壮可任力役者;丁,男子成年;壮,男子30岁。

撙而节之:言应常依此法度不能乱灸,撙,抑制;节,法度。

与天同心:顺应自然规律。

九部:泛指全身各部。

疹(疢):疾,久病也。

王相:形色充实旺盛。

可得无佗:虽暂时失治,病尚可无其它变化。

淑慝:善恶,慝,奸邪,邪恶。

金兰之室:古帝王收藏珍贵文书的地方。

閞灸:即关灸,针灸。

粉墨易揉:粉墨,绘画所用的颜色,指绘有经络穴位的图像;揉,混杂。

豕亥多讹: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很多。

豕亥:因字形相近而出现的错误称之。

勤哀兆庶:怜悯百姓。

迪:继承。

祗:敬奉。

定偃侧于人形:在人体前后和两侧标定经络循行路线,偃,仰面,此指人体前后腹背。

封执多失:拘泥,固执。

多瘠咸诏:多病的人都得到教导。

景式万代:式,模式,模型。

做最好的模式,景,最大。

保我黎蒸,介乎寿考:黎蒸,黎民百姓,众多;介,佐助;寿考,长寿;考,老。

若得若失:实证,泻而祛之,使患者若有所失;虚证,补而实之,使患者若有所得。

内温:指气血蕴蓄于内。

经:指十二经脉的病候。

内府:指六腑病证。

身半已上者,邪之中也,声半已下者,湿在中也:风雨寒暑伤人体上部,水湿之邪伤人体下部。

盛经:指阳经。

刚柔之事:即阴阳相配,刚柔相济之意。

六变:脏腑病变反映在脉象上所出现的缓急大小滑涩的六种变化。

外针染于巷:指针刺中穴位,即沿着经脉循行路线出现针感如游于巷道中。

所谓平人者,不病。

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

填空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填空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第一部分填空一、蛋白质化学1、天然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2、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

3、一般规律是在球蛋白质分子中()极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的内部,()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的表面,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最主要作用力是()。

5、α—螺旋中相邻螺圈之间形成链内氢键,氢键取向几乎与()平行,氢键是由每个氨基酸残基的()与前面第三个氨基酸残基的()形成的。

6、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

7、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有()、()、()、()和()。

答案:1 NH2—CHR—COOH2 两性(或兼性)负正3 非极4 氢键5 中心轴羰基—NH6 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7 氢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盐键二硫键二、核酸化学1、脱氧核糖核酸在糖环()位置不带羟基。

2、DNA中的()嘧啶碱与RNA中的()嘧啶碱的氢键结合性质是相似的。

3、tRNA的二级结构呈()型,三级结构为()型。

4、核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和()。

5、嘌呤环上的第()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位碳原子相连形成()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

6、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7、环状DNA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和()。

8、DNA二级结构的维持力有()、()和(),其中主要维持力是()。

9、tRNA的三叶草结构主要含有()、()、()和()环,还有()臂。

答案:1 2 ′;2 胸腺尿;3 三叶草倒L ;4 碱基磷酸戊糖;5 9 1 糖苷糖苷嘌呤核苷;6 核苷酸7 松弛环超螺旋8 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碱基堆积力9 D环反密码子环 TψC环可变环氨基酸臂三、酶1、使酶具有高催化效应的因素是()、()、()、()和()。

2、同工酶是指(),但()不同的一类酶。

3、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的结构类似物,()性的抑制()酶的活性。

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1

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1

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1⼀填空题。

1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认识教育现象,揭⽰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门科学。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教育理论,解释教育问题,改造教育实践和提⾼教师素质。

4教育学的产⽣发展,⼤致经历了萌芽,独⽴形态和蓬勃发展三个基本阶段。

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我国春秋战国后期的《学记》,⽽西⽅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6独⽴形态的教育学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于1632年的《⼤教学论》。

7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的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的代表著作是《普通教育学》。

8.在教育学蓬勃发展阶段,形成的主要的主要理论流派有实验教育学,⽂化教育学,实⽤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

9.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法是教育观察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献法和⾏动研究法。

10现在教师应具备敬业精神,⼈⽂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三种专业精神,其中敬业精神是核⼼,科学精神和⼈⽂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两翼。

11.在学校教育⼯作种,要树⽴以⼈为本的教育观。

12.教育的理想是为了⼀切的⼈和⼈的⼀切:教育的最⾼⽬标是唤醒真正的⼈性和使⼈彻悟⼈⽣。

13.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与教育资源14.理想教育的实践追求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学⽣和理想⽗母。

15理想教育对于实践的超越体现在:⼀是关注⽣活,⼆是关注发展,三是关注⽣命。

16.教育的意义体现在社会意义,个⼈意义和⽂化意义三个⽅⾯。

17.对个⼈意义来说,通过教育,可以发现⼈的价值发掘⼈的潜能发辉⼈的⼒量发展⼈的个性提⾼⼈的素质,从⽽使⼈更好从事社会。

18.教育⽬的功能是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三个⽅⾯。

19.教育⽬的的体系结构有教育⽬标,培养⽬标,课程⽬标和教学⽬标四个层次。

20.个⼈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化本位论和⽣活本位论是关于教育⽬的观的不同理论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也成为有效渗透率。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圈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的底层压力明显小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4,输导体系:从烃源岩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组合5,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1,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必须具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以系列油气田的总和4,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5,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5、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二,填空题1,盖层的岩性一般是泥质岩类,膏岩类,少数是碳酸盐岩;2,III型干酪根H/C原子比低,在结构上富含多环芳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其原始物质主要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生油潜力小;3,从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评价烃源岩,主要应从丰度,类型,成熟度三方面进行评价;4,石油的非烃化合物组成主要包括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5,烃源岩异常高压的成因有欠压实作用,蒙皂石脱水作用,有机质生烃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等原因;6,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洞,缝三种类型;7,按苏林分类,常见的油田水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氯化钙型;8,随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值变重,在成熟度相同条件下,油型气的比煤型气的轻;9,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要方法有根据圈闭形成时期,根据烃源岩的生排烃期,油藏饱和压力法,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储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分析;10,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微观上包括孔隙,微裂缝,宏观上有输导层,断层,不整合面;11,油气的生成主要受温度和时间俩个因素控制,温度对生油速度的影响呈指数关系,时间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温度和时间具有互补性。

因此,老的烃源岩的生油门限一般比年轻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温度高;12,一个盆地的油漆保存条件主要与盆地的良好的区域盖层,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相对稳定的水动力环境等条件有关;13,导致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剥蚀和断裂作用,热蚀变作用,生物降解和氧化作用,水动力和水洗作用,渗漏和扩散作用;14,在流体势等值线图上,油气运移方向是高势区向低势区,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地区是低势汇合去和汇聚流指向区;15,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盆地有三种类型,波斯湾盆地类型属于前陆盆地,渤海湾盆地类型属于裂谷盆地1. 氯仿沥青“A”岩样未经酸(HCI)处理,用氯仿抽提出的产物,称为氯仿沥青“A”。

2. 生油窗液态烃生成的主要成熟度区间,相当于镜质体反射率值0.5%~1.2%。

3. 相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

4. 隐蔽圈闭指无法通过编制构造图方法确定的圈闭,主要指地层和岩性圈闭。

5.油气田系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6. 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是一个包含着有效的烃源岩、与该源岩有关的油气及油气聚集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过程的天然系统二,填空题1,石油的四种主要族组分是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三大核心课题是成因,成藏,油气分布规律3,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富含脂肪族链状结构,主要来源于藻类生油潜力大4,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洞,缝5,逆牵引背斜圈闭通常与同生断层相伴生,主要发育在裂谷盆地的三角洲环境中 6,一个盆地的保存条件主要与盆地的区域性盖层,构造环境,水动力有关 7盖层的岩性一般是膏岩类和泥质岩类,少数是碳酸盐岩8油气藏是指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9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石油主要呈游离相状态运移,而天然气既可以呈水溶相运移,也可以呈游离气相运移,还可以以分子状态运移10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有输导层,断层,不整合面11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储集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储集岩透镜体油气藏,生物礁油气藏 12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三种类型的盆地是裂谷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1、地层不整合遮挡剥蚀突起;岩性2、成熟-高成熟,生烃\流体热增压\粘土矿物转化\欠压实3、细粒\色暗\富含有机质;湖相\半深湖相4、断层\不整合\渗透层,毛细管力\浮力\水动力\构造挤压5、生物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裂解干气;高6、气藏\凝析气藏\油藏\油气藏7、生物气\石油伴生气8、奥陶系\松辽盆地\白垩系9、背斜\岩性上倾尖灭\断层, c早于b 10、断块\背斜\岩性尖灭\古潜山三,简答题1,有机质的演化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Ro值的范围是多少?各阶段生成的主要产物是什么?答:有机质的演化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未成熟阶段):Ro《0.5%,以细菌活动为主。

产物主要为生物甲烷,CO2,H2O,干酪根伴随生成少量未熟油;(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Ro=0.5%~1.2%,产物以液态石油为主,包括部分湿气。

(3)热裂解生湿气阶段(高成熟阶段):Ro=1.2%~2.0%产物主要为湿气。

(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过成熟阶段):Ro》2.0%,产物主要为干气,还有少量的固体沥青和次石墨。

2,油气二次运移方向受那些地址因素控制?他们如何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答:油气二次运移主要受三种力的作用:(1)浮力—促使油气向上倾方向运移;(2)毛细管阻力—油气沿阻力最小的方向运移—优势输导体系(3)水动力(压力)--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低的方向运移;因此,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地层的产状与区域构造格局:在浮力的作用下,油气运移方向主要受地层产状和区域构造格局(坳陷和隆起的分布)的控制;油气运移的大方向有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从凹陷区向隆起区运移;位于坳陷附近的隆起带及斜坡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坳中长期继承性的隆起带最有利)。

(2)优势运移通道的分布:优势运移通道孔渗性好,毛细管力小,油气运移阻力小,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

优势运移通道受砂体的控制:三角洲,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砂体;优势运移通道受断裂分布的控制;盖层地面的构造脊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

(3)盆地水动力条件:在水动力作用下,油气从折算压力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在压实流盆地中,水动力的方向一般与浮力的方向一致;在重力流盆地中,水动力对油气运移方向的影响与水动力的强弱和方向有关。

油气的主要运移方向受多种因素控制,除上述特点外,油气运移的方向还要受储集层岩性岩相的变化,地层不整合,断层分布及其性质,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判断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时,必须综合分析以上各种条件,才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

3,简述“充足的油气来源”的地质含义?答:“充足的油气来源”的地质含义包含两个方面:(1)有效的烃源岩(优越的生排烃条件);(2)有利的运移条件。

有效的烃源岩(优越的生排烃条件)是指:1)烃源岩的规模大,即面积大,层数多,厚度大;2)烃源岩的质量高,即丰度高。

类型好,成熟度适中;3)烃源岩的排烃条件好,单纯块状厚层砂岩或单纯块状厚层泥岩发育区对石油聚集时不利的,只有在砂岩单层厚10-15米,泥岩单层厚30-40米,二者略呈等厚互层的地区,砂泥岩接触面积大,烃源岩排烃效率高,最有利于油气聚集。

有利的运移条件包括:1)盆地构造格局,即研究的目标是否处在有利的构造位置上,凹中隆,斜坡带,古隆起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2)距生油中心的距离,越近越好;3)是否有有利的油漆运移通道连通;4)是否处在有利的油气运移方向上,目标与生油中心之间有无封隔体的遮挡。

4,简述单断型裂谷盆地的构造分带和油气藏分布特征?答:单断型裂谷盆地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带:陡坡带,洼陷带,中央构造带和缓坡带。

陡坡带: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洼陷带:岩性油气藏为主(透镜体,湖底扇,浊积砂体)中央构造带:潜山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缓坡带:岩性尖灭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断块油气藏1,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地质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影响的?答: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地层的产状与区域构造格局:在浮力的作用下,油气运移方向主要受地层产状和区域构造格局(坳陷和隆起的分布)的控制;油气运移的大方向有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从凹陷区向隆起区运移;位于坳陷附近的隆起带及斜坡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坳中长期继承性的隆起带最有利)。

(2)优势运移通道的分布:优势运移通道孔渗性好,毛细管力小,油气运移阻力小,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

优势运移通道受砂体的控制:三角洲,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砂体;优势运移通道受断裂分布的控制;盖层地面的构造脊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

(3)盆地水动力条件:在水动力作用下,油气从折算压力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在压实流盆地中,水动力的方向一般与浮力的方向一致;在重力流盆地中,水动力对油气运移方向的影响与水动力的强弱和方向有关。

2,简述挤压背斜圈闭的形成机理,挤压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特点?答: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挤压作用形成挤压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1)倆翼地层倾角较陡,呈不对称状,一翼陡一翼缓;(2)闭合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3)常有断裂(逆断层)伴生;分布特点:多分布在挤压型盆地,常成排成带出现;3,简述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和储集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答:(1)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发育和储集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