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

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一、台儿庄战役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9 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优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优质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右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材料展示: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为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

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2.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2.教师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提示:日本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线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台儿庄战役》4.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6.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提示:万家岭大捷。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历史第六单元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历史第六单元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对总体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对于抽象的事物仍难以理解。

所以,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课堂中以自主合作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授课过程注重知识的回顾、联系,加深对内容的分析、归纳,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

3.教材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故事。

2.通过史料,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按照自学要求,勾画课本、巩固记忆,找出疑难,基本能讲述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故事。

实现目标1、2.的学习。

当堂训练1.2.3题检测目标1.2.学生能结合史料,通过组内合作,条理、清楚的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实现目标2.3.当堂训练4.5.6题检测目标1.23.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保家卫国的情感。

实现目标3附:板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台儿庄战役二、武汉会战三、第三次长沙会战【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教学设计
实,包括:时间、地点、指挥、战果。

出示材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 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的回忆
出示相关图片
思考: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
对全国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结合相关史事,小组合作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二、保卫大武汉
1、出示材料:
材料一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主要的党政军首脑要员们均移驻武汉,武汉遂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掌握台儿庄战役
的具体情况,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

学生阅读材料
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分析材料的
方式使学生更能
明确地掌握台儿
庄战役的意义。

通过讨论使学生
更深刻明白台儿
庄战役胜利的原
因,培养学生合
作学习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台儿庄战役基本史实和意义、武汉会战的过程和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的背景、经过、意义和武汉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七七事变以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一系列著名会战。

正面战场的形势如何?中国军队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二)、新课讲授一:台儿庄战役:1、正面战场的含义: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日军伤亡100余万,国民党伤亡321万。

2、台儿庄战役的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南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同时,一部分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着胶济铁路西进,企图同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李宗仁3、经过: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4、意义:出示材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赛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赛课教学设计_0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教材版本:2017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材分析】从单元体系上看,本课位于第六单元第三课,前承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与后面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是并列关系,一起为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教学做了铺垫。

本课是单元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课程内容上看,本课主要内容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三次比较突出的重要战役,分为三目。

第一目:台儿庄战役。

它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

教材从台儿庄战役的背景、经过、结果及意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第二目:保卫大武汉。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转向相持阶段的重要转折点。

教材介绍了武汉会战的战前部署、典型战役以及其重要意义。

第三目: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抗战相持阶段的取得重大胜利的一次会战,更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虽然对抗日战争有一定了解,但是对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了解不多,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向学生介绍、列举正面抗战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涉及到学生家乡武汉的抗战历史,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的乡土资源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并设计了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来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了解武汉的抗战历史。

【教学目标】1、通过识读地图、视频、图片、史料等,来了解台儿庄战役的基本史实;2、设计武汉保卫战战事报道的小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了解武汉会战的基本史实,并通过对正面战场的数据分析和史料分析,让学生理解虽然武汉失守了,但是武汉会战也有着重大意义,它是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3、观看《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微课,学习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的重要意义及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4、梳理正面战场22次会战,认识并理解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地位和作用;5、学习正面战场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感受中国军民不屈不挠、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程教学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课程内容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知道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等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课,以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例,旨在充分展现在十四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争上的英勇抗争。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再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等情况,需要突出重点: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进而准确理解正面战场抗战的重要作用。

四、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

经过初一的历史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历史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对于“正面战场的抗战”,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比较感兴趣。

他们已经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所了解,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展开教学。

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立足点。

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大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体现素养立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值得老师去认真地思考,大胆地实践。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

六、教学资源推荐(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1月(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6月(3)郭汝槐、黄玉章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4)张宪文主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版(5)马振犊:《血染辉煌——抗日正面战场写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6)徐勇:《征服之梦——日本侵华战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7)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8)薛岳、赵子立等:《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9)戚厚杰《湘江战火——长沙会战纪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七、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反映日军侵华战争暴行的一组照片和中国十四年抗战期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战役,揭示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这些战役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复杂性,以及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但对于正面战场的具体战役,以及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战役,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的基本情况,掌握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役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战役中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战役内容和精神。

4.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战役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

3.视频:准备相关战役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用于课堂播放。

4.板书:设计战役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的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
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
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
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
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
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
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
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
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
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
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
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
向台儿庄发起攻击。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
开了激烈的巷战。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
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
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
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
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
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
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
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
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
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
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
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
名战役?
学生回答:万家岭大捷。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
军队利用有力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
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就是让同学们能更直观的感受正面战场的抗战。

通过对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奋勇杀敌、顽强拼搏的抗战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心和对中华英雄儿女的敬仰之情,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训。

在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感受的尊重和聆听,与学生达到思想的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由于教学容量过大,教学过程可能比较紧凑,有些问题上可能不够到位而由于时间问题会一笔带过,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