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流程

管理评审流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评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组织审查、评估和改进管理流程、项目和决策。
管理评审流程是指在组织内部的一系列程序和步骤,用于确保管理评审的有效进行。
下面将介绍一个常见的管理评审流程,并分析每个环节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阶段:确定管理评审的目的和范围在开始管理评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审的目的和范围。
这个阶段通常由项目负责人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共同确定,确保评审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并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
第二阶段:制定评审计划一旦确定了评审的目的和范围,就需要制定评审计划。
评审计划包括评审的时间安排、参与人员、评审的内容和方法等。
评审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参与人员的可用性和需求,确保评审能够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召开评审会议评审会议是管理评审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评审会议上,评审小组成员将对相关项目、流程或决策进行讨论和评估,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评审会议的召开需要确保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以便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和意见。
第四阶段:整理评审报告评审会议结束后,评审小组需要整理评审报告。
评审报告应该包括评审的目的、范围、参与人员、讨论内容、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评审报告的整理需要保证结构清晰、内容完整,便于后续参考和实施。
第五阶段:实施改进措施最后一个阶段是根据评审报告中的建议,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些改进措施可以包括流程优化、管理规范、人员培训等方面。
实施改进措施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确保改进措施得以顺利落实。
通过上述管理评审流程,组织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表现。
管理评审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组织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保持竞争力并取得成功。
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1.目的确保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持续适用和有效。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3.职责3.1中心主任负责批准管理评审计划,主持管理评审;3.2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计划,报告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编制评审报告,并组织评审结论的实施;3.3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评审相关的数据,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改进和纠正、预防措施;3.4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负责管理评审后的改进纠正、预防措施跟踪验证。
4.工作程序4.1编制管理评审计划4.1.1每年年初,质量负责人编制年度《管理评审计划表》,由中心主任批准,管理评审每年(十二个月内)进行一次,一般是内审后进行。
4.1.2遇有以下影响管理体系运行的情况,由中心主任决定是否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有严重投诉;c)市场需求有重大变化;d)内外审核中发现严重不符合时;e)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发生重大改变时。
4.2评审前的准备工作4.2.1质量负责人制订《管理评审实施计划表》,具体明确本次管理评审讨论的重点议题。
经中心主任批准后,在管理评审前两周下发至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员,以便做好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4.2.2质量负责人负责收集有关部门提供下述资料:a)与实验室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b)目标实现;c)政策和程序的适宜性;d)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e)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f)纠正措施;g)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h)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或实验室活动范围的变化;i)客户和员工的反馈;j)投诉;k)实施改进的有效性;l)资源的充分性;m)风险识别的结果;n)保证结果有效性的输出;o)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p)其他相关因素,如监控活动和培训。
4.3管理评审的实施4.3.1中心主任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内审员参加。
4.3.2质量负责人汇报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各有关部门按评审内容分工要求做专项书面报告。
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1 目的对公司质量体系进行评审,确保质量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保质量体系适宜于实现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2 范围适用于总经理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之现状的评审,包括方针和目标的评审,以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
3 职责总经理亲自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管理者代表负责收集和提供管理评审所需资料,评审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工作,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编写相应的评审报告。
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落实评审中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行政、生产(车间)工程部负责改进措施后的跟踪和验证工作。
4 工作内容4.1管理评审的频度一般情况下,每年年底进行一次管理评审。
在以下特殊情况下,总经理可决定增加管理评审频度:a.公司的组织机构、产品机构、资源、公司经营战略、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与调整时;b.公司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相关连续投诉时;c.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发生变更时;d.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如认证前的管理评审。
4.2参与管理评审人员总经理、管理代表者、各部门主管及各部门相关人员。
4.3管理评审计划编制管理者代表或其授权人员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经总经理审批后在管理评审一周前分发至各相关部门。
“管理评审计划”内容应包括:a. 管理评审目的、参与评审的人员、时间、地点;b. 管理评审的内容、各部门准备工作要求等。
4.4管理评审资料准备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依据“管理评审计划”中准备工作要求,调查有关问题和实际情况、收集并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
作为评审输入的文件和资料可包括:a. 内部质量审核报告;b. 质量方针、目标及其实施情况;c. 重大事故的处理;d. 相关方关注的问题及反馈的重要信息(包括满意度和建议等);e. 相关方投诉的处理;f. 纠正和预防实施结果;g. 过程、产品质量趋势;h. 管理体系各项活动、配备资源是否适宜;I. 管理体系要素及其相应文件是否有必要修正;j. 对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k. 对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制定并保持本程序,旨在定期执行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3 职责和权限3.1总经理:负责管理评审,并确认【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1) 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管理评审。
(2) 协助总经理组织管理评审,并对管理评审要求的事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验证。
4 工作程序4.1总经理和管理者代表负责主持管理评审,对质量体系的内外部环境和现状进行研究,识别和评审改进或变更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 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同时将管理层解决不了的和关系到组织大政方针的问题集中起来,由决策层最终作出宏观决策,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落实和改进。
4.2公司每年至少定期召开1次管理评审会议(前后两次之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一般开会的时机为内部审核之后。
管理者代表制定书面“管理评审计划”,拟定评审的主要内容、参加评审人员名单及准备相关资料,提交总经理、批示, 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必要时,总经理可临时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4.3评审输入4.3.1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质量方针和当前客户要求的相关性。
4.3.2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及质量目标的适宜性。
4.3.3组织结构的适宜性。
4.3.4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4.3.5人员培训与资源配置是否充分。
4.3.6内审和外审的结果。
4.3.7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3.8客户反馈(包括满意和不满意)。
4.3.9 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4.3.10上次管理评审结果。
4.3.11改进的建议。
4.4 管理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依据本程序4.3条规定的内容组织进行评审,评审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4.4.1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4.4.2与客户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4.4.3资源需求。
4.5 管理者代表负责评审输出应形成【管理评审报告】,且须总经理确认。
4.6 对于管理评审输出,由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责成相关责任部门提出【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分析原因, 制定改善对策,并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1 目的为了确保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达到和持续满足GB/T 19001-2016标准要求,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变更需求,评价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评价与公司战略方向的一致性。
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主持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组织协调管理评审工作;审核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3 行政部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制定和准备工作及编写管理评审报告;跟踪和验证各部门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3.4 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质量活动实施情况的报告,制定和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各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4 工作程序4.1 管理评审频次4.1.1 每间隔12个月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
4.1.2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a) 当公司组织机构、体制发生重大调整时;b) 当公司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重复发生质量事故时;c) 当市场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已影响到公司生产、经营、生存和发展时;d) 总经理提出需要增加管理评审时。
4.2 管理评审计划4.2.1 管理者代表于每次管理评审前1个月,开始组织行政部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交由行政部发至各相关部门。
计划内容主要包括:a)管理评审的时间、地点;b)参加评审的部门和人员;c)评审依据、目的;d)评审内容和评审资料;4.2.2 管理评审计划的审批原件由行政部归档保存。
4.3 管理评审的输入4.3.1审核结果和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方面a)评审内容:内外审的结果、以往管理评审的输出;b)评审目的:通过了解内外审的结果和管理评审输出的执行情况,确定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c)输入部门:品质部。
4.3.2顾客反馈方面a)评审内容: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针对顾客反馈或投诉的问题,相关部门改进措施落实整改的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并简述原因;b)评审目的:通过了解顾客满意的现状,确定质量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c)输入部门:营销中心、售后部及相关部门。
16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签字栏1目的及范围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公司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适用于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相关文件《文件管理控制程序》、《记录管理控制程序》、《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管理程序》3定义无4职责4.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
4. 2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及质量执行结果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追踪。
4. 3质保部负责管理评审及质量审核结果的汇总。
4.4各部门负责提供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
5管理规则5.1管理评审计划5. 1.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适应并满足IS0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要求。
5. 1.2管理者代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批准。
5. 1.3【管理评审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a)管理评审时间、地点;b)管理评审目的;c)管理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d)参加管理评审的部门及人员;e)管理评审的依据;f)管理评审的内容。
5.1.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公司的组织机构、经营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服务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e)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或即将进行了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等。
5.2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业绩和改进机会。
下述主要内容的资料分别由各部门领导在管理评审前七天收集整理好后提交质保部。
5. 2.1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由管理者代表提供资料。
5. 2. 2顾客满意和来自相关方的反馈,包括顾客满意程度和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由质保部和业务部分别提供资料。
管理评审程序

QEOHSMS管理评审程序1 目的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保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适应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不断完善公司管理体系。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评审活动。
3 职责3.1 运营中心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订并监督实施;负责准备管理评审所需要的材料,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并组织实施;负责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存档,并协调有关部门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3.2 总裁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审批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的组织,并审核管理评审计划,监督管理评审会议提出的各项决议和措施及验证工作的落实情况;负责最向高管理层报告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3.4 各部门负责收集有关信息,并汇报本部门的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实施、落实管理评审会议决定的各项措施。
4 程序4.1管理评审计划4.4.1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临时管理评审。
a)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环境事故或相关方对某一环节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f)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严重不符合时;g)其他情况需要时。
4.4.2运营中心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裁批准。
评审计划主要内容包括:a)评审时间、地点;b)评审目的、范围及评审内容;c)参加评审部门和人员;d)评审依据等。
4.2评审输入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a)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b)相关方的交流反馈,包括相关方的抱怨,及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d)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及合理化建议的实施情况,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e)公司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符合性;f)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g)可能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h)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包括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i)改进的建议。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目的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适用于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3职责3.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并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3.2管理者代表协助总经理进行有关管理评审工作。
3.2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并组织实施。
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管理评审涉及的纠正、预防改进措施实施后的跟踪和验证工作。
3.4各部门负责提供相关报告和数据,并负责评审中提出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工作。
4程序4.1管理评审计划公司每年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两次管理评审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
如遇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重大变化,公司管理机构重大调整、产品质量发生重大问题时,总经理可决定增加管理评审的频次,进行专题评审。
增加的和年度管理评审在评审前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写《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提交总经理批准。
4.2 在下列情况下,由总经理提出,制定专题评审计划,进行相应的管理评审: a)当公司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发生重大改变与调整时;b)当公司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质量问题投诉时;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发生变更时;d)当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如认证前的管理评审。
4.3管理评审输入4.3.1输入要求按照批准的年度管理评审计划,组织责任部门编写管理评审输入文件。
4.3.2管理评审输入文件a)管理者代表提交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内容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综合评价,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评价,上次管理评审决策跟踪验证情况,纠正、预防措施制定及落实情况,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或改进的建议;b)提交的质量审核报告,内容主要是对外审、内审结果的综合分析;c)技术部门提交的产品质量综合分析报告;d)提交的顾客反馈信息分析报告;e)财务管理部门提交的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4.4 管理评审实施4.4.1评审前,部将批准后的《管理评审计划》及会议议程分发至各个部门,由相关部门进行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确保本厂质量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满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厂质量体系的评审。
3. 相关文件
3.1《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3.2《文件控制程序》
3.3《记录控制程序》
4. 职责
4.1厂长主持管理评审。
4.2管理者代表组织管理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4.3各部门负责向管理评审报告部门的情况,并参与会议的评审活动。
5. 工作程序
5.1管理评审由厂长亲自主持,每年至少一次。
当在下列情况可看看发生时,厂长可以增加评审次数。
A. 厂组织结构、人事、产品等有重大变更时。
B. 顾客对厂质量有投诉时,厂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
C. 质量方针、目标需作重要修改时。
D. 质量体系需作较大修改时。
5.2管理评审会议,参加者为厂长、副厂长、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及另外指定的相关人员。
5.3管理评审的准备
5.3.1管理评审应在三周前编写“管理评审计划”。
由管理者代表编制。
计划包括:管
理评审的目的、评审的内容及各部门应提供的资料、参加部门和人员、评审的依据、评审的日期和地点、时间安排、指定的记录人员等。
5.3.2两周前将“管理评审计划”发到各相关部门,由各部门准备资料。
5.3.3资料准备应是书面的发言稿。
评审前应先送管理者代表审核。
5.4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
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方的)。
B. 顾客反馈,包括满意度的测量结果和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包括对内审核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
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
如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和法律法规的变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等。
G质量体系运行状况。
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有关资料。
H. 实际和潜在的现场失效分析,以及其对质量、安全和环境的冲击。
I. 不良质量成本定期报告和评价。
管理评审程序版本:A第3页共6页
J. 经营计划中规定的目标的完成情况。
K. 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的满足情况及其绩效趋势。
L. 监视设计和开发特定的测量所作的规定,分析和汇总的结果。
M. 改进的建议。
5.5管理评审的实施
5.5.1管理评审由厂长主持召开。
在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发言后,与会人员共同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对评审输入作出评价。
这些评审,应包括对质量体系的所有过程要素,及其在一段时间内的绩效的评审。
将其作为持续改进过程的一个基本部分。
应对经营计划中制定的目标和顾客对本厂产品的满意度,对不良质量成本定期报告。
对战略质量目标所进行的监视,进行评审。
对评审结果留下记录,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确立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最后由厂长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和验证等) 。
评审会议应有:
A. 会议的签到。
签在“管理评审记录”上。
B. 会议全过程应有人记录。
全过程记录在“管理评审记录”。
5.5.2管理评审的输出内容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于评审内容相关的要求。
C. 资源需求等。
5.5.3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由管理者代表整理会议记录,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JR/QP5-4-03)。
其内容应包括;
A. 出席管理评审会议的人员及职务;
B. 评审输出的内容概述及结论;
C. 需要采取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5.5.4管理评审报告经厂长批准后,发至会议的参加者或需要执行会议决定的相关部门。
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应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5.6会议决定需要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执行。
5.7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5.8管理评审产生的质量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实施保管。
每次管理评审的全部记录应装订成册,便于查阅和提作证据。
6. 报告和记录
6.1《管理评审计划》
6.2《管理评审记录》
6.3《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计划(兼通知单)评审目的:
评审参加部门人员:
评审内容:
各部门评审准备工作要求:(根据管理评审各输入要求,确定提供书面发言稿的部门)
计划评审的日期和时间: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管理评审记录
_________ 年度管理评审报告
评审参加人员名单:
评审内容摘要:
需制订的纠正措施及改进项目与贯彻实施部门:
评审结论:
编制:批准: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