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口至中国大豆数量及金额季度数据(1986-2003)

合集下载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近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张。

自2018年7月开始,美国对中国实施第一轮关税,而中国则采取了反制措施,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施加追加关税。

其中,大豆成为了中美贸易战的重点之一。

国内大豆市场遭受了严重的影响,指标不断下滑,陷入了深度危机。

首先,中美贸易战导致美国大豆的进口量大幅下降,国内市场供给紧张,价格上涨。

自2018年7月开始,美国对中国第一轮关税开始生效,当时市场的美豆价格在每蒲式耳9美元左右。

但在贸易战期间,美豆一度被禁止引进中国大陆市场,导致国内市场供给严重不足,价格飙升。

2018年10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第三季度对外贸易报告,其中大豆进口量同比下降5.6%,市场价格和压力更加凸显。

其次,大规模的大豆进口导致了对国内市场的长期依赖性,大豆贸易的风险度加大。

自“996”工作制开始以后,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给大豆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

但随着大豆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上的风险度也不断增加。

如果在贸易战开始之前,国内大豆市场提前做出了应对策略,建立了更加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保障机制,那么也许会在贸易战之前增加自身的市场稳定基础。

最后,贸易战之后,我国大豆市场应当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和加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贸易战爆发之时,我国的大豆市场过于依赖进口资源,对于国内的农民来说的几乎是雪上加霜。

因此,在以后的道路中,国内大豆市场应当更加注重高品质、绿色有机的大豆产品投入,增加自身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定价机制的有效性,为国内经济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美贸易战对于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无疑是负面的。

在如此的贸易环境下,大豆市场应当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和加强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才能实现长期的发展和市场的稳定性。

目前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是哪个国家

目前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是哪个国家

目前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是哪个国家大豆在我国已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光是公元前164年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已有两千多年。

但是你知道目前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是哪个国家吗?下面,由店铺为你解答,希望对您有帮助!目前哪个国家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是美国。

美国是在转基因技术研究方面投资最多的国家,近几年有50%以上的专利与此相关。

同时,美国也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播种最广泛的国家,占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70%,达到5300万公顷。

美国国内70%的大豆、75%的棉花和30%的玉米都是转基因作物,利用转基因技术,美国每年可增加15亿美元的农业收入。

美国较注重转基因产品的监管,2001年1月出台了《转基因食品管理草案》,强制性地要求制造商必须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前至少120天,向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署(FDA)提出申请,以确认此类食品与相应的传统产品相比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据了解,美国从上世纪初才开始从中国大量引种大豆,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部雇员还在我国收集大豆品系的各种资料。

因种大豆比棉花、小麦等利润更高,美国农民很有积极性。

1929-1939年10年间,美国大豆产量增长了10倍。

到1954年,美国大豆产量已超过我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到世界总产的46.9%。

二战以后,美国把大豆产业扩张当做政治战略,50年代美国大豆协会在全球举办各类市场推广、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活动。

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批准成立了大豆产业基金会,2005年,又专门成立了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表面上美国大豆协会和大豆出口协会都是代表美国大豆农民利益的、非盈利性的、会员制的民间组织,但在大豆产业基金的作用下成为美国的战略工具。

大豆产业基金会的董事都是由美国农业部任命,并由政府财政负责资助,资金专门针对国外进行“公关”。

美国政府除了在农业立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税收减免方面为农业保驾护航,还为各种农产品提供高额的农业补贴,包括销售贷款补贴、固定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农产品贸易(出口)补贴等。

中美农产品贸易数据报告

中美农产品贸易数据报告

中美农产品贸易数据报告引言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彼此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中美农产品贸易数据,揭示双方贸易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数据分析1. 总体贸易规模根据数据统计,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在过去十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0年,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为100亿美元,而到2020年已达到250亿美元。

这表明中美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持续扩大,双方贸易关系趋于紧密。

2. 各类农产品贸易情况中美农产品贸易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粮食、畜牧产品、水果等。

其中,粮食贸易是双方贸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中美粮食贸易规模在过去十年中呈现增长趋势,主要来源于大豆和小麦。

尽管中美两国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但由于各自需求差异,贸易互补性较高。

3. 贸易不平衡问题然而,中美农产品贸易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市场,进口额远远超过出口额。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内市场巨大、经济发展迅速,对于一些特定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而美国则以其高效农业生产、优质农产品为优势,满足了中国市场需求。

4. 潜在机遇和挑战尽管中美农产品贸易存在不平衡问题,但也带来了潜在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为美国农产品提供了巨大的贸易机会,为美国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努力发展国内农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进口农产品的依赖,这将对美国农业出口构成一定的挑战。

结论中美农产品贸易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尽管存在贸易不平衡问题,但双方贸易关系的持续扩大为两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为了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贸易关系,中美双方需要通过加强合作、优化贸易结构等措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1. United Nations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UN Comtrade)2.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3.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一文读懂中美贸易战双方筹码得失

一文读懂中美贸易战双方筹码得失

一文读懂中美贸易战双方筹码得失面对特朗普一路喊得震天响的贸易战威胁,中国政府此前的实际应对可以说是极为克制的。

然而,由于美国政府本周公布了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清单,中国也不得不迅速作出强硬回应。

贸易战的危险级别于是一再加码。

CCTV财经:美公布“加税建议清单”中方对等回击一、嘴上说的、实际做的和心里盘算的口头上的强硬“回怼”大概是必须的,就像特朗普每天气咻咻地叫嚷的那些,主要也是说给他的本国选民听的一样。

早在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扬言对每年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征收25%关税之前,中国外长王毅就在3月8日的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警告称,贸易战“损人害己”,一旦发生,中方必将做出“正当和必要的反应”。

3月23日备忘录签署当天第一时间,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便通过社交媒体驳斥美方对中国知识产权侵权的指控“毫无根据”,称中国“一定会反击和报复。

如果想玩厉害的,中国将奉陪,看谁更持久”,美国中产阶层将为贸易战付出代价。

4月3日,崔天凯再次对媒体表示,如果美方这一举措最终宣布,中国将以同样的规模、同样的金额和同样的强度予以回击。

3月23日当天,中国驻WTO大使张向晨也在日内瓦宣布,中国正考虑向WTO提出申诉,但“不会排除其他选项……我在北京的同事已经在准备这些选择方案和回应。

”外交部、商务部发言人以及《环球时报》这样的中国媒体这段时间以来更是几乎每天都在发表针对美国的严辞抨击和严正警告。

4月3日以后,这种抨击和警告进一步升级,语调变得无比激昂慷慨。

然而,嘴上说什么是一回事,实际做什么又是另外一回事。

3月24日,就在特朗普签署备忘录的第二天一早,中国商务部宣布,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

根据商务部开列的清单,拟加征关税分两部分,包含7类、128个税项产品。

具体看,第一部分涉及美对华9.77亿美元出口,包括鲜水果、干果及坚果制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参、无缝钢管等,拟加征15%关税。

第二部分涉美对华19.92亿美元出口,包括猪肉及制品、回收铝等产品,拟加征25%关税。

关于大豆种植调查的实践报告

关于大豆种植调查的实践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今年的暑假我们有幸参加这个关于我省大豆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

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走访了阿城、宾县以及哈尔滨周围的多个村庄、几百家农户,以及村委会、镇政府,还有各类以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如九三油脂集团,中农百益饲料加工厂等。

以访谈、填问卷等方式把所走访区域的大豆种植情况基本了解了一些,虽然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有很大的片面性和缺陷,但是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栽培大豆历史悠久。

我省更是大豆的主产区。

大豆不仅在我国食物生产和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也为我国出口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市场的争夺越演越烈。

通过以下两表我们可以可以看到,国外与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都在逐年增加,国外的产量都有明显增加,而国内的产量却不容乐观。

世界大豆主产国产量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单位:万吨)世界大豆主产国需求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单位:万吨)在大豆市场产业链上,跨国粮商不仅从加工环节加以控制,而且已经深入到种植、贸易、流通等各个领域。

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大批倒闭、停产和半停产。

现有的97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控制了我国85%的大豆加工总量,而我国还是不掌握定价权的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08年国家出台东北地区大豆每吨3700元的保护价收购政策,而进口大豆跌至每吨3000元以下,且大量进入国内,而且进口的大豆基本都是转基因大豆。

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近几年对华的大豆周度累计出口量表,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大豆的进口量是如此的巨大,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是国内的大豆市场却是那么的不容乐观,不仅价格上不去,就连产量也跟不上需求的增加,很大程度的依赖国外市场。

注: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可以这样说,转基因大豆对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此发展,我国的大豆产业很可能陷入贸易危机,大豆的供给完全依赖于国外,国内大豆种植将萎缩。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5000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

然而自我国于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4.66 %的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风波”(2004年3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1064美分/蒲式耳,但5-6月份,大豆价格竟突然直线下落,至7月已跌至590.4美分/蒲式耳1 )的直接受害者。

随后ADM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控制。

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

一、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

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2003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一、大豆的分类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华民族食用大豆的历史悠久,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主要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饲料豆以及其它豆:二、全球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全球大豆市场来看,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达到36205万吨,同比增长7.6%。

全球大豆主产国主要有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印度、巴拉圭等国家,2020年全球大豆生产国中巴西产量最高,占比全球总产量比例为36.6%,产量排第二的是美国,大豆产量占比31.2%,其次是阿根廷,产量占比为13.7%,中国大豆产量占比5.4%。

三、中国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来看,2016年开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987万公顷,同比增长5.8%。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在60年代中期,中国大豆生产开始出现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严重不足,使得中国只能用有限的土地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以满足基本需求。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增长迅速,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960万吨,同比增长8.3%。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大豆单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从600公斤/公顷增长到1900公斤/公顷,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为1985.8公斤/公顷。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1995年之前还是一个大豆净出口国,自1996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大豆世界第一大进口国,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13.4%,出口量为7.9万吨,同比下降30.7%。

进出口金额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达到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出口金额为0.7亿美元,同比下降22.2%。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大豆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大约80%以上的大豆都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中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之一。

自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对中国大豆征收了高额的关税,导致中国大豆进口量锐减,进而对中国大豆产业和相关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中美贸易战使得中国大豆进口量锐减。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同比减少了超过50%。

这导致了中国大豆供应短缺的情况,给中国畜禽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大豆是畜禽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

许多养殖场不得不寻找替代品,例如豌豆、菜籽等,但这些替代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增加了养殖成本。

由于中国大豆供应减少,国内大豆价格大幅上涨,给国内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中美贸易战促使中国大豆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应对大豆供应短缺的问题。

鼓励国内大豆种植,增加国内产量。

中国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补贴和支持政策,以吸引农民增加大豆种植面积。

加大对其他进口大豆国家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政府鼓励增加与巴西、阿根廷等大豆出口国的贸易合作,并寻求多元化的大豆供应渠道,以减轻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这些措施使得中国大豆市场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带动了拉美大豆的进口增加。

中美贸易战给中国大豆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变革。

面对大豆供应短缺的压力,中国加大了对大豆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中国投资大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积极发展大豆加工,提高豆粕和豆油的利用率,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中国还加快了对大豆种植技术和品种的研发,力争提高国内大豆产量和质量。

这些措施不仅减轻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ta generated on Monday, March 17, 2014 at 10:41:24 PM EST
Area/Partners of Destination January 1986 - December 2014
And Commodities Exported Cumulative To Date Quantities/Values in Thousands
Q2(Apr-Jun)
Q1*(Jan-Mar)
Q1*(Jan-Mar)
Partner Product Year UOM Value Qty Value
1China1Soybeans1986-1986MT18,856########6,551
1China1Soybeans1987-1987MT30,591########0
1China1Soybeans1992-1992MT000
1China1Soybeans1993-1993MT6,781########7,150
1China1Soybeans1994-1994MT8,645########0
1China1Soybeans1995-1995MT000
1China1Soybeans1996-1996MT21,093########15,719
1China1Soybeans1997-1997MT39,778########38,604
1China1Soybeans1998-1998MT59,404########4,576
1China1Soybeans1999-1999MT41,402########21,337
1China1Soybeans2000-2000MT322,977########148,492
1China1Soybeans2001-2001MT604,508########40,818
1China1Soybeans2002-2002MT344,559########31,288
1China1Soybeans2003-2003MT################100,276
1China1Soybeans2004-2004MT732,789########0
1China1Soybeans2005-2005MT950,751########146,098
1China1Soybeans2006-2006MT################69,989
1China1Soybeans2007-2007MT################276,427
1China1Soybeans2008-2008MT################899,269
1China1Soybeans2009-2009MT################826,767
1China1Soybeans2010-2010MT################258,168
1China1Soybeans2011-2011MT################497,965
1China1Soybeans2012-2012MT########################
1China1Soybeans2013-2013MT################114,073
1China1Soybeans2014-2014MT################0
Notes:
1. Data Source: U.S. Census Bureau Trade Data
2. FAS Totals include all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FAS selected NONAG commodity items.
3. Users should use cautious interpretation on QUANTITY reports using mixed units of measure. QUAN
4. Product Group : FAS
5. Q1* - Data is only available for Jan-Jan in Q1 of the current year 2014.
in Thousands of Dollars
Q2(Apr-Jun)Q3(Jul-Sep)Q3(Jul-Sep)Q4(Oct-Dec)Q4(Oct-Dec)Total Total
Partner Code Qty Value Qty Value Qty Value Qty Reporter Cod
########000025,407########US CH
019,444########35,859########85,895########US CH
029,682########0029,682########US CH
########009,069########22,999########US CH
000008,645########US CH
00050,657########50,657########US CH
########47,281########330,382########414,476########US CH
########35,690########296,482########410,554########US CH
########29,493########180,035########273,508########US CH
########130,315########165,681########358,735########US CH
########195,593########340,591########################US CH
########00367,160########################US CH
########32,763########587,227########995,837########US CH
########73,545########################################US CH
0196,848########################################US CH
########52,009########################################US CH
########183,544########################################US CH
########330,515########################################US CH
########604,051########################################US CH
########715,938########################################US CH
########739,965########################################US CH
########569,595########################################US CH
########################################################US CH
########542,124########################################US CH
00000################US CH
modity items.
nits of measure. QUANTITY line items will only include statistics on the units of measure that are equal to,
Product Code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0203AT
e that are equal to, or are able to be converted to, the assigned unit o
f measure of the grouped commodities.
commodit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