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生产现状分析
世界主要生产国大豆产量情况分析

世界主要生产国大豆产量情况分析世界大豆主产国:重要主产国: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次要主要国:印度、巴拉圭、加拿大重要主产国产量分析一)关于播种面积美国的绝对播种面积已经由90年2287万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3000万公顷,绝对数量逐年增加,增加幅度在所有国家中是最大的,显示了由于世界需求的增加,每年大豆的种植面积都在增加的事实。
但是,从美国相对播种面积来看,由90年的42.18%降到现在的38.68%,整体趋势是略有降低,表明了美国的播种面积占世界整体的份额在减少,美国大豆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在下降。
巴西的播种面积从90年的975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1550万公顷,相对量从90年的17.98%到现在的19.98%。
阿根廷从90年的475万公顷到现在的1070万公顷,相对量从90年的8.76%到现在的13.80%,这显示了南美国家所占世界比重快速的上升。
中国的播种面积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更多的耕地去种大豆,因为它毕竟不是主要粮食作物。
二)关于单产美国大豆单产由90年的2.29吨/公顷增加到01年的2.64吨/公顷,几乎每年均匀增加,显示了美国机械化操作和转基因技术的使用的结果,和中国对比,中国的单产从90年的1.4544吨/公顷到01年的1.72吨/公顷,增长幅度为0.2656,而美国增长幅度为0.25,相对量来说差不多;绝对量上,美国单产比中国高0.92吨/公顷,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机械化程度不够,没有用转基因技术。
阿根廷的耕作情况和美国差不多,也使用机械化和转基因,但是单产比美国低,它的01年的单产为2.52吨/公顷;巴西的单产情况,在90年还比美国低,但在01年时单产已经达到2..68,去年更是达到2.75吨/公顷,但是巴西并没有采用转基因,(也有一小部分转基因大豆),而是采取农业技术革新等措施来提高单产,这值得中国学习。
三)关于产量美国产量从90年的5241.6万吨到01年的7911.7万吨,从相对数量上来看美国产量从占世界比重50.35%下降到现在的43.79%表明虽然绝对数量增加,但是美国大豆占世界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
大豆全球主要产地及其经济价值

大豆全球主要产地及其经济价值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被广泛种植和利用。
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并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本文将介绍大豆的全球主要产地,分析其经济价值,并探讨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
一、大豆的全球主要产地1.美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发达的农业技术。
美国大豆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阔,产量稳定。
尤其是在中西部大平原地区,大豆的种植规模相当庞大。
美国的大豆主要用于出口,供应全球市场的需求。
2.巴西巴西是全球第二大的大豆生产国。
该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大豆在巴西有着良好的生长环境。
巴西的大豆产量逐年增长,并且大豆种植面积也在扩大。
巴西的大豆主要用于出口,成为全球大豆市场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3.阿根廷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的大豆生产国。
该国有着富饶的农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大豆的生长。
阿根廷的大豆产业发展迅速,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保持较高水平。
阿根廷的大豆主要用于出口,对全球大豆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
4.中国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
由于人口众多,中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很大,而本国的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大量进口。
中国的大豆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
中国的大豆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努力增加自给能力。
二、大豆的经济价值1.食品加工大豆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
大豆可以提炼出豆浆、豆腐等大豆制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选择。
此外,大豆还可以加工成豆粉、豆油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
2.饲料生产大豆是重要的饲料原料,被广泛用于畜禽饲养。
大豆蛋白含量高,对动物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农民可以通过饲养畜禽,将大豆转化为畜禽产品,从而获得经济收益。
3.能源开发大豆可以提取植物油,其中所含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等脂肪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行业。
此外,大豆油还可以用作生物柴油的原料,可替代传统的石油燃料,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2021年全球大豆生产、库存及主要地区产销情况

2021年全球大豆生产、库存及主要地区产销情况一、现状从全球市场来看,2021年全球大豆产量有所增加。
美国农业部估计2021年全球大豆产量约3.66亿吨,同比2020年增长1.09%。
2021年全球大豆库存有所下降,2021年全球大豆库存约8879万吨,同比2020年下降11.31%。
2020年全球大豆库存约10011万吨,同比增长4.87%。
2021年全球大豆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和印度,产量分别为13800万吨、11475万吨、4620万吨、1860万吨和1045万吨,其中前三个地区常年位居全球大豆产量的前三名,产量累计占全球总产量的81.69%。
2021年全球大豆消费排名前五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和欧盟,消费量分别为11160万吨、6105万吨、4941万吨、4741万吨和1762万吨,其中中国、美国、巴西合计消费占比61.16%。
二、主要产区情况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产区,近几年巴西大豆产量呈波动式上涨的趋势。
2021年巴西大豆产量约13800万吨,同比增长3.76%。
根据2021年度美国大豆种植意向报告的数据,当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8,760万英亩(3,545万公顷),同比增长4.95%。
在29个州中的23个州,有意向的大豆种植面积较前一年有所上升或保持不变。
根据《2022农业展望》报告的预测,由于大豆价格及净利润高于过去的5-7年,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较前两年出现大幅反弹,预计未来一段仍将保持高位。
截至2021年12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总量为31.49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增长7.36%。
3月,USDA发布的月度大豆供需报告预测,2021/22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将有所下调,预计为2.85亿蒲式耳,低于此前预测的3.25亿蒲式耳。
2014-2021年,阿根廷大豆产量波动较大。
2021年阿根廷大豆产量约4620万吨,同比减少7.60%。
2024年大豆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大豆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和消费。
本文旨在分析大豆市场的环境,包括供应和需求情况、竞争格局以及市场趋势等方面。
2. 供应情况大豆的供应主要来自于种植者和生产商。
全球范围内,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家。
这些国家拥有广阔的耕地和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能够大规模生产大豆。
近年来,大豆产量有所增长,主要得益于种植技术的改进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
然而,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3. 需求情况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和工业加工等领域。
全球范围内的大豆需求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食品和饲料行业是大豆需求的主要驱动力。
大豆油和大豆蛋白是食品和饲料加工的重要原料,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对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另外,工业加工需求也在增长。
大豆提取物广泛用于制造生物柴油、油漆和化妆品等产品中。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在上升,进一步推动了大豆市场的发展。
4. 竞争格局大豆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种植者、生产商和贸易商等。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大豆生产的主要参与国家,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量和质量方面。
除了传统的大豆生产国,一些新兴的生产国也在逐渐崭露头角。
乌克兰、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家在大豆种植和生产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逐渐与传统竞争者展开竞争。
此外,大豆市场还受到政策和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关税壁垒的设置可能会影响大豆的出口和进口情况,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5. 市场趋势大豆市场面临着一些趋势和挑战。
首先,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天然原料的需求增加,有机大豆的市场需求开始增长。
有机大豆的生产和销售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认证标准,这为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其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豆市场的重要议题。
大豆的种植和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推动可持续种植和生产已经成为大豆行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大豆补贴政策及其影响(1)

美国大豆补贴政策及其影响(1)
美国大豆补贴政策及其影响(1)一、美国大豆生产、消费与贸易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豆生产发展迅速。
大豆种植面积从1990年的2339万公顷增加到2004年的3044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2%;大豆产量从5242万吨增长到8548万吨,年均增长为3.6%。
从1990年到2004年,美国大豆每公顷产量从2241公斤增长到2809公斤,每公顷增产568公斤,年均增长率为l,6%。
目前,美国是世
界大豆第一大生产国。
2004年,美国大豆收获面积为2993万公顷,占世界的1/3;产量为8548万吨,占世界的4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豆消费量不断增长,从1990年的5008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7752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2%。
美国大豆消费主要包括国内压榨,出口、饲料和种子
等o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豆压榨用量逐年上升,从
1990年的3231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4491万吨,增长了126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2.4%。
尽管国内压榨消费不断增长,
但其占大豆年度总消费量的比重却从1990年的64.5%下降到2005年的57.9%,下降了4.6个百分点。
美国大豆出
口量增长较快,其占年度总消费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30.3%增长到2004年的36.7%,增长了6.4个百分点。
美国大
豆种子、饲料和损耗量的比例不大,约占总消费量的5%左。
usda报告

usda报告第一篇:USDA报告:农业形势分析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了最新一季度农业形势分析报告,分析了美国农业在过去季度的形势及未来的趋势。
自农历年初以来,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农业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美国在此情况下的农业生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报告指出,美国2020年大豆、玉米、小麦的总产量分别为4.135亿吨、3.755亿吨、1.455亿吨,与去年相比,大豆、小麦产量有所下降,而玉米产量略有增加。
除此之外,报告还指出了美国畜牧业的产量情况。
自去年11月以来,美国牛肉总生产量下降了3.3%,而猪肉生产量同比去年增加了1.7%。
这一产量变化也导致了畜牧业市场价格的变动。
未来几个季度,美国农业生产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全球新冠疫情的发展、天气变化和贸易政策等。
报告建议农民要积极应对这些因素,采用多种策略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包括适当的市场定价以及采用新的技术和种植方法等。
总的来说,USDA农业形势分析报告为美国农民及相关产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和挑战。
(字数:253)第二篇:USDA报告:农产品市场分析USDA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了13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5亿美元,其中大豆和玉米的出口量增加最为明显。
这一数字的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增加。
自2019年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以来,中国已逐渐增加对美国大豆和玉米的采购,这也导致了美国农产品市场的迅速恢复。
相比之下,美国的畜牧业市场情况并不如意。
报告指出,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牛肉消费量下降,而猪肉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这也导致了美国的牛肉和猪肉市场价格持续下降。
未来几个季度,报告认为,美国农产品市场的情况将取决于全球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变化。
因此,农民和相关产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积极应对市场的挑战,采用更加灵活的销售策略,以保证产品的售出和生产的可持续性。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一、大豆的分类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华民族食用大豆的历史悠久,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主要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饲料豆以及其它豆:二、全球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全球大豆市场来看,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达到36205万吨,同比增长7.6%。
全球大豆主产国主要有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印度、巴拉圭等国家,2020年全球大豆生产国中巴西产量最高,占比全球总产量比例为36.6%,产量排第二的是美国,大豆产量占比31.2%,其次是阿根廷,产量占比为13.7%,中国大豆产量占比5.4%。
三、中国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来看,2016年开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987万公顷,同比增长5.8%。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在60年代中期,中国大豆生产开始出现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严重不足,使得中国只能用有限的土地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以满足基本需求。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增长迅速,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960万吨,同比增长8.3%。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大豆单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从600公斤/公顷增长到1900公斤/公顷,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为1985.8公斤/公顷。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1995年之前还是一个大豆净出口国,自1996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大豆世界第一大进口国,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13.4%,出口量为7.9万吨,同比下降30.7%。
进出口金额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达到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出口金额为0.7亿美元,同比下降22.2%。
世界大豆产业变迁趋势分析

世界大豆产业变迁趋势分析世界大豆产业变迁趋势分析引言大豆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被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和工业用途。
近年来,全球对大豆的需求不断增长,大豆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世界大豆产业的变迁趋势,并探讨其对农业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大豆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豆是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早在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开始种植大豆。
大豆的种植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在19世纪末,大豆开始传入日本、朝鲜半岛和南亚地区。
20世纪初,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豆种植在美国开始蓬勃发展。
美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优质的农业资源,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其次是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等国家。
二、世界大豆产量和贸易的变化1. 产量变化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大豆产量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中国的大豆产量开始下降。
这是由于中国农村人口流失、农业生产方式过时以及天气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与此同时,美国和巴西等国家的大豆产量迅速增长。
这些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先进的农业科技,能够实现高产、高效的大豆种植。
特别是巴西,由于其优质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近年来大豆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目前,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这三个国家的大豆产量占据了全球产量的80%以上。
中国、印度和乌克兰等国的大豆产量也在逐渐增长,但相对较小。
2. 贸易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大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大豆的贸易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大豆贸易以美国为主导。
然而,随着大豆种植业的全球化和南美国家的崛起,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开始大量出口大豆。
目前,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与此同时,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由于中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豆需求不断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大豆生产现状分析(社会)一、美国大豆的技术投入①科研经费美国农业部当代农业研究系统的报告显示,2000财政年度,全国农业研究系统中的大豆研究项目数为809项,仅次于玉米和小麦列第三位。
美国全国用于大豆研究的科研经费达到8700万美元,占全国农业科研经费的2.53%,其项目经费在主要大田作物中列第三位。
2002 年财政年度,大豆研究从农业部农业研究局那里得到的研究经费达 3130 万美元,列农产品科研投入经费的第四位。
研究经费主要来自公共和私人企业两大系统,其数额比大致为46:54。
大豆研究经费80%来自农业部、州政府,20%来自其他非政府渠道。
②精准种植技术美国近年来还推广了精准种植技术,15%的农民使用了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农业机械,通过对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分析,找出产量低的原因,并据此制定大豆生产计划,提高大豆生产水平。
③农技推广美国各大豆生产州均设有试验推广站,从事大豆与其它作物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科技推广工作人员包括生理、病理、昆虫、土肥、机械化、水利灌溉、杂草、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主要把新产品和技术推广至农户,并设计田间试验, 有目的地解决生产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④转基因大豆大约从1930年开始,美国依靠传统育种技术培育了新的大豆品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生物技术大豆种植,并有了抗草甘膦(GR )大豆品种,自此以后,美国大豆产量逐年递增。
据统计,2000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高达4420万顷,而美国就占了其中的68%。
2008年,美国92%的大豆农田种植生物技术品种全部为抗除草剂品种。
2009年开始,更多大大豆品种将会有不同的抗“农达”“基因”,被称为“抗农达高单产”或具有抗草铵膦“基因”的大豆。
未来几年,具有抗麦草畏和抗2,4-D 除草剂的其他品种在也将会陆续得到审批后上市。
CAST 报告称,美国7570万英亩大豆农田中92%以上种植的是由农业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大豆品种。
二、资金投入①政府财政补贴美国大豆产业的良好发展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更与美国的巨额补贴支撑密不可分。
1995—2009美国大豆补贴共计228亿美元,目前美国为大豆生产者提供的补贴方式以贷款差额补贴、作物保险补贴和直接支付为主,这3种补贴分别占1995—2009年大豆补贴总额的8.55%、29.99%和18.12%,油籽补贴、农场交易补贴和仓储仓库补贴等也占有一定比例,对大豆的其它补贴形式还包括商品认证计划和贷款归还等。
另外,据美国环境工作组2008 年报告,美国从1995 至2006 年用于大豆贷款价差补贴的支持为88 亿美元。
2002至2004 年,大豆产业得到了21 亿美元的营销贷款收益,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
《2002年农业法》确定,大豆的直接补贴率是0. 44美元/蒲式耳。
市场营销贷款补贴项目的额度相对较小,每年补贴额度在3亿美元左右。
美国的豆农每生产一吨大豆,政府便通过相关农业补贴法案给予豆农们37 美元的补贴,全表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总计补贴额1.4 1.6 1.4 6.327.132.3469.514.914.510.812.311.820.517.3227.8单位:亿美元1995—2009年美国大豆补贴额美每年补贴支出总额达25 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大豆产值的25%,虽然2002 年所通过的新农业法案对大豆的保护价从每蒲式耳5.8 美元下降到5.2 美元,但实际上的保护程度仍然处于很高水平。
②豆农的个人投入大豆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而且很多农场主都有自己的成套农业机械设备,机械化生产替代了劳动力的投入,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美国大豆的生产成本中是化肥农药和机械设备维修折旧费用占了大豆生产成本的大部分,美国的劳动投入和机械费用,两项合计仅占总成本的35%。
三、生产力水平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其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美国农业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的经营模式,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科技化、现代化程度高,农业生产率在世界居于前列。
经纪机构福斯通预计,8月底美国大豆优良率达到72%的历史最高水平。
据统计,2009年,美国农业从业人口为205.6万人,仅占美国全部就业人口的1.4%。
平均每个农场只有1.07人进行生产和经营,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平均耕地面积高达181.4公顷。
四、生产方式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处于世界最发达之列。
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因素,但更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①轮作耕种美国北方大豆主产区多为玉米-大豆轮作,而南方多为大豆-小麦连作或大豆-水稻、大豆-棉花轮作。
除了玉米—大豆轮作方式外,也有少量玉米—玉米—大豆或玉米—大豆—小麦三年轮作及大豆一甜菜两年轮作。
大豆实行少耕或免耕栽培,采用化学除草。
大豆栽培的行距由最初lm宽的行距到75㎝的行距,再发展到45㎝和17.5㎝的窄行密植。
②免耕种植法以前“免耕种植法”仅可在美国有限的土壤类型和有限的纬度地区施行,在生物技术农作物出现之后,免耕种植法得以广泛推几乎完全摒弃了农田翻耕作业。
行和使用。
自从引入抗除草剂大豆之后,美国的免耕大豆农田增加了35%,美国豆农③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模式,美国为人少地多的大农场农业模式,大型农场一元化生产,平均农户种植面积在667 hm2 以上,所以机械化是美国农业的基础。
据统计,2007年,美国共有220万个农场,土地面积为3.73亿公顷,平均每个农场土地面积为170公顷。
2009年,美国农业从业人口为205.6万人,仅占美国全部就业人口的1.4%。
平均每个农场只有1.07人进行生产和经营,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平均耕地面积高达181.4公顷。
④有机生产体系2005年,美国有122,217英亩经过认证的有机大豆农田,占所有大豆农田的0.17%。
几乎半数此类有机农田位于艾奥瓦州、密歇根州和明尼苏达州。
有机产品生产者不得使用生物技术,植物病害和虫害治理依靠品种抗性和作物轮作。
通过翻耕作业进行遮盖作物管理和杂草控制,以实现大豆生产。
⑤其他生产方式美国南部大豆生产以大豆单一作物种植为主,中南部进行可持续大豆-小麦双作物种植体系。
同时,中南部采取灌溉措施干旱,早期大豆生产体系采用了早播早熟品种的方法。
美国中西部种植商业用大豆。
五、社会政策①大豆种植贷款自1933年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政府就向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营销贷款支持,这已成为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石。
在过去的60 年里,大豆可以享受政府价格支持贷款(price support loans),这对大豆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美国,政府扶持大豆贷款主要有两种方式:营销补助贷款和贷款差价补贴。
大豆贷款项目使得大豆种植户用生产作抵押进行贷款,农户可以得到特殊利率的政府贷款。
1996 年农场法规定对1996-2002 作物年的大豆提供非追索性市场支持贷款和贷款差额支付(LDP) 。
2002 年的美国农业法将大豆的贷款率从1996 年的5.26 美元/蒲式耳调为5.00 美元/蒲式耳,此后一直到2008 年,大豆的贷款率都维持在5.00 美元/蒲式耳这一水平。
而市场营销贷款补贴项目的额度相对较小,每年补贴额度在3亿美元左右。
②美国政府补贴目前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运行格局是以2002年农业法案为基本框架,该法案是以为农场主提供可靠的收入安全网为基本出发点;与此相适应, 在农产品补贴、农产品贸易促进、农业信贷方面出台了一揽子相关支持政策,其中55%的政策补贴主要是通过销售贷款补贴、良种补贴、固定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等几种政策性工具,提供给大豆等农产品的农场主,从而构成了一张严密的收入安全保护网。
根据美国《2002年农业法》关于大豆的补贴措施,美国政府为大豆生产提供的补贴主要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补贴,即直接提供给大豆生产者的补贴,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贷款补贴、贷款差价补贴、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这项服务支持对美国大豆的生产影响力更大。
另一类是政府提供的一般服务支持,包括提供对大豆的研究、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检测检验、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方面的支持。
1999年,美国国家统计局所做的研究表明,大豆的补贴率是种植成本的250%,也即是说,美国大豆农民得到的补贴是其所花费用的2.5倍。
统计数据表明,2001 年美国农业部为农作物支付了大约45亿美元的补贴,其中27亿美元都支付给了大豆农民,即大豆农民得到了60%的作物补贴。
③开展发展项目美国为促进大豆出口,开展国外市场发展项目,主要为帮助大豆产业发展,保持和扩大长期的国外市场。
在该项目下,联邦政府可承担最高达50%的合作活动费用。
④出口支持政策出口信用保证项目(GSM102和GSM103)由美国农部外国农业局GSM 办公室管理。
这是美国政府向其他国家进口美国农产品出口提供的商业性财政支持,收费较低,向国外买方或政府提供最高达98%的贷款担保。
1996年农场法案授权美国农业部可以每年提供550亿美元这种贷款,但近几年实际每年平均只使用了350亿美元。
这一政策的效果是扩大了美国大豆及其产品的销售。
外国市场发展项目(FMD)和市场进入项目(MAP)是由商品信贷公司(CCC)管理,帮助美国农产品的海外市场开发、扩张和保持,美国一般每年用于这些项目的经费达3200万美元的水平,大大地帮助了美国大豆协会的国外市场开发。
⑤大豆科研支持政策科研是美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来自政府的大豆科研支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途径大体可以分为政府科研经费直接投放、政府科研经费配套投放、生产者组织自有经费投放和企业研究资金投入几类。
与其它农业研究项目经费来源相比,大豆科研经费的非政府来源的比重较大,一般占总研究经费的20%以上。
⑥科研促进政策即政府鼓励生产者组织自己筹资来进行科研和推广,以便与政府共同分担研究和推广经费。
2001年,美国大豆生产者从全国和各州的销售抽费经费中,出资2350万美元进行市场和技术研究。
其中,相当一部分投入被作为杠杆来带动联邦经费开展关键性的,有利于大豆生产者和增加盈利性的大豆研究。
据美国大豆理事会2001 年财政年度最终报告,该组织2001 年生产研究方面的配套经费的杠杆效应为1:5,即美国大豆理事会投入自筹资金1份可以吸收5倍的外部科研资金投入,外部科研经费投入主要来自政府(联邦和州政府)科研经费。
2000 财政年度,美国全国用于农业经济研究的科研经费达到3465万美元,占全国农业科研经费的1%与全部大田作物的各项科研就费相比,在其中列第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