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住宅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青岛居住小区调研报告

青岛居住小区调研报告

青岛居住小区调研报告摘要:本文是对青岛市居住小区进行调研的报告,旨在了解居住小区的基本情况,提供有关居住小区的相关信息,探讨居住小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青岛几个典型小区的调研,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居住小区的重要发现和建议。

1. 调研目的和方法1.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在青岛市不同地区的居住小区的情况,包括小区的规模、建筑类型、居民构成等方面的信息。

1.2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走访观察、居民访谈和问卷调查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居住小区的运营和管理情况,以及居民的满意度和需求。

2. 调研结果2.1 小区规模和建筑类型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青岛市的居住小区规模不一,从几十户到几千户不等。

同时,小区的建筑类型也多样化,有高层住宅、小高层住宅以及别墅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小区满足了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

2.2 居民构成通过访谈和调查,我们了解到青岛居住小区的居民构成多元化。

有的小区以年轻人和家庭为主,有的小区则以老年人和退休人员为主。

这些不同的居民群体对小区的需求和关注点也有所不同,这对小区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2.3 小区管理和服务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青岛市的居住小区普遍存在一些管理和服务方面的问题。

首先,小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不够到位,垃圾分类工作不周全。

其次,停车位不足,导致停车难问题突出。

再者,小区配套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不及时,一些设施已经老化。

2.4 居民满意度和需求在问卷调查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居民对小区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居民对小区管理和服务表示不满意。

他们主要抱怨的问题是停车位不足、噪音扰民以及物业服务不到位等。

此外,居民普遍希望小区能提供更多的娱乐设施和社交活动,以增加居住的乐趣。

3. 解决方案和建议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改善小区管理和服务质量。

3.1 加强垃圾分类工作为了改善小区的环境卫生,我们建议加强垃圾分类工作,并提供相应的垃圾分类指导和培训。

居住区调查研究报告总结

居住区调查研究报告总结

居住区调查研究报告总结
居住区调查研究报告总结
本次居住区调查研究报告对某地居住区的生活环境、社区设施、居民满意度和社区服务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

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以下总结:
1. 生活环境:大多数居住区的生活环境整洁、安静,并且绿化覆盖率较高。

然而,也有少数居住区存在环境卫生差、噪音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管理与改善。

2. 社区设施:大部分居住区的社区设施比较完善,包括公园、健身房、商业中心等。

但是,还有一些居住区缺乏公共设施,特别是医疗和教育设施,需要进一步建设和改进。

3. 居民满意度:绝大多数居民对居住区的满意度较高,认为生活环境良好,社区设施便利。

居民普遍对社区的安全环境和交通便利性比较满意,但也有一些反馈认为停车位不够、社区管理不够周到。

4. 社区服务:大部分居住区的社区服务较为完善,包括垃圾处理、公共安全等。

然而,也有一些居住区的社区服务存在问题,比如居民参与度较低、社区组织的活动不够多样化。

综上所述,大部分居住区的生活环境、社区设施和居民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建议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管
理,增加医疗和教育设施的建设,优化社区停车位规划,并丰富社区组织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度。

居住区住宅调研报告

居住区住宅调研报告

多层住宅调研参加人员:调研时间:指导教师:成绩:多层住宅调研目录一、住宅史分析及多层住宅特点1.中国住宅发展史2.多层住宅二、调研成果1.小区介绍2.小区周边设3.住宅入口及户型设计4.采访三、相关规范四、调研心得一、住宅史分析及多层住宅特点1.中国住宅发展史住宅发展史:第一代:经济节约型:建国到改革开放前。

第二代:适用经济型:改革开放以后,以八五住宅为代表。

第三代:发展转变型:20世纪最后十年的房地产的飞速发展。

第四代:景观舒适型:本世纪以来住宅的进一步成熟。

第五代:生态文化型:住宅发展的方向第一代:经济节约型以解决基本的居住需求为目的,以经济节约为建设住宅活动的基本准则。

第二代:适用经济型逐步重视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开始研究居住空间对人们的心理影响。

第三代:发展转变型全面重视居住空间(室内和室外)对人们生理、安全、心理的影响,是发展转变的探索和实践阶段。

第四代:景观舒适型初步形成了住宅建筑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多层住宅形成以大厅小室、大进深小面宽为主导的多样化住宅系列。

(2).高层塔楼每层户数由8户减至4~6户,并根据朝向和景观分别设置大小不同的户型,户型平均面积增大。

(3).住宅科技含量提高,住宅建筑节能由点到面展开(4).住宅单体设计与组群规划结合,以人为本,注意节约用地,出现功能合理、环境优美、布局紧凑并各具特色的住宅组群(5).小区在基本服务设施上大大提高,新增了会所、健康中心、大型停车场及物业管理第五代:生态文化型从整体到细节,从细节到整体的综合性、全方位的提高。

(1).总体规划注重利用大环境资源(自然的、地理的、文化的、交通的、社会的等),并使居住区(小区、组团等)与城市空间、用地环境良好的协调。

(2).居住空间局方式与整体合成注重造就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绿地静美的生态环境。

有赏心悦目的楼房空间,人车分流的安全通道,富有文化内涵的供人们居留交往、休闲、健身的活动环境。

居住区调研报告

居住区调研报告

居住区调研报告
《居住区调研报告》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分析居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物业管理情况、社交环境和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情况,为今后的改进提出建议。

二、调研方法
1. 问卷调查:对居住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居住区的满意度和不满意的方面。

2. 实地考察:走访居住区,观察物业管理情况、居民社交活动、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3. 数据统计:对问卷调查结果和实地考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研结果
1. 生活质量:大部分居民对居住区的环境和安全性比较满意,但对于噪音干扰和交通便利性存有一定的不满意。

2. 物业管理:部分居民对物业管理服务不满意,认为存在着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3. 社交环境:居住区社区活动和居民之间的互动较少,缺乏共同体意识。

4. 设施设备:公共设施设备维护不及时,存在损坏和卫生问题。

四、改进建议
1. 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强对公共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 注重居民社交环境的建设,开展更多的社区活动,增强居民
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加强居民自治意识,提升居民的公共秩序维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4.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噪音污染和交通便利性问题。

五、结论
本次调研发现居住区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也有其优势和可改进的空间。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为改善居住区的生活环境提供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让居住区的居民能够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住宅区调研报告

住宅区调研报告

住宅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住宅区是城市中居民居住的主要区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

住宅区的发展与改善关系到居民的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住宅区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住宅区调研。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的调研目的、方法、调研结果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目的我们的调研旨在全面了解住宅区的发展情况,探讨住宅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情况,包括住宅区的总体布局、道路交通情况、绿化环境等。

2.调查住宅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供水、供电、通讯等。

3.调查住宅区的配套设施情况,包括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

4.调查住宅区的社区服务情况,包括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居民活动等。

三、调研方法在进行住宅区调研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实地走访:我们选择了几个典型的住宅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观察,了解住宅区的实际情况。

这些住宅区包括老旧住宅区、新建住宅区等,以全面了解住宅区的发展情况。

2.社区调查:我们组织了一次社区调查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居民对住宅区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等。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

3.资料收集:我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包括住宅区规划设计文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社区服务情况等,以补充和验证我们的实地观察和调查结果。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住宅区规划设计存在不足:部分住宅区规划设计不合理,道路交通布局不科学,绿化环境缺乏保护,影响了居民的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需完善:部分住宅区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部分住宅区的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居民出行和生活不便利。

4.社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住宅区的社区服务水平不高,居民的安全保卫和环境卫生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居民的居住环境不理想。

居住小区调研报告(共5篇)

居住小区调研报告(共5篇)

居住小区调研报告(共5篇)居住小区调研报告(共5篇)第1篇:居住小区调研报告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调研报告城市居民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居民小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城市发展状况和城市品位。

本文通过对南昌市恒茂国际都会楼盘调研,发现了这些小区规划中的优秀和特别之处,并将这些优点加以借鉴,应用到我们的小区设计中。

调研背景:一、调研目的:1、通过本次调研,初步了解我国的住房政策、住房制度、居住现状、居住标准以及住宅房地产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本居住区环境专题调研,掌握进行社会调研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调查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并初步学会在调研报告中运用经济分析及掌握相关软件的应用。

3、掌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熟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等相关规范。

二、调研方法:文献调研,实地调研,拍照,访谈,数据统计等。

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以组为单位五个人一同前往小区进行了实地的调查,旨在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三、调研内容:1、调研时间:.11.242、调研地点:南昌市恒茂时代广场3、调研内容:楼盘及其周边情况基小区内部有一个集中地水面游泳池,只是现阶段冬天,泳池中并没有谁,有一处占地较小的集中绿化布置,在规划设计时可予以保留。

4、小区周边的各类服务设施情况:1、配套幼儿园广电幼儿园、少春双语幼儿园;中小学少春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广电小学、上海路小学、培英小学、少春中学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师大附中、南昌十七中、南大附中、二十三中;高校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南昌水专、工程学院、广播电视大学2、商业配套城东百货(上海路于__东路交汇处)、国美电器(上海路于__东路交汇处)、天虹商场(南京西路于江大南路交汇处)、华联超市(上海路)、江大南路商业街、旺中旺超市、南昌市图书市场、新华书店洪都中大道店等;3、医疗配套江医一附院、二附院、省中医院、省第二医院(省肿瘤医院)、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凤凰第一医院、华山医院4、银行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化工研究所对面)、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小城知味旁)、招商银行(上海路于__东路交汇处)5、周半绿化和其他的设施也明确布置在其中,在该小区内部的外围主要是高层建筑,内围主要是小品以及休憩场地,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结合在空间上围小区内部创造更多的空间。

住宅小区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住宅小区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住宅小区调研分析报告范文住宅小区调研分析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了解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收集和分析住宅小区的基本信息、居民满意度和改善建议等内容。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为94%。

二、住宅小区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住宅小区具有24小时物业管理服务,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儿童游乐场、健身设备和篮球场等。

然而,仅有40%的住宅小区提供垃圾分类系统,且停车位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

三、居民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住宅小区的整体满意度评分为3.8/5,总体上居民对住宅小区的满意度较高。

其中,居民最满意的方面为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得分为4.2/5。

然而,居民对配套设施的满意度评分较低,仅为3.5/5,表明有待改善的空间较大。

四、改善建议根据居民调查结果,他们提出了以下改善建议:1. 提供更多的儿童活动设施,如公共游泳池和室内儿童游乐场,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需求。

2. 增加停车位的数量,提供更好的停车管理措施,以解决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3. 引入垃圾分类系统,加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改善住宅小区的安全设施,如增加监控设备和加强门禁管理,确保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五、结论综合分析调研结果,住宅小区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改善空间。

为了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建议住宅小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增加儿童活动设施,并改善停车位的供给问题。

此外,引入垃圾分类系统和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也是重要的改善方向。

六、参考文献无。

居住区调研报告

居住区调研报告

居住区调研报告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居住区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居住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居住区调研。

通过对不同类型居住区的实地考察和居民访谈,我们整理出以下报告,希望能对相关决策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1.1 居住区的宏观规划宏观规划是居住区发展的基础,充分考虑城市整体规划、环境影响和交通配套等因素。

我们调研的居住区中,有的规划合理、布局合理,居住环境舒适;而有的规划较为混乱,交通拥堵,缺乏公共空间。

因此,宏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可持续发展。

1.2 小区设施与服务小区设施和服务的便利性对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我们发现,一些居住区内配套设施齐全,如幼儿园、学校、医院、商超等;而有些小区则缺少相应配套设施,居民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建议在规划和建设居住区时充分考虑居民生活的需求,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

1.3 公共空间与绿化公共空间和绿化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民的休闲娱乐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调研的居住区中,有的小区的绿化率较高,公共空间丰富,有氛围;而有的小区则缺乏绿化和公共设施建设,居民活动空间相对较少。

因此,建议在居住区规划和建设中增加公共绿地和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居住区管理与维护2.1 物业管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是居住区正常运转的关键。

我们的调研发现,一些居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到位,保持了良好的社区秩序和环境;而有的物业服务较为薄弱,导致小区内乱七八糟的事情不断发生。

因此,居住区的物业管理要加强培训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2 安全防范措施居住区的安全防范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们的调研发现,一些小区安保设施齐全,有24小时监控、门禁系统等;而有的小区则安全防范薄弱,容易发生盗窃和纠纷。

因此,建议在居住区建设中加强安全防范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居民的安全感。

2.3 社区活动与互动居住区的社区活动和互动是增进居民彼此联系和提高社区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住宅调研参加人员:调研时间:指导教师:成绩:多层住宅调研目录一、住宅史分析及多层住宅特点1.中国住宅发展史2.多层住宅二、调研成果1.小区介绍2.小区周边设3.住宅入口及户型设计4.采访三、相关规范四、调研心得一、住宅史分析及多层住宅特点1.中国住宅发展史住宅发展史:第一代:经济节约型:建国到改革开放前。

第二代:适用经济型:改革开放以后,以八五住宅为代表。

第三代:发展转变型:20世纪最后十年的房地产的飞速发展。

第四代:景观舒适型:本世纪以来住宅的进一步成熟。

第五代:生态文化型:住宅发展的方向第一代:经济节约型以解决基本的居住需求为目的,以经济节约为建设住宅活动的基本准则。

第二代:适用经济型逐步重视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开始研究居住空间对人们的心理影响。

第三代:发展转变型全面重视居住空间(室内和室外)对人们生理、安全、心理的影响,是发展转变的探索和实践阶段。

第四代:景观舒适型初步形成了住宅建筑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多层住宅形成以大厅小室、大进深小面宽为主导的多样化住宅系列。

(2).高层塔楼每层户数由8户减至4~6户,并根据朝向和景观分别设置大小不同的户型,户型平均面积增大。

(3).住宅科技含量提高,住宅建筑节能由点到面展开(4).住宅单体设计与组群规划结合,以人为本,注意节约用地,出现功能合理、环境优美、布局紧凑并各具特色的住宅组群(5).小区在基本服务设施上大大提高,新增了会所、健康中心、大型停车场及物业管理第五代:生态文化型从整体到细节,从细节到整体的综合性、全方位的提高。

(1).总体规划注重利用大环境资源(自然的、地理的、文化的、交通的、社会的等),并使居住区(小区、组团等)与城市空间、用地环境良好的协调。

(2).居住空间局方式与整体合成注重造就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绿地静美的生态环境。

有赏心悦目的楼房空间,人车分流的安全通道,富有文化内涵的供人们居留交往、休闲、健身的活动环境。

(3).住宅单元构成能随整体合成,因地制宜地构筑户型,力求户户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降低楼层电梯的服务数量,尽量减少户间干扰。

(4).户型大小符合国家制定的居住标准要求,并能以多元化的户型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选择条件,能以灵活性的户型适应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引致的布局调整,保持住房较长久的可持续使用期。

(5).能深入安排户内生活环境:厨房、洗手间、储藏室、工人房、设备间、服务性阳台等均能有效地组织,电气供应、油烟排放、空气调节、垃圾收集处理。

(6).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体系。

小区应拥有超市、美容院等生活配套设施,有会所、托幼、体育、书店、网吧等文化性配套设施,有医疗、生活健康保健设施所组成的生命保养设施体系。

(7).有节能环保的设施体系。

尽可能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装置节能设备,减少环境的噪声、尘埃、污水等的污染,净化居住环境。

(8).有良好的智能化体系。

有关安全、通讯、视听、防盗、物业管理均可通过计算机系统与宽带网络构成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2.多层住宅:多层建筑指四层到六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户型上下叠加而成的住宅。

多层建筑一般高度大于10米,小于24米,且建筑层数大于3层,小于7层。

多层住宅可以不设置电梯,楼梯往往作为多层住宅的主要上下楼通道。

多层房屋建筑形式多为条状,所以基本上是户户朝南。

一般规格(房型)整齐,通风采光状况好,空间紧凑而不闭塞。

与高层相比,多层房屋公用面积少,得房率相应提高,且环境较好,这是很多人喜欢多层房屋的主要原因。

优点:①它比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同时又比高层住宅建设时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即可竣工;②无须象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③结构设计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就地生产,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工程造价较低,易被购房者接受。

优点说明:(1)居住环境清幽惬意。

从容积率来看,多层住宅的容积率—般在1.0左右,而高层住宅的容积率普遍超过2.5。

相比之下,更多的社区资源、绿地、健身设施、会所资源会平摊到多层社区居住者头上。

在多层社区内,环境更清幽、宁静,这种少有喧嚣的居家氛围,正是众多购房者所期待的。

(2)公摊面积小。

高层住宅由于有电梯、电梯候梯间、地下室等公建部分,需分摊的公用面积比多层更多,实际得房率相对较低。

按常规比例,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一般为总面积的8%-10%,而高层住宅达到了15%—25%。

(3)通风采光好。

由于多层住宅一般为板式建筑,从房型构造格局上看,多层住宅要好于高层住宅。

由于构造结构上的原因,一般多层住宅坐北朝南,室内使用面积多,房型合理,大开间容易隔开装修。

而高层住宅一般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加上又考虑几部电梯的位置,因而户型设计稍难一点,装修也易带来不便。

另外多层商品住宅较多为一梯二户,空气穿透性自然好于一梯多户的高层住宅。

(4)物管费便宜。

从物业管理收费看,由于高层住宅设有电梯、垃圾通道、高位水箱等设置,其的管理费—般应在每月每平方米2元左右;而多层住宅应比其低40%至50%,而且还不必担心十几年后电梯的寿命问题,从维修资金上又无形中省了。

(5)有助身体健康。

除了少数高档多层设有电梯之外,一般多层住宅的出入都需要居者亲力而为,每天近百步的上下楼梯无形中也给了“出门就坐牢、上班乘电梯、办公坐一天”的现代人珍贵的锻炼机会。

(6)更自由、更安全。

由子电梯的存在,高层住宅或多或少的存在电梯故障、突然停电、久侯不来的无奈,而住在多层,就没有这些烦恼。

缺点:(1)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理想;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在结构、建材、布局上难以创新,造成多层住宅建筑立面、建筑风格的呆板和缺乏变化(2)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理想。

底层住户的安全性、采光性差,厕所易溢粪返味;顶层住户因不设电梯而上下不便。

此外屋顶隔热性、防水性差。

(3)多层住宅的存在共用部分不足、外观单调、需要爬楼梯而舒适性较差的缺点。

(4)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在结构上、建材选择上、空间布局上难以创新,造成多层住宅建筑立面、建筑风格的呆板和缺乏变化,形成”千楼一面、千家一样“的弊端。

如果要有所创新,需要加大投资,又会失去价格成本方面的优势。

(5)多层住宅的住户(除了一部分首层住户)由于没有自家花园,对土地的亲近感淡薄了很多。

(6)多层住宅一般采用单元式,共用面积很小,这有利于提高面积利用率,但是同时也限制了邻里的交往。

二、调研成果1.小区介绍:四方实验小区位于青岛市四方区的东部,建于1996年,可容纳住户2559户。

小区基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是丘陵坡地状,中部自北向南有一冲沟,地段最大高差达25米。

小区的规划充分利用地形自然条件,成功地进行了坡地冲沟建小区的探索。

整个小区风格独具,总体布局依山就势,住宅布置错落有致,整体环境清新优;小区内,绿树、红瓦、碧水、蓝天,构成一派迷人景色。

建筑造型新颖别致,采用白色墙体和红瓦小坡顶,融现代风貌与青岛传统特色于一体。

住宅布局合理,功能实用,空间轮廓极富变化,形体尺度亲切宜人。

小区绿化“点、线、面”有机结合,庭院、路边、空地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亭台游廊构思新颖,造型优美;雕塑小品生动活泼,别具韵味。

四方实验小区荣获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金牌奖。

2.周边服务设施幼儿园:海伦路幼儿园中小学:四方实验小学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商场:四方利群,金海商场医院:四方区第六人民医院邮局:重庆南路邮电局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其他:麦德龙、海城装饰南京路市场、东方家园四方店内部配套:花园、喷泉、娱乐广场、餐饮、银行、两个幼儿园3.住宅入口及户型设计:出入口:每幢房子有一个单元主入口设在一楼,有两个单元的主入口设在二楼,并且一楼有单独的入口。

户型:大致都为两卧一厅,一厨一卫。

主卧都位于住宅南面。

4.小区居民随机访谈老年人:小户型适合老人居住,房子结实,健身休闲的地方较多,供暖设施不完善,供暖效果不好。

客厅见不到阳光供暖设施不完善,供暖效果不好。

客厅见不到阳光中年人:户型太小,卧室前面的树靠房子太近,不仅遮挡了阳光,且妨碍了行人行走。

由于建造时间久,顶层有漏雨现象。

客厅比较小,客人来了显得拥挤。

青少年:没有单独的书房学习,楼梯太窄。

小区内娱乐设施齐全,和朋友有玩的地方三、相关规范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套内空间1.套型3.厨房3.1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一、一类和二类住宅为4平米;二、三类和四类住宅为5平米;3.2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并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

4.卫生间4.1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二个或二个以上卫生间。

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应符合不同的规定。

4.2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

4.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

可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5.技术经济指标计算5.1住宅设计应计算下列技术经济指标:——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平米);——套内使用面积 (平米/套);——住宅标准层总使用面积(平米);——住宅标准层总建筑面积(平米);——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 (%);——套型建筑面积 (平米/套);——套型阳台面积(平米/套)。

6.层高和室内净高6.1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0m。

6.2 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6.3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

6.4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

7.阳台7.1每套住宅应设阳台或平台。

7.2阳台栏杆设计应防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7.3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

封闭阳台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杆净高要求。

中高层、高层及寒冷、严寒地区住宅的阳台宜采用实体栏板。

8 .过道、贮藏空间和套内楼梯8.1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0m;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m;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0.90m,过道在拐弯处的尺寸应便于搬运家俱。

8.2套内吊柜净高不应小于0.40m;壁柜净深不宜小于0.50m;设于底层或靠外墙、靠卫生间的壁柜内部应采取防潮措施;壁柜内应平整、光洁。

8.3套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