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教学设计说明
《春天的脚步》展示课教案

《春天的脚步》展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和变化;(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绘春天的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展示春天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春天的现象,学会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春天的美;(2)运用手工制作技巧,展示春天的特色;(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春天的情感;(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精神;(3)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季节特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气候变化、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等现象;2. 春天的美丽:学习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春天的美;3. 手工制作展示:运用手工制作技巧,展示春天的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学会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春天的美;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描绘春天,并运用手工制作技巧展示春天的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春天的图片、视频、手工制作材料等;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春天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2)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
2. 教学基本内容:(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现象,用语言描述春天的美;(2)教授绘画技巧,让学生描绘春天的美景;(3)讲解手工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创作春天的作品。
3. 实践与展示:(1)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展示春天的特色;(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春天的美丽;(3)组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升审美情趣。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春天的特点和美丽;(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3)布置作业,延伸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对春天特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学生观察、描绘春天的技能;(3)学生手工制作的美观程度及创意表现。
春天的脚步大班语言教案

春天的脚步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参与课堂讨论。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春天、表达春天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春天的情境,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观察教学法: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幼儿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春天图片、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春天的氛围布置,如花朵、草地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环境,引导幼儿说出春天的特点。
2. 讲故事: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听故事,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讨论:教师提问,让幼儿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观察练习: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春天的变化。
5. 创作环节: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
6. 展示与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8.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春天的足迹,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观察能力:评估幼儿在观察春天变化时的仔细程度和描述准确性。
3. 创作表现:评价幼儿在绘画春天时的创意和表现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的春天足迹记录,了解幼儿对课堂内容的应用和巩固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幼儿的参与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3. 幼儿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是否有所提升?4.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八、教学拓展:1. 组织春游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春天的美好。
《春天的脚步》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春天的脚步》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理解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春天的图片、视频等。
•生字新词卡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出课题《春天的脚步》,让学生齐读课题,并提问:你觉得春天的脚步是怎样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提问: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到来,并想象春天的美好景象。
2.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提问:这一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象?•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并讨论: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汇报交流,教师点评。
•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理解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识字写字•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春天的脚步大班语言教案

春天的脚步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春天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春天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春天的美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图片、春天的相关物品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春天户外活动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进入春天的主题。
2. 基本部分:a) 教师讲述故事《春天的脚步》,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春天景色。
b) 结合故事,让幼儿讨论春天的特点,如花草树木的生长、天气变暖等。
c)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和变化。
3. 延伸部分:a) 教师提供春天的图片或物品,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想象,创作自己的故事。
b) 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和交流。
五、作业设计1.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春天景色,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
2. 家长协助:鼓励幼儿观察和表达,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发言、认真听讲。
2. 观察能力:评估幼儿在观察春天的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发现春天的特点。
3. 表达能力:评价幼儿在创作故事和分享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春天的美好。
3.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春天主题活动,如春游、植树等,让幼儿亲身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春天主题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关注。
《春天的脚步》教学设计

(春天的脚步)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春晓)(春天来了)选自人音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学习主体:初一年级同学学习课时:第—课时学习目标:一、感情目标:能够从“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春天之美、体验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愉快,乐于参与表示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知识技能目标:1、观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对复三部曲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法记录自身创作的音乐。
学习重点:观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依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学习难点: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法记录自身创作的音乐。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组织教学: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同学听音乐走进教室。
师生问好。
一、说春:营造学习气氛师:了解刚刚听到的这首歌的题目吗?是啊,春天的脚步是越走越近了。
那你,找到春天了吗?春天究竟在哪里呢?你又是在哪些方面感受到春的气息,聆听到春的脚步声了呢?生:我感受到暖洋洋的风,就好象是春天的气息生:争相竞放的花朵就好象是春天漂亮的颜容生:隆隆的雷声就好象是春天的脚步声生:……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生:春天充溢着生机。
有嫩绿的小草,非常漂亮漂亮的花。
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生:春天到了,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换上漂亮的春装……〔设计意图:从音乐的角度,运用听、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天来了的气氛。
并且为后面的音乐观赏作了感情铺垫,同学急迫地想聆听春天的音乐。
〕二、品春:感受春天的意境1、以(春天来了)的片段音乐作为观赏序曲,利用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观赏画面。
〔这一环节主要让同学感受此段音乐的情绪和表示的内容。
〕师: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此段音乐所表示的内容吗?生:冰雪融化的情景。
生:万物复苏的情景。
春天的脚步教学设计(模板)

春天的脚步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以“春天的脚步”为主题,旨在通过音乐和舞蹈,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音乐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特征。
2.培养幼儿舞蹈技能和音乐素养,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3.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春天的脚步” 这一主题,增强其身体协调性和音乐素养。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及对舞蹈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1. 舞蹈教学(1)热身让幼儿逐渐活跃身体,放松肌肉,感受音乐。
动作:走路、小跑步、跳跃、摆手、扭腰。
(2)春天的脚步让幼儿学习“春天的脚步”舞蹈动作,学习后自由发挥,并与音乐相呼应。
动作:挪步、起步、跑步、踏步、跳跃。
(3)组合动作将“春天的脚步”进行组合动作,增加跳跃、转身等元素,让幼儿学会协调掌握。
2. 音乐欣赏让幼儿欣赏春天相关的音乐,并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乐曲的由来和特点。
音乐:《春天的约会》、《春天在哪里》、《梁祝-春之森》等。
3.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分配特定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让小组进行合作、排练和表演。
四、教学步骤1. 活动准备启发幼儿对春天的理解,放放春天的音乐,提高幼儿对春天的认识。
2. 热身进行简单而有趣的热身动作,让幼儿逐渐活跃身体,保证他们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准备。
3. 舞蹈教学讲解“春天的脚步”舞蹈动作,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学习。
4. 音乐欣赏指导幼儿欣赏春天相关的音乐,并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乐曲的由来和特点。
5. 综合练习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分配特定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让小组进行合作、排练和表演。
6. 进行舞蹈展示将幼儿分组展示自己的表演,让每个小组都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和特色。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的主要方法是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水平和进展。
春天的脚步大班语言教案

春天的脚步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知道春天里周围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用朗诵、绘画等表现方式来感受春天。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能够用语言表达春天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诗歌课件、画纸、画笔、彩泥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对春天有初步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诗歌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春天的图片,激发幼儿对春天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b.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让幼儿说出春天里的变化。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春天的变化。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幼儿的表现,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人分享在幼儿园学到的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春天里的变化,可以是绘画、摄影等形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幼儿直观地认识春天的变化。
2. 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春天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置春天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春天的美好。
4. 运用分组讨论法,让幼儿分组讨论春天里的变化,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春天的认识和理解。
2. 评价幼儿在观察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幼儿的作业作品,评价幼儿对诗歌内容和春天变化的理解及表现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春天主题的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感受春天的氛围。
幼儿园大班教案《春天的脚步》

幼儿园大班教案《春天的脚步》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春季的气候、生物和景象;
2.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自然保护意识;
3.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或图片素材;
2.植物、花朵、昆虫等展示道具。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播放一段和春季有关的视频,引导幼儿回忆春季的景象;
2.播放关于春季节气和气温的短视频,询问:春季的气候怎么样?
第二步:呈现
1.展示花朵、昆虫等展示道具,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春季生物;
2.展示春季不同时期的风景图片,引导幼儿认知春季的景象。
第三步:学习
1.教师向幼儿介绍春季的特点,如温暖、多彩、生机勃勃等;
2.学生模仿教师说出春季的气候、生物和景象;
3.教师指导幼儿读相关的春季诗词,并引导幼儿从诗词中理解春季的氛围和景象;
4.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句写下对春季的感受和体会。
第四步:活动
1.室内活动:让幼儿用橡皮泥模仿春季的生物,体验春天的创造力;
2.室外活动:带幼儿到景区、花园或自然公园,观察并感受春季的美好。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能够更好地认知春季的气候、生物和景象,具有更清晰的春天认知和更深刻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中也更加能够表达对春季的喜爱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单元教材分析:新学期开始,寒冬来临。
伴着春天的脚步,孩子们进入了第2单元的学习。
本单元通过《古诗两首》《理想的翅膀》《春天的雨点》三篇主题课文和《梦已被染绿》《雨在歌唱》两篇自读课文,让春的脚步走进孩子们中间,让春的雨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是孩子们感受春天的温暖和快乐。
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本单元23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
学习新部首尸字头。
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学习多音字“调”。
2、学习课文,理解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3、背诵《绝句》、《春居》。
4、通过读句子,仿写句子,练习在描写后写想法。
自读《梦已被染绿》、《雨在歌唱》,培养学生观察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并依据自己的感受,主动背诵喜欢的段落。
5、加强对好词、佳句的赏析与积累。
“初显身手”、“开卷有益”等容的安排,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单元教学重难点:三篇课文在容理解上难度不大,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把握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解决重难点的办法:1、读形式多样,评价,鼓励,激发他们的观察的兴趣。
2、诗配画,体会作者的感情。
3、仿编诗歌,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会三个生字,认读五个字。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的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容:古诗《绝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1)师: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赞美春天。
画家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音乐家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诗人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
老师听说你们会背很多古诗,那有没有赞美春天的诗呀?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草》、《咏柳》、《春晓》、《江南好》、《村居》(2)随机布置作业:像这样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回去以后,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背一背。
2.配乐诗朗诵《绝句》:二.初读感知: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绝句(杜甫)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生: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
《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
)自己再读读。
师导:杜甫真了不起呀,被人们称为“诗圣”,是诗中的圣手,他写的诗又多又好。
《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
想读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
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3.学习生字:(1)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朋友。
(2)读生字卡片:快看,调皮的生字朋友跑这来了,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3)记字形(绝、句):你怎么记住他们的样子呢?(结构记、用“色”记等,记“句”字,可用勺、包记,注意笔顺的变化书空)(4)指导书写:记住了这两个生字朋友的样子,你们想不想把它写漂亮啊?你们觉得哪个字不好写?老师写一个,学生描一个写两个。
句:口要写在撇的下边。
4.读词语: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
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课件: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
喜欢吗?觉得怎么样?那咱们再读读。
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5.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读正确读流利。
6.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7.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
三.细读感悟诗意: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生汇报。
师:有不懂的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2)质疑:“迟日”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
(指导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学生问小博士答:《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师: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观察插图: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你从哪看出风来了?)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天呀!想不想亲眼去看看?(放课件: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5)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
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生汇报。
师:有不懂的吗?(2)“融”什么意思?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春泥)师: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
想看看吗?(3)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4)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哇?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
评读。
4.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
练好了,谁先来,要像古人吟诗那样抑扬顿挫?指读、背诵。
5.改写: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自己说、指名说)老师总结:春天到了,在温暖的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
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
6.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
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板书设计:绝句江山、花草、燕子、鸳鸯第二课时(学习容:古诗《村居》)教学目标:1、进一步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2、背《村居》。
3、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4、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随着作者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吧。
还想读读吗?二、配乐朗读,进一步感悟诗歌容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象。
2、你还看见春天是什么样的?感受怎样?3、带着你的感受,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三、读、背古诗《村居》春天多美呀!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诗,让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古诗《村居》。
1、图文结合,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2、读一读,背一背。
四、指导学生写字。
五、布置作业1、完成同步。
2、预习《理想的翅膀》六、板书计划:村居草莺柳水纸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2、《理想的翅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并掌握本课的“建筑、翩翩起舞”等词。
2、读懂课文,了解“我”和小朋友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3、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教学重点】1、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含义。
2、用一句话概括2~6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我”和小朋友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从课题质疑,导入课文。
板书课题:《理想的翅膀》学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让我们带着各自的问题一起读读课文吧,看你从文中是否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老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并交流好的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容。
1、认真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2、结合课文思考:“我”和小伙伴们放飞了什么样的理想,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7段(学生怎么理解,就怎样读,读出对理想的憧憬)4、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理想的翅膀”?5、说说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四、总结全文五、布置作业1、自己试着扎一个象征自己理想的风筝,到郊外放一放。
2、摘抄优美的词、句。
六、板书计划理想的翅膀“我”水兵帽海军小薇薇蝴蝶昆虫学家二喜瓦片建筑师双胞胎双体花瓶手工艺术家根子竖琴音乐家芳芳自己的样子没想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进一步感悟课文容。
3、完成思考题2。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春天,放风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
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场面吧。
二、感情读文,给课文分段,进一步感悟课文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带着课后思考题2,给课文分段。
3、全班交流分段情况,说说为什么这样分?4、学生概括段意。
老师小结:课文按先写地面—再写空中—再回到地面的顺序写的。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也按一定的顺序去写,这样显得很有层次感。
)三、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写“翩、竖、薇、舞”等。
四指导学生完成“开卷有益”——《雨在歌唱》1、自由朗读短文,说说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2、想想:短文是以什么养的手法写的?(拟人)3、再读,读后你想说些什么?4、同桌互读,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1、完成同步。
2、快乐小练笔。
3、预习《春天的雨点》。
六、板书计划理想的翅膀风筝各式各样让自己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3、《春天的雨点》【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沙哑、飘洒、疲劳”等词。
2、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容,体会师生间真挚的感情。
3、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识认生字。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3、熟读课文,理解容,体会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春天的雨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用喜欢的方法认识文中生字。
2、检测学生认字情况,重点检测:“跪”、“竭”、“朦胧”、“蓬”。
三、书读课文,理解容。
1、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略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3、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意思。
4、仔细读课文,说说那一部分对你感受最深,为什么?找出描写乌罕娜老师言行的语句,边读边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