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复习思考题3范文
工程热力学第五章思考题

工程热力学第五章思考题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下列说法能否成立?(1)功量可以转换成热量,但热量不能转换成功量。
答: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功量可以转换成热量,热量不能自发转换成功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叙述强调的是循环的热机,但对于可逆定温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转换为功量,与此同时自身状态也发生了变化。
从自发过程是单向发生的经验事实出发,补充说明热不能自发转化为功。
(2)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但非自发过程是可逆的。
答: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但非自发过程不一定是可逆的。
可逆过程的物理意义是:一个热力过程进行完了以后,如能使热力系沿相同路径逆行而回复至原态,且相互作用中所涉及到的外界也回复到原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则此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既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第二定律。
根据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可逆过程只是理想化极限的概念。
所以非自发过程是可逆的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3)从任何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源取热,都能进行热变功的循环。
答:违反普朗克-开尔文说法。
从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源取热,才可能进行热变功的循环。
5-2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须是不可逆过程。
答:系统熵增大的过程不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只有孤立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是不可逆的过程。
根据孤立系统熵增原理,非自发过程发生必有自发补偿过程伴随,由自发过程引起的熵增大补偿非自发过程的熵减小,总的效果必须使孤立系统上增大或保持。
可逆过程只是理想化极限的概念。
(2)系统熵减小的过程无法进行。
答:系统熵减小的过程可以进行,比如系统的理想气体的可逆定温压缩过程,系统对外放热,熵减小。
(3)系统熵不变的过程必须是绝热过程。
答:可逆绝热过程就是系统熵不变的过程,但系统熵不变的过程可能由于熵减恰等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熵增,不一定是可逆绝热过程。
(4)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然是吸热过程,它可能是放热过程吗?答:因为反应放热,所以体系的焓一定减小。
但体系的熵不一定增大,因为只要体系和环境的总熵增大反映就能自发进行。
第五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参考答案1.影响线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横坐标是单位移动荷载的作用位置,纵坐标是单位移动荷载作用在此位置时物理量的影响系数值。
2.影响线与内力图有何不同?答:影响线是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下,指定物理量随移动荷载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图形。
此时,截面位置是固定的,移动荷载所在位置是变化的。
而内力图是在给定荷载作用下,内里虽为之改变的规律图形。
此时,截面位置是变化的,荷载位置是固定的。
3. 某物理量影响线的量纲是什么?答:所谓影响线的量纲实质是影响系数的量纲,它等于“该物理量的量纲除以单个移动荷载的量纲”。
4. 求内力的影响系数方程与求内力方程有何区别?答:截取隔离体、建立影响系数方程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但是,建立影响系数方程时截面位置是固定的,移动荷载所在位置是变化的。
而建立内力方程时截面位置是变化的,荷载位置是固定的。
5. 若移动荷载为集中力偶,能用影响线解决吗?答:可以。
静力法分析时除单位移动荷载为力偶外,建立影响量方程的方法及作图都是一样的。
当用机动法做影响线时,要重新推导做影响线的规则。
竖向单位移动荷载下所得的规则“变形图即影响线”不再成立。
有了影响线,基于叠加原理也能用于力偶移动荷载(如果有的话)的最大影响量等问题的解决。
6. 简支梁任一截面剪力影响线左、右两支为什么一定平行?截面处两个突变纵坐标的含义是什么?答:简支梁任一截面剪力影响线均为ξ−(左支),1ξ−右支,/x l ξ= 因此两支的斜率为-1/l ,两支一定平行。
截面稍左的纵标突变值是单位移动荷载作用在截面处时的右支座反力(负),稍右纵标突变值为左支座反力。
7. 影响线的应用条件是什么?答:因为影响线应用是基于叠加原理成立这一前提,因此应用条件是线弹性结构。
8. 当左、右移动荷载组一个∆x 时,临界力判别条件如果均为正值∑F R i tan a >0 应该如何移动荷载组才能找到临界位置?答:因为荷载组左、右移动一个x ∆时,影响量的增量为R tan i i Z x F ∆∆α=∑,设右移x ∆>0,左移x ∆<0,则由于R tan 0i i F α>∑,所以右移Z ∆>0、左移Z ∆<0,如果要求最大影响量,显然应该继续右移才能找到临界位置(因为右移Z ∆增加),如果要求最小影响量,则应该继续往左移才能找到临界位置。
八上第五章回顾与思考

课题:第五章回顾与思考一.备课标:(一)内容标准: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方程、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体会建模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
2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3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4 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5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6 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7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二)核心概念: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发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十大核心概念在本节课中突出培养的是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
二、备重点、难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方程”。
本节内容为本章的回顾与反思,安排1个课时完成。
本章的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感受代数方法的优越性,也将有助于巩固有理数、整式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方程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它既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线性方程组及平面解析几何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重点、难点分析:本章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并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组这个过程中蕴涵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解方程组的过程中蕴涵的消元、化归思想,它在解方程组中具有指导作用。
重点: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体会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难点:.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三.备学情:(一)学习条件和起点能力分析:1.学习条件分析:(1)必要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掌握了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三元一次方程组,(2)支持性条件:具备了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复习回顾旧知的经验。
第5章思考题参考答案_306104311

— ,在平均放热温度不变的 T放 1 — T吸
情况下,循环热效率将会降低。 8. 为什么说从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出发,斯特林发动机又重新引起人们 的重视? 答:斯特林循环是概括性的卡诺循环,其理想循环的热效率为同温限卡诺循环 的热效率,因此能源利用效率高。另外,斯特林循环不是通过在气缸内燃烧取 得热量,而是通过气缸外高温热源取得热量。这样可采用价廉易得的燃料,也 可用太阳能及原子能作为热源, 这对于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18
式相同的热效率表达式,但奥图循环的吸、放热温限不同于卡诺循环(对于奥 图循环,热效率公式中代入的应是平均吸、放热温度,而不是吸、放热温限) , 因此不能说明奥图循环达到了卡诺循环的理想水平。 6. 勃雷登循环采用回热的条件是什么?一旦可以采用回热,为什么总会带来 循环效率的提高? 答:勃雷登循环采用回热的条件是:燃气轮机的排气温度高于压气机出口的空 气温度。一旦采用回热,循环平均吸热温度上升,平均放热温度下降,既平均 吸热温度和放热温度的温差加大,则循环效率总会提高。 或解释为:在做出相同功量的前提下,经回热后,循环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减小, 从而循环热效率将提高。 7. 气体的压缩过程,定温压缩比绝热压缩耗功少。但在勃雷登循环中,如果 不采用回热,气体压缩过程越趋近于定温压缩反而越使循环热效率降低。这是 为什么? 答:对于勃雷登循环,从 T-S 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不采用回热,当气体越趋近 于定温压缩时,平均吸热温度越低,由
p1 ,然后实现定压放热
过程,这样在奥图循环基础上作了改善之后的新循环,是否可以通过降低平均 放热温度而提高循环效率? 若可以,为何实际上没有这种发动机。 答:在 T-S 图上可以看出,当气缸中绝热膨胀过程持续到 p5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 第五章 复习 回顾与思考

第五章复习回顾与思考●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复习、巩固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2.通过举例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且会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3.会用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到解后,要有检验它是否符合实际的好习惯.(二)能力训练要求1.使学生有目的梳理知识,形成这一章完整的知识体系.2.促使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对所学知识较深刻,独特的见解.3.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形成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使学生在总结数学活动经验和学习经验的过程中,体验因学习而带来的快乐,成为一个乐于学习数学的人.●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反思学习过程中求得收获.●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学生针对回顾与反思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在实际背景中建立本章的知识体系.●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5.9A)问题串 第二张:(记作§5.9B)随堂练习●教学过程Ⅰ.创设生活情景,回顾、思考所学知识 [师]我们首先看几个问题: 出示投影片§5.9A第1题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完成.[生]例如昨天我妈妈到鞋店花了188元买了一双皮鞋,这双皮鞋是按标价的8折出售的,这双皮鞋的标价是多少元?在这个题中有已知这双鞋的售价,还有这双鞋是按标价的8折出售的,所以在这个题中我找到了一个相等关系:标价×80%=售价.解:设这双鞋的标价是x 元,根据题意,得:80%x =188 解,得x =188÷80% x =235所以这双皮鞋的标价为235元.[师]很好.谁还能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生]例如:有一文件需要打印,甲、乙两个打印员独立完成分别需要6小时和8小时,因为急需,需要两个人共同做,问需要多长时间就可完成?我是这样想的:甲、乙二人单独完成分别需要6小时、8小时.如果把打印这份文件的工作看成整体“1”,则甲1小时完成工作的61,乙1小时完成工作的81.如果设甲、乙两个人共同完成需x 小时,就可找到一个等量关系:甲x 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乙x 小时完成的工作量=1.于是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如下:解:设甲、乙二人合作需x 小时完成,根据题意,得:61x +81x =1解,得x =724 所以二人合作需724小时即大约需要3.5小时. [师]同学们要举的例子还很多.下面同学们可将你找到的生活实例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同时反思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谈谈你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最最关键的是什么?(同学们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参与其中,听听同学的想法 ,看看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的表现,积极引导不善交流的同学倾吐自己的想法,形成好的合作交流的气氛)[生]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师]而这一关键也是我们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同学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用方程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要突破这一难点,有无比较可行的办法.[生]有,第一审清题意,抓住问题中的关键字、词,往往一个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就在一些关键字、词上.例如:复习题A 组第5题:爷爷和孙子下棋,爷爷赢一盘记1分,孙子赢一盘记3分,下了8盘后两人得分相等,他们各赢了多少盘?这个题的相等关系就在“下了8盘后两人得分相等”这句话中,如果设爷爷赢了x 盘,孙子则赢了(8-x )盘,相等关系就为:爷爷赢x 盘的得分=孙子赢(8-x )盘得分.转化成符号语言就得到方程:x =3(8-x ).[生]我们还可借助于“线段图”和“列表格”来寻找相等关系.例如像路程问题借助于“线段图”可以使相等关系清晰可见.[师]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些方法,很好地实现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使一元一次方程这个数学模型很好地为生活服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等量关系找到了,而真正地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还必须会解答列出的方程.下面我们就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举例、反思进一步来归纳总结,也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3个问题.你是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举一个例子说明解方程的过程.[生]例如:52221+-=-y y 解:去分母,得 5(y -1)=2×10-2(y +2), 去括号,得 5y -5=20-2y -4, 移项,得5y +2y =20-4+5,合并同类项,得7y =21, 系数化为1,得y =3.本题中,既有含分母的项52,21+--y y ,也有不含分母的项常数2,在去分母时,根据等式的性质,2也应乘以10,不能漏乘.再者,像-52+y 去分母时,分子y +2不能漏加小括号,因为分数线有括号的作用,当去掉分母后,分数线也去掉,括号就应该加上,不然很容易出错.[生]一般情况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但有的时候可不按上述步骤.例如:解方程(1)0.5x -0.7=6.5-1.3x (2)5.2315.23.02.0xx -=-- 这两个方程中系数和常数部分都含有小数.大家知道,小数的运算比整数麻烦.因此我们可用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1)的两边都同时乘以10,原方程变为5x -7=65-13x ,解起来会很方便.而方程(2)需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中的小数化成整数,即原方程可变形为:--3102x 56225x-=,这样处理一下,解起来会很方便. [师]这位同学是个有心人,请同学们按照这位同学的分析,亲自体会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由两个同学板演)[生]我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还注意到一种现象.例如:解方程2{3[4(5x -6)-8]-20}-7=1.如果按解方程的步骤先去括号,且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麻烦至极.我们观察此方程,不难发现,如果先移项,得2{3[4(5x -6)-8]-20}=8;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去括号得3[4(5x -6)-8]-20=4;重复上面的过程,移项,去括号;再移项,再去括号,得5x -6=4,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 =2.所以我认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这个题还有一点特别值得关注,我们一般情况下去括号,用的是乘法分配律,而在这个题中,去括号也就是将括号前的系数化为1是利用等式的第二个基本性质.例如4(5x -6)=16,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可得:5x -6=4.[师]看来,同学们不仅能解一元一次方程,而且还能灵活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使很多问题简化.看来同学们已有一定的驾驭知识的能力.祝贺你们.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量关系找到了,设出了未知数,列出了方程并且解出了方程,是不是问题已解决了?[生]没有.还要判断方程的解是否符合要求,这一点至关重要,这就是第4个问题. [师]回忆,反思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你能举例说明这一点吗? [生]可以.例如:儿子今年13岁,父亲今年40岁,父亲的年龄可能是儿子年龄的5倍吗? 解:设x 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则40+x =5(13+x ) 解得x =-425. 根据题意,x 取整数,所以x =-425不合题意,应舍去,即父亲的年龄不可能是儿子年龄的5倍.[师]这个例子非常典型.所以我们要用一元一次方程完整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每一步都不可缺少.我们前面同学们积极主动地举例,并且反思我们前面解题的过程,收获果真不小.我想在同学们的脑海已经有了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图,你不想把它绘制出来吗?下面我们就来绘制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图. Ⅱ.归纳、概括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师生共析](教师可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本章框架图)Ⅲ.随堂练习 出示投影片(§5.9B)1.写出一个方程,使它的解为: (1)7 (2)0 (3)32 解: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这个题可以逆向思维.例如要找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使它的解为7,则由x =7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变形.如两边同乘以2再减去5,就得到方程2x -5=9等.2.解方程|4x +5|=2解:利用绝对值定义,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因为绝对值等于2的数有两个,它们分别是+2或-2,于是便可得到4x +5=2或4x +5=-2,解,得x =-43或x =-47. 3.已知-1是关于x 的方程4x +m +7=0的解,求代数式6-2m 的值.解:根据方程解的定义,用-1代替方程4x +m +7=0中的x ,得4×(-1)+m +7=0,m =-3.当m =-3时,6-2m =6-2×(-3)=6+6=12.4.已知y =1是方程2-31(m -y )=2y 的解,那么关于x 的方程m (x -3)-2=m (2x -5)的解是多少?解:根据方程解的定义 ,可以把y =1代入方程2-31(m -y )=2y ,得 2-31(m -1)=2, 解,得m =1再把m =1代入m (x -3)-2=m (2x -5),得 x -3-2=2x -5 解,得x =0.5.m 取什么整数时,关于x 的方程4x +m (x -6)=2(2-3m )的解是正整数,并求出方程的解.解法一:4x +mx -6m =4-6m 4x +mx =4 (4+m )x =4 ∴x =m44因为x 是正整数,m 为整数,∴4+m 必须满足是4的正约数, 即4+m =1,2,4.当4+m =1时,m =-3,此时x =4; 当4+m =2时,m =-2,此时x =2; 当4+m =4时,m =0,此时x =1. 解法二:(4+m )x =4 4+m =x4 m =x4-4 因为m 为整数,而x 为正整数,所以x 必须满足是4的正约数.即x =1,2,4. 当x =1时,m =0; 当x =2时,m =-2; 当x =4时,m =-3.6.把99拆成4个数,使得第一个数加2,第二个数减2,第三个数乘2,第4个数除以2,得到的结果都相等?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个数+2=第二个数-2=第三个数×2=第四个数÷2.所以可设它们得到的结果都为a ,则第一个数=a -2;第二个数=a +2;第三个数=2a;第四个数=2a .于是列方程,得(a -2)+(a +2)+2a+2a =99 解,得a =22.所以第一个数为20,第二个数是24,第三个数是11,第四个数是44.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回顾与思考,更进一步体会到了用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如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熟练灵活地总结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Ⅴ.课后作业1.课本复习题A 组 7、8、9、10. B 组 1、2、3. C 组 1、2.2.独立完成一份小结,谈一谈学习本章后的收获及遇到的困难等. Ⅵ.活动与探究某居民生活用电基本价格为每度0.40元,若每月的用电量超过a 度,超出部分按基本电价的70%收费.(1)某户五月份用电84度,共交电费30.72元,求a .(2)若该户六月份的电费平均为每度0.36元,求该用户六月份共用电多少度?应交电费多少元?过程:这是一道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用户交电费分两块:小于或等于a 度电,按每度0.40元,超过的按每度0.40×70%来计算,只要搞明白这个地方,问题就易解决.结果:(1)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0.40a +(84-a )×0.40×70%=30.72解,得a =60(2)设该用户六月份共用电x 度,得 0.40×60+(x -60)×0.40×70%=0.36x 解,得x =900.36x =0.36×90=32.40所以a =60;该户六月份共用电90度,应交电费32.40元.●板书设计●备课资料一元一次方程自测题一、填空题1.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为69,则三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21 23 252.若-2x 2+3m +1=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_____,x =_____. 答案:-31 21 3.当x =_____时,代数式4x +8与3x -10是互为相反数. 答案:72 4.某商品的进价为200元,标价为300元,折价销售时的利润率为5%,则此商品是按_____折销售的.答案:7 5.已知单项式xy312-a 与10xy21+a 是同类项,那么a =_____.答案:65二、选择题1.若x =y ,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 A .x +a =y +a B .x -b =y -b C .ax =ayD .ay a x = 答案:D2.若(a +3)2+|b -1|=0,则( ) A .a =-3,b =-1 B .a =-3,b =1 C .a =3,b =1D .a =3,b =-1答案:B3.已知关于x 的方程5x +3k =24与5x +3=0的解相同,则k 的值是( ) A .7B .-8C .-10D .9答案:D4.下列方程中,解为x =4的是( ) A .2x +1=10B .-3x -8=5C .21x +3=2x -2D .2(x -1)=6答案:D5.学生a 人,若每12人分为一组,其中有2组各少一人,学生一共可分为( )A .122-a 组 B .122+a 组 C .(12a -2)组D .(12a +2)组答案:B三、解下列方程:1.215312+--x x =1 2.32(x +1)=6)1(5+x -13.52[)2161(25-x -5]-3=x 答案:1.-1 2.5 3.-533四、阅读:甲、乙、丙、丁四个学生解方程2.4-5.04-y =53y ,如下: 甲解:24-54-y =6y 第一步 120-y +4=30y 第二步 -31y =-124 第三步 y =4第四步 乙解:2.4-y y 5354010=- 第一步 12+10y -40=3y第二步7y =28 第三步 y =4第四步 丙解:24-214010-y =6y第一步48+10y -40=12y 第二步 8=2y 第三步 y =4第四步 丁解:y y 5354010512=-- 第一步 12-10y +40=3y 第二步 -13y =-52第三步y =4第四步(1)你认为哪个学生的解法正确?(2)解法错误的学生错在第几步? 答案:(1)解法正确的是学生丁;(2)甲错在第一步,乙错在了第二步,丙错在第二步.五、应用题甲、乙两人练习短距离赛跑,每秒钟跑7米,乙每秒钟跑6.5米,如果甲让乙先跑1秒钟,问几秒后甲可以追上乙?答案:13秒后甲可以追上乙.- 11 -。
病理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呼吸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A型题1.肺通气的动力来自A.肺的舒缩活动 B.肺的弹性回缩C.呼吸运动 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E.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2.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呼吸道内存在一定压力 B.吸气肌收缩C.呼气肌收缩 D.胸腔膜密闭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3.下列使呼吸道口径变小的因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跨壁压减少 B.呼气时C.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 D.副交感神经兴奋E.交感神经兴奋4.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A.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C.肺活量 D.补吸气量E.用力呼气量5.评价呼吸效率较好的指标是A.无效腔 B.肺活量C.肺泡通气量 D.每分通气量E.功能余气量6.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气体的溶解度 B.呼吸膜的厚度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D.气体的分压差E.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7.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A.补吸气量 B.潮气量C.补呼气量 D.深吸气量E.功能余气量8.CO2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度比O2快20倍,主要原因是CO2 A.为脂溶性 B.在血中溶解度大C.易通过呼吸膜 D.分压差比较大E.相对分子量比O2大9. 每次平静吸气时进入肺内的新鲜空气约占功能余气量的A.1/2 B.1/3C.1/4 D.1/5E.1/710.单位分压差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称为A.潮气量 B.每分通气量C.肺扩散容量 D.肺泡通气量E.时间肺活量11.当无效腔容量加倍而潮气量不变时,肺通气/血流比值的变化是:A.减半 B.不变C.加倍 D.增大,但小于加倍E.减少,但大于一半12.波尔效应反映的是下列哪项对氧离曲线的影响A.温度 B. 2,3 二磷酸甘油酸C. H+浓度和Pco2 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Po213.下列哪种形式是CO2或O2进出血液的必经形式A.物理溶解 B.氧合血红蛋白C.碳酸氢钠 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碳酸氢钾14.切断动物的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将A.变浅变快 B.变浅变慢C.变深变慢 D.变深变快E.不变15.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是A.血液中的H+ B.血液中的CO2C.脑脊液中的CO2 D.脑脊液中的H+E.血液中的PO2降低16.低O2对呼吸的兴奋是通过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直接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E.直接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17.CO2对呼吸的兴奋主要是通过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E.通过生成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18.慢性肺心病患者长时间CO2 潴留,若吸入纯O2可致呼吸暂停。
植物生长物质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第五章植物生长物质复习思考题与答案(一) 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2、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 phytohormone)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
另外有人建议将油菜素甾体类、茉莉酸类也列为植物激素。
3、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一些具有类似于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如:2, 4-D、萘乙酸、乙烯利等。
4、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一端向另一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的现象,如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向基性运输。
5、乙烯的"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乙烯对植物生长具有的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和使茎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的三方面效应。
6、偏上生长(epinasty growth指器官的上部生长速度快于下部的现象。
乙烯对茎和叶柄都有偏上生长的作用,从而造成茎的横向生长和叶片下垂。
7、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抑制节间伸长而不抑制顶芽生长,其效应可被活性GA所解除。
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烯效唑、缩节安等。
8、生长抑制剂(growth inhibitor)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干扰顶端细胞分裂,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破坏顶端优势,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常见的有脱落酸、青鲜素、水杨酸、整形素等。
9、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物质,一般是属于蛋白质。
(二) 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述其主要功能或作用1、I AA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最早发现的一种生长素类植物激素,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主要促进细胞伸长) ;中等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可导致植物死亡。
第5~9章思考题答案资料

第五章思考题1. 在电极界面附近的液层中,是否总是存在着三种传质方式?为什么?每一种传质方式的传质速度如何表示?答:电极界面附近的液层通常是指扩散层,可以同时存在着三种传质方式(电迁移、对流和扩散),但当溶液中含有大量局外电解质时,反应离子的迁移数很小,电迁移传质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根据流体力学,电极界面附近液层的对流速度非常小,因此电极界面附近液层主要传质方式是扩散。
三种传质方式的传质速度可用各自的电流密度J来表示。
2.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现稳态扩散过程?实际稳态扩散过程的规律与理想稳态扩散过程有什么区别?答:当电极反应所消耗的反应粒子数和扩散补充来的反应粒子数相等,就可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即扩散速度与电极反应速度相平衡。
这时反应粒子在扩散层中各点的浓度分布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而仅仅是距离的函数;扩散层的厚度不再变化;离子的浓度梯度是一个常数,这就是稳态扩散过程。
理想条件下,人为地把扩散区和对流区分开了,因此理想稳态扩散过程中,扩散层有确定的厚度;而实际情况下,扩散区与对流区是相互重叠、没有明显界限的,只能根据一定的理论来近似求得扩散层的厚度。
二者在扩散层内都是以扩散作用为主。
因此二者具有相似的扩散动力学规律,但推导实际情况下的稳态扩散动力学公式需要借用理想稳态扩散的动力学公式。
3. 旋转圆盘电极和旋转圆环圆盘电极有什么优点?它们在电化学测量中有什么重要用途?答:旋转圆盘电极和旋转圆环圆盘电极上各点的扩散层厚度是均匀的,因此电极表面各处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
这克服了平面电极表面受对流作用影响不均匀的缺点。
它们可以测量并分析极化曲线,研究反应中间产物的组成及其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
4. 试比较扩散层、分散层和边界层的区别。
扩散层中有没有剩余电荷?答:根据扩散传质理论,紧靠电极表面附近,有一薄层,此层内存在反应粒子的浓度梯度,这层叫做扩散层;电极表面的荷电粒子由于热运动而倾向于均匀分布,从而使剩余电荷不可能完全紧贴着电极表面分布,而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形成所谓分散层;靠近电极表面附近的液流层叫做边界层,越接近电极表面,其液流流速越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某混频器的时变跨导为 ,输入信号分别为:
(1)
(2)
求 时,此输出信号 的频谱。
9、图示电路中,已知谐振频率 ,回路本身谐振电阻 ,检波负载 ,交流负载电阻 ,二极管导通内阻 ,当 ,求输出电压 的表达式,并根据不产生惰性失真的条件,求出 值,验证是否存在负峰切割失真。
9、在混频电路中,为减少非线性失真,最好采用具有平方律特性的器件,如场效应管。
10、若调幅波为 (V),且负载电阻为 ,则调幅系数 0.4,载波功率 125W,边频功率(双) 10W,总平均功率 135W,最大瞬时功率为 245W,通频带宽度B=2KHz,载波频率为 1MHz,上边频 1001 KHz,下边频 999 KHz。
(C) 大一些(D) 、 大一些
19、同步检波器的同步是指(D)
(A)本地载波与输入信号载波同相(B)本地载波与输入信号载波同频
(C)本地载波与调制信号同频、同相(D)本地载波与输入信号载波同频、同相
20、混频前后改变的是(A)
(A)信号载波(B)调制规律(C)调制信号频率(D)A和B
21、调幅电路、检波电路、混频电路都由非线性器件和滤波器构成,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调幅器所用的为(A),检波器所用的为(B),混频器所用的为(A)
(A)二极管(B)三极管(C)场效应管
10、调幅的过程是(B)
(A)将调制信号从高频搬到低频的频谱搬移过程
(B)将调制信号从低频搬到高频的频谱搬移过程
(C)不是单纯的频谱搬移过程,属于频率的非线性变换
11、通信系统中,调制的目的是(A B)
(A)实现信道复用(B)提高功率增益
(C)降低发射天线的长度(D)展宽频带
12、集电极调幅应使放大器工作于(C)状态;优点是(D);适用于(F)
(A)临界(B)欠压(C)过压(D)效率高
(E)带宽高(F)大功率发射机(G)小功率发射机
13、基极调幅应使放大器工作于(B)状态;优点是(F);适用于(H)
(A)临界(B)欠压(C)过压(D)效率高
(E)带宽高(F)效率低(G)大功率发射机(H)小功率发射机
一填空
1、调幅是指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振幅。以使调幅波的包络随调制信号的幅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调幅波中取出调制信号的过程叫检波。
2、常见的调幅方式有AM、DSB、SSB。
3、普通调幅信号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载波成分的幅度为 ,边频成分的幅度为 。
4、调幅系数的定义是载波受调制信号控制的程度,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取值为0~1.。
6、检波与调幅一样,也属于频谱的线性搬移。(√)
7、包络检波可以对任何调幅波进行解调。(×)
8、同步检波器只可以对AM信号进行解调(×)
9、在包络检波器中,当调制信号频率增加时,惰性失真加剧。(√)
10、在包络检波器中,当调制信号频率增加时,底部切割失真加剧。(×)
11、在混频器中,当输入信号频率变化时,输出信号频率不变。(√)
(B)用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的振幅,使载波的振幅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C)用载波控制调制信号的振幅,使调制信号的振幅按载波的规律变化
3、检波器应用在通信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A)
(A)接收端(B)发送端(C)A和B
4、单频调制的AM信号的频率成分有(A、D、E);AM调制的信息包含在(D、E)
(A) (B) F (C) (D) (E) (F) 2F
(A)带通滤波器(B)低通滤波器(C)高通滤波器(D)带阻滤波器
三、判断题
1、调幅的目的是提高功率增益。(×)
2、调幅属于频谱的线性搬移,因而可以采用线性器件实现。(×)
3、与调频一样,调幅系数可以是任意正数。(×)
4、调幅波中所含的频率成分有载频、调制信号频率。(×)
5、与普通调幅属相比,DSB调幅节省功率,但带宽是一样的。(√)
12、当输入制信号为调幅波时,混频器的输出信号为调制信号。(×)
四、问答题
1、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什么要用有用信号对高频信号进行调制?
2、有哪几种常用的频谱线性搬移电路?非线性电路能够实现频谱线性搬移的本质是什么?哪一种频谱线性搬移电路输出信号频谱最简单?
3、实现频谱线性搬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调幅,解调,混频,调频,调相各属于何种频谱搬移电路?
(1)调幅波,调频波,(2)调频波和调相波的瞬时角频率偏移 ,瞬时相位偏移 (坐标对齐)
12、图示电路中,已知谐振频率 ,回路本身谐振电阻 ,检波负载 , , ,当 ,求:(1)检波电路的等效输入电子 ,(2)输入电压 的表达式;(3)设 试写出输出电压 的表达式,并验证是否存在负峰切割失真。
+
_
(A)节省能量、节省频带、抗干扰能力强、解调容易
(B)节省能量、节省频带、抗干扰能力强
(C)节省能量、节省频带、抗干扰能力强、调幅更容易实现
8、二极管、场效应管、模拟乘法器三种频谱线性搬移电路,其输出频谱最简单的是:(C)
(A)二极管(B)场效应管(C)模拟乘法器
9、当两个频率不同的单频信号送入非线性器件,产生组合频率最少的器件是:(C)
10、图示电路中,已知谐振频率 ,回路本身谐振电阻 ,检波负载 ,交流负载电阻 ,二极管导通内阻 ,当 ,求输出电压 的表达式,并根据不产生惰性失真的条件,求出 值,验证是否存在负峰切割失真。( 的容抗可以忽略不计)(14分)
11、已知载波信号为 ,调制信号为周期性方波和三角波如下图所示,试画出下列波形:
五、计算题、
1有一非线性器件的伏安特性为 ,式中 ,其中 ,
,并且, ,求输出电流的表达式及频率成分?
2、下图(a)为一频谱搬移电路原理框图,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如图(b)所示,试写出u1,u2,u3,u4的表达式,并分别画出他们的波形与频谱图。(设 )
3、在下图所示电路中,调制信号 ,载波电 且 ,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相同,均为从原点出发,斜率为 的直线。试分析其输出电流的频率分量;根据输出电流的频率分量确定该电路能否获得DSB信号;若能获得DSB信号,要取出该DSB信号,外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是多少,滤波器的带宽是多少?
22、某发射机输出级在负载 上的输出信号 V,则载波功率 (W)总的输出功率 (W),边频功率 (W),该信号的调制度 。
二、选择
1、调制的目的之一是(B)
(A)放大信号电压(B)降低天线的长度(C)展宽频带(D)提高喜欢功率
2、关于调幅的描述,正确的是(B)
(A)用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的频率,使载波的频率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4、试用相乘器,相加器,滤波器组成产生下列信号的框图:
(1)AM波;
(2)DSB信号;
(3)SSB信号。
5、图示为二极管桥式调幅电路,调制信号为 ,四只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完全一致,载波电压为 ,且 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 带宽 ,谐振阻抗 ,试求输出电压 和 的表达式。
6、在下图所示电路中,设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均为从原点出发的斜率为 的直线,且已知 ,,求:(1)不考虑负载电阻 的反映电阻对二极管电流的影响时,输出电流 的表达式和频率成分;(2)当考虑负载电阻 的反映电阻对二极管电流的影响时,求输出电压 的表达式。(注意:变压器中心抽头上下两部分对副边的变比为1:1)
14、二极管环形调幅器的特点是(C)
(A)调制效率低、无用成分多、输出有载波成分
(B)输出无用的频率成分减少、有用信号增加
(C)输出无低频分量、输出无用的频率成分减少、输出信号比平衡调幅增大一倍
15、调幅系数大于1,会出现(D)
(A)带宽变窄(B)带宽变宽
(C)边频功率增加,通信距离更远
(D)调幅波的包络断续或过调,无法正确解调而失真
5、调幅、解调、混频同属于线性频谱搬移;搬移后低频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不变。
6、混频只能改变已调波的载波频率,而不能改变已调波的调制规律(信号的相对频谱分布不变)。
7、在模拟乘法器上直接输入调制信号和载波后,将产生上(和频)下(差频)边频分量,实现DSB调幅。
8、若某广播电台的信号频率为1495 KHz,则接收机的本振频率为1924 KHz,镜频干扰则为2389KHz。
5、与AM调幅波相比,DSB调幅(B)
(A)包络相同(B)发射机的功率利用率高(C)节省频带(D)解调容易
6、DSB调幅的特点是(C)
(A)包络与AM调幅波的包络相似
(B)包络正比于调制信号的绝对值,载波相位在调制电压零点处突变
(C)包络正比于调制信号的绝对值,载波相位在调制电压零点处突变
7、SSB调幅的优点是(B)
16、双边带调幅波中所含有的频率成分为(D)
(A)载频、边频(B)载频、调制信号频率
(C)边频、调制信号频率(D)边频
17、解调DSB调幅信号时,只能采用(B);而AM调幅波的解调可以采用(C)
(A)包络检波器(B)同步检波器(C)二者均可
18、在包络检波器中,若要避免惰性失真,应该使(A)
(A) 、 小一些(B) 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