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期和抑郁期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期和抑郁期表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情绪稳定的精神疾病。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中,患者经历着躁狂期和抑郁期的交替出现,这两个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一、躁狂期表现躁狂期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发作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情绪极度兴奋和活跃。
以下是躁狂期的常见表现:1. 情绪高涨:患者在躁狂期常常情绪异常兴奋,感觉幸福、自信和充满活力,甚至处于极度欣快的状态。
2. 善谈冲动:躁狂期的患者语言流畅,善于演讲和交流。
他们常常话多、滔滔不绝,甚至由于思维速度过快而抢话。
3. 失眠问题:患者通常睡眠不足,即使睡觉,也很难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这导致患者精神状态疲倦,但他们仍然充满活力,不觉得疲劳。
4. 冲动行为:躁狂期患者常常冲动、易怒,行为冲动。
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策,比如大量花费金钱、进行冒险活动,或者参与无意义的争吵。
5.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在躁狂期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很难长时间坚持一个任务。
他们经常跳跃性思维,无法进行系统化的思考。
二、抑郁期表现抑郁期是双相情感障碍另一个发作阶段,与躁狂期相反,患者在抑郁期会经历情绪低落和消极情绪的表现。
以下是抑郁期的常见表现:1. 情绪低落:患者在抑郁期常常感到悲伤、绝望和无助。
他们的情绪受到极度抑制,失去生活兴趣和对事物的乐趣。
2. 精力不足:抑郁期患者常常感到疲倦和缺乏能量。
他们行动缓慢,举止沉重,感到无力完成日常任务。
3. 失眠或多睡:抑郁期患者通常有睡眠问题。
一方面,他们可能会有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浅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会过度睡眠,长时间呆在床上。
4. 自责和无价值感:抑郁期患者常常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并感到自责和无价值感。
这些消极的情绪也会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和对未来的希望。
5. 注意力和记忆障碍:在抑郁期,患者往往注意力涣散,难以集中精力。
他们的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记忆力减退,常常无法记住重要信息。
狂躁症如何表现?

狂躁症如何表现?现在不少的朋友认为工作压力大时常发脾气都是常见的一个小问题,因而容易忽视病情。
躁狂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躁狂抑郁症,很多患者对此病缺乏一定的了解。
那么,躁狂症表现在四个方面,您需要注意避免耽误病情。
1.心境高涨这是最常见的躁狂症症状,表现为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于色等。
患者的情绪常常不稳定,容易激惹,甚至出现破坏和攻击行为。
有些患者的躁狂症症状也可短期表现为心情不佳。
2.自评过高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躁狂症症状还常表现为自我感觉良好,如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甚至自命不凡,过分夸大等。
3.精神兴奋很多患者的躁狂症症状表现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爱管闲事、打抱不平等。
但是这些行为往往是由于精神兴奋所致,缺乏深思熟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夸大妄想,或者性欲亢进等。
4.思维奔逸患者的思维联想非常迅速,对答如流,风趣幽默,常使人觉得十分轻松和快乐。
并且,很多患者的躁狂症症状表现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且眉飞色舞,表情异常丰富、生动等,甚至意念飘忽。
教您几招预防躁狂症的好方法:1、提前认识本病,做好心理准备。
正确认识本病的发病原因及其转归,了解其临床表现,在心理上早就做好准备,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打下良好基础,既使以后出现早期临床症状,也不会因此而紧张不安,反之则不然。
2、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更年期妇女大多临近退休,有的已经退休或下岗在家,思想压力较大,心里总存在一种失落感。
这时要把生活安排得有节奏,适当增加业余爱好。
如养鱼、养花、绘画、下棋、听音乐等等,不仅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还能保持良好的大脑功能,增进身心健康,对预防本症大有裨益。
3、处理好家庭、社会关系。
更年期妇女情绪易于激动,容易与家人发生矛盾。
这就要求大家相互体谅,遇事要镇静,不要为一点小事,一句不顺耳的话而大动肝火。
家庭和睦是全家人的幸福,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因素。
更年期妇女不但要适应家庭,更要适应社会,对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理解的要多与他人交流看法,不要闷在心里,自寻烦恼,要以乐观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这对预防狂躁症十分有利。
躁狂的护理措施

躁狂的护理措施引言躁狂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特征为情绪激动、多动和冲动行为。
躁狂发作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诸多困扰和挑战。
为了帮助患者控制躁狂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躁狂患者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躁狂症状,提供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护理目标对躁狂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时,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控制情绪波动,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护理目标包括:1.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躁狂发作的进一步恶化。
2.促进患者的睡眠,调整其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引导其正确表达情绪,充分理解其需求。
4.采取合理的环境措施,创造安静和舒适的治疗环境。
5.提供家庭支持和教育,帮助家人理解和应对躁狂症状。
护理措施1. 身体保健躁狂患者常常精力过剩,容易疲劳,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提供定期的身体保健措施。
•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以帮助消耗过剩的能量。
•提供充足的水和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定期协助患者进行身体清洁,维持个人卫生。
2. 睡眠管理躁狂患者常常面临睡眠问题,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调整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确保患者每天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避免患者在晚上过度刺激,如避免喝咖啡、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保持房间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
3. 心理支持和沟通躁狂患者常常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和合理的沟通指导。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其表达的情绪和需求。
•鼓励患者寻找适合的情绪释放方式,如绘画、写作、运动等。
•避免与患者争吵和过度纠结,保持冷静和耐心。
4. 环境控制躁狂患者对环境刺激敏感,护理人员应提供安静和舒适的治疗环境。
•避免过度拥挤和嘈杂的环境,减少患者的外部刺激。
•隔离患者与可能引起冲突或激怒的因素,如其他患者或媒体信息。
•保持治疗室的整洁和舒适,提供必要的个人物品和娱乐设施。
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

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引言躁狂状态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超常的精力、冲动和高度活跃的情绪。
这种状态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躁狂状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
1. 营造安静环境在躁狂状态下,患者常常充满过度活跃的能量,难以平静下来。
为了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措施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具体方法包括:•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的独立房间中,避免干扰和刺激;•控制噪音,关闭电视、音响等可能产生噪音的设备;•调整照明,保持房间的柔和光线,避免刺眼的强光;•使用安静、柔和的语调与患者交流,避免过度刺激。
2. 提供安全保障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冲动,容易发生意外。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调整室内环境,去除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如尖锐的器具、易燃物品等;•观察患者的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配备专业护理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确保患者的安全;•为患者提供适当的疏导和引导,避免患者因冲动行为带来安全风险。
3. 规律生活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失去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进一步加重了病情。
为了稳定患者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具体措施包括:•制定一份详细的日常时间表,包括起床、就餐、休息等活动时间;•敦促患者按时进行作息活动,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和饮料;•鼓励患者参与适度的体育锻炼,以消耗过度的能量和促进情绪的稳定。
4. 心理支持和疏导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情绪波动剧烈,情绪难以稳定。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躁狂状态。
以下措施可供参考:•倾听患者的倾诉,表达关心和理解;•鼓励患者参与适当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寻找合适的应对方式;•引导患者参与一些放松和减压的活动,如冥想、深呼吸、温水浴等;•教育患者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情绪释放、调整和转移等。
急性躁狂发作患者的冲动行为及护理

肉詢2021年2月第16卷第1期63.综述.急性躁狂发作患者的冲动行为及护理宋力磨丽莉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南宁市530001【提要】急性躁狂发作患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增多、行为鲁莽,容易发生冲动行为。
冲动行为是急性躁狂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而攻击行为是冲动行为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常危害到他人的人身安全。
本文就急性躁狂发作患者的冲动行为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躁狂症;急性躁狂发作;护理;综述【中图分类号】R749;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68(2021)01a)634)4DOI:10.16121/45-1347/r.2021.01.19急性躁狂发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高涨、兴奋话多、精力旺盛、动作增多、睡眠减少,患者自感脑子变灵活、人变聪明,说话夸大其词、眉飞色舞、兴高采烈,注意力不集中常随境转移,好管闲事,做事有头无尾,易激惹,无故发脾气,稍有不顺则暴跳如雷,甚至出现冲动行为或攻击行为[1-2]o攻击行为是指患者故意伤害周围人的躯体或破坏其他目标(如物体)的行为,会给患者、医务人员及病友带来人身伤害及严重后果。
躁狂症发作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居精神疾病患者中的第二位,仅次于精神分裂症患者⑷。
患者容易冲动的主要因素有:患者个性暴躁,既往有攻击史;患者不适应住院环境,医务人员管理方法不当激怒患者;合并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受到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等影响;患者情绪高涨、行为鲁莽、兴奋躁动但治疗依从性差,欲外逃且不听从解释卩V。
躁狂症发作患者的攻击行为是精神科病房管理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患者的冲动或攻击行为往往难以预料,加强对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时对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是精神科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
本文就急性躁狂发作患者的冲动行为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确保住院环境安全急性躁狂症患者由于精神障碍、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差,行为盲目,他人对其稍有不同意见则发怒,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危害患者自身及周围人的安全。
躁狂症的表现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典型症状。
躁狂症临床表现为:1、核心症状,情感高涨,易激惹患者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2、思维奔逸躁狂症患者表现为: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逐步。
3、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病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与人逗乐,爱管闲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致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病人虽终日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
总的来说,躁狂症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与以下三种有关:第一,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则患病率越高;第二,可能和大脑中的某种神经化学物质有关;第三,和某些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即某些生活事件可能会诱发躁狂症的发生。
躁狂症的危害1、性格偏离。
患者性格伴随思维异常活跃,话语增多,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高、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等精神异常问题,行为也变得轻率、做事不计后果;然而患者过分兴奋缺少睡眠引发失眠后,也不曾感到疲乏困倦,性格严重偏离自我本性。
2、并发哮喘。
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狂躁性抑郁症的危险多出数倍。
相应地,躁狂症人群的患病率也高于普通人群。
3、诱发其他疾病。
躁狂症可引发失眠、神经紧张、胃溃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欲亢进及肾衰等疾病,有的导致严重型脑血管神经、心律不齐等症状,更为严重者其诱发疾病陷入恶性循环,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困扰。
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了解躁狂症是一种呈间歇性发作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高昂、思维奔逸等躁狂症特征。
躁狂症的主要表现

躁狂症的主要表现作者:蒋丹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5期躁狂症(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 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
高昂的情绪、思想和情绪激动都是躁狂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同时还有可能伴随着自信心爆棚、大脑运行加快以及情绪高等症状。
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该症无传染性。
对于该症的患者,除去生活中、工作中遭受巨大打击等情况之外,其人格特点上多表现为过度的乐观,其言语与思维速度十分敏捷,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且该类人大多精力旺盛,同时自控能力较差,对自己所做之事没有正确的判断。
在心境障碍病程长期观察发现,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非常少见,并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个性、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类似。
因此,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和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已将其列为双相障碍的一种。
某些环境因素像一些重大事件的打击如:与恋人分手、失去谋生的工作或者喜爱的人或物都会诱发该疾病的产生与发展,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疾病的症状和治疗。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易感性情感障碍的发作,以及那些敏感性高的个体会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病。
目前精神疾病的临床分类依据是: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国际精神疾病分类系统(ICD-10),美国分类系统(DSM-IV)。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的躁狂分类如下:轻度躁狂症(轻度躁狂症),无精神病症状的躁狂症,伴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症。
复发性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轻躁狂;复发性躁狂,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躁狂状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高昂的情绪、思想和情绪激动。
躁狂症护理

躁狂症护理一、护理评估1.活动过程评估患者的精力是否异常充沛,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故整日忙碌不停且毫无疲倦之感。
评估患者做事是否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不能持续胜任一件完整的工作。
评估患者是否有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挥霍无度且项后果或具有冒险性,如夸大奇装异服、好接近异性。
评估患者有无好管闲事和打抱不平。
评估患者是否招引众人注意并当众表演,好开玩笑或说俏皮话,且富有一定感染力。
评估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当患者情绪高昂、活动量过高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而忽视个人卫生和修饰。
评估躁狂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呈重度兴奋状态,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表现活动紊乱而毫无目的或指向性,甚至伴有攻击行为。
2.认知过程评估情绪高昂、活动量过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加之患者夸大及冲动、挥霍以致造成家庭经济损失,而迫使家属将其送往医院看病。
评估患者的自知为,在发病初期即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极少数患者能认识到自己精神状态的异常。
评估患者是否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快速,患者表现语量增多,语流变快,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
评估患者是否有思维活动受周围环境影响而随境转移。
评估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都有所增强,但不能持久。
评估患者由于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和想象力极为丰富而出现音联和意联。
评估患者由于思维内容发生障碍,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患者常出现夸大观念、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严重时可发展为妄想,内容多与现实接近,一般维持时间不长。
3.生态过程评估自我照顾能力改变的患者,必然持家能力也有很大的缺损,患者几乎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环境的安全与清洁。
4.情绪过程评估患者的情绪是不稳定且易激惹,常以敌意和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但易激惹情绪通常维持时间短暂,患者又转怒为喜。
5.人际互动过程评估患者情绪高涨且不稳定又易激惹;常会与周围人发生冲突或有攻击行为,以致社交能力受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一、躁狂症的临床表现躁狂症基本临床表现是以“三高”症状为主,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
①情感高涨。
病人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用其自己的描述是“感觉好极了”,“不能再好了”。
谈话之中喜形于色,生活仿佛全然无所忧虑。
当然,不同的病人可以表现不同。
特别是儿童,情绪的改变可以是特殊的易激惹状态。
易激惹表现为对轻微的刺激回应强烈的情绪反映。
可以是发脾气,或狂笑,或大哭,等等。
但往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病人也并不在意或计较。
②过分自诩和夸大观念。
病人往往对自己能力作出夸大评价,认为自己肩负着极为重大的使命,具有特殊的才能。
自己受到重用:将要担任什么组织的领导,正准备着就任总统,主席或国家高级职位;甚至掌管世界商务贸易,等。
躁狂病人的夸大可以达到妄想的程度。
他们会给自己冠以其他各种自己认为值得称道的特长或名目。
③病人言语增多或者感觉必须得说话。
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有时应答机变,妙语连珠,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有时疾言厉色,义愤填膺,博得阵阵掌声。
他们常常是唇干舌燥,仍然无休无止。
加上行为动作增多,经常是载歌载舞,表现为言语运动性兴奋的状态。
在大庭广众之中,病人非常乐意表现一番,有求必应不说,经常自告奋勇为众人献艺或发表议论,成为令人瞩目的中心人物。
④思绪奔逸。
病人思维速度增快,联想丰富。
其思维奔逸的主体验被有的病人描述为“想得太快了”“脑筋转得跟抹了油一样”“嘴巴都跟不上脑袋想的速度”。
客观观察可以发现病人说话速度比其正常时快很多,遣词用字变得比平常更灵活多样,显得颇具文采。
病人思维速度过快时,口头来不及表达,外在表现可以呈“思维不连续”,漫无主题。
但仔细分析,也许能发现词句间的联系线索。
⑤注意易于分散。
病人的活动很容易被旁边发生的事情打断,谈话中主题也会不断转移。
他们难于集中注意完成正在从事的任务,办事虎头蛇尾,不断发现新的目标,投入新的活动或计划。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而少眠。
病人表现明显的睡眠减少,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但并不感到疲倦。
可以夜以继日地工作。
病人“太忙了”,没有时间睡觉。
目的性活动明显增多,病人整日都在打电话,定约会,到处奔波。
去完成其伟大计划或使命。
⑦病人可能无节制地取乐而不计后果,行为冲动。
可以表现在性生活方面的不检点;追逐性乐无所顾忌;可以表现在购买行为上:上街回来抱了一堆实际上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可以表现于盲目的商业投资:到处投资签约,到头来血本无归。
还可以表现为酗酒,滥用药物,甚或导致吸毒,卖淫,触犯法律。
处于躁狂症发作中的病人当时并不觉察自己的行为活动有什么不恰当。
发病之中,他们自己多不会主动就医。
往往是发展到了严重的地步,才被家人或朋友送往医院。
或者更糟糕,因为越轨行为,或违约而遇到法律方面的麻烦,因而被发现得到治疗者当属万幸。
所以及早发现,诊断异常的行为不容忽视。
知识和警觉可以挽救一个人,一个家庭或更多人的生活,财产,健康甚至生命。
二、躁狂发作分类采用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分为轻性躁狂症(轻躁狂)、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复发性躁狂症、其他或待分类的躁狂。
三、躁狂症的症状鉴别诊断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临床常见的是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躁狂症,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可有循环病程,临床表现也可有运动性兴奋。
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渐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
临床相虽有兴奋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喜怒无常,行为也多具冲动性。
临床上确有一些躁抑症病人具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但历时短暂,随病程而长。
2、中毒性精神病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
根据用药史,用药时间、剂量与发病关系,停药或减药后渐趋好转可资鉴别。
中毒性精神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脑器质性精神病如麻痹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可出现躁狂状态,但往往有智能障碍,情感并非高涨,而是以欣快为主。
详细的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鉴别。
4、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轻躁狂状态,但情感并非真正高涨,而以焦虑、情绪不稳为主。
伴有原发躯体病症状和体征。
四、躁狂症护理一、护理评估1.活动过程评估患者的精力是否异常充沛,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故整日忙碌不停且毫无疲倦之感。
评估患者做事是否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不能持续胜任一件完整的工作。
评估患者是否有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挥霍无度且项后果或具有冒险性,如夸大。
奇装异服、好接近异性。
评估患者有无好管闲事和打抱不平。
评估患者是否招引众人注意并当众表演,好开玩笑或说俏皮话,且富有一定感染力。
评估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当患者情绪高昂、活动量过高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而忽视个人卫生和修饰。
评估躁狂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呈重度兴奋状态,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表现活动紊乱而毫无目的或指向性,甚至伴有攻击行为。
2.认知过程评估情绪高昂、活动量过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加之患者夸大及冲动、挥霍以致造成家庭经济损失,而迫使家属将其送往医院看病。
评估患者的自知为,在发病初期即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极少数患者能认识到自己精神状态的异常。
评估患者是否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快速,患者表现语量增多,语流变快,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
评估患者是否有思维活动受周围环境影响而随境转移。
评估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都有所增强,但不能持久。
评估患者由于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和想象力极为丰富而出现音联和意联。
评估患者由于思维内容发生障碍,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患者常出现夸大观念、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严重时可发展为妄想,内容多与现实接近,一般维持时间不长。
3.生态过程评估自我照顾能力改变的患者,必然持家能力也有很大的缺损,患者几乎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环境的安全与清洁。
4.情绪过程评估患者的情绪是不稳定且易激惹,常以敌意和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但易激惹情绪通常维持时间短暂,患者又转怒为喜。
5.人际互动过程评估患者情绪高涨且不稳定又易激惹;常会与周围人发生冲突或有攻击行为,以致社交能力受损。
评估患者由于好管闲事、好打抱不平、提意见、挑毛病、甚至给别人起绰号、把反复指出的缺点当一件大事,而遭众人的指责。
评估当患者情绪高昂时,谈话内容多为快乐而幽默的,同时也有很多与性有关的双关语。
6生理过程评估患者因自我感觉良好故忽视躯体不适,患者常处于面色红润、心率加快、瞳孔轻度扩大和便秘等,交感神经兴奋状态。
评估患者由于极度兴奋,造成体力过度消耗而致体重减轻,睡眠需要减少。
评估患者由于极度兴奋,活动量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而无法专心进餐饮水,而致严重脱水或营养不良及二便异常。
7·价值判断过程评估患者虽然情绪高昂,活动过度,表现自己是能干的,实际患者内心有无力感,认为很多事情无力完成。
评估患者的言行举止偶有反社会倾向,实际患者的价值观与正常时的价值观是相冲突的。
家属深感患者变了一个人。
二、护理诊断每一位患者是独特的个体,因此虽然他们可能有相同的医学诊断,但却会有不同的护理诊断与优先次序。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①极度兴奋躁动;②无法或拒绝静坐进食;③情绪高涨伴精力旺盛,活动过多,整日忙碌不停超过能量的摄取;④持续兴奋不顾饮食。
2.睡眠型态紊乱相关因素:①由于持久兴奋对睡眠毫无要求;②伴有交感神经亢进可有睡眠困难或早醒;③极度的活动过多。
3.思维过程改变相关因素:①重度的躁狂兴奋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不连贯、幻觉等;②思维过程随周围环境而改变;③严重时可达妄想程度,但不荒谬,并不十分坚持。
4.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他人。
相关因素:①情绪的不稳定,易激惹,③失去正常的社会控制能力;③意识障碍所致指妄和错乱。
5.二个人应对无效相关因素:①自知力不同程度受到损害;②情绪的不稳、易激惹;③爱管闲事,做事有头无尾。
6.社交障碍相关因素:①极度兴奋;②管闲事,易激惹;③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三、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护理计划是根据护理诊断而拟定,通常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预期结果。
为了能更有效地帮助病人,护理计划应有高度个体性,以下讨论的仅是一般性的指引,它必须适合病人的需求方能考虑使用。
(一)护理目标减少过度活动及体力消耗。
患者住院期间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
建立和维持营养、水分、排泄、休息和睡眠等方面的适当生理功能。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患者计划其能完成的活动。
指导患者及家属认识疾病、预防复发。
接受持续的药物治疗及定期血液检查。
(二)护理措施及教育计划1.提供安全和安静和环境患者很易受到环境方面的影响,而更加躁动不安。
提供一个较宽大的空间,室内物品要求简化以避免患者兴奋毁物。
同时注意室内的物品颜色淡雅。
整洁,常具有镇静作用,以保证患者安全和情绪稳定。
.协助患者参与建设性活动,以发泄过剩的精力。
患者往往自觉精力旺盛,加之急躁不安、自控力差、易激惹、容易使精力发泄变成破坏性行为。
因此护理人员应正面引导患者做不需要专心,又无竞争性的活动,如参加工娱治疗、打球、跑步、拔河比赛、擦地板等活动并加以鼓励和肯定。
如转移患者注意力仍无法避免患者破坏性行为时,可在医护人员取得一致并将计划与患者说明的前题下进行保护性约束和隔离,让患者明确是协助他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方能达到治疗效果。
4.协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同时学习新的应对技巧。
患者常以否认的态度,避而不谈真正的想法,因此,如何让患者实际去体验和描述内心的想法,而愿与工作人员讨论,是护理人员治疗性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应用上的一课题。
5.协助患者维持用药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无法持续用药的困难,针对个体进行帮助分析并设法解决。
其次,如何早期发现和协助患者看到病情严重所造成的后果:对容易忘记服药的患者,则必须与其共同商量将吃药与日常活动配合在一起的方法;对担心长青春痘的女患者,则必须教导饮食及清洁皮肤的方式等。
护理人员必须很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协助患者维持用药。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