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修订稿

合集下载

美国农业现状分析

美国农业现状分析
美国是一种法制国家,畜牧业管理法规 也比较健全,从饲料、种畜禽、兽药 (疫苗)生产、到喂养、加工、运送环 节都有法规可循。 联邦政府有7600多监督员,分布在6000 多种单位,负责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验 工作。
2、畜牧业生产高度专业化、集约化
美国养蛋鸡不低于2.5万只,平均20~25 万只,最大蛋鸡场喂养蛋鸡1800万只; 肉鸡一般年出拦不少于5万只,最大旳肉 鸡场年出拦上亿只; 牛不低于100头。1/4以上肉牛肥育场年 出拦10万头,最大旳企业年出拦30万头; 羊不少于300只
12 10 5
4118
12 10 7
3312
10
12 10 10
2627
13 13 16 18
2501
17 37 51
156
77260
3、畜禽品种旳良种化
肉牛:喂养品种多为黑安格斯、海福特、夏洛来等肉 牛品种,这些牛均属世界级优异品种 奶牛:荷斯坦(即黑白花),占93%以上,还有爱尔夏 牛和娟姗牛 猪:五个黑色旳品系-波克夏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 波中猪和斯巴特猪 ;三个白色旳品系-柴斯特白猪、蓝 得瑞斯猪和约克夏猪 AA肉鸡、艾维因肉鸡、考伯肉鸡、哈巴特肉鸡以及海 波瑞德火鸡 蛋鸡:海兰(白、褐色)迪卡布、海赛克斯和尼克等
美国农业现状
经常有人问我:你在美国生活数年, 美国强大到什么程度? 为何美国会如此强大?
一、美国概况
国土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人口 2.848亿,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 质肥沃,海拔高度500米下列旳平原占国 土旳55%;2023年美国农业用地4.183亿 公顷(15亩/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占 国土面积旳19%,为1.79亿公顷,人均 0.62公顷(即9.3亩/人)。永久草地2.4 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

美国现代农业的特点

美国现代农业的特点

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务农人口占2%,但农业及其为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 的17%,一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供养的人数达到125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粮食年产量超过3亿吨,其中玉米占2亿吨,小麦6000万吨~7000万吨,大豆年产5000万吨~6000万吨,猪、牛、羊等畜产品产量约两千万吨。

每年出口的农牧产品价值300多亿美元,其中粮食约占世界粮食市场的40%~50%。

作为典型的现代化农业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一、更注重农业立法1776年美国独立后,农业立法工作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美国农业立法史几乎同美国历史一样长。

建国初期,美国制定了有关旨在出售和开发土地的法律,不仅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源,而且促进了美国西部农业的开发。

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摩里尔赠地学院法》,由国家划出大片土地,在每个州各建立一所赠地学院,为农村培养农业和农机专门人才。

1887年颁布《汉奇农业试验站法》,规定在赠地大学建立试验站,开展农业科研。

1925年颁布《帕内尔法》规定增加联邦对州农业试验站的拨款,并扩大试验站的研究领域。

1933年颁布《农业调整法》,确定了土地休耕制度和以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为中心的农业保护政策。

1995年WTO农业协定开始实施后,美国也开始调整国内农业政策法规,这主要体现在1996年农业法中,该法放弃了60多年来政府的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将农业的国内价格支持转变为对农民的直接固定收入支持。

2002年,美国新的农业法《2002年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其主要内容就是维持对农业的大力补贴,加大农业产品和价格的补贴。

总之,美国的农业法对于促进农业产品市场机制,保护美国农业,使农业走向法制化道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美国农业特点

美国农业特点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以农立国”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美国农业的特点(一)世界领先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率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强大的竞争力。

生产量名列世界前列的主要产品有大豆、谷物、家禽、猪牛肉、奶类等。

2007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770亿美元,出口收入占所有农产品现金收入的四分之一。

(二)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年制定的“宅地法”,奠定了美国家庭农场的基础。

目前全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193.4公顷193.4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左右。

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

目前“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

(三)农业生产高度区域化和一体化1914年,美国农业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

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

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

美国农业协会是一个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于1919年,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现有600万名会员,主要是农民(全国有80%的个体农民参加协会)和与农业有关或对农业感兴趣的小型生产商或个人。

农协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遍及全国各州的协会收集会员意见、建议,每年1月份召开年会,制定相应的、代表多数农户意愿的政策,如农业税收、环境保护、政府投入等,代表农户到国会游说,力争使农户的建议变为联邦政府的政策支持。

协会是非政府组成部门,无政府经费资助,日常开销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维持。

二、美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保护制度作为一个政策体系,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

一篇文章了解美国农业现状

一篇文章了解美国农业现状

一篇文章了解美国农业现状文/钟效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北邻加拿大,南接墨西哥,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国土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耕地面积28亿多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0%以上,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

而且,约70%以上的耕地都是以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方式集中在大平原和内陆低原,且土壤多以草原黑土(包括黑钙土)、栗钙土和暗棕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天然草原面积36.3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6.5%,占世界天然草原面积的7.9%,居世界第三位;森林面积约2.7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约33%,即国土面积的1/3为森林。

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而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多样化的适宜气候以及富饶的国土资源为美国成为全球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农业生产领域和出口领域等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1)农作物生产。

以2007年为例,美国共有农场207.6万个,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5,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作物产品出口国,如:小麦56(百万吨),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产量比重的9.3%;出口量35.5(百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比重的32.1%。

玉米332(百万吨),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比重的42.6%;出口量63(百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比重的64.5%。

大豆70(百万吨),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比重的32.0%;出口量29.7(百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比重的39.4%。

大米(已加工)6.3(百万吨),世界第十二位,占世界总产量比重的1.5%;出口量3.0(百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比重的9.7%。

棉花21.6(百万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产量比重的17.7%;出口量13.0(百万包),占世界总出口量比重的34.9%。

美国农业特点

美国农业特点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以农立国”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美国农业的特点(一)世界领先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率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强大的竞争力。

生产量名列世界前列的主要产品有大豆、谷物、家禽、猪牛肉、奶类等。

2007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770亿美元,出口收入占所有农产品现金收入的四分之一。

(二)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年制定的“宅地法”,奠定了美国家庭农场的基础。

目前全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193.4公顷193.4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左右。

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

目前“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

(三)农业生产高度区域化和一体化1914年,美国农业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

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

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

美国农业协会是一个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于1919年,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现有600万名会员,主要是农民(全国有80%的个体农民参加协会)和与农业有关或对农业感兴趣的小型生产商或个人。

农协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遍及全国各州的协会收集会员意见、建议,每年1月份召开年会,制定相应的、代表多数农户意愿的政策,如农业税收、环境保护、政府投入等,代表农户到国会游说,力争使农户的建议变为联邦政府的政策支持。

协会是非政府组成部门,无政府经费资助,日常开销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维持。

二、美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保护制度作为一个政策体系,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

美国农业的现状特点与经验启示

美国农业的现状特点与经验启示

规模化。 美国 2 0 2 万个农场平均经 高 。农场 的耕作 、 播种 、 施肥 、 喷药 、 灌 机耕地 。0年代普及 , 1 5 年 , 3 至 9 9 小麦 、 营面积为 4 8英亩 ,其 中小于 9 英亩 溉 、 获 、 工等 。 以 自 己动 手 , 可 玉米等主要农作物 的耕 、 、 、 1 9 收 加 可 也 播 收 脱粒 、
手续费 ,便可 占用不 超过 10英亩 的 肉牛 农 场 8 . ,奶 牛 农 场 8 - , 6 79 % 42 家 就 开始在 农村 中学成 立 “ % 未来农 民协 荒地 。且耕作 5年后即成 为自 己的财 禽农场 9 . , 从 63 二是加工的专业化 。 O 会 ”帮助 学 生 学 习各 种 农 业 知识 , 事 %。 2 产 。从此确立 了美国家庭农场 经营的 世纪 5 O年代 , 商品加 工、 零售商以前所 各种农业实践活动 , 国总统每年都要 美
分布 于 棉 花 合作社是 农业生产者 自愿组织起来 为 国家。2 1 0 0年美国人 1 31 , : .亿 农村人 部 山地 放 牧和 灌 溉 农 业 区 ; 3 口5 0 1 0万 ,其 中 以农 为 业 的人 口约 有 带和玉米带之间的混合农业带 ; 太平洋 自己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 目前 , 美国 2 6 0 , 占 2 美 国总 的 土地 面积 为 0 万 仅 %。 沿 岸南 部 水 果 、蔬 菜和 灌 溉农 业 区 ; 墨 农场 主 加入 合 作社 的约 占总数 的 8 % 。 太 0 8年有 2 .亿 英 亩 。其 中耕 地 达 92亿英 亩 , 西 哥 湾沿 岸 亚热 带 作 物 区 ; 平 洋沿 岸 有的同时参加几个合作社 。2 0 26 _ 是世 界 上耕 地 面积 最 大 的 国家 。 国 的 北部小麦和林业牧业 区。 美 主 要农 产 品包 括小 麦 、 米 、 豆 、 和 玉 大 牛 专 业化 。 是 生产 的专业 化 。早在 一

美国中西部农业区的特点与农业发展研究

美国中西部农业区的特点与农业发展研究

美国中西部农业区的特点与农业发展研究美国中西部农业区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和农产品供应地带之一,占据着世界粮食市场的重要地位。

该地区以其肥沃的土地、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强大的农业产能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美国中西部农业区的特点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发展模式和可持续性农业的探索。

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广阔的农田面积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这一地区拥有大片的肥沃农田,是美国最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棉花等传统农作物。

同时,中西部地区也以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业为特色,拥有大规模的饲养场和农庄。

这些农业资源的丰富使得中西部地区成为了美国农业的支柱,对美国经济和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管理模式。

这里的农业生产日趋工业化,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广泛应用于农田和养殖场。

农民们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同时,中西部地区在化肥、农药和种子研发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保障了农作物的高产和品质。

然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农作物种植规模过大和流转的土地面积过广,土壤养分流失和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中西部地区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中西部农业区的农业发展亟需寻求可持续性农业的研究和探索。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和科研人员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模式。

首先,他们逐渐采用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质量。

其次,支持小农场和农业多样性也被视为可持续农业的一个关键。

通过提供农业补贴和金融支持,政府鼓励农民种植多样化的农作物和养殖多样性的畜牧业,以减少农业系统的风险和脆弱性。

此外,中西部地区也在利用农田和农场的集约利用,运用精准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美国农业经济

美国农业经济
16
3、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表现
(4)农业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农业机 器使用有了发展
19世纪中叶,有了畜力为动力的半机械化 农具
1870年,蒸汽动力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17
4、20世纪以后美国的农业现代化
(1)美国农业革命: 第一次:南北战争后,伴随资本主义的发
展:马拉农业机器代替人畜力的落后工具 第二次:(本世纪第1次)一战到二战后
普及和机械动力日益代替畜力 1940-:全面高度机械化,比较完整的机
械体系
19
4、20世纪以后美国的农业现代化
(3)美国农业的电气化 大体与机械化同时发展 1920年前,通电农场不到农场总数的1.5% 1940年,达到33% 1950年,达到78% 1959年,达到98% 农业电气化水平落后与电力工业发展,1974
, 保留奴隶制 北方商品农业起步晚,因为:交通、自然、经济情
况,没有适合的作物等。
13
3、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表现
(2)农业中普遍使用雇工劳动 农场雇工开支:1869年:2.48亿美元
1899年:3.57亿美元 1909年:5.22亿美元 有雇工的农场:1909年:45.9%, 其中:北部:55.1%,西部:52.5% 南部:36.6%(因为有分成制小佃农) 1900年:全国雇工数量:200万人,相当于全部农 场户主人数的35.5%,小农户也出卖劳动力
最低售价 每英亩1美元 每英亩2美元
每英亩1.25美元 免费 免费 免费 免费 免费
出售地块规模 一半以上640英亩 640英亩和320英亩
160英亩和80英亩 760英亩 160英亩 320英亩 320英亩 640英亩
11
美国农场数量、劳动力和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

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

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

2001年人口总计为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

通用英语。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

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

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

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

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 %,为亿公顷,人均为公顷。

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

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

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美国农业有以下特点:1.“以农立国”的传统美国虽然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有着“以农立国”的传统,历来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又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

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这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

小型家庭农场(销售额小于25万美元)分5类:(1)资源有限型农场,(2)退休休闲型农场,(3)居住生活型农场,(4)低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5)高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

大型农场分3类:(1)大型家庭农场,(2)超大型家庭农场,(3)非家庭农场。

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

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 %左右。

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

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

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

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休耕等措施来限产,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着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

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

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又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4.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Agribusiness),在这个体系里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 %,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

如食品的产销系统,就包括农业投入物的供应,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批发、零售以及机关单位食堂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5.农产品的经常性出现过剩,使美国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它的农产品约有1/5供出口之用。

美国农业产值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 %,但90年代初,农业出口却占总出口的9 %以上。

2000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值为7 087亿美元,占全世界的 %。

由此可见,美国农业十分依赖于国际市场。

一旦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过于求,美国政府就会面临农产品过剩问题。

最为典型的事件发生在本世纪30年代初,当时因农产品过剩而引起了严重的农业危机,曾使农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美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美国农业的总趋势是规模越来越大。

美国农业的生产总量和出口量也很大,一些重要农产品的出口量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例甚至大于其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

美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其产值之比大致是半对半。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1993年的农业销售额达到亿美元,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和衣阿华州,销售额均超过100亿美元。

1.种植业在很长时期内,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从80年代初期起,其粮食产量被我国超过,从而退居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国。

2001年,美国的谷物总产量为亿吨,人均占有量1180公斤,名列世界第一。

美国拥有巨大的粮食储备,谷物的结转库存占世界第一,近年来大致接近世界库存总量的1/3。

美国种植业主要靠几个重要的种植带。

下面是几个最重要的农业种植带的情况简介。

(1)东北部和“新英格兰”的牧草和乳牛带。

这个农业带包括西弗吉尼亚以东的12个州。

这个地区的特点是雨量充足,但是气温较低,土壤也欠肥沃,比较适合于青贮玉米和牧草的生长。

本地区的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此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

本地区的马铃薯、苹果、葡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2)中北部玉米带。

美国农业分区中所指的“中北部”是指大湖区附近的8个州,东起俄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

这是美国最着名的作物生产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区,因此有“玉米带”之称。

这8个州大豆、小麦的生产在美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大豆农场占全国的54 %。

衣阿华和伊利诺两州是玉米生产大州,占全美产量的40%左右,2001年玉米收入分别为亿美元和亿美元。

玉米生产量比较大的州还有内布拉斯加。

1975年以来,美国的玉米面积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产量增加了3/4;单产从每公顷5460公斤上升到2001年的8380公斤。

美国的玉米产量占该国全部粗粮产量的90 %左右,每年产值达200多亿美元。

(3)大平原小麦带。

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北起与加拿大接壤的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南至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共跨越9个州。

这是个海拔500米以下的高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称“大平原”。

这个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70 %,但近年来其比重有所下降。

该地区北部冬季寒冷而漫长,只宜春小麦生长,北达科他州及其邻近的3个州所产的硬粒红春小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24 %,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2%-18%。

硬粒红冬小麦主产于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占全国产量的41%,其蛋白质含量在9%-14%之间。

(4)南部棉花带。

传统的棉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东部。

二次大战以后,棉花生产逐步向西发展。

这里所说的棉花带位于平原地区,主要是北纬36゜以南、密西西比三角洲的5个州,这里集中了全国大约1/3的棉花农场,播种面积超过160万公顷,产量占全国的36%。

其中,阿肯色州还是美国最大的水稻产区,总产占全国的43%。

棉花产量最大的州是得克萨斯州,面积约145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3,产量占全国的27%。

美国西南部的植棉业发展比较快,以“阳光地带”着称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河谷地区,棉花产量已占全国的22%左右。

(5)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区,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北部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是小麦的主产地,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13%。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也是国家最大的“菜篮子”,为国家提供了51%的水果和干果,32%的蔬菜。

1999年这个州的农业销售收入达亿美元,2000年为亿美元,占全国的%;其谷物种植则更为突出,占全国的%,均名列全国第一。

这个州的水稻生产也很重要,产量占全国的18%左右;单产居美国的首位,每公顷近9000公斤,比全国水平高40%左右。

美国粮食产量经常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除了天气之外,主要受政府的调控政策和农产品进口国的需求变化的影响。

此外,美国用于粮食生产的农田中,灌溉面积的比例很小,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1999年美国灌溉地面积为224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2.畜牧业美国的畜牧业是高度发达的产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

畜牧业的分布与种植带虽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十分明显。

美国的东北地区饲养的奶牛头数约占全国的1/3,生产的牛奶和奶制品几乎占全国的一半,肉鸡生产也占重要的地位。

玉米带提供玉米、豆饼等饲料,为当地养猪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玉米带也是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基地。

美国西部的“草原带”以放牧为主,可以饲养牛、羊、马等。

美国的肉牛在集约化育肥之前,通常是先在草原带放牧,“搭好架子”,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饲料粮和其他费用。

美国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巨大的份额,2001年,牛肉为1198万吨,占世界的21 %的份额,奶类为万吨,占世界13 %的份额,禽肉为万吨,占世界的24 %,猪肉和鸡蛋产量分别为869万吨和508万吨,占世界10 %和9 %的份额。

美国的种植业生产有时会出现波动,而畜牧业则不然,能够保持稳定增长。

从农业生产指数看,以1989-91年为100,2001年畜牧业生产指数为,种植业为。

在此期间,种植业徘徊增长,而畜牧业直在稳步上升。

美国畜牧业当前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大力推进畜产品的出口。

畜产品的出口现已占国内消费量的10%左右,而在90年代初还不到5%。

禽类产品的出口增长幅度最大,牛肉和猪肉的出口也有增加;二是畜牧场规模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工厂化,以降低生产成本。

特别是养猪业,专业农场的数量不断减少,而平均规模却日益扩大。

虽然养猪专业农场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但是由于其报酬率很高,所以能够抵消饲料价格上涨的费用。

3.渔业和林业美国有海岸线万公里,有发展渔业的良好条件。

按捕获量的商业价值来计算,美国渔业居于世界第3位。

90年代初期,渔获量大致保持在接近600万吨的水平上,居世界第5位。

美国每年进口的鱼价值大约为60亿美元,为世界第二;每年出口的鱼及鱼产品的价值为3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1999年美国的鱼类捕获量为529万吨,占世界总量的%。

美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国的森林面积约有亿公顷。

森林覆盖率接近3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