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云平台解决方案

商务云平台解决方案
商务云平台解决方案

商务云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一、行业现状 ..................................................................................... - 1 -

二、现状分析及需求...................................................................... - 2 -

2.1、传统IT架构面临的挑战 (2)

2.1.1、总体拥有成本高 ................................................................................- 2 -

2.1.2、服务器利用率低 ................................................................................- 2 -

2.1.3、缺乏灵活性 ........................................................................................- 2 -

2.1.4、高可用性问题 ....................................................................................- 3 -

2.2、客户现状 (3)

2.3、客户需求 (3)

三、解决方案综述.......................................................................... - 5 -

3.1、服务器虚拟化网络拓扑图 (6)

3.2、详细设计 (6)

3.2.1、硬件设计 ............................................................................................- 7 -

3.2.2、存储设计............................................................................................- 8 -

3.2.3、网络设计......................................................................................... - 12 -

3.2.4、软件设计......................................................................................... - 14 -

3.2.5、产品选型......................................................................................... - 19 -

四、解决方案目标........................................................................ - 20 -

五、解决方案优势........................................................................ - 21 -

5.1、提高管理性 (21)

5.1.1、提升运维效率................................................................................. - 22 -

5.1.2、改善服务等级................................................................................. - 22 -

5.2、降低成本 (22)

5.2.1、前期构建成本 ................................................................................. - 22 -

5.2.2、运营中功耗成本............................................................................. - 22 -

5.2.3、管理成本......................................................................................... - 23 -

5.3、简化部署 (23)

5.4、可靠的IT支撑平台 (23)

5.4.1、故障可恢复性................................................................................. - 23 -

5.4.2、HA集群 ............................................................................................ - 24 -

5.4.3、动态迁移......................................................................................... - 24 -

5.5、无缝升级 (24)

5.6、提高资源利用率 (24)

5.7、提高容灾能力,保证业务连续性 (24)

5.8、安全性 (25)

5.9、灵活扩展 (25)

六、产品解决方案价值和收益 .................................................... - 25 -

6.1、决策层 (26)

6.2、IT运维管理部门 (27)

七、竞争优势 ............................................................................... - 28 -

八、产品简介 ............................................................................... - 28 -

8.1、云计算简介 (28)

8.1.1、基础架构虚拟化............................................................................. - 30 -

8.1.2、桌面虚拟化..................................................................................... - 33 -

一、行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XX集团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和壮大,不同部门旗下员工较多,集团企业在不同的地点还分设了多个办事处,管理难度加大。异地办公、移动办公的需求凸现,集团迫切需要简单的部署来实现员工的移动办公,让各分公司之间的信息资源稳定、安全地互联。

办公移动性

随时处理公司应用,实现4A级(任何时间、地点、人员、设备)办公。真正实现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

提高审批处理效率

领导或办公人员外出时,需要审批和处理的工作流程及时处理,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和移动设备进行实时处理。

丰富沟通渠道:

外出员工或外地分支机构可以获取公司的最新情况和业务审批的执行情况。

提高安全性:

加密传输,数据不落地。

为此,我们采用易讯通Easted ThinAPP应用虚拟化产品来满足集团BYOD办公需求,通过应用虚拟化产品,实现员工随时随地访问公司应用,同时保障传输数据安全。

二、现状分析及需求

2.1、传统IT架构面临的挑战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业务变化,IT基础设施会因新增加的应用和计划外的增长变得复杂,每次当您面临新需求、新应用时,您就会增加一台服务器。每增加一台新服务器,就会需要更多的空间、电源、散热、网络接口、数据存储以及管理员工。服务器数量蔓延,规模日益庞大,导致IT成本难以控制。而现有服务器的利用率低,只有5%-10%;IT基础架构对业务需求反映不够灵敏,不能有效地调配系统资源适应业务需求。具体来说,企业的IT基础架构正面临如下一系列问题。

2.1.1、总体拥有成本高

服务器数量增多,直接带来采购成本的增加,数据中心的复杂度不断提高,难于管理,导致管理成本增加,运行成本增加,包括服务器电力成本、机房空间及冷却系统耗电等。

2.1.2、服务器利用率低

服务器都是单机运行,有些服务器工作负载很重,而有些服务器工作负载很轻,服务器资源不能被合理、高效利用。

2.1.3、缺乏灵活性

安装部署新的服务器、网络、存储和应用的时间过长,上线之前要做复杂的硬件平台测试。在原有服务器的升级过程中,原有应用系统迁移到新硬件平台时无法完美兼容,不能对新业务系统上线与原有系统迁移做出灵活快速的响应。

2.1.4、高可用性问题

当服务器或核心业务升级时,核心业务和服务器不得不停机,无法保证24小时运行;使用传统方式部署服务的高可用性,最终也取决于硬件平台支撑,不仅要购买同样配置性能的硬件设备,而且还需要购买专业的负载均衡设备。

云计算虚拟化打破了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网络、数据和应用中的物理设备障碍,降低了动态基础架构的总体拥有成本,提高了应用的稳定和灵活性。实施服务器虚拟化可以帮您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2、客户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发展,IT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经济信息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顾客需求动态变化、高科技不断出现、生命周期逐渐缩短、市场竞争日益加剧。XXXX集团作为一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中为了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进行一场以业务流程、组织机构、信息资源重组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和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应用为主题的管理手段改革。

同时,XXXX集团现有数据中心信息化建设仍然以传统架构为主,各个业务系统呈现竖井模式,硬件普遍利用率不高,关键业务系统高可用性保障成本较高,新业务系统从采买到上线服务的周期较长,严重制约着新业务系统的拓展。

此外,在国企的改革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兼并重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另一方面公司员工不断增加,人员分布也越来越广,相应的终端设备也分散在企业各处,这就给IT管理部门的终端运维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3、客户需求

因此,XXXX集团此次项目建设需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ERP系统,保障数据安全

本项目拟在集团总部部署ERP系统,ERP系统约含有7-8个业务模块,各下属单位共享使用此套ERP系统;同时,为了保证数据安全,配置2台存储阵列互为备份。

(二)数据中心建设向云计算平台过渡

在进行ERP系统建设时,采用时下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将整套ERP系统部署在虚拟环境下,进而达成如下需求:

1.减少机房空间占用

2.提高单台服务器的使用效率

3.提高业务系统的RAS特性

4.减少IT管理员的日常维护工作

5.降低硬件采购成本

6.节能、绿色、环保

(三)加强终端管理、便捷运维

三、解决方案综述

因此,我们要对基础设施进行虚拟化,形成动态的虚拟资源池。虚拟资源服务层利用虚拟机技术在软、硬件之间引入虚拟化层。虚拟化层可以应用独立的运行环境,避免因为硬件资源差异引起的问题,同时支持硬件资源的共享和多次利用,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个人的独立环境,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也节省了很多麻烦。服务器虚拟化是把相关的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对应的逻辑资源,从而让一台服务器变成了几台不同的,不受物理上的界限,从而提高基础设层资源的使用率,相应的就简化了系统管理。存储虚拟化可以把物理存储拟化为逻辑存储,用户只访问逻辑存储,从而实现对分散的不同级别的存储系统整合。网络的虚拟化是从物理的网络元素中通过软件的抽象,从而分离出网络流量的这么一种方式,在一个物理网卡上虚拟出多个逻辑独立的网卡,使每个虚拟网卡具有独立的MAC地址。在虚拟化技术基础上高校整合收集资源,建立校园私有云平台,方便老师学生的学习生活。但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平等的教育机会,教育信息资源分配不平衡。

3.1、服务器虚拟化网络拓扑图

虚拟化架构图

3.2、详细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本次服务器虚拟化供需承担10个左右业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和一般性应用系统。

节点浏览器节点节点节点节点节点节点节点节点节点节点节点务器,考虑到硬件资源需具备一定的冗余能力,加上应用系统中有数据库系统,

因此我们推荐采用4台2路PC服务器构建服务器虚拟化资源池。同时配置一台入门级服务器作为虚拟化管理平台。

注:以上情况也是对目前系统的预估,更为实际的做为应该是对每台物理服务器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控(3天~7天),查看其资源利用率的使用情况,这样对于虚拟机的规划来说会更加准确。

3.2.1.2、内存容量估算

根据应用系统的实际需要进行配置,一般推荐CPU核数/内存比为1:4或1:8,然后再根据单条内存容量和内存槽位数来综合配置内存容量。

3.2.1.3、服务器整体资源估算

根据前两节对服务器CPU和内存的估算,此次项目总共需要8颗主流8核Intel处理器,总计512内存。以两路服务器计算,总共需要4台物理服务器承载10个应用系统。

3.2.2、存储设计

3.2.2.1、存储描述

虚拟桌面环境不同场景的IOPS需求:

不通磁盘接口类型所提供的IOPS

本项目中预计桌面500个,按知识性办公桌面对IOPS的需求计算,约需要4500~8000IOPS,由于本项目对磁盘IOPS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择磁盘阵列磁盘时推荐选择SAS 15K rpm磁盘。或者在磁盘阵列中通过SSD硬盘与SATA硬盘结合方式满足本项目对IOPS的要求。

在本方案中,我们建议统一共享存储平台,即使用磁盘阵列存放所有的虚拟机文件和硬件数据文件,这样设计的好处是:

1)只用当所有数据都放在存储设备上才能实现vServer高级功能中的ELM

(虚拟机在线迁移)、HA(高可用)、DRS(动态资源调度)等诸多虚拟

化特性。

2)所有数据虚拟机和数据都存储在同一存储设备上,可以方便对数据进行

管理。

3)所有的虚拟机和数据都部署在存储设备上,对于服务器的依赖性降低,

一旦物理服务器出现问题,不影响虚拟机和数据的使用,同时存储的可

靠性一般都再5个“9”,远超服务器的可靠性。

4)所有的虚拟机和数据都部署在存储设备上,可通过网络对虚拟机和数据

进行备份。

除了部署统一共享存储设备之外,还需要考虑传输媒介,目前主流的数据传输媒介为存储光纤(FC)、千兆网络(NAS或ISCSI)、万兆光纤(ISCSI或FCOE),千兆

网络用于虚拟化环境中的传输媒介并不能满足其对传输性能要求,而且也容易造成与业务网络的冲突,而万兆光纤价格又太过昂贵,所以本项目中建议采用单独网络实现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间的传输网络,即存储光纤网络- FC SAN,目前主流的传输速度为8Gb/sec,同时为保证今后随着物理服务器的增加对整个存储网络造成扩展性的瓶颈,还建议选择光纤交换机做为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间的中转站,为日后的服务器扩展及备份设备的增加留出更多余地。

3.2.2.2、存储容量计算

光纤存储

按照用户需求,本次光纤存储配置15T容量空间。

服务器本地存储

通过SSD缓存加速技术,将两块240GB SSD作为缓存结合1TB SATA盘提高本地存储读写速率。

RAID组划分

对于存储Raid级别应根据应用的需要设置,如对于随机读写的数据库如SQL 数据库,建议在存储级别采用RAID10结构。应用系统建议在存储级别采用RAID5结构。

3.2.2.3、传输媒介和设备选择

除了部署统一存储设备之外,还需要考虑传输媒介,目前主流的数据传输媒介为存储光纤(FC)、千兆网络(NAS或ISCSI)、万兆光纤(ISCSI或FCOE),千兆网络用于虚拟化环境中的传输媒介和业务数据传输,很容易造成与业务网络的冲突,而万兆光纤价格又太过昂贵,所以本方案中建议采用单独网络实现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间的传输网络,如存储光纤网络FC SAN或者已经进行Vlan隔离的千兆网络

环境,同时为保证今后物理服务器的增加不会对整个存储网络造成扩展性的瓶颈,还建议选择光纤交换机或独立的网络交换机做为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间的中转站,为日后的服务器扩展及备份设备的增加留出更多余地。

所以,本方案中,建议分别采用2台光纤交换机或单独的网络交换机连接物理服务器形成具有冗余SAN网络,连接示意图如下:

磁盘阵列1

磁盘阵列2

存储网络连接示意图

根据前面章节所述,此次桌面云平台共有14台物理服务器需要连接共享存储,因此,单台光纤交换机至少需要15个端口,由于光纤交换机一般为4/8口激活,所以此次光纤交换机建议采用24端口8Gb FC接口光纤交换机,其中16端口激活(包含SFP模块)。

3.2.3、网络设计

3.2.3.1、网络划分

根据最佳实践和以往项目经验,建议将业务系统所在业务网络和虚拟机主机管理端口以及管理服务器使用的管理网络隔离开来,防止业务网络和管理网络混淆带来的风险,并降低网络广播风暴。方案中通过在业务网络之外为管理网络单独划分VLAN的方式实现网络分段。

存储网络建议采用单独的存储网络降低存储数据对业务网络带来的交换压力。

所有主机管理端口及虚拟机端口需要配置IP地址,将主机的管理端口地址和ECenter Server等用于架构管理的服务器地址划分为一个管理VLAN。

虚拟环境网络划分示意图

虚拟交换机Switch A用于主机服务器管理

虚拟交换机SwitchB用于虚拟机迁移(本项目使用千兆网络)

虚拟交换机SwitchC用于业务网络连接(本项目使用万兆网络)

3.2.3.2、物理主机网络部署

根据最佳实践,网络架构应该满足如下要求:

?管理网络、ELM在线迁移网络、虚拟机对外提供服务的网络,三者应该各自独立。

?对于每个虚拟交换机vSwitch建议应该至少配置两个上行链路物理网络端口。

?对于多网口的冗余配置应该遵循配置在不同PCI插槽间的物理网卡口之间。

?对于物理交换网络也应该相应的进行冗余设置,避免单点故障。

?建议采用千兆以太网交换网络,避免网络瓶颈。

?对于吞吐量大和高并发网络带宽使用要求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10GbE,不过采用万兆网络在适配器和交换机上的投入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简单

的方法是通过在虚拟机网络vSwitch或在vServer管理平台上通过对多

块1GbE端口捆绑负载均衡实现。

在本次虚拟化环境中,物理服务器一般集成2个千兆网口,建议额外增加2块千兆双口网卡,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虚拟交换机的双端口冗余,本方案建议通过在vSwitch交换机层面配置双网卡的负载均衡或主备切换策略,负载均衡策略可以基于虚拟机

源地址活目标地址IP哈希值,也可以设置为基于MAC地址哈希值。

?对于虚拟机应用的网络,为了确保虚拟机在执行了ELM迁移到另一物理主机保持其原有的VLAN状态,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在虚拟交换机端口

启用802.1q的VLAN标记(VST)方式;采用此方式的可以确保迁移主

机可以保留原有的网络配置如网关等,并且建议在网络设置中启用通知

物理交换机功能,该功能可以确保迁移主机通过反向ARP通知物理交

换机虚拟机端口的更改,确保新的用户会话可以被正确建立。

3.2.4、软件设计

软件架构示意图

3.2.

4.1、需要考虑的因素

随着虚拟化的普及应用,人们可能会产生这种想法:我们应用了它,它就能够带来好处。抱有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的,因为绝大多数的虚拟化用户并不确定他们的虚拟化项目是否成功。虚拟化项目与用户目前正在实施的其他大型IT项目不同:虚拟化项目需要谨慎地计划、树立明确的目标以及可靠地执行才能真正发挥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实施虚拟化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性能

为什么处理损耗如此重要?因为它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并最终影响终端客户的满意程度。如果虚拟化基础架构的处理损耗较高,那只能运行非产品级或不太重要的应用服务。由于产品不同,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处理损耗从1%到最多60%。虚拟化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差异很大,有的能够做到接近原始物理环境下运行

的效率,有的则低劣到终端用户所难以接受的程度。同一虚拟化技术路线的不同产品性能也有很大差异,但通常来说,虚拟化硬件会造成较大的性能损耗,但操作系统虚拟化性能损耗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管理工具

许多组织采用虚拟化项目是因为他们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因为这些数据中心的硬件仅有15%—20%的利用率。虽然硬件和环境的成本本身已经相当可观,但管理成本中更大的部分仍然是来自于服务器的管理成本。管理性任务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更新、打补丁、备份、安装、开通和应用管理等等。因此对于虚拟化基础设施的管理而言,管理工具就更加重要,只有很好地进行资源的管理和监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利用虚拟服务器的资源。

每种虚拟化解决方案能提供的管理工具都很不相同。一些虚拟化解决方案几乎没有什么管理工具,而且使用非常受限制。某些特定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提供很多优秀的工具集,并和产品放在一起以优惠价打包促销。但某些工具却非常的贵,常常是按可选择的产品组件的价格进行销售。

将物理服务器迁移到虚拟服务器是非常复杂的工作,以至于经常令管理人员望而却步,特别涉及到用户关键业务系统时更是如此。大多数虚拟化软件厂商提供迁移工具,而且某些厂商不仅提供从物理服务器到虚拟服务器的迁移工具,他们还提供虚拟环境间甚至从虚拟服务器迁移到物理服务器的迁移工具。在物理服务器到虚拟服务器的迁移过程中,预估物理服务器的资源使用率趋势并以此为基础配置够用的虚拟服务器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甚至要高于将数据迁移到可靠的虚拟服务器时的要求。仅有非常有限的P2V(Physical to Virtual的简称)工具具有预估资源使用趋势的能力。

?平台支持

虚拟化技术将虚拟服务器从其下的硬件中抽象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拟基础结构可以支持任何硬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硬件虚拟化和并行虚拟化必须支

持从cpu芯片到显卡等计算机的所有硬件。而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建立在标准的操作系统之上,因此自然而然的支持操作系统支持的所有硬件,所以操作系统虚拟化产品部署过程更容易。某些虚拟化技术除了支持基本的硬件,还有充分利用所有硬件的能力,包括支持VT、AMD-V、64位处理器,直到64路CPU和2TB的内存。

?迁移

虚拟化技术将虚拟服务器从硬件中抽象出来,这样做最大好处是虚拟服务器可以在不同物理服务器中来回迁移。迁移能力允许将虚拟服务器克隆出来,或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外一台。迁移的好处包括:

?消除由于硬件升级或出现问题时造成的宕机时间

?避免软件更新时的停机时间

?可以按需求将虚拟服务器迁移到更强或更弱的服务器上

许多虚拟化解决方案拥有克隆或迁移能力,但他们在软件功能、限制和成本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高端的零宕机解决方案迁移成本极高且需要SAN集中存储设备的支持,而迁移作为虚拟化操作系统软件的基本功能,提供了另外一种可以在任何联网的服务器之间进行的低成本零宕机迁移解决方案。在做服务器迁移时,您需要评估迁移的重要性,明确怎样迁移才能更适应您的企业应用环境。

?资源管理

各种不同的虚拟化技术对服务器资源分配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硬件虚拟化技术和并行虚拟化技术将虚拟出的硬件资源分配给不同的虚拟服务器使用。这两种技术在分配和更换硬件资源方面的灵活性有所不同。某些资源是动态的可以实时更新,而其他资源可能需要重起服务器或至少中断虚拟服务器。实际上这两种技术为虚拟服务器分配的是虚拟资源,虚拟的资源会有很多的限制,比如可以用于分配的CPU和内存资源总是有限的。

操作系统虚拟化对资源的管理是非常灵活的,允许在不中断应用服务或虚拟服务器情况下实时更新资源。

?隔离和安全

对于隔离和安全问题,每种虚拟化技术的处理方式都不同。虚拟化解决方案最基本的组件就是分区。所有虚拟计算机必须完全的隔离,这样进程、动态连接库及应用程序才不会影响同一台服务器的其他虚拟服务器上的应用。

相对于普通服务器,由于虚拟化技术改变了访问节点和不同的组件,所以不太可能对于虚拟服务器的实施常规性攻击。同隔离一样,对于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两个虚拟服务器来说,彼此之间的安全同样重要。

?服务器利用率

许多客户采用虚拟化项目是因为服务器的使用率经常只有15%—50%。提升服务器的利用率可以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的资源总拥有成本。在服务器合并项目中主要考虑的成本因素有数据中心的存储、电力和年复一年的硬件维护成本。

在评估不同虚拟化解决方案的资源利用率时,需要考虑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能够运行的虚拟服务器的数量限制。尽管所有的虚拟化技术对虚拟服务器的数量都没有限制,但在过去由于过高的额外损耗,根本就不能支持更多的虚拟服务器数量。

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在处理服务器利用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没有限制虚拟服务器的数量,高效的架构使得在单个服务服务器上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支持更多的虚拟服务器,这无疑极大的提高了服务器的实际使用率,同时最大化服务器的性价比和投资回报率。

?开通效率

在2005年,Ideas International公司完成了一项针对服务器虚拟化的研究。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回顾选择服务器虚拟化项目的原因是否和实际从该项目中获益的结果是一致的。研究人员惊奇的发现,最意想不到的好处居然是在服务器开通方面节约了大量时间。

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

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达沃时代科技有限公司2016 年04 月29 日

目录 第1章项目概况 (1) 1.1项目背景 (1) 1.2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1) 1.3面临的问题 (2) 1.4建设目标 (3) 1.5所解决的问题 (3) 第2章设计方案 (5) 2.1设计原则 (5) 2.2总体架构 (5) 2.2.1 逻辑架构 (5) 2.2.2 技术架构 (7) 2.2.3 部署架构 (9) 2.2.4 方案优势 (9) 2.3总体性能要求 (11) 2.3.1 存储容量要求 (11) 2.3.2 计算资源要求 (11) 第3章基础设施层 (12) 3.1总体方案拓扑 (12) 3.1.1 逻辑架构 (12) 3.1.2 组成 (12) 3.2虚拟化云平台建设 (13) 3.2.1 系统特性 (14) 3.2.2 虚拟化系统硬件构建选型 (18) 3.3集群存储系统建设 (19) 3.3.1 系统组成 (20) 3.3.2 系统特性 (21) 3.4云平台网络系统建设 (27) 第4章设备配置 (29)

第1章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中明确提出了“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 2012年9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国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1.2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当前,从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来看,有以下一些基本趋势。 (1)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正从普及期走向整合期,如何将日益广泛存在的硬件设施、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各种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整合和应用到广大一线教师的例常化教学行为中,推进信息化教学方式,并深刻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使得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2)自2005年以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有效性已清晰地演化成两个发展重点:一是高可用性的区域级信息化支撑基础平台/设施/环境;二是广大教师及学生群体的个体化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深,上述环节的作用正日益凸现。 (3)从信息技术和教育系统耦合的整体要素来看,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正成为深化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突破点,而打造在线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北信源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0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webmoney 2.1问题和需求分析 2.2传统SOC 面临的问题................................................................... ...................................... 4.1资产分布式管理 104.1.1 资产流程化管理 104.1.2 资产域分布 114.2 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24.2.1 事件采集与处理 124.2.2 事件过滤与归并 134.2.3 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34.3 资产脆弱性分析 144.4 风险综合监控 154.4.1 风险管理 164.4.2 风险监控 174.5 预警管理与发布 174.5.1 预警管理 174.5.2 预警发布 194.6 实时响应与反控204.7 知识库管理 214.7.1 知识共享和转化 214.7.2 响应速度和质量 214.7.3 信息挖掘与分析 224.8 综合报表管理 245.1 终端安全管理与传统SOC 的有机结合 245.2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分层化处理 255.3 海量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处理 265.4 深入事件关联分析 275.5 面向用户服务的透明化 31云 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webmoney 前言为了不断应对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的行业单位和企业先后部署了防火墙、UTM、入侵检测和防护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等等,构建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然而,这些安全防线都仅仅抵御来自某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形成了一个个“安全防御孤岛”,无法产生协同效应。更为严重地,这些复杂的资源及其安全防御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的安全日志和事件,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员面对这些数量巨大、彼此割裂的安全信息,操作着各种产品自身的控制台界面和告警窗口,显得束手无策,工作效率极低,难以发现真正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企业和组织日益迫切的信息系统审计和内控要求、等级保护要求,以及不断增强的业务持续性需求,也对客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而言,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来支撑,将整个网络中的各种设备、用户、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纳入一个统一的监管体系,来进行统一的监控、调度、协调,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网络安全可靠、业务稳定运行的目的。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webmoney 安全现状2.1 问题和需求分析在历经了网络基础建设、数据大集中、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阶段后,浙江高法逐步建立起了大量不同的安全子系统,如防病毒系统、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国家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但随着安全系统越来越庞大,安全防范技术越来越复杂,相关标准和制度越来越细化,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1、安全产品部署越来越多,相对独立的部署方式使各个设备独立配置、管理,各产品的运行状态如何?安全策略是否得到了准确落实?安全管理员难以准确掌握,无法形成全局的安全策略统一部署和监控。 2、分散在各个安全子系统中的安全相关数据量越来越大,一方面海量数据的集中储存和分析处理成为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重复信息、错误信息充斥其中,海量的无效数据淹没了真正有价值的安全信息;同时,从大量的、孤立的单条事件中无法准确地发现全局性、整体性的安全威胁行为。 3、传统安全产品仅仅面向安全人员提供信息,但管理者、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

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 篇一:智慧农业云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平台 实施方案 20xx-02-24 第1部分:物联网服务平台 一、需求描述 1、功能需求 1.1、环境/长势监控——数据分析——远程可视(含手机端)。 1.2、通过电脑、手机随时查看实时或历史视频,了解现场种植情况。 1.3、标准化种植流程,针对种植人员的任务管理,任务下达,生产信息记录(施肥、用药、调整温度、土壤湿度、光照等),任务过程监控。 1.4、监测数据的存储、查询,支持基于历史数据的条件性查询和多条件关联统计,核心数据md5加密。 1.5、在统一平台下进行移动远程监测和控制【基于ios、

android的app客户端】。 1.6、专家系统 二、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终端层 感知层:终端各类传感设备的数据智能采集、终端控制设备接收指令并智能控制设备 传输层:基于3g、2g、wiFi网络的安全数据通道 数据层:基于sqlserver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存储 应用层:包括监控中心、报表中心、任务管理中心、交流中心、溯源中心、流程中心等核心业务实现 客户端: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客户端【ios、android】应用、电脑网页浏览及应用 系统架构 为保证系统先进性、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及业务需求,系统设计遵循以下技术标准: 以.netFramework4.0为基础构建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支持微软公有云及私有云部署,以json数据格式传输,支持socket、http通讯协议,以jquery构建web前端,以android 和ios构建移动应用终端。 支持10000个以上传感设备并发连接,每1秒一个心跳业务处理。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需求差异或资源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使用效果也不太理想。 协作教研的现状 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偏远中小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难度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各区县、学校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学校教学的现状 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缺乏自主利用数字资源的时间。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导致学习资源不足或过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协作不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过分依赖聘请家教或到校外上补习班。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家校沟通的现状 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是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家长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 短信通知和家长签字。 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希望和学校形成良性的互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手段,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得不够广泛、深入。 教育网站建设的现状 教育局系统以及中小学校的网站由于建设的历史原因,通常存在着各级网站孤岛分散建设,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困难;信息化投入少,信息技术维护人员能力低,网站更新、内容运维情况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硬件和网络建设成本高;网站水平 参差不齐且升级困难,网络安全风险很高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符合国家规范和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本地化基础教育特色的教学指导与服务系统,注重课程文化建设与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覆盖本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是: 1)为教育局提供可以随时查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单位)的行政管理、教学规划、教学质 量、资产经费、办学绩效和发展趋势,支持区域化、智慧化的行政事务网上办公和信息发布。2)为学校领导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平台,掌握学校整体运行状况,发现问 题、及时调整、辅助决策、节省行政运行成本,同时提供区域办学经验交流分享的平台。 3)为教师提供高效便捷的办公环境,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资源的共建共享环境,与家长实 时互动的沟通渠道,使区域范围内的教师信息化素养、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全方位的促进和提升。 4)为学生提供丰富、精粹、便利的共享学习资源,可自主学习与泛在学习,通过区域范围 内的师生学习交流互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探究能力。 5)为家长提供可以与学校(教育单位)实时沟通,及时获取学生在校情况,学校教育情况 和活动信息的平台,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成长。 6)为社会大众提供政务公开、教育招生、行政审批、咨询投诉等教育信息服务。基础教育 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2. 系统规划框架

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随着云计算在企业内应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云计算的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实现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可伸缩性并且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越来越复杂,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就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支撑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 云管理平台最重要的两个特质在于管理云资源和提供云服务。即通过构建基础架构资源池(IaaS)、搭建企业级应用、开发、数据平台(PaaS),以及通过SOA架构整合服务(SaaS)来实现全服务周期的一站式服务,构建多层级、全方位的云资源管理体系。那么有没有合适的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可以推荐呢? SmartOps作为新一代多云管理平台,经过6年多的持续研发和实际运营,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能通过单一入口广泛支持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AWS等超大规模公有云的统一监控、资源编排、资产管理、成本管理、DevOps 等管理功能,同时也支持私有云和物理裸机环境的统一纳管。SmartOps平台具有统一门户、CMDB配置

数据库、IT服务管理、运维自动化和监控告警等主要模块,支持客户自助在线处理订单、付款销账、申报问题、管理维护等商务运营流程,而且对客户的管理、交付、技术支持也都完全在平台上运行,这极大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并大幅降低成本,业务交付速度更快、自动化程度更高、成本更具竞争力、用户体验更佳。 同时,SmartOps正在构建适应业务创新发展的云管理平台,实现从服务中提炼普惠性的服务方案,并构建软件化、工具化、自动化的快速上线对外提供服务的通道。SmartOps不仅是一个云管平台,也是一个面向企业用户的服务迭代的创新平台,一切有利于企业用户数字化发展的个性化服务,都有可能在普遍落地后实现技术服务产品化、工具化的再输出。不仅如此,下一步,SmartOps还将融入更多的价值,包括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面向企业用户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价值。借助平台化的管理工具,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成本参

云OA办公系统解决方案

云OA ----走在OA云端 帝隆云-云OA平台领导者

云计算技术崛起 云计算的产生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云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云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 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Cloud Computing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OA的产生 OA是Office Automation的缩写,指办公室自动化或自动化办公。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近年云OA技术打破了OA软件所有的硬件需求桎梏,开启了OA的云时代。关于OA的描述正在不断充实,但至今还没有人对OA下过最权威、最科学、最全面、最准确的定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OA内容和应用技术不曾停歇的变革。OA系统作为类似于人体中的神经网络系统般的存在,传递领导理念、指令,协调全身肌肉、四肢和谐运行,愉快工作,使企业充满生命力和战斗力,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新技术融合的管理新方式。 多极办公应用的融合体: 它是一切可满足于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型的、能够提高单位内部信息交流、共享、流转处理的和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信息化设备和应用软件;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企事业单位其它各类管理系统(如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CRM系统、ERP系统、财务系统)密切相关、有机整合。一个独立存在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生命力及作用是薄弱的

微软教育云基础平台建设方案

微软教育云基础平台建设方案(PASS) 1.1.1微软教育云基础平台(PAAS)概述 微软教育云基础平台(PAAS)是一个系统架构科学合理、开放互联的应用服务平台。不仅能解决数据互联互通问题,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而且未来能够灵活地应对需求发展,可以根据需求的发展变化,在此平台上快速开发建设丰富多样的教育应用;同时保证这些应用有机统一,集成创新,发挥最大效益。 统一管理服务,统一安全服务,统一标准、规范和法规体系,避免管理混乱,统一建设标准;建立数据中心,统一数据管理;通过云服务中间件和云聚合中间件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实现统一用户认证,权限管理,单点登录;统一、开放的信息展现层(教育云门户、虚拟化个人桌面);打造“云+端”的“AAA”应用模式;提供基础软件和通用服务,并提供标准接口,可通过无代码开发工具和代码开发工具,快速开发,适应应用变化需求。为持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1.1.2微软教育云基础平台框架图

下图是微软教育云整体逻辑框架图,所有背景为橙色的部分,均为教育云软件基础平台框架(PAAS),以下简称教 育云基础平台。 1.1.3统一管理服务,统一安全服务,统一标准、规范和法规体系,避免管理混乱,统一建设标准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人多、面广。因此建立统一的标准,是必然的选择,避免标准不一,管理混乱的局面。 1.1.4建立数据中心,统一数据管理 现阶段,教育城域网中的数据,分散在各应用系统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数据应用困难。基础数据,重复录入,浪费了大量时 间且易造成更新不一至的现象;数据标准不统一,分 散在不同的数据库中,无法进行统一的数据分析,更 谈不上数据的高级应用--辅助决策。 2.数据维护困难。需要分别给每个应用系统备份数据, 如果有几十个系统,则要给几十个系统进行数据备份,维护难度相当大。 建立数据中心,统一数据管理,解决数据应用和维护困难问题。将基础公共数据通过云基础平台共享给各应用系统,避免重复录入和数据不一致现象;各应用系统业务数据,通过云基础平台,同步到数据中心,则数据中心存储所有业务数据。统一数据标准,为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打下了基础;统一数据存储,用户只需要维护一个数据中心,则保存了所有系统的数据。 数据中心包括:教工库,学生库,资产库,平台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等。 1.1.5云服务中间件和云聚合中间件 教育城域网的数据不仅要与教育网内部各系统进行横向数据交换,还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及下级部门的系统进行纵向数据交换。 纵向数据交换是难点,因为要与上级主管部门或下级部

办公云高效智能化平台体系方案

办公云高效智能化平台体系方案 办公云高效智能化平台体系方案 鼓励在电子政务项目中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绿色节能、模拟仿真等新技术,推动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电脑)办公云平台开启了电子政务的新转型之路。 .为了响应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特别强调的要“推进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项目中的应用。鼓励在电子政务项目中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绿色节能、模拟仿真等新技术,推动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电脑)办公云平台开启了电子政务的新转型之路。 随着我们的网络环境变得越发的复杂多元,长城办公云平台因其亮眼的桌面虚拟化功能和优势为企业级桌面云平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它不仅可以透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对数据中心的物理和虚拟资源进行全面化的管理,用户还可以体验到仅需要使用云终端或者传统的PC就可以完成Windows和linux桌面到数据中心的连接。 更安全更集中的管理 长城办公云平台有别于传统的企业级服务器,它有效的整合了IT资源的效率和利用率,可以在最大限度内协助企业建立更为高效安全的基础架构平台。哪怕是最为复杂的企业管理桌面,长城办公云平台也能借助其独有的优势协助程序管理员来更好的管理企业桌面环境。长城办公云平台适用于任何规模的企业,而且它的运维高效、信息安全、低碳节能理念也符合当下节能环保主题。以当下最为常见多发的电脑故障形态来看,诸如用户端不能集中管理、软件硬件设备关于简单等等这些,长城办公云平台都能很好的对此进行提供维护服务。 随心所欲实现移动化操作 长城办公云平台在原有的企业管理平台上加强了终端灵活性,使管理者能够实现在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下自主的通过云端登录到自己的电脑设备中进行操作管理。。长城办公云平台通过强调终端灵活性,利用VLAN技术供给,可以实现在不同环境下隔离办公,即便是在不同网段间,用户也能各自办公,互不干扰。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平台上是难以实现的,但长城办公云平台因其自有的终端灵活性为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移动化操作体验。 更具人性化维护更方便 在管理和维护方面,长城办公云平台更容易体现出它的精简及高效。以它的维护为例,它提倡把所有数据和硬件资源都统一存放到服务器端,IT人员可以透过远程操作来对系统方面硬件或者软件来进行维护和管理。不仅有效的缩减了时间上的成本,在人力物资上的支出,长城办公云平台也确确实实的弥补了过往一般企业系统中难以及企的方方面面。最强大的地方在于长城云平台可以实现一对多的操作,换言之就是一位IT工程师可以轻轻松松的管理大约一千台左右的云终端,相较于传统的pc,长城云平台真是省时省力省物资。 长城办公云平台标志着国产化硬件步入了新纪元,使用国产化硬件维护更保障。长城办公云平台能为用户提供的不仅仅是良好的软硬件兼容性,在企业各项开支上也能相应有效的减免,真正的实现了运维高效、信息安全、低碳节能,也真正的做到了可以满足企业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在云计算技术已经慢慢开始普及起来的今天,办公云平台的发展趋势已经有目共睹,随着信息化时代对办公信息化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云计

云教育平台解决方案样本

教诲云平台解决方案 6月

1.1教诲信息化建设新思路 微软教诲云整体解决方案在教诲城域网基本上,以“相对集中”建设思路,进行教诲城域网综合应用服务“大中心”规划和实行,从而实现集中投资、整体规划和集中管理。 使用先进云技术(64位弹性架构)与教诲深度融合,创新教诲模式(协同教诲),实现教诲均衡,为公平教诲服务。 不但要解决数据互联互通问题,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并且将来可以灵活地应对需求发展,可以依照需求发展变化,在此平台上迅速开发建设丰富多样教诲应用;同步保证这些应用有机统一,集成创新,发挥最大效益。 1.2当前教诲信息化面临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规定,而由于历史和技术发展因素,既有教诲城域网,是“按需、逐个、独立”建设,是“孤岛架构”,各应用系统因缺少统一原则和规范,自成一套体系,形成了“数据孤岛、应用孤岛、硬件孤岛”三大孤岛; 架构陈旧,性能很难满足城域网大规模并发应用需求。 1.2.1孤岛架构存在如下问题: 1.2.1.1数据孤岛 数据不能共享:例如每一种应用系统,都需要顾客身份数据,因缺少统一原则和规范,各系统数据不能共享,只能每个系统重复录入这些数据;当顾客身份数据发生变化时,需要在各系统去手工更新这些数据,往往由于各种因素,有些系统更新了,而有些系统没更新过来,导致各系统数据不一致现象;例如学习系

统中,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只存储于学习系统,不能存入统一学生档案袋系统,教师在教研系统中,形成教学资源,不能存入统一资源库系统中档等;资源系统中资源,不能直接应用到教学系统中,只能先下载,再上传,这种办法,挥霍使用者时间,挥霍宝贵网络资源,挥霍数据库空间,影响数据库性能。 数据不能互换:例如各教诲城域网,都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或从上级上管部门数据中心获取有关数据,由于缺少统一互换原则,只能手工进行,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人为增长了出错概率; 1.2.1.2应用孤岛 缺少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每进入一种系统,都要进行身份验证,频繁输入帐号,密码,给使用者导致麻烦。同步,导致诸多使用者使用简朴密码,而给整个系统导致安全隐患; 缺少统一信息呈现层:与本人有关重要信息分散在各个系统中,使用者要获这些重要信息,需要频繁穿梭来回于各个系统中,苦不堪言。 各软件系统功能重复堆砌:某些通用基本功能,如信息发布模块,搜索模块,工作流模块,证书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告知模块,调查模块,消息系统,等等,大多数应用系统中都要用到。现阶段,各个应用系统中基本上包括独立这些模块,功能重复,不但导致挥霍,且用法不一,界面不一,质量不一,给使用和维护管理导致巨大困惑。 例如搜索模块,每一种系统都要用到,均有自己搜索模块。顾客使用时候,要搜索数据,只能分别进到每一种系统中去而不能在一种搜索框中搜索所有系统中数据,这给使用者带来很大麻烦。 缺少原则梯度扩展和开发接口:软件提供功能,不能满足顾客个性需求,顾客需要依照自身实际,进行扩展或开发。孤岛架构软件,没提供原则梯度扩展和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

云教育平台解决方案

教育云平台解决方案 2015年6月

1.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 微软教育云整体解决方案在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以“相对集中”的建设思路,进行教育城域网综合应用服务“大中心”的规划和实施,从而实现集中投资、整体规划和集中管理。 使用先进的云技术(64位弹性架构)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模式(协同教育),实现教育均衡,为公平教育服务。 不仅要解决数据互联互通问题,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而且未来能够灵活地应对需求发展,可以根据需求的发展变化,在此平台上快速开发建设丰富多样的教育应用;同时保证这些应用有机统一,集成创新,发挥最大效益。 1.2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历史和技术发展原因,现有的教育城域网,是“按需、逐个、独立”建设,是“孤岛架构”,各应用系统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自成一套体系,形成了“数据孤岛、应用孤岛、硬件孤岛”三大孤岛; 架构陈旧,性能很难满足城域网大规模并发应用需求。 1.2.1孤岛架构存在如下问题: 1.2.1.1数据孤岛 数据不能共享:比如每一个应用系统,都需要用户身份数据,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系统数据不能共享,只能每个系统重复录入这些数据;当用户身份数据发生变化时,需要在各系统去手工更新这些数据,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有些系统更新了,而有些系统没更新过来,造成各系统数据不一致现象;比如学习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只存储于学习系统,不能存入统一的学生档案袋系统,老师在教研系统中,形成的教学资源,不能存入统一的资源库系统中等等;资源系统中的资源,不能直接应用到教学系统中,只能先下载,再上传,这种方法,浪费使用者时间,浪费宝贵的网络资源,浪费数据库空间,影响数据库性能。

浪潮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pdf

浪潮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 云计算的发展 近几年,国内外IT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为解决传统IT信息化建设困局找到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并已经在国内企业、政府、金融、电信等众多关键领域取得了成功。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 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 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计算分为三种服务模式: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云计算根据部署部署方式的不同分为:公有云(Public Cloud)、私有云(Private Cloud)、社区云(Community Cloud)、混合云(Hybrid Cloud)。 其中私有云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私有云 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私有云的核心属性是专有资源。 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数据安全 虽然每个公有云的提供商都对外宣称其服务在各方面都是非常安全,特别是对数据的管理。但是对企业而言,特别是大型企业以及对安全要求较高的企业而言,和业务有关的数据是其的生命线,是不能受到任何形式 的威胁,而私有云在这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它一般都构建在防火墙后。 2、SLA(服务质量) 因为私有云一般在防火墙之后,而不是在某一个遥远的数据中心里,所以当公司员工访问那些基于私有云 的应用时,它的SLA会非常稳定,不会受到网络不稳定的影响。 3、不影响现有IT管理的流程 对大型企业而言,流程是其管理的核心,如果没有完善的流程,企业将会成为一盘散沙。不仅与业务有关 的流程非常繁多,而且IT部门的管理流程也较多,比如在数据管理和安全规定等方面。 客户面临由虚拟化向云服务转型的挑战 服务器虚拟化作为云计算的基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虚拟化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首 选方案,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互相隔离的虚拟服务器,用户 将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 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通过部署服务器虚拟化,用户能够获得如下收益: ?降低TCO成本,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节省了机房空间成本;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第1章引言 (7) 1.1国家政策推动企业上云 (7) 1.2云安全规范指导文件 (14) 1.3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 (15) 1.4软件定义安全(SDSec) (18) 第2章云安全风险分析 (19) 2.1业务牵引风险分析 (19) 2.2技术牵引风险分析 (21) 2.3监管牵引风险分析 (22) 第3章云安全需求分析 (25) 3.1云安全防护体系安全需求 (25) 3.1.1基础安全保障 (25) 3.1.2主机安全保障 (25) 3.1.3应用安全保障 (25) 3.2云安全运营体系安全需求 (25) 3.2.1安全审计服务 (25) 3.2.2安全运营服务 (26) 3.2.3态势感知服务 (26) 3.3多云/混合云架构安全联动管理需求 (26) 第4章方案设计思路 (27) 4.1软件定义安全的设计思路 (27) 4.2国际先进性参考模型 (28) 4.3方案场景适用性说明 (29) 第5章云安全管理平台产品技术方案 (30) 5.1方案概述 (30) 5.2方案架构设计 (31) 2

5.3产品功能简述 (32) 5.3.1安全市场 (32) 5.3.2组件管理 (36) 5.3.3资产管理 (37) 5.3.4租户信息同步 (38) 5.3.5监控告警 (39) 5.3.6订单管理 (41) 5.3.7工单管理 (42) 5.3.8计量计费 (42) 5.3.9报表管理 (43) 5.3.10云安全态势 (44) 5.3.11日志审计 (46) 5.4部署架构设计 (47) 5.4.1部署方案 (47) 5.4.2部署方案技术特点 (48) 5.5平台主要功能技术特点 (52) 5.5.1用户与资产结构 (52) 5.5.2自助服务模式 (54) 5.5.3安全服务链编排 (54) 5.5.4计量计费模式 (56) 5.5.5云安全态势感知 (56) 5.5.6在线/离线升级服务 (57) 5.5.7平台稳定可靠 (58) 第6章CSMP安全资源介绍部分 (60) 6.1CSMP安全服务清单介绍 (60) 6.2各安全组件产品级解决方案汇总 (62) 第7章CSMP方案核心价值 (62) 7.1安全产品服务化-合规高效 (62) 7.2安全能力一体化-智慧易管 (62) 3

EASTED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v1.0

易讯通 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北京易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6

2016年5月 26

目录 1总论3 1.1概述 3 1.2建设背景 3 2需求分析3 2.1客户现状 3 2.2客户需求 3 3建设方案5 3.1总体架构及组成 5 3.1.1系统架构图 (6) 3.1.2存储架构设计 (7) 3.1.3网络架构设计 (13) 3.1.4部署架构设计 (20) 3.2功能设计 21 3.2.1异构资源管理 (21) 3.2.2用户管理 (21) 3.2.3监控告警 (22) 26

3.2.4存储管理 (22) 3.2.5应用管理 (22) 3.2.6流程管理 (22) 3.2.7资源调度管理 (22) 4建设方案亮点23 4.1规模化的虚拟化数据中心 23 4.2兼容异构的虚拟化 23 4.3灵活的管理方式 24 4.4可靠的安全保障 25 4.5自动化的运维 25 4.6健壮的运维保障 26 26

1总论 1.1概述 1.2建设背景 2需求分析 2.1客户现状 2.2客户需求 1)提高运维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目前管理维护人员都是进入机房,在机架旁操作服务器,但由于各主机都有自己的维护界面,造成系统维护人员需要逐个进行维护管理,显然这种单点式的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员成本,且效率很低。 2)提升数据中心安全性 通常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能进入机房进行查看与维护,而由于各系统的数量及种类在不断增加,以往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数据中心发展的需求,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门户来对数据中心进行管理维护,且在整个过程中,保证公安系统的安全,做到一站式的授权、认证,操作,审计。 3)业务保密性、可用性,稳定性 公安系统相关涉密系统都需要特别管理,对其上所载的业务需要做到安全、稳定,可用。尤其在在特殊服务器出现宕机等情况下,不能及时的连接或查看相关故障,延误了时间,可能会造成损失,这就需要做到服务器主机的高可用,高稳定,高安全。 26

2018年教育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教育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概述 (4) 1.1.1.项目名称 (4) 1.1.2.项目建设单位 (4) 1.1.3.项目建设地点 (4) 1.1.4.主要建设内容 (4) 1.1.5.项目报告编制单位 (4) 1.2.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范围 (5) 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5) 1.3.1.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5) 1.3.2.企业组织结构现状 (6) 1.4.编制原则、依据即范围 (8) 编制原则 (8) 1.4.1.编制依据 (9) 1.4.2.编制范围 (9)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0) 2.1.项目建设背景 (10)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10) 2.2.1.金教工程建设的需要 (10) 2.2.2.教育资源共享的需要 (11) 2.2.3.教研和课改的需要 (11) 2.2.4.教师队伍培训 (11) 第三章需求分析 (11) 3.1.省级基础教育校园信息化现状分析 (11) 3.2.省级教研需求分析 (12) 3.3.省级基教网络教学和资源建设状况分析 (12)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2) 4.1.项目建设内容 (12) 4.2.项目规模与分阶段实施目标 (13) 4.2.1.分阶段建设步骤 (14) 4.2.2.分阶段推广方案 (15) 4.3.项目管理模式 (15) 4.4.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云服务平台运营思路 (16)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17) 5.1.项目建设原则 (17) 5.2.设计原则 (18) 5.3.平台建设方案 (19) 5.3.1.云服务平台 (19) 5.3.2.平台框架设计 (19) 5.3.3.软硬件结构图 (20)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1前言 (4) 2安全现状 (5) 2.1问题和需求分析 (5) 2.2传统SOC面临的问题 (6) 3应对方案 (8) 4某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0) 4.1资产分布式管理 (11) 4.1.1资产流程化管理 (11) 4.1.2资产域分布 (12) 4.2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3) 4.2.1事件采集与处理 (13) 4.2.2事件过滤与归并 (14) 4.2.3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4) 4.3资产脆弱性分析 (15) 4.4风险综合监控 (16) 4.4.1风险管理 (17) 4.4.2风险监控 (18) 4.5预警管理与发布 (18) 4.5.1预警管理 (18) 4.5.2预警发布 (20) 4.6实时响应与反控 (21) 4.7知识库管理 (22) 4.7.1知识共享和转化 (22) 4.7.2响应速度和质量 (23) 4.7.3信息挖掘与分析 (23) 4.8综合报表管理 (23) 5某云安全管理平台方案特性 (25)

5.1终端安全管理与传统SOC的有机结合 (25) 5.2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分层化处理 (26) 5.3海量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处理 (27) 5.4深入事件关联分析 (28) 5.5面向用户服务的透明化 (29) 6某云安全管理平台部署 (31) 7方案总结 (32)

1前言 为了不断应对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的行业单位和企业先后部署了防火墙、UTM、入侵检测和防护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等等,构建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然而,这些安全防线都仅仅抵御来自某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形成了一个个“安全防御孤岛”,无法产生协同效应。更为严重地,这些复杂的IT资源及其安全防御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的安全日志和事件,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员面对这些数量巨大、彼此割裂的安全信息,操作着各种产品自身的控制台界面和告警窗口,显得束手无策,工作效率极低,难以发现真正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企业和组织日益迫切的信息系统审计和控要求、等级保护要求,以及不断增强的业务持续性需求,也对客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于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而言,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来支撑,将整个网络中的各种设备、用户、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纳入一个统一的监管体系,来进行统一的监控、调度、协调,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网络安全可靠、业务稳定运行的目的。

教育行业云平台解决方案

教育行业云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一、背景 ............................................................................................. - 1 - 1.1、传统IT架构面临的挑战............................................................ - 1 - 1.1.1、总体拥有成本高 (2) 1.1.2、服务器利用率低 (2) 1.1.3、缺乏灵活性 (2) 1.1.4、高可用性问题 (2) 二、现状分析及需求...................................................................... - 3 - 2.1、教育信息化 (3) 2.2、客户现状 (3) 三、解决方案综述.......................................................................... - 4 - 3.1、服务器虚拟化网络拓扑图 (5) 3.2、详细设计 (5) 3.2.1、硬件设计 ............................................................................................- 6 - 3.2.2、存储设计............................................................................................- 7 - 3.2.3、网络设计......................................................................................... - 11 - 3.2.4、软件设计......................................................................................... - 13 - 3.2.5、产品选型......................................................................................... - 18 - 四、解决方案目标........................................................................ - 19 - 五、解决方案优势........................................................................ - 20 - 5.1、提高管理性 (20) 5.1.1、提升运维效率................................................................................. - 21 - 5.1.2、改善服务等级................................................................................. - 21 - 5.2、降低成本 (21) 5.2.1、前期构建成本 ................................................................................. - 21 - 5.2.2、运营中功耗成本............................................................................. - 21 - 5.2.3、管理成本......................................................................................... - 22 - 5.3、简化部署 (22) 5.4、可靠的IT支撑平台 (22) 5.4.1、故障可恢复性................................................................................. - 22 - 5.4.2、HA集群 ............................................................................................ - 23 - 5.4.3、动态迁移......................................................................................... - 23 - 5.5、无缝升级 (23) 5.6、提高资源利用率 (23) 5.7、提高容灾能力,保证业务连续性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