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治制度分析

合集下载

了解英国、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了解英国、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了解英国、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英国、美国和法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政治制度方面存在一些不同的特点:1.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立宪制: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女王(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她的权力是象征性的,实际政府首脑是首相。

•两院制:英国的议会由两个议院组成,即上议院(伯爵院)和下议院(普通人院)。

议会在立法和监督政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阁制:英国的政府基于内阁制度,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并对行政事务负责。

•具有传统法律和习惯的宪法:英国没有正式的成文宪法,宪法权威主要来源于习惯法和先例法。

2.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总统制:美国是一个总统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力。

•三权分立:美国政府采用三权分立的原则,行政权由总统领导,立法权属于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司法权归最高法院。

•联邦制: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将权力分散到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在特定事务上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宪法的权威:美国有一部成文宪法,被视为国家最高法律,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

3.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半总统制:法国是一个半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负责外交事务和国防,而政府首脑是总理,负责内政。

•单院制:法国的议会由国民议会(下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但国民议会在立法和决策上起主导作用。

•中央集权:法国的政治体系相对较集中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有较大的控制权。

•宪政传统:法国政治体系承袭了法国宪政传统,法律和法典对法国政治体系有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英国、美国和法国的政治制度都具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共同特点,如法治原则、选举制度和民主原则。

但由于历史、法律和政治文化的差异,它们在君主制或总统制、立法体系、权力分配和地方自治等方面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君主制与民-主制本是水火不容的,君主制是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民-主制是指多数人的统治。

在英国宪政中,虽保留了君主的位置作为国家元首,但目前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元首,并没有实质性的权利,虽然仍然规定政府是女王陛下的政府,国王是中央政府行政部门的首长,并在法律执行需要任何中央公务机关参与的时候,执行法律。

政府的任何权力行为都是以国王的名义实施的,并在国王的只会和监督之下执行的,比如缔约、宣战、任命首相等。

但事实上这些决策并不是由国王淡定制定执行的,二十由议会或者内阁决定的,而议会下院由人民选举产生,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他们是人民的代理人,这体现了人民-主权,因此这就使得君主制与民-主制结合了起来。

2、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英国的赢回分为上院和下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人民普选产生,这样组成的两院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

受到洛克思想的影响,英国人深信主权在民,所以代表人民的议会在理论上是至上的,它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具有最后控制权的代议机构的主要组织结构形式。

议会主要有立法权、财产权、监督政府权、部分外交权等。

英国的司法权相对弱小,也从属议会。

法官由作为阁员的大-法官任命。

内阁实质上市英国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大选中获得下院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但一直以来,议会和内阁的权力一直处于消长的状态。

3、独特的两党制英国的政坛主要由工党和保守党把持,除此之外虽然还有一些小党,但是难成气候,英国的议会和内阁主要都是由大选的多数党来把持的,这与其他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不同的是,其在野党被冠以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反对党领袖领取国家支付的俸禄,组织影子内阁,在立法阶段对执政党的立法提出批评或反对,并参与协商决策,因此英国反对党实质上是支付体制内的政党,英国反对党的特殊地位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多见的。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其主要特点是“议会至上”、以内阁为权力核心、君主虚位、政党组织严密。

首先,英国实行议会民主制,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机关都是立法机关的一个部分,行政权和司法权实际是立法权的派生,三者互有重叠。

议会由英王、上院和下院组成,其中上院是贵族院,是主要西方国家中唯一以贵族政治为基础的政治机构。

[1]在司法权与立法权关系上,议会上院是英国最高法院,具有除苏格兰刑事案件外其他民事和刑事案件的上诉管辖权;大法官是上院议长也就是最高法院院长,同时还是内阁和执政党成员。

政党获得权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赢得议会选举的胜利,即获得下院即众议院议席的多数,同时一般由获得下院相对多数的党领衔组建内阁,并由该党的领袖出任政府首脑。

其次,实行内阁制,作为“议会至上”原则在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上的制度体现。

即国家的权力体系以内阁为核心,内阁拥有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

英国内阁由英王授权在下院中获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组建,成员必须是议员。

内阁对下院多数负责,若下院通过对其不信任案,内阁要么辞职,要么提请英王解散下院重新大选。

下院中获得次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反对党,受法律保护,平时组成“影子内阁”,对执政党进行监督。

内阁不仅拥有行政权力,而且具有立法建议权,由执政党所控制的议会多数保证立法的通过。

再次,英王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职位,并无真正的实权。

在英国政治制度中,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均为世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象征性、礼仪性意义,是在特殊情况下介入政党间的权力调解,平常较为超脱,不承担具体责任。

最后,英国政党的组织体系相对比较严密,但右翼党比左翼党要松散。

政党无论是作为群众党还是精英党,大都有一个从上到下的组织系统,乃至还有一套党的外围组织如工会、青年、妇女组织,对本党执政起着一种辅助作用,甚至可以对政府形成某些牵制。

可见,英国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议会至上”,司法权和立法权都出于立法权,民主政治的实质部分居于虚位君主之下。

政治体系知识:英国政治体系的演变和特征

政治体系知识:英国政治体系的演变和特征

政治体系知识:英国政治体系的演变和特征英国政治体系是一个深受历史、文化和传统影响的体系,其演变历程充满曲折和变化。

本文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角度,探究英国政治体系的演变和特征。

一、中世纪的政治体系在中世纪的英国,政治体系以封建制为基础,国王是政治和军事权力的最高代表。

封建制的特点在于君主将土地和权力分配给贵族,让他们效忠、支持和保护国王。

此外,英国在中世纪也有一些类似议会的机构,如国王和贵族间的大议会和小议会,但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存在,缺乏真正的代表性和地位。

然而,在1215年,《大宪章》的签署使英国政治开始向现代化和民主化方向发展。

《大宪章》规定了国王对贵族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证了公民的一些权利和自由。

而且,《大宪章》由国王和贵族签署,表明贵族开始成为国家政治的重要参与者。

二、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体系启蒙运动是英国政治体系向现代民主的重要转折点。

启蒙运动促进了许多思想家的出现,他们主张政治自由、公正和平等。

其中,约翰·洛克的哲学思想对英国的议会制度有很大的影响。

他认为,议会代表了民意,并应该作为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

因此,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保证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并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这个法案也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威,并使议会制度成为英国政治体系的核心。

三、现代化的政治体系英国议会制度和多党制度在现代化的英国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议会制度由下议院和上议院组成,下议院选举出来的议员代表不同地区的公民,而上议院则由一些贵族和主教组成。

议会代表了民意,负责制定法律和监管政府,是英国政治的核心。

而多党制度则使英国成为了一个政治多元化的国家。

英国的政党制度有两大主流政党:保守党和工党,还有一些小型政党和利益团体。

这些政党在议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根据民意和议会的政治构成来担任政府和反对党的角色。

除了议会制度和多党制度外,英国政治体系还包括了一些重要机构,如首相和内阁、皇家审计院和高等法院等。

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特点分析

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特点分析

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特点分析英国政治制度深厚而复杂,经历过数百年的发展演进,在形成现代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衍变、政治框架和特点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历史衍变英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等地,形成了各自独立的行政管理体系。

十三世纪开始,英国王室与贵族阶层的权力之争不断加剧。

18世纪初,英国国会形成了“两院制”,议会代表了不同阶层的社会利益,对王权实施有效地制衡。

到了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行“民主选举”的国家,在政治制度上进一步完善。

二、政治框架1.君主立宪制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在这种制度中,国王是国家最高元首,但不掌握实际权力。

实际掌权的是内阁和议会,内阁由首相和其他部长组成,议会分为上下两院,其中上院有贵族和主教组成,下院则由大选产生。

2.议会制度议会制度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英国议会由上下两院组成,上院为贵族院,下院为 commons。

议员由选民投票选举产生,任期为五年。

议员除了具有执政权力外,还负责制定和修改法律。

3.选举制度英国实行普选制度,即所有年满18岁的英国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参加选举投票。

英国选民可选举国会议员、地方议员、市长和议员,总统等等。

英国的选举制度国际上非常开放和规范,选民在投票时有私密性和自由的权利。

三、特点分析1.政治稳定英国政治制度注重民主和稳定的平衡。

在议会制度中,各阶层的利益都得到了平衡和妥善的保护。

同时,英国的两党制时常引领政治风向,保确保政治平衡不被打破。

这使得英国在政治上相对稳定,并具有高度可预测性。

2.权力制衡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使得一个人、一个团体或一个政党单独把持政治权力成为不可能。

在英国,监督政府行使权力的机构有很多,包括议会、法院、媒体、民间组织等等。

这些机构都能发挥一定的制衡作用。

3.生产力高英国引领了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世界潮流,经济高度开放,科技创新技术一流,国内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其主要特点是“议会至上”、以内阁为权力核心、君主虚位、政党组织严密。

首先,英国实行议会民主制,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机关都是立法机关的一个部分,行政权和司法权实际是立法权的派生,三者互有重叠。

议会由英王、上院和下院组成,其中上院是贵族院,是主要西方国家中唯一以贵族政治为基础的政治机构。

[1]在司法权与立法权关系上,议会上院是英国最高法院,具有除苏格兰刑事案件外其他民事和刑事案件的上诉管辖权;大法官是上院议长也就是最高法院院长,同时还是内阁和执政党成员。

政党获得权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赢得议会选举的胜利,即获得下院即众议院议席的多数,同时一般由获得下院相对多数的党领衔组建内阁,并由该党的领袖出任政府首脑。

其次,实行内阁制,作为“议会至上”原则在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上的制度体现。

即国家的权力体系以内阁为核心,内阁拥有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

英国内阁由英王授权在下院中获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组建,成员必须是议员。

内阁对下院多数负责,若下院通过对其不信任案,内阁要么辞职,要么提请英王解散下院重新大选。

下院中获得次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反对党,受法律保护,平时组成“影子内阁”,对执政党进行监督。

内阁不仅拥有行政权力,而且具有立法建议权,由执政党所控制的议会多数保证立法的通过。

再次,英王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职位,并无真正的实权。

在英国政治制度中,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均为世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象征性、礼仪性意义,是在特殊情况下介入政党间的权力调解,平常较为超脱,不承担具体责任。

最后,英国政党的组织体系相对比较严密,但右翼党比左翼党要松散。

政党无论是作为群众党还是精英党,大都有一个从上到下的组织系统,乃至还有一套党的外围组织如工会、青年、妇女组织,对本党执政起着一种辅助作用,甚至可以对政府形成某些牵制。

可见,英国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议会至上”,司法权和立法权都出于立法权,民主政治的实质部分居于虚位君主之下。

英美政治制度特点及文化基础比较

英美政治制度特点及文化基础比较

英美政治制度特点及文化基础比较一、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基础(一)英国政治制度特点1. 议会至上。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英国议会还有“议会之母”之称。

在英国,议会既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也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它由英王、上院和下院组成。

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平民选举产生。

权力重心渐渐向下院转移。

虽然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实质上是英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并渐渐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但在法律上,英国议会的地位是最高的。

2. “影子内阁”。

英国在政党制度上目前实行两党制,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组阁,这与美国看似并无太大区别。

但其比较特别的是,当一党执政时,在野党即反对党便组织“影子内阁”,监督执政党的立法,行政等行为,参与协商决策,并领取国家支付的薪水。

英国反对党的这种特殊的地位构成了英国政治独特的风景线。

3. 女王的独特作用。

英国宪政,规定女王为国家元首。

英国女王虽然并无什么实质权力,但她却有着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

首先,她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在英国人心目中,女王是全体英国人民和英国文化的代表。

其次,女王在政治中的中立形象,使其成为英国各政治势力冲突的协调者。

最后,女王丰富的政治经历,为每一任首相提供正确的政治见解,有着其他政治家望尘莫及的经验和知识。

(二)英国政治文化:崇尚法治、善于妥协英国的政治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科学理性与宗教哲学、贵族精神与公民精神相互矛盾、相互融合。

其中保守主义占主导又夹杂着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并不是一味顽固地反对进步,而是对变革的进程和方式持稳重态度,即“有保留地变革”;激进主义则从其产生之时就带着回归自然的倾向,在它超前发展的历史意识中保留着潜在的传统主义因素。

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共存,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任何政治制度的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都与其政治文化息息相关。

英国政治思想家洛克最早提出“分权”学说,他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

英国、美国、法国政治制度比较(中英文对照版)

英国、美国、法国政治制度比较(中英文对照版)

一、英国政治体制的模式及特点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其主要特点是“议会至上”、以内阁为权力核心、君主虚位、政党组织严密。

首先,英国实行议会民主制,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机关都是立法机关的一个部分,行政权和司法权实际是立法权的派生,三者互有重叠。

其次,实行内阁制,作为“议会至上”原则在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上的制度体现。

即国家的权力体系以内阁为核心,内阁拥有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

再次,英王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职位,并无真正的实权。

最后,英国政党的组织体系相对比较严密。

可见,英国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议会至上”,司法权和立法权都出于立法权,民主政治的实质部分居于虚位君主之下。

这种政治制度的优点是,无论是体制形成还是实际运作都相对民主、公正,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和周全。

但缺点是,体制或制度容易模式化,导致官僚主义,影响执政效率。

二、美国政治体制的模式及特点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总统制的国家,在其早期的权力构架中,并没有政党的因素,只是在后来政治角逐中,政党不断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特点是:1、总统候选人由政党推荐产生,总统在全国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间接选举产生,当选总统并不一定是得到绝对选票多者,而是为获得选举人票更多者。

总统还是行政首脑,直接控制着行政机构,并且还是三军总司令。

2、美国的政党体制相当松散,政党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作为各类选举的工具,选举之后,政党作为一种组织体系作用相当微弱,所以它是一种典型的“选举党”。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但它不同于西欧国家的两党制,它不是以意识形态划分的,而是按照区域和利益集团来划分,两党从本质上讲都是代表不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3、美国的国会即众议院、参议院议员一般由政党推荐参选,由全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

4、美国的总统尽管名义上是所在党的领袖,但当选后更多的是以“全民总统”的面目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称《自由大宪章》,是 1215年6月15日英国贵族胁 迫英王约翰签署的法律文 件。共63条,表现了两个 方面的政治要求:第一, 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了 国王必须受法律约束的原 则;第二,承认城市市民 的人身与财产权利。其基 本精神是限制王权。
《大宪章》是英国宪法 起源的标志
❖ 它是与贵族相互妥协的产物,它的革命精神是有限的, 但它却是英国宪法和宪政理念的发源点。它是正当 程序原则的肇始者,是英国议会形成的驱动器,被 誉为“英格兰自由的奠基石”。
职务:
➢ 下院议长由下院议员推选。上任后退出政党活动 ,表明是超党派的。
➢ 管理局,执行秘书
下院的职权:
❖ 立法权; ❖ 监督:倒阁权 、质询权 、专责委员会的监

立法程序
➢ 法案的提出:议员个人和政府有提案权,议员提的法案称议 员法案,政府提的法案称政府法案。议员提案通常要经委员 会的挑选,再经抽签方式抽中者才可列入议程。通常,财政 案必须在下院先提出,而有度
12级政治学理论 周檬
第一节
英国的形成
凯尔特人
罗马帝国 (公元43起,300多年)
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人
北欧海盗
“诺曼征服时期”(威廉) 百年战争”
(1337-1453)英法“
(1455-1485)“玫瑰战争”
都铎王朝
威尔士(凯尔特人堡垒, 1536、1542的联合法令)
1707苏格兰
英国现任首相布朗
执行部门与文官
英国中央政府部门大致包括以下三大类组织: ➢ 内阁部门(政务官、文官) ➢ 非内阁部门(文官)
文官制度
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以前,英国政府行政官员的任用基本沿袭“恩赐官爵制”。 19世纪以后,形成政党分肥制。
自19世纪30年代始,英国政府开始着手建立文官制度。新方案规定 各部的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政府核心领导人,要通过选民直 接选举才能担任,他们要随政党更替、内阁变换而进退。而一般处 理行政事务的官员一经
英国议会下院
➢ 议员:投票。646个选区选出646个议员 ➢ 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期满全部改选。
议员可连选连任,连任届次不加限制。
委员会
下院设3类委员会:全院委员会(筹款委员会 ) 、总责委员会、专责委员会(P48) 议会党团:内阁、议会(顾问)委员会;执政党和 在野党均设一名议会党团督导员,其职责是在议 会领导下,根据本党领袖的意图,同议长商定议 程安排,并督促本党党员出席议会会议、尤其是 出席重要议案的表决会,并在会上按本党领袖的 要求;专题委员会;地区委员会。
在考试录用方面实行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 在分类和职能管理方面,英国的文官大致分为两大类:行政类和专
业类 在考核方面,实行以功绩制为核心的考核制度 在任职上实行职务常任制,文官作为任期长久的专业人员,其工作
不仅不受执政党变动的影响,而且无过失不得被免职 为文官建立了严明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制度及工资和退休制度
英国议会上院
议员
➢ 上院议员由各类贵族组成,终身任职,人数不定。 至2007年,英国上议院共有746席: 其中615席是被任命的终身职,由内阁决定,由首相
列名单,再请国王颁授。 92席是世袭,2个当然占据,15个全院选举,75各政
党挑选 其它还有26个灵职。(英国国教会的大主教和主教)

委员会
全员委员会,大委员会(不表决) 专责委员会:专题、联合、院内事务
➢ 外属地的总督;制定文官管理法规)
➢ 司法方面(赦免犯人,减轻刑罚,停止刑事追诉等
➢ 军事方面(统帅武装力量)
➢ 外交方面(对外缔结条约,承认新的国家和政府,宣战与媾 和,派遣驻外使节,代表国家出国访问)
➢ 英王个人的特权(法律除有明文规定外不适用于英王本人、 不能强制执行,英王不能被起诉等)
英王在英国存在的理由及其实际作用
➢ 公布法律:议会通过的法律经英王签署后在法定的 刊物上公布(通常是《政府公报》 ),该法律正 式生效。
议事
议员权利:
为执行职务而发表的言论和在议会的表决不受追究 非经议会许可,议员不受逮捕或者拘禁 接受年薪的权利
➢ 下院院会的开会时间:星期一、二、三、四的下午 ,星期五上午;全年开会175-200天
《权利法案》的颁布
❖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 的成果,它共有13个条款,规定了国王不能终止法律; 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应定期 召开议会等。光荣革命进一步限制了王权,将国王真 正纳入到了国会之中。自此之后,英国本土就再没有
发生过战争和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光荣革命实现了 君主制和宪政的调和,传统的政治形式与现代的宪政 精神的结合,为英国式的渐进改革进一步铺平了道路。
议会党团
总督导员、督导员
职务职能
❖ 议长、副议长 ❖ 上院领袖 ❖ 管理局 ➢ 上院的主要职能:第一,参与行使立法权,主要体
现在修改和否决议案以及对下院的监督等方面。 (图表) ➢ 第二,单独行使最高司法权,上院除审理贵族案件 和下院提出的弹劾案之外,作为英国最高上诉法院, 还有权受理除苏格兰的刑事案件之外的所有民事、 刑事上诉案件。 《2005宪制改革法 》最高法院接管
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首相
内阁与首相在 政治上共进退
议会下院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从而 控制行政
内阁(政府)
唐宁街10号 (No. 10 Downing Street) 建于1680年, 18世纪以来为英国历届首相官邸和 办公处。唐宁街为17世纪后半叶由 唐宁爵士开发建筑的私人住宅街道, 后来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 国王将10号辟为首相官邸。11号现 为财政大臣官邸,12号是财政大臣 的办公室。
❖ 不断斗争与不断让步也由此成为缓解英国政治危机 的绝妙手段,它总是能将各种冲突着的社会力量协调 起来,进而推动英国宪法在不断的修正与完善中向前 发展。
《权利请愿书》
❖ 查理一世上台以后, 滥用监禁和征税的权力, 强制推行借债政策, 因而导致国内关系紧张。 1628年3 月, 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问题召开议 会。在会议上, 查理一世为获取35 万英镑款 项的批准, 接受了议员们提出的《权利请愿 书》。
❖ 《权利请愿书》是议会争取自由和权利的胜利果实。但查理 接受《权利请愿书》只是权宜之计, 并无意真正执行它, 当 议会批准补助金后, 查理一世对议会抗议他征收吨税和磅税 恼羞成怒, 遂下令解散议会, 自由英国进入无国会的专制统 治时期,《权利请愿书》也被抛弃。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议 会对《权利请愿书》重新解释, 赋予其新的内涵, 并把它认 定为英国宪法的渊源之一。
威尔士
• 国民议会 • 22个单一管理区 • 公共服务督察专员
第四节
议会(Parliament)
议会的构成和职权
英国议会采取两院制的组织形式: 下院(House of Commons):代表全国的
利益,议员名额按人口比例平均分配到全 国各个地方。 上院(House of Lords):代表特定人群 (地区)的利益 。
❖ 《权利请愿书》全文共有8 条, 列数了国王滥用权力的行为; 重申了过去限制国王征税权利的法律;强调非经议会同意, 国 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重申了《大宪章》中有关保护公民 自由和权利的内容,规定非经同级贵族的依法审判, 任何人不 得被逮捕、监禁、流放和剥夺财产及受到其他损害; 规定海 陆军队不得驻扎居民住宅, 不得根据戒严令任意逮捕自由人 等等。
录用后长期任职,不与政党共进退。
1855年,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 枢密院命令》,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 考试录用事宜。
1870年,又颁布命令,明确规定除特殊情况外,一 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的规定, 进行公开竞争考试。
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
据英国《文官统计资料》的解释,英国的文官范围主要包括三部分: 以公民身份为王国政府服务、未在政治(或司法)部门任职的工作 人员;根据特殊规定担任某些其他职务的人员;以个人身份为王国 政府服务、从王室的年薪中支薪的工作人员。
❖ 英王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 ❖ 英王是联系英联邦成员国的纽带 ❖ 英王是英国政治势力冲突的协调者 ❖ 英王政治经验丰富
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
英国女王及其丈 夫菲利普亲王
第六节
中央行政部门
内阁与首相
内阁(Cabinet)
内阁的组成、职责:
➢ 内阁的组成: 第一步,由英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权利法案》
❖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 会至上原则,宣告了专制王权的 终结。
❖ 1689年《权利法案》是“ 光荣 革命”后的第一个反映英国阶级 分权的宪法性文件。
❖ 《权利法案》虽然确立了君主的 地位,但也确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 权利。这个法案的基本精神是资 产阶级通过他们所掌握的议会下 院限制王权。但是当时的议会在 组织与活动方面仍然保持着封建 主阶级的若干特权。
为首相,授权其组织内阁和政府; 第二步,首相组阁,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
呈请英王批准。
➢ 内阁的职责:决策;行使最高行政管理权;协调和划分权 限
内阁会议:内阁定期召开内阁会议,通常是每星期的星期四 早上,象征性地讨论政府重要政策以及做出决定。会议时间 的长短是取决与首相的风格以及政治气候,如今内阁会议只 开30分钟就结束。
➢ 口头表决、分门表决
第五节
国王

1、英王的地位
根据英国法律,英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是政府首脑、议 会的组成部分、司法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 世俗领袖。
法律规定英王的职权:
➢ 立法方面(召集、终止、解散议会;批准、公布法律;授 予贵族头衔;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否决权;等)
➢ 行政方面(任命首相、政府大臣、高级法官、高级官吏、 高级军官、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