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范仲淹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复习过程
【文言文】《范仲淹》阅读题+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D.“人”
是“不能堪”的主语,不可断,故选 B。
( 2) D.“只有兼具文韬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错,得此谥号的是政绩突出受人敬仰
的文臣。
( 3) C.“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错,原文“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
非朝夕可革也” ,范仲淹认为事有先后,朝廷陈弊积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 4)①“推” ,把……让; “食”,供养;“晏如”,安然自若。
)( 3 分)
A. “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先秦古籍。
B. 手诏一般指帝王亲手所写的诏书,多不经别人草拟及颁宜等程序而直接下达受诏人。
C.朋党原指同类人相互勾结,后为因政见不同相互倾轧、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统称。
D. 文正是古代文臣最尊荣的谥号,只有兼具文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如范仲淹。
译为:(范仲淹)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天下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轮换
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安然自若,不以为意。
②“更张”,改革措施; “规摹”,涉及面;“行”,实行。
译为: 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步推行, 改革涉及面太大, 谈论此事仲淹,字希文。年幼时就有志向节操,师从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
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 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
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元渐,规摹阔大,论
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 多所举劾, 人心不悦。 会病甚, 请颍州, 未至而卒, 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 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
【文言文】《范仲淹》阅读题+答案解析

【文言文】《范仲淹》阅读题+答案解析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精选宋史范仲淹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范仲淹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文言文阅读范仲淹传

文言文阅读范仲淹传1. 宋史·范仲淹传阅读答案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
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
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
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密,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
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回家奉养。
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
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
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
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
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
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
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
“吕夷简不高兴。
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
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
“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
“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
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
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
”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
”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
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
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范仲淹字希文。
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召为右司谏。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
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
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敞十事。
元昊反,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明三正月,仲淹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
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仲淹为将,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
”帝再赐手诏..,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着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元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
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B.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C.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D.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先秦古籍。
文言文《宋史范仲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
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
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迺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
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
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
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
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
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B.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C.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D.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
《岳阳楼记》《宋史·范仲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范仲淹,字希文,少孤甚贫。
日食齑①粥一角,勤苦读书,便以天下为己任。
每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尝谒②相士问云:“能作宰相否?”相士云:“不也。
”再问:“能作名医否?”相士讶之曰:“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曰:“惟宰相、名医,可以救人。
”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宋史·范仲淹传》)注:①齑jī:韭菜的细末。
②谒:拜见。
③相士:算命的人。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求古仁人之心求: (2)不以物喜以:(3)日食齑粥一角日:(4)尝谒相士尝: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B.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C.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D.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9.甲文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哪一句?乙文通过哪两件事表现范仲淹的这一政治抱负?请简要概括。
(5分)答案:(二)(16分)6. (4分)(1)探求(2)因为(3)每天(4)曾经7. (3分)A8. (4分)(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句意正确给1分,“微”翻译正确给1分)(2)为什么之前问那么高的位置,而现在问如此低微(或:卑微)的呢?(句意正确给1分,“卑”翻译正确给1分)9. (5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分)范仲淹少时勤奋读书,就把天下当做自己的责任。
(2分)他的理想是当能救人的“宰相”和“医生”。
(2分)参考译文:范仲淹,字希文,幼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范仲淹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 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 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 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 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 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 宰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 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 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 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 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 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 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 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 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 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 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 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 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
古时男子 20 岁时取字。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节日。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 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 疏、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范仲淹读书勤奋。
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 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
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 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
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 荤菜。
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
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 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
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 能得到解决。
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
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
邠州、庆 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 来祭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2 分)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2 分) 参考答案:
1.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
仲淹率 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
2.B【冬至介于大雪和小寒之间。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 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3.B【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换衣裳。
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
】 4.(1)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 部委托宰相处理。
【况,况且,1 分;进退,提拔和黜降,1 分;格,标准,1 分;委:委托,1 分;大意 1 分。
】
(2)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 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以,率领,1 分;哭,为哭泣,1 分;哭之如 父状语后置,1 分;去,离开,1 分;大意 1 分。
】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
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
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 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晏 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
范仲淹曾经拿出自 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 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 百官为太后祝寿。
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 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 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
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 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
范仲淹向 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 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 个人意愿。
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 委托宰相处理。
吕夷简很不高兴。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 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
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 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
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 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 虑的了。
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 以重用的。
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
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 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 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
仁宗皇帝正专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 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发。
只有府兵法,大 家认为不能施行而最后作罢。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 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 两个荤菜。
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
范仲淹对人好施予, 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
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 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
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 替他叹惜。
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
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
等 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 三日以后才离开。
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 叹哀悼很长时间。
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 褒贤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