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寇准传》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寇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寇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寇准,字平仲,卫州卫南人。

性刚毅,有节操。

弱冠之年,即以文辞知名。

宋太宗时,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历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

真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莱国公。

准性直,不畏权贵,常以直言进谏,屡次忤旨,然太宗、真宗皆器之,终以忠直获显。

准在相位,以国事为重,勤于政事,务求直言极谏,以正朝纲。

时值辽国侵犯,准力主和议,主张结盟辽国,以安边境。

及辽兵退,真宗欲亲征,准固争之,曰:“陛下亲征,臣恐百姓惊扰,不如遣将御之。

”真宗从之,遂遣曹利用、王钦若等率师北伐,以定辽国。

准又以天下为己任,屡次上疏言事,力主改革政治,减轻赋税,以苏民困。

时真宗病重,准与李迪等辅佐幼主,立储君,以定国本。

及真宗崩,准与李迪等迎立仁宗,仁宗即位,准以元老之尊,进封莱国公,加授太子太师。

准在朝,虽位极人臣,而谦虚自持,不以富贵骄人。

每遇灾异,必亲临灾区,慰问百姓,深得民心。

准虽直言敢谏,然亦能容人,宽以待物。

一日,有臣子进谄言,准闻之,不怒,曰:“吾闻君子容人之过,不以为意。

”遂不计较,终成良友。

准居相位,历二十余年,政绩显著,为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然准晚年,因朝中党争,被贬谪岭南。

虽贬谪之地遥远,准仍心系国家,忧国忧民。

后因岭南气候炎热,准染疾而卒,享年六十五岁。

准一生,忠诚正直,刚毅不屈,为国家安宁,百姓幸福,竭尽全力。

虽遭贬谪,然其忠诚之心,始终如一。

世人皆称寇准为“忠臣”,其事迹流传千古。

翻译:寇准,字平仲,卫州卫南人。

性情刚毅,有节操。

弱冠之年,即因文辞知名。

宋太宗时,考中进士甲科,授官大理评事,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

真宗即位后,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莱国公。

寇准性情直率,不畏权贵,常以直言进谏,多次触怒皇帝,然而太宗、真宗都器重他,最终因忠诚正直而显赫。

寇准在相位上,以国家大事为重,勤于政事,致力于直言极谏,以端正朝纲。

当时正值辽国侵犯,寇准力主和议,主张与辽国结盟,以安定边境。

寇准雅量_文言文翻译

寇准雅量_文言文翻译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性刚毅,有雅量。

少时,即以文学著称,弱冠之年,已登进士第。

及为官,清廉自守,政事之余,好读书,尤喜诗赋。

其为文,辞藻华丽,寓意深远,时人称为“文章巨公”。

寇准雅量,非同凡响。

一日,上朝议事,有臣子诬陷其贪污,言辞凿凿。

寇准闻言,面色不改,从容答曰:“吾为官清正,何来贪污之事?”言罢,众人皆以为寇准将发怒,以正视听。

然寇准却淡然一笑,曰:“吾固知有诬陷,然吾岂可因人言而失雅量乎?”此言一出,朝臣无不敬佩。

又有一次,寇准奉命出使外国。

途中,遇一盗贼,欲行不轨。

寇准不慌不忙,从容对盗贼曰:“吾乃朝廷使臣,若汝能放下屠刀,改过自新,吾当保汝无罪。

”盗贼听后,深受感动,遂弃械投降。

此事传回朝廷,皇帝赞曰:“寇准雅量,可称君子。

”寇准为官,深知廉洁自律之道。

一日,其母病重,寇准请假归乡。

途中,有地方官员送来礼物,寇准坚决拒绝,曰:“吾为官清正,岂可受贿?”官员无奈,只得作罢。

及至家中,寇准日夜守候在病榻前,衣不解带,饮食不进。

其母见状,泪如雨下,曰:“吾儿,为官不易,然汝能坚守雅量,母何忧矣。

”寇准为官,不仅廉洁自律,而且关心民生。

一日,地方发生水灾,百姓流离失所。

寇准闻讯,立即奏请朝廷拨款赈灾。

皇帝闻之,赞曰:“寇准雅量,关心百姓,实为贤臣。

”然而,寇准之雅量,并非天生。

其早年,也曾经历过挫折。

一日,寇准因事被贬谪,心中愤懑不已。

然而,他并未因此丧失雅量,反而更加努力地修身养性。

经过多年的磨砺,寇准终于成就了非凡的雅量。

寇准之雅量,成为后世楷模。

其一生,清廉自守,关心民生,刚毅不屈,实为一代贤臣。

世人皆言:“寇准雅量,千古流芳。

”译: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

性格刚毅,有高尚的度量。

年轻时,就以文学才华著称,二十岁时已经考中进士。

等到做官后,廉洁自守,政事之余,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诗赋。

他写的文章,辞藻华丽,寓意深远,当时的人称他为“文章巨公”。

寇准的高尚度量,与众不同。

有一天,在朝廷议事时,有臣子诬陷他贪污,言辞确凿。

关于寇准文言文翻译

关于寇准文言文翻译

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

他是宋朝初年的著名大臣,以其清廉、正直和才华横溢而闻名。

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宋史·寇准传》等史书中。

寇准自幼聪慧过人,精通《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公羊春秋传》和《谷梁春秋传》。

他在十九岁时便考取了进士。

宋太宗赵光义选拔人才时,常常亲自到殿前平台询问,年轻的人才往往因此被罢免。

有人曾建议寇准在考卷上虚报年龄,但寇准坚决拒绝,他说:“我正在努力进取,怎么能欺骗皇上呢?”最终,寇准还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大理评事,随后担任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的知县。

寇准在任期间,严格执行政令,征收赋税和徭役时,从不擅自发出征收文件,而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贴在县衙门口,百姓不敢拖延。

他多次晋升,最终官至殿中丞、郓州通判。

在宫殿中,他曾多次向皇帝反映情况,即使与皇帝意见不合,也能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敢于拉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直到事情解决才退下。

因此,皇帝对他非常器重,称赞他:“我得到寇准,就如同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

”淳化二年(991年)春,宋朝发生大旱,太宗赵光义询问近臣关于时政得失,众人都以天象为借口。

寇准则认为:“《洪范》中提到天人之际,应如影随形,大旱之兆,可能是刑法不公所致。

”太宗大怒,起身入宫。

不久,太宗又召见寇准,询问其看法。

寇准请求召集两府官员,以便详细说明。

太宗同意后,寇准指出,当时有官员祖吉、王淮违法受贿,祖吉因赃款较少而被处死,而王淮因是参政王沔的弟弟,尽管贪污巨款,却只受到杖责,官职也被恢复。

太宗对此表示不满,责备王沔,从此更加重视寇准。

至道元年(995年),寇准被任命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他在任期间,多次向皇帝反映情况,敢于直言进谏。

太宗对他的才能和品德非常欣赏,称他为“奇材”,并赞誉他:“我得到寇准,如同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

”寇准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以清廉、正直的品格,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寇准读书》原文及译文

《寇准读书》原文及译文

《寇准读书》原文及译文赏析寇准读书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②,大为具③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供帐:隆重设宴。

③具:准办酒食。

④《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文学常识】1.话说“《宋史》”:《宋史》是记载中国宋代史事的纪传体史书。

全书共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世家255卷,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到五年十月,历时仅两年半,即修成《宋史》。

《宋史》由总裁与史官30人集体编撰。

宋朝的官修史书,如编年体的日历、实录,纪传体的国史之类,极为繁富。

《宋史》为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在现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保存了大量历史记录,很多史实都是其他书中所不载的。

由于元朝史官史识低下,《宋史》存在一些缺点:如详略不一,删除了宋元战争史实及否定王安石变法等。

2.说“徐”“徐”本指慢行,引申为“慢慢地”。

上文“咏徐曰”,意为张咏慢慢地说。

又,“帝徐谓群臣曰”,意为皇帝慢慢地对大臣们说。

现代汉语中的“徐徐降落”,即为慢慢地降落下来。

【译文】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丞相,就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材,只可惜他处世方法不足。

”等到寇准出任陕的职位时,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款待张咏。

张咏要走的时候,寇准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看啊。

”寇准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

寇准传文言文翻译初

寇准传文言文翻译初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生于真宗咸平二年,卒于元丰五年,年六十有四。

准以文学知名,尤善属文,尤工于诗。

自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及长,博通经史,尤精于《春秋》。

准初仕为大理评事,历官至参知政事。

景德初,真宗皇帝召准入翰林为学士,累迁至枢密使。

准在朝,以直谏敢言,屡遭权贵排挤,然其忠诚不渝,始终如一。

时宰相丁谓专权,寇准屡进直言,谓遂构陷准,贬为道州司马。

准至道州,心忧国事,常夜不成寐。

一日,梦至天宫,有神人告之:“君有赤子之心,天命所在,不久当复相位。

”准觉而异之,遂上疏真宗,请归朝廷。

真宗览疏,深感悟,乃召准还京,复任枢密使。

准复相后,力主改革,锐意进取。

时辽国犯边,准主张积极备战,真宗从之。

准亲率大军,大破辽兵,威震四海。

准又上疏请真宗亲征,真宗犹豫未决。

准曰:“陛下不亲征,则士卒无斗志;陛下若亲征,则敌必破。

”真宗遂决意亲征,准为前军统帅。

准率军至幽州,与辽国军相遇。

准设奇计,诱敌深入,一举大破辽军。

真宗闻之大喜,封准为中书令,赐以金币。

准辞谢,曰:“陛下亲征,臣何功之有?愿陛下早还京师,以安天下。

”真宗感其忠诚,遂班师回朝。

准在相位,勤于国事,屡次上疏真宗,请罢免丁谓等奸臣。

真宗虽未全从准言,然亦渐疏丁谓。

准又荐举良将范仲淹、韩琦等,皆为真宗所采纳。

准晚年,因直言进谏,触怒真宗,被贬为永兴军节度使。

准至永兴,心忧天下,常与幕僚论议国事。

时夏国犯边,准上疏请真宗御驾亲征。

真宗犹豫,准曰:“陛下若不亲征,则边患不已。

”真宗遂决意亲征,准为前军统帅。

准率军至夏国,与夏国军相遇。

准设奇计,大破夏军,威震西域。

真宗闻之大喜,封准为枢密使,赐以金币。

准辞谢,曰:“陛下亲征,臣何功之有?愿陛下早还京师,以安天下。

”准在永兴,虽贬谪之身,然其忠诚爱国之心,未尝稍减。

元丰五年,准病逝于永兴。

真宗闻之,痛哭流涕,曰:“朕失寇准矣!”遂追赠准为太师,谥曰文忠。

寇准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为国为民,功勋卓著。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文言文练习——《宋史》寇准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

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者”是对古代成年男子的称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女子十五岁行及笄礼,都表明成年。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寇准是宋朝的著名人物,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

寇准传,列入《宋史》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翻译: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

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

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

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

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

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

”。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寇准传》是《宋史》中记载了北宋时期重臣寇准生平事迹的一篇传记。

寇准(1019年-1092年),字子渊,号长溪,河南汲县(今河南省淇县)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教育家。

他是北宋时期最有才华和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寇准年轻时勤奋好学,擅长文史,尤其对古代典籍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曾经师从王安石,并在政治上支持并参与了王安石变法。

寇准的才华使得他在官场上迅速崭露头角,不久后就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担任皇帝的文书协助。

尽管寇准在政治上有过一些争议,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是无可置疑的。

他的诗文深受人们的赞赏,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山水,以及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寇准的诗风清新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在教育方面,寇准倡导“蹈瑕垦夷”即要求学生要扬弃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求进步。

他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强调实际应用和实际技能的培养。

他主张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空洞的书本知识,鼓励学生们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注重实践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寇准还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所写的《宋史》是北宋时期最具权威性的史书之一,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历史著述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寇准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官员们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个人的成就和功名利禄,而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关心百姓疾苦,积极推动救济和灾民安置工作,使得灾民们得到了帮助和救助。

寇准虽然在官场上有所争议,但他的清廉正直和崇高理想得到了广泛赞赏。

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始终以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为行动指南。

寇准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而多才多艺的人物,他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仅在文学和历史著述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还在教育、社会公益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的宝贵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翻译:
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里不用详 细翻译)。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译文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寇准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