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概率大吗【健康小知识】
乙肝调查报告

关注乙肝 2009年中国乙肝现状调查报告根据2009年8月2日的新闻报道,国内权威乙肝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肝炎室主任崔富强在成都首次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常规体检表(含入学、入托、就业、健康证申请等)的待选“菜单”中,将统统取消乙肝“两对半”这个项目!消息刚出来不久,网上立刻响起了一片反对之声。
一天之后,再有报道,卫生部表示“这只是专家的观点,并不代表政府的官方意见。
”据调查显示,全国超过1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但由于乙肝知识宣传力度薄弱,大部分人对乙肝的传播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一些机构为了利益而过度渲染、歪曲乙肝的危害??使现在一般人都谈乙肝色变,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受到广泛而公开的歧视。
乙肝歧视,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不仅使一个庞大的群体受到被不公平对待的伤害,丧失了平等的入学、就业、社交、婚嫁的权利;甚至带来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和隔阂,给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
要消除乙肝歧视,首先,对乙肝知识需要更多了解,对乙肝歧视需要更多关注。
乙肝的现状调查报告如下: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情况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庞,但无隐私超过90%的人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参与调查的非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有好几个的占了49%;知道自己身边有一两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占41.2%;表示自己身边没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不知道有没有的人只占1.1%和8.7%。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
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的现患率为277/万,是美国的40多倍,年发病率为95/万。
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感染性腹泻与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8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而我国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我国约有1.2 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3。
另外,由数据可见,大部分人知道身边的人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所知数量较多,除了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乙肝病患群体的众多之外,更反映出这一项健康隐私并没有得到信息保护,反而成为了广泛流传的“公共信息”。
MSA中文手册

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目录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 (1)第一章一第一节 (2)引言、目的和术语 (2)测量数据的质量 (2)目的 (3)术语 (3)术语总结 (4)真值 (9)第一章—第二节 (10)测量过程 (10)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11)变差来源 (13)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 (15)对决策的影响 (15)对产品决策的影响 (16)对过程决策的影响 (17)新过程的接受 (18)过程设定/控制(漏斗实验) (20)第一章—第三节 (22)测量战略和策划 (22)复杂性 (22)确定测量过程的目的 (22)测量寿命周期 (23)测量过程设计选择的准则 (23)研究不同测量过程方法 (24)开发和设计概念以及建议 (24)第一章—第四节 (25)测量资源的开发 (25)基准协调 (26)先决条件和假设 (26)量具来源选择过程 (27)详细的工程概念 (27)预防性维护的考虑 (27)规范 (28)评估报价 (28)可交付的文件 (29)在供应商处的资格 (30)装运 (31)在顾客处的资格 (31)文件交付 (31)测量系统开发检查表的建议要素 (33)第一章—第五节 (37)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 (37)定义及潜在的变差源 (38)测量过程变差 (45)位置变差 (45)宽度变差 (49)测量系统变差 (53)注释 (55)第一章—第六节 (57)测量不确定度 (57)总则 (57)测量的不确定度和MSA(测量系统分析) (57)测量的溯源性 (58)ISO表述测量中不确定度的指南 (58)第一章—第七节 (59)测量问题分析 (59)第二章测量系统评定的通用概念 (61)第二章—第一节 (62)引言 (62)第二章—第二节 (63)选择/制定试验程序 (63)第二章—第三节 (65)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 (65)第二章—第四节 (68)结果分析 (68)第三章- 简单测量推荐的实践 (69)第三章- 第一节 (70)试验程序示例 (70)第三章- 第二节 (71)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指南 (71)确定稳定性的指南 (71)确定偏倚的指南- 独立样本法 (73)确定偏倚的指南- 控制图样本法 (76)确定线性的指南 (78)确定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指南 (84)极差法 (85)均值极差法 (86)均值图 (89)极差图 (90)链图 (91)散点图 (92)振荡图 (93)误差图 (93)归一化直方图 (94)比较图 (96)数值的计算 (97)数据结果的分析 (101)方差分析法(ANOV A) (103)随机化及和统计独立性 (103)第三章- 第三节 (109)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 (109)风险分析法 (109)解析法 (119)第四章- 复杂测量系统实践 (126)第四章- 第一节 (127)复杂的或非重复的测量系统的实践 (127)第四章- 第二节 (129)稳定性研究 (129)S1:单个零件,每个循环单一测量 (129)S2:n≥3个零件,每循环单一测量 (130)S3:从稳定过程中大量取样 (132)S4:分割样本(通用),每循环单一样本 (133)S5:试验台 (133)第四章- 第三节 (135)变异性研究 (135)V1:标准GRR研究 (135)V2:p≥2台仪器的多重读数 (135)V3:平分样本(m=2) (136)V4:分割样本(通用), (136)V5:与V1一样用于稳定化的零件 (137)V6:时间序列分析 (137)V7:线性分析 (138)V8:特性(性能)随时间的衰变 (138)V9—V2:同时用于多重读数和P≥3台仪器 (138)第五章- 其他测量概念 (139)第五章- 第一节 (140)量化过度的零件内变差的影响 (140)第五章- 第二节 (141)均值极差法-附加处理 (141)第五章–第三节 (148)量具性能曲线 (148)第五章–第四节 (154)通过多次读数减少变差 (154)第五章–第五节 (156)GRR的合并标准偏差法 (156)附录 (164)附录A (165)附录B (170)GRR对能力指数Cp的影响 (170)公式 (170)分析 (170)图形分析 (170)附录C (173)d2*表 (173)附录D (174)量具R(重复性)的研究 (174)附录E (175)使用误差修正术语替代PV计算 (175)附录F (176)P.I.S.M.O.E.A误差模型 (176)术语 (179)样表 (184)M.S.A手册用户反馈过程 (187)序号题目页码1控制原理和驱动兴趣点 (15)2偏倚研究数据 (75)3偏倚研究–偏倚研究的分析 (76)4偏倚研究- 偏听偏信倚的稳定性研究分析 (78)5线性研究数据 (81)6线性研究- 中间结果 (92)7量具研究(极差法) (85)8方差(ANOV A)表 (106)9方差分析%变差和贡献 (106)10ANOV A法和均值极差法的比较 (107)11ANOV A法报告 (107)12计数型研究数据表 (111)13测量系统示例 (127)14基于测量系统形式的方法 (128)15合并标准偏差分析数据表 (160)16方差分量的估算 (165)17 5.15σ分布 (166)18方差分析(ANOV A) (167)19ANOV A结果列表(零件a&b) (168)20观测和实际Cp的对比 (172)序号题目页码1长度测量溯源链的示例 (8)2测量系统变异性–因果图 (14)3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 (40)4分辨力 (41)5过程分布的分组数量(ndc)对控制和分析活动的影响 (42)6过程控制图 (44)7测量过程变差的特性 (45)8偏倚和重复性的关系 (56)9稳定性的控制图分析 (72)10偏倚研究–偏倚研究直方图 (75)11线性研究–作图分析 (82)12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收集表 (88)13均值图–“层叠的” (89)14均值图–“不层叠的” (90)15极差图–“层叠的” (91)16极差图–“不层叠的” (91)17零件链图 (92)18散点图 (92)19振荡图 (93)20误差图 (94)21归一化直方图 (95)22均值- 基准值图 (96)23比较图 (96)24完整的GR&R数据收集表 (99)25GR&R报告 (100)26交互作用 (105)27残留图 (105)28过程举例 (110)29灰色区域与测量系统有联系 (110)30具有Pp=Ppk=1.33的过程 (116)31绘制在正态概率纸上的计数型量具性能曲线 (124)32计数型量具性能曲线 (125)33(33 a & b)测量评价控制图 ......................................................................................... 144&145 34(34 a & b)评价测量过程的控制图法的计算 ............................................................. 146&147 35无误差的量具性能曲线. (151)36量具性能曲线–示例 (152)37绘制在正态概率纸上的量具性能曲线 (153)38(38a, b & c)合成标准偏差研究图形分析...............................................................159,162,163 39观测的与实际的Cp(基于过程) . (171)40观测Cp与实际Cp(基于公差) (172)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第一章- 第一节引言、目的和术语测量数据的使用比以前更频繁、更广泛。
乙肝病毒可以自行清除吗?医生:清除乙肝病毒,主要有两种方法(锦集5篇)

乙肝病毒可以自行去除吗?医生:去除乙肝病毒,主要有两种方法〔锦集5篇〕篇1:乙肝病毒可以自行去除吗?医生:去除乙肝病毒,主要有两种方法乙肝病毒可以自行去除吗?医生:去除乙肝病毒,主要有两种方法我国有接近一亿的乙肝患者,全世界近一半的新增肝癌患者都来自我国。
原因就是很大一局部肝癌患者是由乙肝患者恶化而来的。
乙肝能不能自我消除,实现自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骆抗先医生表示,有这种可能。
病毒肝炎有可能自我消除慢性乙肝也有自发的血清病毒和免疫去除。
有一局部患者可以实现病毒的自我去除。
在经过1到的随访,发现百分之十五的小儿,百分之二十三的青年人,百分之二十七的中年以上患者,有自发去除乙肝病毒的'表现。
大局部小三阳患者已经肝功能正常,在检查中也查不出乙肝病毒DNA。
虽然肝脏内部还有剩余病毒,但是复制很少,新生的肝细胞很少被传染。
感染的肝细胞总要衰老被新成代谢掉,所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小三阳有自然转阴的可能。
当然这段时间要需要配合医生进展治疗。
病毒性肝炎转阴方式不同病毒性肝炎的转阴方式因人而异,主要分为2种。
1、自然恢复有一些患者在漫长的时间中,体内的肝炎病毒渐渐被去除了,检查中查不出病毒DNA,这是病毒性肝炎转阴的一个方式。
2、免疫增强去除也有一些患者在生活中不断锻炼,经过增强免疫去除病毒的。
这也是病毒性肝炎转阴的一个方式。
乙肝病人建议半年做一次检查如今的肝癌病人大局部有病毒性肝炎背景,其中有四分之一是丙肝患者,乙肝的比例到达了七八成。
建议有肝炎史的人,每半年做一次检查,做肝癌肿瘤标志物检查。
甲胎蛋白是比拟具有参考性的指标。
假如发现甲胎蛋白高于200,一般提示有肝癌风险。
需要进一步检查。
篇2:去除牙石方法有什么在牙齿上面出现牙垢的情况是特别常见的事情,是在长期的生活当中我们不注意后渐渐形成的,一般牙垢主要是有黄色和黑色的样子,不但会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影响我们的美观,时间长了严重后还会威胁着我们牙齿的安康,所以说在有了牙垢后,一定要进展及时的去除,下面就来理解一下牙垢去除的方法。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概况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概况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了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全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城市、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异不显著,西部地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低,为0.96%。
5~14岁人群为2.42%。
1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8.57%。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
全国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0.09%。
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于东部地区。
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24%,5~14岁人群为56.58%。
15~59岁人群最低,为47.38%。
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本次调查1~14岁儿童40129人,其中有乙肝疫苗接种史32732人,占81.56%。
1~4岁和5~14岁调查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39%和50.59%,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3.37%和43.91%,乙肝疫苗全程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
乙肝疫苗免疫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
1发病机制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HBV本身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主要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HBV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乙肝。
医学上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种类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肝炎。
揭秘乙肝大三阳/小三阳——乙型肝炎标志物含义解读

揭秘乙肝大三阳/小三阳——乙型肝炎标志物含义解读中国是个“乙肝大国”,因此,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检测是消化科门诊、肝病门诊及住院患者筛查的“常规检测”。
传统的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检测有5项,包括3种抗体和2种抗原。
乙肝病毒(HBV-DNA)有3种抗原具有临床检测意义,分别是“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原(HBcAg)”。
3种抗原又分别对应3种抗体“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
这3种抗原和3种抗体正好是3对,而由于核心抗原在血液中含量少,难以检测,因此临床上很少应用。
其余的5项检测项目,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那么,这5项检测指标各有什么意义呢?各项指标含义1. 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表面的外壳。
当血液中只有HBsAg时,不具有传染性;但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常被用来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
HBsAg阳性即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阳性见于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发病时达高峰;如果发病后3个月不转阴,则易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
2.表面抗体(抗HBs):是种保护性抗体,可阻止乙肝病毒穿过细胞膜进肝细胞。
抗HBs阳性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是肝炎患者是否康复或健康人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抗HBs 一般在发病后3-6个月才出现,可持续多年。
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感染乙肝病毒后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乙肝病毒的人体内也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好现象。
3. 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的标志,阳性表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并有较强的传染性。
通常只有表面抗原阳性者,才有可能e 抗原阳性。
或者说,e抗原的出现几乎一定晚于表面抗原。
HBeAg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表明肝细胞损害较重,容易转为慢性乙肝。
孕妇阳性可引起垂直传播,致90%以上的新生儿呈HBeAg 阳性。
小三阳可以转阴吗

• 小三阳可以转阴吗,【武汉中科肝病医院】 的肝病医生指出,乙肝小三阳往往是由乙 肝大三阳转化而来,但也丌可以掉以轻心 ,因为乙肝小三阳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 同时也可能会转化成乙肝大三阳,以此, 必须重视乙肝小三阳。那么小三阳可以转 阴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 武汉中科肝病医院的喻主任指出,通常情况下病 人包括一部分医生过去一致认为,乙肝小三阳病 情比乙肝大三阳轻,乙肝小三阳病情稳定,传染 性小,丌影响日常生活,能够丌必医治。事实上 必须辨证治疗乙肝小三阳,乙肝小三阳只是表明 病毒复制水平较低,病毒模板仍顽固地贮存在细 胞核内,不乙肝大三阳患者相比,乙肝小三阳患 者群体年龄偏大(平均大10岁);肝脏炎症及纤维化 、肝硬化程度更重,这是多次肝损害累积的结果 。若是属亍转氨酶高,病毒活跃的"活动性小三阳 "就得治疗。否则,肝脏会朝纤维化---肝肝小三阳转阴情况 ,需求明确分清下列三种状况: • 第一:DNA检测呈阴性,肝功能、B超等均长期无 异常,表示病毒已丌复制,无传染性,丌需要隔 离不治疗。这样的情况约占乙肝小三阳患者总数 的60%-70%,现阶段国内外尚无进一步治疗的办 法,为达到转阴而服用大量治疗性中西药物只会 增加肝脏压力,更甚亍招致丌良后果。
• 第二:乙肝病毒DNA低水平复制,肝功能无 异常戒轻度异常,称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残留期。小三阳可以转阴吗,这样的情况约 占乙肝小三阳患者总数的20%,目前国内对 这一类患者最容易忽略。如果丌主动治疗 ,任其发展,可造成肝硬化、肝癌。
• 第三:乙肝病毒DNA高水平复制,肝功能异 常,称为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这样的情 况约占乙肝小三阳患者总数的10%,它的特 征是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这种乙肝 小三阳反而比乙肝大三阳严重,其转化为 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更高。
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的治疗方法【健康必备常识】

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的治疗方法
文章导读
\n
大小三阳的问题是我们很多男性朋友经常出现的问题,很多人最近都由大三阳变成了小三阳,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可能很多人对于这类问题的治疗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也不积极地寻求治疗,结果就耽误了病情治疗的最佳时间,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的避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的治疗方法吧。
(一)治疗的总体目标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HBV,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

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是指在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时(乙肝两对半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 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等乙肝五项指标)出现的两种不同结果。
通常把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体呈阳性(+)称为大三阳;把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呈阳性(+)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和小三阳是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只是说他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这人就得了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非患病者。
大三阳、小三阳伴有转氨酶异常才诊断为乙肝。
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传染性强,但是并不说明病情严重.多引起急性肝炎.自然恢复率稍高.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谓之大三阳。
建议你再查肝功能、HBV-DNA,以确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免把疾病治疗最佳时机错过。
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 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称为“小三阳”,小三阳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凡出现“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
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出现“小三阳”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
临床上在急性乙型肝炎出现“小三阳”通常提示急性期病毒复制较慢,病情趋于好转,近期可能痊愈。
而在慢性期出现“小三阳”,通常有两种意义:(1)非变异株病毒感染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减少或消失,病情减轻或稳定。
(2)病毒发生变异或感染变异病毒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缺失,常伴病情反复,进展较快,甚至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或出现重症肝炎。
小三阳是慢性疾病,所以,要加强营养、调理,养肝是比较重要的。
一是病毒感染全过程为早期(EARLY PHASE)和后期(LATE PHASE),大三阳表示HBV病毒感染还处于EARLY PHASE,故反映HBV感染的EARLY PHASE的EARLY 抗原即HBE抗原阳性,而后期H BV感染的EARLY PHASE的EARLY 抗原即HBE抗原自然转为阴性,因此老/慢肝病人多小三阳,大三阳转变成小三阳表明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减少,对周边大众的传染性减少;二是只要HBSAG阳性,就多表明HBV感染存在(一部分与肝细胞的人体基因DNA整合而更易致癌),而大三阳转变成小三阳就表示HBV新的HBV变异株的出现并为绝对性的优势株(变异株的出现是免疫选择性压力所致,其实大三阳中亦有变异株,不过不是优势株而已),其中不乏"毒性/毒力"强力"有义" HB V变异株因能有效逃避免疫攻击而通过长年累月的反过来的激活肝细胞等细胞内炎症因子基因和原癌基因而致炎症潜伏性发展而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正常而且脾大和HA上升)和肝癌发生,亦有发展为重症肝炎,因此重症肝炎不少,而且肝硬化和肝癌病人多为小三阳,而但其随着生活节拍加快和医疗体制改革,很多小三阳病人工作紧张或下岗或经济等诸多因素,没有及时定期门诊检测AFP、B超和肝功能,结果一发病就发生是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晚期,很令人痛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概率大吗
文章导读
很多大三阳患者会觉得自己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就觉得没那么重视了,其实这样是不行的。
大三阳只要经过科学的治疗,很大几率会转化成小三阳的,转化成小三阳并不能病情一定好转了,这样是要看患者情况的。
“小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小三阳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如果肝功异常,DNA阳性的“小三阳”是需要积极治疗的,千万不能用自己是“小三阳”而耽误治疗。
临床上有很多乙肝大三阳患者经过治疗后转为小三阳,但是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并不是意味着病情好转,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只是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并不能说明病情轻重,具体病情应进一步到正规医院检查肝功能、HBV-DNA、肝脏B超才能诊断。
乙肝大三阳患者经过科学的治疗转化为小三阳的几率是非常大的,但是乙肝大三阳患者不要追求转为小三阳,乙肝大三阳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转为小三阳,有的小三阳患者可能病毒发生了变异耐药,病情不明显,更容易发展成肝硬化、肝癌,比乙肝大三阳更严重。
推荐阅读赵国庆教授提醒大家,如果乙肝大三阳经过治疗转成了小三阳一定要坚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