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第五章-学习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
注: 强化不同于奖励,后者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
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前者则是一个中性术语, 指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
(一)强化物
• 强化物: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 正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
更大的持续性;反应 率慢慢降低
(二)强化程式
程序表 定义
例子
反应
当强化结束 的反应
计件工作、
固定比率 在固定的 (定比强 反应次数 做完6题
化) 后强化 可以玩
快速的反应,强 化后反应暂停
很少的持续性;当达 到预期的反应数目却 不再有强化时,反应 率急剧下降
变化比率 (变比强
化)
在变化的 反应次数 后强化
学生要学习分化,就必须对他们的反应的正 确或错误提供反馈。
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要 想得到强化,你就必须这样做”。
(三)行为的学习
3.行为的分化和泛化 • 泛化(generalizatioin):
指将行为、技能、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 个情境或任务中。
• 泛化最容易在相似的情境或概念中发生,但由 于分化的作用,泛化的发生有时不太容易。
• 自然恢复:行为消退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强化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
• 泛化:经典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 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 分化: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3.相关概念:
• 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起到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五章情绪

2024/11/9
医学心理学
情绪
兴பைடு நூலகம் 愉快 惊奇 痛苦 恐惧 羞愧-羞辱 轻蔑-厌恶 愤怒 2024/11/9
面部表情模式
眉眼朝下、眼睛追踪着看、倾听 笑、嘴唇朝外朝上扩展、眼笑 眉眼朝上、眨眼 哭、眼眉拱起、嘴朝下、有眼泪有韵律的啜泣 眼发愣、脸色苍白、脸出汗、发抖、毛发竖立 眼朝下、头低垂 冷笑、嘴唇朝上 皱眉、眼睛变狭窄、要紧牙关、面部发红
医学心理学
情绪的外周学说——詹姆斯-兰格情 绪理论:情绪是对特殊刺激产生的机体 变化(即骨骼肌运动)的知觉。
情绪的认知学说——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 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 “情绪就是一种朝向评价为好(喜欢)的东 西或离开评价为坏(不喜欢)的东西的感受 倾向”。
情绪的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当处于情绪状态时,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的内脏器官和内分 泌活动会发生变化。 ○ 测谎仪:测心率、血压、呼吸、皮电反应
情绪表现:也称为表情,是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 ○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 ○ 言语表情 (body express) ○ 身体语言 (intonation express)
准确地识别、评价 和表达自己和他人 的情绪;适应性地 调节和控制自己和 他人的情绪;适应 性地利用情绪信息, 以便有计划地、创 造性地激励行为。
2024/11/9
医学心理学
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自我宣泄、哭泣 倾诉 运动 听音乐 饮食 阳光
2024/11/9
医学心理学
02
情感(feeling)是人 对社会性需要是 否得到满足出现 的态度的反应。
传统分类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有几题答案真心找不到了,答案仅供参考)(2012-2013-2)第一章导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理心理学 P1生理心理学是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机制的科学。
二、简答题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 P5①脑立体定位技术②脑损伤法(包括: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点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损伤、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③刺激法(包括: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④电记录法⑤生物化学分析法⑥分子遗传学技术⑦脑成像技术第十三章精神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指从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其靶细胞产生兴奋或者抑制效应的化学物质。
2.神经调质神经调质是指一些自身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的细胞功能效应,但可以调制传统递质活动的一类神经活性物质。
二、简答题1、简述药物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作用效果:①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②影响神经递质的贮存和释放;③影响受体功能;④影响神经递质重摄取或降解。
影响因素:①机体因素②药物因素③其他因素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一、名词解释1.警觉网络 P16①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景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参与选择性注意);②上行多巴胺系统行为激活,将动机转化为动作);③上行胆碱能系统(提高信噪比,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④上行5-HT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
2.定向网络 P21①顶叶(与注意定向有关,损伤后破坏了对同侧注意摆脱的能力);②中脑上丘(损伤影响视觉定向,破坏了有效线索引导行为定向的作用);③丘脑枕核(损伤患者或猴子在隐蔽定向任务上表现困难)。
3.执行网络 P24①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②额叶损伤不能维持注意;③额叶可能对目标的权重选择有重要作用。
4.对侧忽视综合症 P21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既表现出来的感觉和注意障碍称为对侧忽视综合症。
或者脑损伤后在感觉性输入和运动性输出的密切关系中产生的,患者不能注意到从对侧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
生理心理学

1、决定论原则
2、外部刺激与脑内分析器对应原则
3、结构原则
(三)意义
1、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建立的重要自然 科学基础
2、开创了生理学实验分析法的先河。
(四)缺陷
1、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2、没有深入到脑的深部结构
四、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
2、Witte和Marroco(1997):尼古丁均可以减少周围无效提示所多花费的反应时,即增进注意的定位成分功能。而阿托品不能减少无效提示所花费的反应时,但却加快有提示时的注意反应,即增加注意的警觉成分功能。
二、去甲肾上腺素(NA)递质系统
主要来自蓝斑核
3种受体,即α1、α2和β 受体
3、1997年,Witte和Marroco在灵长类动物猴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用可乐亭选择性地损害注意的唤醒机制,而对注意的定向功能无损。
三、多巴胺(DA)递质系统
主要来源于脑干髓质核的细胞团
受体包括D1、D2、D3和D4
实验:Robert在199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前额叶损伤导致其相应的DA系统功能减退,而DA减低可以导致工作记忆的受损。而纹状体DA减低则可以导致注意的转换功能的障碍
三、注意的网络学说
1980年,美国科学院院士Posner
(一)警觉网络
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二)定向网络
定向网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三)执行网络
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
第三节 注意的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2、1985年,Gold-Rakic发现大剂量的可乐亭(Clonidine)可以改善猴延迟记忆作业的成绩,但损伤猴的额叶后,可乐亭的这种作用消失;1998年,Coull的研究表明,额叶损伤的患者注意障碍与NAα2受体的拮抗剂一样可以导致注意目标的选择障碍,这两项研究可能说明,NAα2受体可能通过额叶的中介作用,对注意的警觉系统或者注意目标的选择发挥影响;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 在关于动机的多种分类中,唯有内部学习 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得到了心理学 家们的公认。
•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 机。
•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 机。
编辑ppt
• 为了“获取新知识而读书” • 学习很有意思 • 只有学习才能实现我的作家梦
• 我不想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笨,所 以我要好好学习
编辑ppt
学习动机的含义
•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指引其趋向教师所 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 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常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 等,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学习有不同的动机。
• 在封建社会,读书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常常为了 追求高官厚禄而手不释卷(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在祖国危难时期,人们为了振兴祖国而读书(为中华崛起而读 书);
• 在和平年代,我们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为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 ……
编辑ppt
•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学生对学习就会表现 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 讲,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愿意举 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效率高,作 业完成情况好等。
教育心理学
编辑ppt
第五章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编辑ppt
•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 • 智力因素: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观察
力、想象力、学习方法等 • 非智力因素:态度、动机、兴趣、意志、目标……
•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在很大 程度上还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学习动机就是一种非 智力因素。
编辑ppt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理论

第五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内涵(1)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2)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4)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5)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6)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二、学习的分类(一)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1、学习水平的分类(1)信号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规则或原理学习(7)解决问题学习(高级规则学习)2、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性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认知领域)(4)动作技能(动作技能领域)(5)态度(情感领域)(二)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划分1、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2、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类型,也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三)其他关于学习的划分1、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2、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按学习时的意识水平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3、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学生学习的特点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1、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2、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四、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一)学习方式转变的内涵1、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2、提升学习品质和精神(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2、探究学习(发现学习)(1)类型: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2)特点: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3)过程:①问题阶段②计划阶段③研究阶段④解释阶段⑤反思阶段3、合作学习(1)特点: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和互动性(2)意义:①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③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反省,不断提高(3)基本环节①教学之前明确目标、准备教学教材②开始之前,做好组织工作③教师适时监督与介入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第二节、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俄国生理学家)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心理

什么是动机呢? 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会去寻找水,找水的行为背后就是动机。心理学 家一般把动机(Motivation)定义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一种内部心理现 象,人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 量,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我们经常 看到的是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如好朋友们经常在一起玩、学习,但友谊行为背后的交往动机 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具有先天性。 2.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是后天习得的。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1.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如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了解到学习对自 己毕生发展的重要性,就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 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的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第五章
PART
05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与学习心理
(一)需要的含义及特点 需要(Need)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 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例如,血液中血糖成分的下 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而水分的缺乏则会产生口渴想喝水的需要;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孤独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等。一旦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产生 新的需要。
医学心理学 第五章 心理应激

退行(退化):当个体遭遇严重挫折时,有时会放弃习惯化 的成熟应对策略而采用早期幼稚的不成熟的方式应对环境。
无意识的心理应对(心理防御机制)
合理化(文饰作用):个体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自己所追求 的目标时,往往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来原谅自己而 摆脱痛苦。“知足常乐”、“比上不足,不下有余”、“酸 葡萄、甜柠檬”心理
应激源研究
(一)生活事件的量化 LCU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积极 消极
意义
应激的积极意义
积极影响:表现在适度的心理应激对健康起促进作用。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条件。 个体从小到大经历的各种心理应激,可以看作是一种环境 因素。早年的心理应激经历可以提高个体在以后生活中的 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愤怒(anger):与挫折、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常由于 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 分泌增加,多伴有攻击性行为。
心理应激反应
——之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针对自我的行为反应与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 积极的行为反应与消极的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退化与
依赖;敌对与攻击;物质滥用)
总的说来,一件事情不管它是否真正对我们有威 胁,只要个体“认为”它有威胁,才会引起心理 应激反应。如果感到威胁,个体会在不知不觉中 动用心理防御机制和生理中介机制。
认知评价在心理应激中的发生机制
无利害关系
适应
问初
次 可改变
有效
问题关注应对
题 评 有利 评
无效
Hale Waihona Puke 害关系情绪反应(不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
62
机能定位论(机能系统说)
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 统。
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 能确实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脑皮层 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
2020/4/1
63
巴甫洛夫的观点
实验:给完全切除大脑皮质的狗建立条件 反射,结果失败。
对喷水管皮肤重复刺激十次→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 突触前膜Ca2+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突触小泡 运动能力↓ →神经递质释放量↓→中间神经元和运动 神经元产生的EPSP↓→缩鳃动作减弱、最后消失,产 生习惯化
敏感化
2020/4/1
40
敏感化:是习惯化的对立面,表现为当一个强 刺激存在时,大脑对一个弱刺激的反应会得到 加强。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
外部动因(CS-US)间的联结 刺激-反应(S-R)联结
一、联想式学习 二、非联想式学习 三、程序性学习(熟练与技巧性学习) 四、认知学习 五、情绪性学习 六、味-厌恶式学习 七、印记式学习
2020/4/1
31
二、非联想式学习
非联想式学习: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与之相应在
2020/4/1
57
第二节 学习的脑机制
2020/4/1
58
一、脑等位论&机能定位论的统一 二、暂时联系&异源性突触易化 三、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研究的三个层次: 整体水平:哪些脑结构参与学习? 细胞水平:这些脑结构是怎样建立突触联系的? 分子水平:学习过程中突触联系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习惯化
习惯化: 指当一个不产生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 复出现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反应逐渐减弱的 过程。
通过习惯化,人和动物学会忽视那些不再是新的 或失去意义的刺激,从而更好地去注意那些更有 意义的刺激。
2020/4/1
37
习惯化的生理机制
海兔的习惯化与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改变有关。
习惯化是肌肉疲劳所致么? 在习惯化形成之后,直接刺激运动神经元
在敏感化过程中,强刺激和弱刺激之间并不需 要建立某种联系,也不要求两者在时间上的结 合。
2020/4/1
41
敏感化的生理机制
敏感化是突触传递的增强 指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1)结构基础:易化性中间神经元与喷水管皮肤的感觉神
经元轴突末梢形成的轴突-轴突突触。
(2)机制: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海兔的头部或尾部→易化性
第五章 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
主讲人:
2020/4/1
1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2020/4/1
2
内容结构
第一节 学习模式 第二节 学习的脑机制 第三节 联络区皮层与认知学习 第四节 小脑与快速运动反应性
学习 第五节 边缘系统与情绪性学习 第六节 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
一、联想式学习 二、非联想式学习 四、认知学习 三、程序性学习(或熟练
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奋变化,从而出现行为变化
有2种类型:
习惯化 敏感化
例
2020/4/1
33
海兔,一种海洋无脊椎 动物。与脊椎动物相比, 海兔的神经元数量较少, 体积较大,便于研究。 且,与脊椎动物相比, 海兔的神经元几乎不存 在个体差异,因此不同 研究者所研究的神经元 都一样。
学习的生理心理学研究 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动 物。
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的联结而
实现的学习过程。
尝试与错误学习
有3种类型: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
10
经典条件反射
在这种学习中,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特 殊反应的刺激,即所谓中性刺激,经过与 某种能够引起特殊反应的刺激多次配合出 现之后,它获得后者的性质,即在单独出 现时亦可引起该种特殊反应。
与技巧性学习) 五、情绪性学习 六、味-厌恶式学习 七、印记式学习
第一节 学习模式
2020/4/1பைடு நூலகம்
4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发现或把握外界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
过程,也是经验获得和积累过程。
学习的行为定义:动物个体在与环境中发
生的新事物接触的经验中改变自己的适应行为
,也就是新的适应行为(或新行为模式)的获得 过程。
条件反应﹝CR﹞:眨眼提前
2020/4/1
17
发生经典条件反射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 呢?
2020/4/1
18
2020/4/1
19
2020/4/1
20
经典条件反射的简单神经模型
2020/4/1
21
The Hebb Rule 海伯法则
Hebb 1949
目的:解释经验是如何改变神经元并引发 行为的改变的。
中间神经元释放5-HT→感觉神经元兴奋时递质释放↑→运动
神经元活动↑→缩腮反射↑→产生敏感化
2020/4/1
42
联想式学习与非联想式学习
联想式学习: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
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
形成的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
非联想式学习: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 ,与之相应在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 奋变化,从而出现行为变化
例,电刺激脊髓狗的尾巴和刺激半肌腱配合 多次后,只刺激尾巴即可引起半肌腱收缩。
软体动物也可以建立条件反射。
神经系统的许多部分的许多突触传导性都可以在学习过
程中得到改变,或形成新的突触连接。说明学习的机制
最必要的中枢:小脑的中位核 典型代表:兔的眨眼条件反射
五、情绪性学习
由与个体生存或种族延续直接相关的因素所引起
CS UR
US
建立动物 躲避条件 反应; 阴性情绪 行为模式
电击
主动躲避反应:声、光刺激呈现后,动物必须尽快
跑向动物箱的另一端,才能避免随后的电击,这种行为模 式称主动躲避反应。
被动躲避反应:声、光刺激呈现后,动物必须被动
一、脑等位论&机能定位论的统一 --整体水平
等位论(等势说、整体说) 1917年,美国学者拉施里 大白鼠脑切除法对其学习行为的影响
Lashley
2020/4/1
61
等位论
不论损毁或切除的皮层部位有何不同,只要10 %-50%的大脑皮层损坏,动物学习行为就受 到影响。
其动物学习障碍与损毁皮层部位的大小成正比 损毁50%皮层就使动物完全丧失学习能力。
举例1
2020/4/1
6
举例2
2020/4/1
7
一、联想式学习 二、非联想式学习 三、程序性学习(熟练与技巧性学习) 四、认知学习 五、情绪性学习 六、味-厌恶式学习 七、印记式学习
2020/4/1
8
一、联想式学习
指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 的学习。
联想式学习: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
地保持在某处不动时,才能避免电击,这种行为模式称为 被动躲避反应。
冲突性情绪行为模式:是在实验程序中同时引出
动物的阳性情绪和阴性情绪,使之产生冲突。
2020/4/1
51
将饥饿的动物放在动物箱的一端,每当光 或声呈现时,在箱的另一端呈现食物,动 物在跑去吃食物的途中又会遇到足底电击
。这样,食物阳性情绪与足底电击的阴性 情绪间就会产生冲突,对比那一种情绪行
2020/4/1
11
1
这是一个__无__条__件__反射 食物对于狗分泌唾液是___无__条__件___刺激
12
12
2
此时铃声对于狗分泌唾液是无__关____刺激 (中性)
13
13
3
此时,将 __无___关___刺激和__无___条___件___刺激多次地结合, 这个过程称为___强___化____。
26
2020/4/1
27
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
2020/4/1
28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神经模型
行为
强化引起动物神经系统的改变,这种改变增加特定刺激 引起特定反应的可能性。
2020/4/1
29
二者共同的特点:
环境条件中那些变化着的动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性 ,造成脑内两个或多个中枢兴奋性的同时变化,从而形 成脑内中枢的暂时联系。因此,这些学习模式统称为联 想式学习。
2020/4/1
44
一、联想式学习 二、非联想式学习 三、认知学习 四、程序性学习(熟练与技巧性学习) 五、情绪性学习 六、味-厌恶式学习 七、印记式学习
2020/4/1
45
三、认知学习
2020/4/1
46
2020/4/1
47
认知学习:
与经验式学习不同,高等灵长类和人类的许多学习过 程,并不总是建立在重复的个体经验基础之上,往往一 次性观察或摹仿就会完成。
2020/4/1
22
这一法则如何应用于我们的神经环路呢?
Hebb法则认为一个突触保持兴奋的同时伴 随有突触后神经元的放电,那么这个突触 会得到加强。
当突触前神经元 放电时,如果突 触后神经元也常 常同时在放电→ 两个神经元之间 的突触的联系强 度会增加。
2020/4/1
23
The Nature of Learning
为占优势。电击强度和动物食物运动反应 的反应时间是这类实验的行为参数。
2020/4/1
52
六、味-厌恶式学习
加西亚教授发现味觉刺激(葡萄糖水)发生后1小 时,再给厌恶刺激(如X线照射或其他厌恶的味觉 物质,如锂盐)仍可形成条件反射,说明味觉刺激
具有长时间延缓的学习效应。
2020/4/1
53
七、印记式学习(imprinting learning)
Hebb rule海伯法则: Rosensweig: 丰富环境的研究 Noted specific changes in brain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