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3)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四川省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其中卷面分为5分),时间150分钟;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74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
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试题

阆中中学校2015年秋高2015级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68分)一、古文和诗歌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有删改)【注】①管:钥匙。
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
③中寿:七十岁。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之子与.师与:参加,参与 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轻慢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 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鼓励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吾其.还也,亦去之B.①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②发图,图穷而.匕首见C.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D.①若潜师以.来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③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④晋人御师必于殽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⑥邻之厚,君之薄也⑦灭滑而还⑧以其无礼于晋⑨尔何知⑩牛十二犒师A.①⑨\②⑩\③⑦\④⑧\⑤\⑥B.①⑨⑩\②\③④⑦⑧\⑤\⑥C.①⑧⑨\②③⑩\④⑦\⑤\⑥D.①⑧\②⑨⑩\③④⑦\⑤\⑥4.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预示秦军此次出师必败的一项是(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师之所为,郑必知之③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④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⑤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⑥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试题

阆中中学校2015年秋高2015级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68分)一、古文和诗歌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有删改)【注】①管:钥匙。
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
③中寿:七十岁。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之子与.师与:参加,参与 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轻慢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 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鼓励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吾其.还也,亦去之B.①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②发图,图穷而.匕首见C.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D.①若潜师以.来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③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④晋人御师必于殽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⑥邻之厚,君之薄也⑦灭滑而还⑧以其无礼于晋⑨尔何知⑩牛十二犒师A.①⑨\②⑩\③⑦\④⑧\⑤\⑥B.①⑨⑩\②\③④⑦⑧\⑤\⑥C.①⑧⑨\②③⑩\④⑦\⑤\⑥D.①⑧\②⑨⑩\③④⑦\⑤\⑥4.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预示秦军此次出师必败的一项是(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师之所为,郑必知之③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④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⑤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⑥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
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四川省阆中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⒈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卷上。
⒉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栏对应位置。
⒊本试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一、(33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发酵.(xiào)竞.自由(jìn)挥斥方遒.(qiú)B.粗糙.(zào)倾圮.(pǐ)櫂.将移(chào)跫.音不响(qióng)C.媛.女(yuán)踟蹰.(zhú)持其踵.(zhǒng)做窠.鸣叫(kē)D.疾疹.(chèn)慰藉.(jiè)被八创.(chuānɡ)夜缒.而出(zh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婉然笙萧没精打彩山外清山B.花辨丰姿卧薪尝胆倩影稀疏C.眉黛风致俯仰天地迁延顾步D.喧响佝瘘叶嫩花粗星辉斑斓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哦,再见吧,大海!/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容光。
②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③如果青蛙耐不住,/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④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蓝,那是墙;白,那是窗。
A.庄严晃过冷清一点一片 B.威严晃过寂寞一点一点C.庄严飘来寂寞一片一片D.威严飘来冷清一片一点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有.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配套K12四川省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其中卷面分为5分),时间150分钟;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74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
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教育最新K12四川省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其中卷面分为5分),时间150分钟;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74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
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四川省阆中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

四川省阆中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本意。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彳亍.(chù) 寂寥.(liáo)惆怅.(chàng)B、荡漾.(yàng)河畔.(bàn) 漫溯.(shuò)C、戮.力(lǔ)惊愕.(è)飨.士卒(xiǎng)D、遒劲.(jìn)颓圮.(qǐ)彷徨.(hu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瞋目蛮夷震慑图穷匕现B、箕踞峥嵘扼腕头晕目眩C、笙萧浮藻窒息星晖斑斓D、凄惋牌匾忸怩天仑之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4.下面对教材中诗歌作品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巷》一诗,以情而言,是独自、彷徨、寂寥、愁怨;以景而言,是纸伞、雨巷、丁香、姑娘。
可谓此情此景,水乳交融,幻化为一体。
B、《再别康桥》一诗浸透着浓浓的哀愁,沉默的夏虫、康桥,烘托出一种惆怅的气氛。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共一百三十篇。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阆中中学校2015年秋高2015级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68分) 一、古文和诗歌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 ①管:钥匙。
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
③中寿:七十岁。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之子与师 与:参加,参与 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脱:轻慢 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买卖 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鼓励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②吾其还也,亦去之 B.①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②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C.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①若潜师以来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④晋人御师必于 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⑦灭滑而还 ?⑧以其无礼于晋? ⑨尔何知 ⑩牛十二犒师 A.①⑨\②⑩\③⑦\④⑧\⑤\⑥B.①⑨⑩\②\③④⑦⑧\⑤\⑥ C.①⑧⑨\②③⑩\④⑦\⑤\⑥D.①⑧\②⑨⑩\③④⑦\⑤\⑥ 4.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预示秦军此次出师必败的一项是( )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②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③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④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⑤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⑥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阆中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12分)1. (3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
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
2.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体育大国为何难见体育电影杨洪涛与中国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相比,国产体育电影总量欠奉,佳作稀缺,类型不成熟,经典体育电影寥寥无几。
问题何在?体育精神包含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哲学,以及团结、协作、平等、进取、包容的价值理念。
凡是被观众铭记的体育电影,都对体育精神有独到理解。
比如《烈火战车》《一球成名》等电影用传奇故事和魅力人物诠释了超越国界、信仰和种族的体育精神。
吃透体育精神,平衡自我价值与国家荣誉之间的关系,是体育电影实现既接地气又有情怀的关键点。
一些国产体育电影难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体育精神过多地绑定在功利的思考之上。
比如,早期的作品《沙鸥》,虽然当时反响热烈,但当排球女将沙鸥输了比赛,把银牌丢入大海的时候,创作者就曲解了体育精神的内涵。
相比之下,《洛奇》和《百万美元宝贝》里的拳击手都惜败于拳坛,他们作为小人物为获得尊严、实现梦想而在奋勇拼搏过程中所闪烁的人性之光却辉耀荧屏。
因此,如何用含蓄、内敛的方式把国家责任和集体荣誉等价值理念融入运动美感的彰显和体育精神的诠释当中,是国产体育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现故事与赛事的有机结合,让叙事呈现复调式结构,是体育电影的制胜之道。
如果把赛事当作唯一叙事动力,虚构的赛事远不及真实的体育比赛吸引观众。
反之,如果把赛事之外的故事作为叙事主力,则容易偏离体育电影应有的竞技主题。
优秀体育电影应在故事和赛事两方面都拿捏得当。
比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黑眼睛》通过赛事来结构叙事,通过人物命运来观照社会、时代和人性,把体育竞技与战争、信仰、性别歧视、种族之争等重大社会命题绑定在一起,实现了主题的升华。
体育电影在视觉表达和人物塑造时,还存在如何将表演与竞技融合的创作难点。
在赛车、滑雪等高强度竞技体育电影中,创作者要借鉴专业体育摄影的镜头捕捉和画面剪辑手法,力图展现动与静、力与美的运动美学。
演员的自我塑型也是令体育电影真实可信的重要保证。
如《破风》里窦骁、王珞丹等演员通过专业训练去贴近自行车运动员的外形。
体育电影创作切忌一味追求颜值和明星效应。
总之,国产体育电影创作的缺位,是制作观念相对陈旧、创作视野急需拓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体育精神就是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哲学,以及团结、协作、平等、进取、包容的价值理念。
B . 凡是被观众铭记的体育电影,都是用传奇故事和魅力人物诠释了超越国界、信仰和种族的体育精神。
C . 国产体育电影将体育精神与功利绑定在一起,曲解了体育精神的内涵,无法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
D . 体育电影的制胜之道是实现故事与赛事的有机结合,让叙事呈现复调式结构,在故事和赛事两方面都拿捏得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第一段通过中国体育事业与国产体育电影的比较,提出了国产体育电影量少质差的问题。
B .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通过《沙鸥》与《洛奇》《百万美元宝贝》的对比,论证了吃透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C . 文章多处以世界影坛成功的体育影片为例,论证了国产体育影片的失误,指出国内演员的不专业。
D .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从制作观念、叙事结构、表演与竞技融合等方面论述了国产体育电影创作缺位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只有吃透体育精神,平衡自我价值与国家荣誉之间的关系,体育电影才能既接地气又有情怀。
B . 如果能用含蓄内敛的方式把责任和荣誉等价值理念融入体育精神的诠释当中,国产体育电影就会获得成功。
C . 体育电影在视觉表达和人物塑造时为了将表演与竞技融合,有时需要借鉴专业体育摄影的镜头捕捉和画面剪辑手法。
D . 体育电影创作切忌一味追求颜值和明星效应,演员的自我塑型是令体育电影真实可信的重要保证。
3. (3分) (2018高一下·广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需要秋天的人尹向东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
长命抬起头来,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鸟啄,似长了雀斑一样布满斑点,要多丑有多丑。
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的心就灰暗了。
长命的家在农村。
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
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
收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
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
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
而养猪种菜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隔甚远。
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
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在头顶顶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
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
长命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书。
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
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就在新华书店里。
”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
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
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
他直接去了厨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
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糟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
长命后来把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
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
长命觉得她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
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
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这是秋天?”她母亲说:“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
”小女孩说:“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冷,我们不需要秋天。
”她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
”小女孩说:“谁会需要秋天?”她母亲说:“你看,你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
”他看出小女孩的微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
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鼻子深处微微发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买了模拟题,跨出书店时,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
他跨上摩托车,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
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秋天了,而他们需要。
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
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 长命认为“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包括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太俗了,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
B . 小说将面馆里那两三桌客人的眼神与那个独坐一张桌的女人的眼神进行对比描写,突出了那女人的眼神对长命的沉重打击。
C .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长命路遇儿子,但儿子是势利眼,怕有个不体面的父亲而被人瞧不起,不看也不喊“爸爸”。
D . 小说中的那个微胖的女人有一定的修养,她的神态感染了长命;她与女儿的对话,不仅教育了自己的女儿,也给长命以启发与激励。
(2)小说在刻画长命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需要秋天的人”作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3分) (2019高一上·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无论你居住在哪个城市,你总会遇到交通问题。
当这个城市的人口和他们拥有的汽车数量增加时,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而且,每个国家的城市交通系统越来越差,因此,如果没有更智能的技术的帮助,就很难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像物联网这样的智能技术的效用正在慢慢地从提高生活质量的移动应用转向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物联网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件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明智的城市正在努力适应这些智能技术,并整合到交通系统中,例如,通过将汽车的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摄像头连接起来,城市官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交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向司机发送短信,提醒他们正在行驶的道路交通堵塞,并帮助他们选择另一条道路。
最终的结果将是获得更好和有效的交通经验,大大减少交通拥挤,并建立一个更安全和有保障的交通系统。
物联网通过从交通摄像机、汽车的GPS、传感器等众多渠道收集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信息可以用来分析和理解交通模式,最终让我们找到创新的方法来简化最常用的道路和运输方法。
不仅如此,连网的传感器和检测器还可以识别危险情况,然后立即提供协助,此外,当局亦会通知车辆司机有关这类情况,以避免及减少道路交通意外,从而改善其他乘客的安全。
(中国安防展览网《物联网如何解决城市的第一个问题——交通拥堵?》2018年4月27日)材料二:道路拥挤收费是指对行驶于拥挤道路或高峰路段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国外称为拥挤通行费,其目的就是利用价格机制,引导交通需求,抑制交通出行产生,缓解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