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论文
论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

论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实事求是”一词较早出现在中国东汉时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
其中说“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篇一《“实事求是”的存在论意义》摘要:“实事求是”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进行了实践论的重新解说,使之成为一个集中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命题。
这里,本文以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即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视角,亦即“实践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实事求是”做出了一种新的阐释。
关键字:实事求是;实践;存在论中图分类号:B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09-01作为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实践主义”,我们理解有以下基本特征:它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一种新的理解,这种理解认为,“物质”并不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体”,因而也不是它的逻辑起点;在马克思哲学看来,实践才是唯一的“存在”或“实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
马克思这种“实践主义”哲学,必然要求对“实事求是”的命题做出存在论层面上的阐释:如果说“实践”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那么“实事求是”,作为对实践范畴的中国式表述,就是人自身的存在论事实。
一、关于“客观规律”的问题“实事”作为实践,既然本身就是客观存在,就有一个去认识和把握它的问题,亦即所谓“实事求是”的问题。
但严格说来,这里的“是”不是指的规律本身,而是指的对它的认识,亦即真理。
规律作为我们认识的对象,本身是一种存在论性质的东西。
规律不是“是”,而是“事”。
而且,这里作为认识对象的规律,并非存在于人的实践“实事”之外的。
我们所预设的认识对象,与传统意义上的认识对象已有根本的不同:原来的认识对象“规律”实际上是被预设为纯粹的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认识就是对这种“客观规律”的把握;而马克思哲学所预设的认识对象则是人的存在本身、实践活动本身的规律,亦即“实事”的内在联系。
毛概有关实事求是的论文

毛概有关实事求是的论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实事求是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毛概有关实事求是的论文篇一《论实事求是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发展离不开实事求是,发展要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根本。
关键字:实事求是;人民;根本利益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02-01一、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在于发展保障和提高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国家各项建设的根本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指的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本”是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再次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国家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位置上。
二、发展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一)发展为了人民,要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马克思指出,当人民还不能使自己的吃穿住行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我们的发展,首先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逐步过上更加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享有更丰富的营养,更宽敞的住房、更方便的医疗、更有效的教育、更充分的就业、更安全的环境、更广泛的自由、更繁荣的文化、更健康多样的娱乐。
这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具体、最实际的体现也是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所系。
从实际出发议论文精选6篇

从实际出发议论文精选6篇我们都应该注重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描写从实际出发的议论文精选作文,欢迎大家阅读!最近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建筑师设计了几栋居民楼,在居民楼交付使用前,楼与楼之间只有一片空地,并无道路。
居民迁入后,由于往来的居民的人数、次数不同而踩成几条宽窄不同的路,这时建筑师才让人按照路的宽度铺柏油路,结果既使路十分实用,又美化了小区。
读过之后,我对这位建筑师深感钦佩。
他不像常人盲目地铺路,而是通过观察实际情况来确定路的宽窄。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这个道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国家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上,我们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
现在有一部分同学,通过某些途径向成绩优异的同学寻求学习方法,了解了别人的学习方法后,不加思考,只是盲目照搬,结果往往是因为脱离自身实际,反而导致成绩的下降。
而有的同学却能结合自身实际,对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加以借鉴,从而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成绩有一个飞跃。
由此可见,在学习上做到从实际出发,可以帮助我们牢固地掌握知识,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
在选择职业问题上,有的人硬着头皮去做一些自己做不来的事,结果碌碌无为地走过人生。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各条战线的劳动者,既需要搞原子弹的,又需要卖茶叶蛋的;既需要拿手术刀的,又需要拿剃头刀的。
你究竟选择哪一行,这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因此,只有将自身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挂起钩来,才能正确的选择职业,才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更应注意从实际出发。
这里所讲的从实际出发正是哲学中的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将来如果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起来了,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讲诚信的议论文6篇

实事求是讲诚信的议论文6篇诚信意味着实事求是,不虚伪,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等。
别以为诚信只需要对别人诚信,对于自己,更需要的也是诚信,不自欺欺人,不做违背良心,有损人格,对不起自己的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诚信的议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诚信的议论文1讲诚信就是做人要诚实、讲信用。
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讲诚信,因此他们不仅拥有许多朋友,也为自己的成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但是也有一些人由于不讲诚信,虽然可能得到了一时的利益,但是当别人得知这个人的为人之后就没有人再信任他,这样又怎么能把事情办成呢?所以对于那些不讲诚信的人答案就是寸步难行。
有一次,我乘车时在车上听到了爷孙俩的谈话:“爷爷,您相信我能从宽街站走到地安门站吗?”一个大约四、五岁的胖胖的小男孩拉着爷爷的手问。
老爷爷看了看小孙子说“依我看,凭你的能力应该能走到!”小男孩听了爷爷的话,接着又笑着问:“爷爷,您是真信还是假信?”“当然是真信了。
”爷爷肯定地说,“爷爷什么时候不信过你呀?”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宝宝,生活中不能随便的怀疑人,但是也不能轻易的相信人。
假如有谁人骗过你一次,不能轻易相信他。
要反复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小男孩好像听懂了爷爷说的话,高兴地点了点头。
爷孙俩的对话就能看出一个人对诚信的理解。
我对诚信的理解是: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基础。
要想成功做好一件事,就必须讲诚信。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人失去诚信,就没有人再相信他了,没有了朋友,那个人的生活肯定不愉快,事业又怎么能成功?由此可见诚信是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的。
让我们大家从小事做起,做个讲诚信的人。
诚信的议论文2诚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拥有好的诚信将会使你得到跟多的尊重,也会使你的人生更加精彩。
一个人如果拥有好的诚信,那他会交到跟多的朋友。
一个企业如果拥有好的诚信,那他们的实力将会越来越强大。
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好的诚信,那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将会越来越高。
有关于实事求是的政治论文

有关于实事求是的政治论文“实事求是”是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和概念,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有关于实事求是的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有关于实事求是的政治论文篇一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摘要:“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也使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探索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思路。
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
关键词:长征;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探索中图分类号:K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138-02红军之所以被迫长征及长征初期在军事上处处受挫,是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缺乏对中国国情全面深刻分析和认识,机械照搬苏俄经验,完全丧失独立自主精神造成的。
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实践的惨痛教训中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必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战争的实践中对中国革命战争特点进行了探索,开始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尝试。
一、“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连续几次犯了“左”倾错误。
王明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损失,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
1931年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六届四中全会,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米夫的直接干预下,王明补选为中央委员,成为政治局委员,主持中央工作。
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后,王明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不遗余力地全面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政策。
王明上台伊始,就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对持不同意见者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致使一大批革命干部蒙冤受屈。
在白区,王明积极推行“进攻路线”,常常无条件组织各种罢工、罢课、罢市,召开“飞行集会”,上街游行示威,致使白区党的组织不断被破坏,大批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毒手。
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课程论文

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课程论文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课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课程论文篇一《诌议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摘要】“实事求是”是贯穿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一条思想基线。
它的诞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但这种思想却有狭义和广义上的适用范围的区分,忽略这一点必然会造成很多误解;此外,仅从认识论角度予以解释也有失偏颇,因此有待于对“实事”和“是”做出新的阐释和说明。
【关键词】实事求是;认识论;困境实事求是,古已有之。
明确提出来确是近代的事情了。
这个带有中国哲学味道的词语,对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只有亲身经历过或仔细体会过的人才能明白。
本文就对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做了几点不系统的谈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望能和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实事求是”思想诞生的必然性及其适用范围“实事求是”这一观点在马恩那里就已然存在,它和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相比较而言只是在表达方式、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等方面显得不同而已。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毛泽东思想――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同志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下探索得出的具有中国本土气息并能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思想武器。
实事求是方法意义论文

论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意义摘要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实事求是”仍然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实事求是方法论发展意义一、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提出来的,1941年9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他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现象,对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同年12月,毛泽东还未中共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作为校训,经过延安整风思想解放运动和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最集中的中国化表述,得到全党的确认和拥护贯彻,并在中国人民中得到广泛的实行。
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三点一起构成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精髓。
实事求是方法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人们从发展和变化着的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这就首先从思想方法上与唯心主义、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划清了界限。
所以,实事求是首先要求我们端正思想方法,做一个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把实事求是建立在事物发展的本质、主流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立足于社会历史规律,抓住实际的要害。
大学生实事求是论文3篇

大学生实事求是论文3篇大学生实事求是论文1 核心提示: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因为我们将是先进知识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与大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大到国家建设,小到个人的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实事求是都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法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1.实事求是的含义: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简而言之,就是从实际出发,探寻事物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2.解放思想的含义: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所说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3.邓小平在领导真理标准讨论中阐述的重要思想有:首先,根据毛泽东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反复论述,坚定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力驳斥了坚持实践标准是“丢刀子”、“砍旗”等谬论;深刻揭示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三,深刻揭示了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在于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因为我们将是先进知识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很早就有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当今社会我们大学生庞大的数量和未来的重要作用上来看,在我们这个群体的身上,将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而时代和社会是不断的发展着的,为了适应发展的需求,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好高务远,也不能自卑,更不能骄傲,头脑清醒的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不能妄想打擦边球来蒙混过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诠释学认为,人们总是在自己的前理解中来理解对象的意义。
前理解既使理解成为可能,又造成了任何理解所当然具有的局限性。
前理解不同,理解也就不会相同。
这种看法,为我们理解“实事求是”提供一了个不同于传统理解方式的独特视角:至少“实事求是”的主体的理解前结构的问题,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被忽视或取消的,因为理解前结构的深邃与否、广阔与否、合理与否,对我们所能达到的“实事求是”的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把“实事求是”由较为笼统的“主、客的辩证统一关系”推进为对主体自身的、自觉的自我追问,从而实现某种由传统思维方式到现代思维方式的一定转换。
从当代诠释学的视角来看,“实事求是”的主体的理解前结构应当是具有丰富内容、千差万别、极其复杂的世界,包括社会地位、阶级立场、思想方式、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心理习惯、兴趣爱好、天赋能力、现实背景、时代主题、价值观念等等在内的理解的前提条件,都可以纳入其中,并对“实事求是”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实事求是”只能是一个具有具体内容和现实针对性的命题,对它的理解只能是某种不断存在并不断变化的非线性过程,既不能在某个时代、某个人那里最后完成,也不能以某种形式固定化、终结化。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具体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但在他们的全部思想观点中,如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实践第一等观点,已经蕴涵着实事求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当中自觉的“实事求是”观念的最初源头。
在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恩格斯已经以其热情、知识和价值背景以及对时代根本问题的真知灼见做到了“实事求是”。
列宁“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的看法,是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对实事求是的新一轮切近。
列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突破、修正了马克思的“共同胜利论”,大胆地提出了“一国或多国胜利论”,这一观点使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获得了某种划时代的实践意义,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而这一思想的底蕴,恰恰就是“实事求是”——依据已经变化了的新的时代特征做出新的结论。
毛泽东以其“中国气派”和特有的思想、文化、价值传统,将列宁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概括、提炼、改造为“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不仅强调要从具体实际出发,而且还特别突出了在实践过程中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要点。
这样一种理论思考是对我国五千年思想文化源流和现实中的革命实践主题及根本需要所实现的空前深广的“视域融合”,体现了非凡的思想创造力。
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视域融合”,才真正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性的“实事求是”,即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革命道路。
邓小平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实是,拓展了“实事求是”的原有内涵。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这里之所以强调“解放思想”,不仅是因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精神的一致性,更是因为“实事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具有新的取向和抉择。
这是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时代性把握和深刻揭示。
江泽民根据新世纪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进一步提出“与时俱进”的新论断,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高度自觉和战略性运用。
显然,在江泽民高屋建瓴的理论视界内,不“与时俱进”,就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由以上分析大致可见,对实事求是的理解,总是一个根据现实需要而发展、变化并获得具体内容,以具体内容为现实生命力的过程。
这个过程并不是从某一单一固定的思维元点出发的线性推进或演化过程,而是根据具体需要和现实境遇而有所侧重并充满理解的特殊性的过程,它是充分体现了理解者本身的创造性和思想能力的。
这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
而其特殊性,恰恰可以通过当代诠释学关于主体理解前结构的考察而得到某种烛照与透析。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实践过程或理论研究中,为什么主观与客观不能经常地符合,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统一,从而造成主观与客观的分裂或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关键之一,就在于主体的理解前结构(包括其天赋)能为“实事求是”这一认识目标提供怎样的条件或多大的可能性。
因此,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优化理解前结构,拓宽主体自身的理解视野,才能为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统一创造最好的条件;反之,如果因循固守某种一成不变的理解前结构,即使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也很难看出新问题、抓住新特点、拿出新办法。
一度盲目坚持的“两个凡是”论调,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传统当中所包含的实事求是思想,毛泽东赋予它以崭新内涵,以及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和江泽民的与时俱进,都是在其时代所属的根本问题上所达到的战略性、总体性、创造性的“实事求是”,而其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能够自觉地使得蓬勃发展的时代大势成为理解前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实现的重大突破和伟大成果,既得益于对实事求是的自觉追求,又是某种理解前结构的卓越表现。
可以认为,只要人类历史没有尽头,那么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就永远没有绝期:每一时代的人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现实状况相联系,也与不同个人的具体条件相关联。
把某一时代对实事求是的理解或某些个人对实事求是的理解绝对化都是错误的,这样做就会封闭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路径。
而如何防止僵化和教条,光看“实事”是不够的,我们完全有必要将对“实事”及其规律性的把握追问到主体自身的理解前结构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