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创作

合集下载

古诗绝句诗意

古诗绝句诗意

《绝句》诗意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歌。

全诗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末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绝句——第五讲:绝句的创作三

绝句——第五讲:绝句的创作三

绝句——第五讲:绝句的创作三第五讲绝句的创作三初写律绝的几个步骤这一节我们学习绝句创作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初学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是没有灵感。

对于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就是,多读经典作品,甚至背下来。

读的过程要仔细揣摩作者毎一字、每一词、每一句、乃至整篇的含义。

弄懂作者描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然后,在生活中做个细心人,去观察身边的景和事,从中寻找灵感。

久而久之,当你遇到了某景某事时,就会产生诗的灵感。

所以“没灵感,就要多读。

”二是不知咋写。

有了诗的灵感,但不知从何入手来写。

这时,就要在读的过程中,仔细揣摩作者对此景此事,怎样地用字、怎样地用词、怎样地炼句,怎样地谋篇来表达的。

所以“不会写,要多读,要多写”。

三是不合格律。

对于这种情况,就是要多练笔,从中掌握和熟练各种律诗的格式。

所以“不合律,要多读,要多写,要熟练”。

下面就写诗的步骤讲三个问题。

一是立意。

就是要搞清楚想写什么,表达什么情感。

当我们看到某个景物或某件事时,就会产生感想。

把这种感想用格律写出来就是律诗。

立意一要正确、鲜明。

所谓正确就是指所确立的主体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所谓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示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要集中、单纯。

所谓集中、单纯就是要集中写一个主题,不能在一个作品里东扯葫芦西扯瓢的,让人家弄不明白你到底要写啥,表达什么情感。

三要深刻、新颖。

所谓深刻是指所确立的主体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

所谓新颖是指所确立的主题是作者的新认识、新感受,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四要积极向上。

所谓积极向上就是作品中不能有任何不健康的因素存在。

二是写作。

我们有了立意,就动笔写作了。

那么,对于初学者可能不会马上就能用格律表达出来,怎么办?可以这样,先每句五字,把你的感想写出来。

能押韵更好,不能押也可以先不管他。

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多句。

绝句二首的背景介绍

绝句二首的背景介绍

绝句二首一、创作时间《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写于成都草堂,诗中描写了草堂的周围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第二首则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志和人生感慨。

这组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据史书记载,应是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

二、创作地点《绝句二首》的创作地点是成都草堂。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的冬天,因战乱离开洛阳,辗转颠沛,最终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资助下,在城郊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草堂,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

在这个地方,杜甫度过了他最后的四年多的时光,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绝句二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三、历史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诗人杜甫在经历了长期的流离失所后,终于在成都草堂安顿下来。

然而,此时的杜甫已经年迈体衰,又遭遇了丧子之痛,生活境遇十分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绝句二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感慨,抒发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四、诗人境遇在创作《绝句二首》时,杜甫已经历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他曾经在长安为官,因得罪权贵而遭贬谪。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颠沛流离,四处逃难,甚至一度沦为乞丐。

最终在成都草堂暂时安顿下来,但此时的他已经年老体衰,贫病交加。

这些境遇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文化氛围杜甫生活在唐代,这个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

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杜甫作为唐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同时,他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些文化氛围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艺术风格杜甫的诗歌以沉郁顿挫、雄浑豪放为主要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从描绘自然景色到反映社会现实,从抒发个人情感到表达民族忧患意识都有所涉猎。

他的诗歌语言精练,意象深远,情感真挚。

同时,他的诗歌形式上也多有创新,《绝句二首》便是其四言绝句的代表作之一。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附反思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附反思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 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代诗歌创 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 众多,涌现出大批优秀诗人和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是研 究唐代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 要资料。
文学与艺术的关联
唐代诗歌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 成就,还对唐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审美追 求为唐代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 式提供了灵感和素材。同时,这些艺 术形式也反过来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表 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2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 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 史”。
3
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篇流传数 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 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绝句》创作背景
《绝句》写于成都草堂,是杜甫在安 史之乱后,经过长期的颠沛流离,终 于定居成都草堂时所写。
创新性教学手段尝试
01
02
03
互动游戏
设计与诗句内容相关的互 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 学习诗句,提高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诗人或诗中人 物,通过表演形式再现诗 歌场景,深入体会诗人情 感和诗歌内涵。
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内容进 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 深对诗句的理解。
杜甫的诗歌风格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哲理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绝句》的创作背景
《绝句》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因战乱流离失所,来到四川成都草堂时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中描绘的 是草堂春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五言绝句鉴赏与创作技巧分享》

《五言绝句鉴赏与创作技巧分享》

五言绝句鉴赏与创作技巧分享一、五言绝句的概述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之一,由四行组成,每行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它在唐宋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千古绝艳之句"。

五言绝句具有简洁明快、含蓄深远的特点,独立成篇,意境独特。

二、五言绝句的鉴赏1. 韵律和格律五言绝句的韵律和格律对于其鉴赏至关重要。

其中,韵律包括平仄押韵等方面;格律则指每个字的位置和长度安排。

通过对五言绝句的韵律和格律进行分析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其音韵之美。

2. 内容与主题五言绝句通常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并更好地理解整首诗所传递的信息。

3. 修辞手法五言绝句中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欣赏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三、五言绝句的创作技巧分享1. 主题选择与构思五言绝句的创作需要选取适合的主题,并进行充分的构思。

主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也可以从历史、自然或个人经历等方面展开。

构思时要注意整篇诗歌的结构和脉络。

2. 语言运用与形象描写五言绝句要求字数简约有力,因此在语言运用上要尽可能精准表达思想和情感。

同时,在描写形象时应注重细节,并使用生动而富有意象的语言,使读者产生直观而鲜明的视觉效果。

3. 押韵技巧与韵律处理五言绝句中押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创作者需要善于运用各种押韵技巧,提高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同时,在押韵时也要保持自然和谐,避免过分牵强。

4. 内容与情感表达五言绝句的创作要求集中表达思想或情感,切忌文字空洞和平淡无味。

通过深入挖掘主题内涵,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情感和张力。

四、总结五言绝句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鉴赏与创作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理解。

通过深入研究五言绝句并尝试创作,可以更好地欣赏其独特之处,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大学诗歌写作系列之绝句的创作方法

大学诗歌写作系列之绝句的创作方法

绝句的创作方法以渔洋七绝为例绝句亦称截句,前人以为绝句是截律句中四句而成,后两句对仗,是截取律诗前四句;前两句对仗,是截取律诗后四句;皆对仗,是截取律诗中间四句;皆不对仗,是截取律诗的首尾。

这种说法,是违背了历史事实的。

绝句的产生,是在律诗之前。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收有古绝句四首,曰: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

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

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

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

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原来,古人作诗,以四句为一意思的完结(绝),故单独四句的诗即谓之绝句。

也正因为绝句是在律诗之前就产生了的,所以绝句就分为两种,一种是符合近体诗格律的绝句,一种是不符合近体诗格律的古绝。

我们说近体诗包括律诗与绝句,但严谨的说法是,包括律诗与一部分绝句。

古绝属于绝句,但不属于近体诗,而应归入到古体诗的范畴。

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里,就有不少是古绝。

绝句中五言短小,写出来如果词藻工丽,就会显得太纤弱。

因此五言绝句下语须古拙有致,多采用问答体,或通首比兴,婉而多讽。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三四两句,稍事渲染,即写出隐者的高洁不群。

又如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答齐高帝的,其意是在说,山中隐逸生活之佳处,只能自己怡悦,与世俗之人是没有办法讲的。

写得深婉多讽,极耐寻绎。

至于摩诘五绝,则一片神理,皆自空虚中来: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就是指王维的这类作品而言。

绝句 释志南诗词

绝句 释志南诗词

绝句释志南诗词《绝句》是南宋僧人志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作者简介宋朝有一和尚,生卒生平皆不详,只知道他的法号叫作志南,其余都随着岁月逝去,早已不可考,后人大多称呼此人为僧志南或释志南。

能诗文,也是南宋诗人,代表作品《绝句》。

《绝句》原文绝句宋·释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大意:浓阴如织的老树下,我系好了小船;拄着藜杖,缓缓地走到了桥的东边。

飘洒的微雨稍稍沾湿了我的衣服,迎面拂来的春风并不使人感到寒冷。

《绝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春天美景,没有一般地描绘花开鸟鸣,主要写了春天的风雨。

春风春雨也本是人们常见的现象,作者却写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

表现了作者体察的细腻和笔下的功夫。

看得出,看似浅显的词句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因而韵味十足。

他重点从感觉入手,写自己春游的喜悦心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也为读者展现出春天无限美好的世界。

《绝句》作品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

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摹之细腻。

绝句——第十二讲:绝句创作的时空设置

绝句——第十二讲:绝句创作的时空设置

绝句——第十二讲:绝句创作的时空设置绝句第12讲:绝句创作的时空设置以及渔阳十二法之八法这讲我们主要学习两个问题:一是绝句的时空,二是学习渔洋绝句第八法。

一、绝句的时空在复杂的时空关系中,有的诗在字面上只写时间,实质上由于空间的改换,时间即在其中进行;有的诗字面上只写时间,实质上由于时间的改变,空间也在其中展现。

这种互为表里的时空设计,可以称为时空的换位。

《寄人》张泌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全诗所写,都是空间的字面。

第一句写梦里到谢家,第二句写梦里谢家的景色小廊回合,曲栏横斜,这个看来像是清晰逼真的梦境,但由于伊人不见,空自惆怅,只见回回转转的小廊,重重曲折的栏杆,像是走也走不完的迷宫,怎么也找不见到伊人的去路。

第三句改变了一个场景,春庭里的落花,被多情的月光照着,这个空间场景的转变,正是说明了入梦和梦醒的不同时间,于是完成了时空的转位。

月光照着落花,仿佛多情地向离人证明,刚才只是一个梦境,但这个无情的梦,还是那样教人依依,这是换位的第一种手法,以空间转换来表现时间。

第二种是以时间的换位来表现空间。

《读小弟诗有感》吕温忆吾未冠赏荣华,二十年间在咄嗟。

今来羡汝看花岁,似汝追思昨日花。

全诗在字面层次上,完全由时间的交梭所组成。

由二十年前的我直到今日的我,联想到今日的你就是过去的我,我与今日的你,又像你与昨日的你。

有点绕哈?不过细读?还是能理顺在这错综的时间勾连中,有你今日赏花的场景,有你昨日赏花的场景,有我二十年前赏花的场景,以及我二十年来无心赏花的咄嗟表情,这样多不同的空间场景,都隐藏在时间里面,随着时间的转移一一展现出来。

这首结合所讲问题去品?是很有味的?大家说是不是啊那么下面我们开始时空溶合在一首诗里,可以将真实世界中时空给予分割,也可以将真实世界中分割的时空予以叠映,过去、现在、未来各种彼此不同的时空可以在一个新的秩序下重新组合,这种技巧,可以称他为时空的溶合在一首诗里,可以将真实世界中时空给予分割,也可以将真实世界中分割的时空予以叠映,过去、现在、未来各种彼此不同的时空,可以在一个新的秩序下重新组合,这种技巧,可以称他为时空的溶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 绝诗,四句一首。它是唐朝 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 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七言绝句 ”,四句一 首,每句七字。
早发白帝城
———
| | —— 朝辞白帝彩云间, — | — —— |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 — —— |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 | | —— 轻舟已过万重山。
仙山幽静迎宾客
大海
阔海喧腾待友朋
题目
— | | — | — — | — | | —
仙山幽静迎宾客
阔海喧腾待友朋
居此地翌年有感
仙山幽静迎宾客,
阔海喧腾待友朋。
紫气东来祥瑞地, 愿为此处耄耋翁。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作 诗 神 器 之 一 : 一 三 五 不 论
早发白帝城
———
| | —— 朝辞白帝彩云间, — | — —— |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 — —— |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 | | ——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 诗 神 器 之 二 :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山 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一句可以不押韵,二 四句必须押韵。
作 诗 神 器 之 三 :
押 韵
平声韵
三件作诗神器:
1、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二三句相粘 3、二四句押韵(平声韵)
平起 词性 感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 辞 帝 云 里 陵 日还 千里江陵一日还。 岸 声 不 两岸猿声啼不住, 山 轻舟已过万重山。
2
4
6
仙姑顶名胜风 景区位于威海市区, 离市中心仅五公里, 在望岛西北山最高 峰。 这里奇峰耸立,怪石嶙峋,树木参天,遍布 奇花异草,幽静辟深,古老苍劲,景色迷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