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二首
诗词赏析:杜甫《绝句二首》

【导语】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以沉郁为主。
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绝句⼆⾸》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绝句⼆⾸ 唐代:杜甫 迟⽇江⼭丽,春风花草⾹。
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青花欲燃。
今春看⼜过,何⽇是归年。
译⽂ 江⼭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
燕⼦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碧波浩荡,衬托⽔鸟雪⽩⽻⽑,⼭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才是我归乡的⽇期? 注释 迟⽇:春天⽇渐长,所以说迟⽇。
泥融:这⾥指泥⼟滋润、湿润。
鸳鸯:⼀种⽔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花欲燃:花红似⽕。
赏析 其⼀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写于成都草堂的五⾔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开始,就从⼤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笔简洁⽽⾊彩浓艳。
“迟⽇”即春⽇,语出《诗经·豳风·七⽉》“春⽇迟迟”。
这⾥⽤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丽”字点染“江⼭”,表现了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映⽇的秀丽景⾊。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句诗⼈进⼀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来展现明媚的⼤好春光。
因为诗⼈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有机地组织在⼀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绝句二首》_杜甫的诗词

精心整理《绝句二首》_杜甫的诗词绝句二首[唐]杜甫山水诗思乡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泥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王启兴),“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周溶泉徐应佩)------------------------------------------------【鹤注】当是广德二年成都作。
用,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又“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等句,只把做景物看亦可,把做道理看,其中亦尽有可玩索处。
绝句2首杜甫

绝句2首杜甫第一篇:绝句2首杜甫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望采纳第二篇:杜甫杜甫一腔热血,十年奔波,只求忠君国。
不料君蒙蔽,不识其才俊。
曲折,曲折。
险遭不幸,官场路难行!;谪迁之意孤独,忧国怜民感慨。
怎受得风声?处处伤情。
潼关吏甚安史兵,终日战战兢兢。
妻子别离,月是故乡明;杜鹃啼血,感时花溅泪。
无奈下,徒登高。
有霜爬上眉梢。
爱诀别——读林觉民《与妻书》此刻,在我句读完最后一个标点,手中的笔滑落的瞬间,我突然难以抑制地趴在桌前放生大哭。
我尽乎绝望地相信,也许有生之年,我不会再读到像这样一封催人泪下的情书了,再也不会了。
这封在血与火、爱与恨、生与死之间洗炼成的《与妻书》,像一首卓绝的诗,烙着爱的诀别,注定了只能在那样一个风云涌动的动荡年代高傲地绝版!一方锦帕,四四方方地承载着棱角分明的情与爱的告别,在那个星月无光的不眠之夜,林觉民赴死般的情怀那样决绝,明知不可为而偏欲为,为了以身相殉的革命,为了理想尽头的共和,他只能选择抛弃小家与妻子陈意映。
滴不尽的血泪,化不开的浓墨,手中墨汁欲滴的笔不知如何在锦帕上运笔,告诉意映他选择抛弃她了吗?告诉意映他要死了吗?不知道啊,他们经历了那么多场分别,却都不是为这最后一次生与死的分离做的彩排啊!他于如漆的暗夜里回味内心最明媚的记忆:“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忘了离别,忘了生死,只记得他与她的低语浅笑,温暖如春。
杜甫的绝句二首的译文

杜甫的绝句二首的译文引言杜甫,唐代文学巨匠,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传世千古,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其中,他创作的绝句二首更是被广泛传诵和解读。
本文将展示杜甫的绝句二首的译文,并解读其背后的含义。
杜甫的绝句二首译文1.早发白帝城白帝城,高山之巅,是古代巫山之地。
杜甫在白帝城观景,触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明朝驿使发白帝,秋风吹入旅人衣。
前人休问后人事,但将一饭一睡私。
译文:在明朝,驿站的使者离开白帝城,秋风吹进了旅人的衣裳。
不必问前辈,也不必在意后来,只需只顾自己的一餐一眠。
2.客至杜甫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客人到达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客人的敬重和热情款待。
舍北海而南海,何时到江南岸?客至兮,微雨余稍晴,故国旅游,念曾游,日暮,归路短。
译文:离开北方的海洋,前往南方的海洋,何时到达江南的岸边?客人到来啦,淅淅沥沥的雨有些停了,怀念往日的旅游,在心中回味。
夕阳西下,回去的路不再遥远。
杜甫的绝句二首的解读1.早发白帝城杜甫在白帝城观景的时刻,反思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
明朝驿使发白帝,揭示了人们的来去匆匆,我们都只是过客。
秋风吹入旅人衣,暗喻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
前人休问后人事,是告诫不必太过关注逝去的辉煌和倾诉未来的辛酸;但将一饭一睡私,意味着我们仍需注重眼前的生活,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2.客至杜甫的这首诗描述了客人到达时的情景,充满了热情和敬意。
舍北海而南海,指舍弃了北方的海洋,来到了南方的海洋,表示了客人的远行。
何时到江南岸,则表达了对客人的期待。
客至兮,微雨余稍晴,用微雨来形容客人的到来,言外之意是对客人的重视和欢迎。
故国旅游,念曾游,表达了对故国往日荣耀的回忆,以及对未来旅途的期待。
最后,日暮,归路短,夕阳西下,表达了对客人的便利和关怀。
结语通过对杜甫的绝句二首的译文和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客人的敬重和热情款待。
绝句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绝句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绝句二首唐代: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注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春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鸯(yāng)。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江碧鸟逾(yú)白,山青花欲燃。
鸟:指江鸥。
花欲燃:花红似火。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其一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绝句二首杜甫ppt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 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 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二首,继续描绘了一幅美 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其一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 的鸳鸯。 其二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杜甫(712-770),字子美, 汉族,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 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 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字词注释 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⑷花欲燃:花杠似火。
绝句二首 杜甫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迟日即春日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其一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其二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译文其二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相关试题(1)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诗,其实,杜诗中也有不少“以诗为画”之作,这两首绝句就是如此,请简要欣赏这两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2)以上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两首诗在写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4)以上两首诗,写景形神兼备,但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第一首诗写景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泥融飞燕子”一句,描绘了燕子衔泥筑旭,是动景:“沙暖睡鸳鸯”一句,描绘了鸳鸯在沙洲上静踩不动,是静景,一动一静,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明丽之景;(答出“动静结合”1分,分析1分)第二首诗前两句描写了碧江、白鸟、青山和鲜艳欲燃的山花,写景着色鲜艳,诗人笔下是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又以江碧衬鸟的归,以山青衬花的红,相互映衬,生动形象。
(答出衬托手法1分,分析1分)(2)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清新明丽、春深似海之景,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的无限喜悦之情;第二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句,春景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茬苒,归其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趣,却反而勾起了诗人漂泊感伤之情。
(3)第一首主要运用了粗笔勾勒和工笔描绘相结合,动景和静景相映衬的手法,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明丽之景;第二首主要采用色彩互相映衬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
《绝句二首》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

《绝句二首》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绝句二首[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类标签:山水诗描写春天思乡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迟日即春日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其一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其二
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译文其二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相关试题
(1)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诗,其实,杜诗中也有不少“以诗为画”之作,这两首绝句就是如此,请简要欣赏这两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2)以上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两首诗在写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4)以上两首诗,写景形神兼备,但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第一首诗写景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泥融飞燕子”一句,描绘了燕子衔泥筑旭,是动景:“沙暖睡鸳鸯”一句,描绘了鸳鸯在沙洲上静踩不动,是静景,一动一静,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明丽之景;(答出“动静结合”1分,分析1分)第二首诗前两句描写了
碧江、白鸟、青山和鲜艳欲燃的山花,写景着色鲜艳,诗人笔下是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又以江碧衬鸟的归,以山青衬花的红,相互映衬,生动形象。
(答出衬托手法1分,分析1分)
(2)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清新明丽、春深似海之景,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的无限喜悦之情;第二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句,春景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茬苒,归其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趣,却反而勾起了诗人漂泊感伤之情。
(3)第一首主要运用了粗笔勾勒和工笔描绘相结合,动景和静景相映衬的手法,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明丽之景;第二首主要采用色彩互相映衬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
(4)第一首诗,作者借清新明丽之景,表达了喜悦安适的情怀。
第二首诗,作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羁旅异乡的思乡之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①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春日迟迟”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表示恩爱的情侣。
【译文】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阅读训练】
(1)诗歌以“___”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
(迟日)(2)这首五绝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四句两两对仗)
(3)诗歌前两句组成了一幅粗线勾勒的才、大场景,并以“_____”、“____”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
(丽香)
(4)赏析诗歌后两句。
(60字左右)
煦暖的阳光下,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这一静一动,相映成趣,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5)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6)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3分)
答: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
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做。
1.这首诗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分)
2.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2分)
答案:
1.春末夏初(或“暮春”)思念家乡。
2.示例一:运用衬托(或反衬)的手法,以山的青翠欲滴衬花朵的红艳似火,青红互为竞丽。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遍布青山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就像燃烧着的一团团火焰,绮靡而灿烂。
示例三:一个“欲”字生动传神,在拟人化中赋予了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赏析
其一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
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
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
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