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二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诗词赏析:杜甫《绝句二首》

【导语】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以沉郁为主。
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绝句⼆⾸》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绝句⼆⾸ 唐代:杜甫 迟⽇江⼭丽,春风花草⾹。
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青花欲燃。
今春看⼜过,何⽇是归年。
译⽂ 江⼭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
燕⼦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碧波浩荡,衬托⽔鸟雪⽩⽻⽑,⼭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才是我归乡的⽇期? 注释 迟⽇:春天⽇渐长,所以说迟⽇。
泥融:这⾥指泥⼟滋润、湿润。
鸳鸯:⼀种⽔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花欲燃:花红似⽕。
赏析 其⼀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写于成都草堂的五⾔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开始,就从⼤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笔简洁⽽⾊彩浓艳。
“迟⽇”即春⽇,语出《诗经·豳风·七⽉》“春⽇迟迟”。
这⾥⽤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丽”字点染“江⼭”,表现了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映⽇的秀丽景⾊。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句诗⼈进⼀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来展现明媚的⼤好春光。
因为诗⼈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有机地组织在⼀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

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这首诗《绝句二首》中的第二首,写于公元764年暮春,当时诗人杜甫正漂泊西南,住在其在成都的草堂。
全诗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自杜甫《绝句》(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参考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赏析《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拓展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绝句二首(唐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一、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二、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注释: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⑶鸳鸯: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
四、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绝句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是诗人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
6.本诗描绘的初春景色有何特点?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7.说说“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一句的妙处。
6.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反映了诗人恬适的心境以及对美好春光的喜悦之情。
7.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或细节描写),呈现了一个特定画面,其中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刻画。
飞燕的繁忙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②通过想象,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照应了上文其对春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的感受至深,可想诗人当时已沉浸于柔美和谐的春意之中了。
《绝句二首 其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绝句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作品原文: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⑴,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⑵,沙暖睡鸳鸯⑶。
字词注释: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白话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作品鉴赏: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绝句其二》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其二》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绝句其二》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绝句二首·其二》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绝句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绝句二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迟日即春日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其一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其二
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译文其二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相关试题
(1)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诗,其实,杜诗中也有不少以诗为画之作,这两首绝句就是如此,请简要欣赏这两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2)以上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两首诗在写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4)以上两首诗,写景形神兼备,但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第一首诗写景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泥融飞燕子一句,描绘了燕子衔泥筑旭,是动景:沙暖睡鸳鸯一句,描绘了鸳鸯在沙洲上静踩不动,是静景,一动一静,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明丽之景;(答出动静结合1分,分析1分)第二首诗前两句描写了碧江、白鸟、青山和鲜艳欲燃的山花,写景着色鲜艳,诗人笔下是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又以江碧衬鸟的归,以山青衬花
的红,相互映衬,生动形象。
(答出衬托手法1分,分析1分)
(2)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清新明丽、春深似海之景,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的无限喜悦之情;第二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句,春景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茬苒,归其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趣,却反而勾起了诗人漂泊感伤之情。
(3)第一首主要运用了粗笔勾勒和工笔描绘相结合,动景和静景相映衬的手法,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明丽之景;第二首主要采用色彩互相映衬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
(4)第一首诗,作者借清新明丽之景,表达了喜悦安适的情怀。
第二首诗,作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羁旅异乡的思乡之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①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春日迟迟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表示恩爱的情侣。
【译文】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阅读训练】
(1)诗歌以___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
(迟日)
(2)这首五绝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四句两两对仗)
(3)诗歌前两句组成了一幅粗线勾勒的才、大场景,并以_____、____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
(丽香)
(4)赏析诗歌后两句。
(60字左右)
煦暖的阳光下,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这一静一动,相映成趣,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5)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6)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3分)
答: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做。
1.这首诗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分)
2.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2分)
答案:
1.春末夏初(或暮春)思念家乡。
2.示例一:运用衬托(或反衬)的手法,以山的青翠欲滴衬花朵的红艳似火,青红互为竞丽。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遍布青山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就像燃烧着的一团团火焰,绮靡而灿烂。
示例三:一个欲字生动传神,在拟人化中赋予了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赏析
其一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
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
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