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第1篇】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由《论语》中的三句话和两则文言文组成,围绕读书方法进行阐述,给学生以启示。
本方案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懂内容。
然后抓住“古人如何读书”这一主题,借助自主阅读、讨论互动、总结拓展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古人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初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导入:书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走进书就走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那么,如何读书,才能与这位朋友心灵相通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古人带来的启示。
2.教师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主题,直接入课,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明而高效。
二、初读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或者读不准的生字,再读一读生字上面的音节。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生字,再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遇到不会断句的情况,向同伴求教。
3.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会认字的认读情况,要注意“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三声。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仔细观察9个要求会写的字的字形,针对识记困难的字商讨识记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自己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困难的字,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总结:比一比识记:缺——缸诲——悔形声字识记:谓——胃窥——规字谜识记:岂——大山压倒自己。
恒——太阳留在天地间,竖心留在左半边。
皆——比一比谁更白。
5.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组内同伴合作,轮读部分内容,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语句,大声朗读,正确断句。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点,让识字教学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同学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旅程中,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去感受他简练有力的语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生共读课文,校正字音。
2、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读课文,品析探究1、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阅读体会。
点拨示例:(1)选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评析:这句话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2)选段:"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评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2、总结论证方法。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1、小结《谈读书》一文中的内容和特点。
2、阅读培根其它随笔中的名言警句,并选取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六、布置作业围绕课堂上谈到的你所感兴趣的话题提取观点,试着给它配上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热爱读书。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古人读书的方法、态度、习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具体的例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迂”、“诱”等10个生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认读:迂、诱、暇、谓、租赁、庐等生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以及课文中的比喻和典故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读书的氛围和态度。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2.生词卡片:用于学生认读和复习。
3.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讲故事、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人读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人读书的氛围。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古人谈读书教案6篇

古人谈读书教案6篇教案在拟订的时候,我们务必要注意逻辑思路清晰,通过教案的书写,教师们可以很好的给孩子们上课,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古人谈读书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古人谈读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2.生字词小黑板;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4.一张夏夜星空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学习并借鉴。
3.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古汉语精练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学习并借鉴。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古汉语精练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一、名言趣导入1.回顾旧知,引发期待。
同学们之前积累了不少名言吧?我们来回忆回忆。
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逐句出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再齐读。
2.关联要素,导入新课。
(总结学生发言后投影出示第八单元导读页,齐读人文要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要怎么读呢?苏轼的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关于读书,古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出示课题,朱熹的古文。
)【设计意图: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名言接龙既能唤起学生原有的积累,又能关联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同时紧扣古文关于读书的主题。
】二、初读知古文1.初读古文,整体感知。
(1)完成学习活动一,注意看要求。
(出示活动一要求)自由读古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注意文中的停顿。
(2)指名读,师正音。
(指导“矣、岂”的读音)师生合作读。
(3)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在教师停顿的地方做标注。
2.再读古文,读好停顿。
(1)你们标注老师刚才停顿的地方就是老师在这则古文中的断句,(出示断句)以前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的人为了便于理解和读得明白就根据具体的语境给古文断句。
你们也试试。
(2)生自由练习读,生生评价。
3.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读古文的基础上,再进行“断句”读好停顿,“断句”对阅读古文很重要,对于学生又是陌生的。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教案(通用9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教案(通用9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教案共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课件1)(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课件2)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课件4)(1)读词句[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
(出示课件5)晃huǎng( )huagrave;ng( )组完词同桌订正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出示课件6)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通过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对于读书的看法和态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古人对于读书的见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学难点:领悟古人对于读书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生字词卡片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古人读书的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谈论古人读书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你认为古人为什么这么重视读书?”、“古人读书的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4《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4《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教育学生要热爱读书,勤奋学习。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但是,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领悟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阅读理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领悟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2.难点: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课文中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3.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传递和思想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课文《古人谈读书》的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
2.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用以辅助教学。
3.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笔记本、笔等,供学生做笔记和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如讲述一个与读书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古人谈读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读准“耻、诲、谓、诵、岂”等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从课文中学习并运用到古人好的学习方法。
4.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学生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资料,了解《论语》及朱熹、曾国藩的生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前两则课文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前两则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3.能从课文中学习到古人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有关读书的,古代的几位老师将向我们传授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前两则,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敏—勤勉耻---以……为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识---记住厌----满足谓----说漫浪----随意通假字“知”通“智”
3.结合注释,让学生试着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实施猜一猜策略)
谁来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对,“是”在这是“这”的意思,“是智也”,就是这才是智慧。
现在理解了这句古文的意思,一起读一读吧。
这句话孔子想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什么呢?对,诚实,引导学生用一个成语实事求是来概括(板书:实事求是)。
读书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如果不实事求是会怎样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师生交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抓住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用学法)
同学们,这句古文中你知道哪个字的意思?
敏: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师讲解“耻”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不耻下问”的意思。
理解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总结学法)引导学生用上刚才的办法自学第二句,并对比两句古文中“敏”的不同意思。
理解“好古”的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总结这两句古文中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板书:勤奋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同桌合作学习这两句古文)
交流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用组词法理解“默、倦”的意思,然后理解句子。
学生说一说意思,带着理解读好这个句子。
追问“默而知之,学而不厌”不是在讲学习吗?怎么又谈到教育了呢?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教育智慧。
指名说一说第二句古文的意思,带着理解读一读。
总结读书态度,穿插《董遇“三余”》的故事,谈一谈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老夫子爱思考,但是也曾遇到过困惑,谁来说说孔子遇到了什么困惑?
预设“尝”、“益”的意思不容易理解,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随机解决。
孔子想以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怎样读书呢?(板书:学思结合)
1.试着根据关键词来背诵。
4.朱熹谈到的读书“三到”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读了前两则,请大家谈一谈你的收获。
2.背诵前两则课文。
板书设计:
孔子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学而不厌
朱熹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三则课文,掌握“恒、窥、皆、缺、下流、断”等字词读音和意思。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3.初步体会文言文的特点,掌握好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前两则
2.简介曾国藩,出示第三则内容。
二、品读课文,了解学法
1.回顾前面两则课文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读准字词,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停顿。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注意重点词语意思:盖士人恒下流断
(3)用现代口语复述,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2.重点研讨
(1)作者在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士人读书有哪些方法?
(2)士人读书“有志、有识、有恒”这三个方面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美读课文,交流体会
1.再次美美地读课文,读出节奏、语感。
2.体会文言文中部分古今词义的差别: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四、打开视野,拓展延伸。
1. 我们通过阅读这两则文章,梳理出了古人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古文写在自己制作的书签上。
2、交流你收集的关于读书的格言、诗句、小故事。
3、拓展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读书方面,古人还有很多宝贵的方法流传至今!课下读一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思考一下自己应该如何读书。
(一)聪与敏➊,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➋,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清]彭端淑
(二)“破”与“有神”三字➌,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➍甲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➎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➏。
——[清]袁枚
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旬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有好的学习态度,用上正确的方法,我们才能航行得更远。
课下同学们可以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读一读古人读书的故事《凿壁借光》和曾国藩关于读书的看法。
板书设计:
有志
曾国藩士人读书三有有识三者缺一不可
有恒。